您的当前位置:

工会工作

工会工作




  【“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 全区工会工作围绕地委、行署工作中心, 按照
“重点工作有突破,常项工作有亮点,整体工作上水平”目标,着重加强机制建设。2005年,
在全区工会系统提出开展“创建星级职工之家”活动、在工会机关开展“创新思想、创先工作、
创优作风”“三创”活动两个品牌,全新理念融职能、机制、导向和意识为一体,指导全区工
会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全区各级工会依法履行维护基本职责,把职工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坚持在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上下功夫,依法维护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权利。建立常
委联系非公企业制度,集中推进新企建会、发展会员工作,全区组建基层工会组织1284个,发
展会员16.5万人。依法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深入实施“家庭致富工程”,截止2010年末,全
区形成9大类45项致富项目,从事家庭致富经济户数35 194户,从业人员 61 320人。全区各级
帮扶中心筹集资金309.7万元,提供各类救助 3612人次。依法推进劳动关系和和谐稳定,每年
开展 “法律广场”、“法律大集”、职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建立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315个,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654人,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 515人。围绕地委经济发展思路,发
挥职工群众在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主力军作用。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
康”系列活动。以促进“六大产业”发展和打造“五大基地”为目标,开展“节能减排月”、
劳动竞赛、创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配合全区大项目建设,创建“工人先锋号”品牌,
组织广大建设者在竞赛中按期保质完成任务。 在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营造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氛围。2010年,与行署发改委联合开展“双杯”
即“贡献杯”和“功臣杯”竞赛活动。贯彻“依靠”方针,把职工当家作主体现在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之中。以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为契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
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巩固中不断提高,形成较为民主、规范、科学运行机制。从加强厂务公开制
度建设入手,不断拓展新形势。2009年,在林业集团公司全面推开林业体制改革中,各林业局
工会充分行使监督和维护职能,实现职工不下岗、不失业、平稳过渡工作目标,全区 9个林业
局精简机构125个,分流人员 2795人,未发生较重上访事件。2005年以来,地区总工会围绕中
心,服务大局,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调整工会工作思路,做到一年一个新动作,一年一
个新变化,先后组织和实施“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年”、“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年”、“切实维
权年”、“民主管理年”、“推动发展年”以及“两个普遍年”等活动,先后获 144项地级以
上荣誉。地区总工会连续六年被地委评为优秀领导班子,连续六年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
优秀单位。2006年,地区总工会被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8年,被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连续四年在地区“两会”上被评为“全区精
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明
单位标兵”。2010年,获第三届全省和谐机关称号。2010年,在国家、省、地以上媒体刊发外
宣新闻稿件134篇,图片 47幅。“三创”活动经验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站、《农林水利工运》、
地直机关党建网刊发。


0000083;[/$$p]
“三创”活动总结评比(总工会 提 供)


  【综 述】 2010年,全区工会工作坚持以“推动发展年”活动为主线,围绕地委“生态
固本、低碳转型、绿色崛起、富民强区”重大部署,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
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按照“两个普遍”要求,开展“广普查、深组建、
全覆盖”集中行动,突破组建工会工作重点、难点,消灭建会工作空白点,实现工会组织全覆
盖。全区组建基层工会组织1284个,发展会员16.5万人,完成省总下达建会和发展会员任务。
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达到“提高思想认识、破解工作难题、创新制度机制、
树立良好新形象”目标。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开展“学习铁人精神、争做铁人式职工”活动,
与弘扬新时期大兴安岭精神相结合,用身边模范人物事迹教育职工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配合全区“大项目建设年”,与行署发改委联合开展“功臣杯”和“贡献杯”竞赛活动及各种
形式的劳动竞赛,表彰为全区经济发展无私奉献先进典型,激发广大职工参与项目建设热情。
进一步强化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全区实行厂务公开企事业单位629
个,涵盖职工 102 455人。全区逐步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协调、员工参与的创建劳
动关系和谐企业格局。全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43个,劳动争议调解员 1028人。深入实
施“家庭致富工程”,全区形成9大类 45项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致富项
目,全区从事家庭致富经济户数35 194户,为全区增加 20 116个就业岗位。全区筹集资金274
万元,开展各种形式“送温暖”活动。


