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
新闻传媒
■ 行政管理
【成立广播影视科】 5月29日,根据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编制委员会大编 [2010]18号文件
精神,原行署广播电视局与大兴安岭电视台、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剥离,行署广播电视
局与行署文化体育局合并成立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设广播影视科,负责
全区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2010年,广播电视行政工作落实省广播电视局各项工作部署,加
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净化荧屏声频。强化重要播出时段播出管理,保证
播出安全。研究制订《大兴安岭广播电视村村通十二五规划》。对全区广播电视播出设备进行
全面安全检查,完成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和频道许可证换证工作。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全区建成广播电视发射机110部,总功率 58.2千瓦,全部
实现显像管到集成再到数字固态化。建成发射塔23座,其中,自立塔12座,拉线塔11座。建有
23个转播台站, 无线电视覆盖率90.12%,无线广播覆盖率88.15%。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到
2010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要求(收听收看到四套广播、八套电视节目),
地区提前两年完成目标。11月,完成全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对20户以
上已通电自然村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
【国有林区广播电视覆盖情况调查】 为提请上级部门将大兴安岭林区尚未实现广播电视
覆盖区域纳入有关补贴政策范围,推动大兴安岭林业职工居住和工作区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
盖, 8月,组织人