  【职工书屋建设】 地区总工会对2009年全区建设合格的20个地级“职工书屋”,采取以
奖代投方式给予奖励,有效保障职工基本文化权益。十八站局工会结合施业区内森林资源管护
站点多、线长、分布广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现状,利用“职工书箱”形式把书籍发放到全
局各管护站。


  【“学习铁人精神、争做铁人式职工”活动】 开展“学习铁人精神、争做铁人式职工”
活动。地区总工会组织《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巡回宣讲报告,购买《像铁人一样
工作》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活动书籍,组织职工赴大庆参观铁人纪念馆,使广大职工全
面了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过程、宝贵经验和深刻内涵,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把“学做”活动与弘扬新时期大兴安岭精神相结合,用身边模范人物事迹教育职工群众,学有
榜样,赶有目标。


  【劳动竞赛】 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和争创“创新示范岗”、“先进班组”活动,
推广首席技工、职工技能带头人制度。开展以降低成本消耗、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
主要内容的“我为低碳经济作贡献”等竞赛活动,引导职工参与企业工艺设备改进,推广节能
减排先进技术、操作方法。与地区营林局共同开展营林知识竞赛,强化职工“生态固本”意识
和责任。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对全区三县四区20多家企事业单位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提
出整改措施。配合行署安监局等部门评选推荐十佳安全生产企业、百佳安全生产班组、千佳安
全生产员工。


  【民主管理】 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全区国有企事
业单位职代会制度建制率100%。加大在非公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指导,通过企事
业单位单独建制和推行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等措施,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
作开展。全区实行厂务公开企事业单位629个,涵盖职工102 455人。2010年,在全区各类企业
中确定14家单位作为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其中,省级1家,地级5家,县区级
8家。图强林业局作为全省确定 25家省级示范单位之一,典型经验在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
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地区总工会被评为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不断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活动中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用,推进企业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平等协商
集体合同制度,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协调、员工参与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格局。
国电大兴安岭电业局获全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兵称号,有 2户企业获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达
标单位称号。


  【劳动争议调处】 全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43个,劳动争议调解员 1028人,其中,
工会成员547人,形成地、县(区局)场(厂)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全区8名工会干部取得
劳动争议兼职仲裁员资格,6名受到省、地劳动行政部门聘任。 2010年,地区总工会接待来电、
来信、来访职工198人次,参与审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3起。


  【法律援助】 加强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召开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表彰奖励 3名职
工法律援助优秀“贴心律师”,聘请 7名“愿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贴心律师”。
年内,受聘律师为10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代理诉讼劳动争议案件,提供无偿法律援助。


  【实施“家庭致富工程”】 全区形成9大类 45项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加工业为
主的致富项目,建立34个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年产值 200万元以上的家庭致富工程示范基地,
培育202户科普致富示范户,上马 1395个致富小项目。全区从事家庭致富经济户数35 194户,
为全区增加20 116个就业岗位;全区被帮扶家庭户年均增收4087元。有24 116户贫困户晋升为
脱贫户,晋升比例26%;有1365户脱贫户达到富裕户标准,晋升比例12%。家庭致富经济完成产
值20.5亿元,实现增加值 10.63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9.8%。采取科技帮扶、结对帮扶等
有力措施,深入家庭20 785户次,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实际解决各类困难3000
多个。


  【“送温暖”活动】 全区筹集资金274万元,组成199个团(组),慰问困难企业19个,慰
问特困职工、困难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遗属 7262人,为群众办好事487件。“三八”
节期间为全区 100名困难女职工各送去一份安康卡。“六一”儿童节开展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
助学活动,地总捐付1.3万元救助资金,救助 26名九年义务教育品学兼优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
子女。为1万多名女职工办理“团体女性安康保险”,有11名患病职工得到赔付。继续开展“金
秋助学”活动,发放助学款75万元,救助各类学校困难学生 169人,其中,地区总工会牵头救
助困难大学生53人,筹资和发放助学资金15.9万元。开展困难职工家庭学生阳光就业行动,为
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 398人次,向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技能培
训415人次,专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1254个。
   (牛晓东 供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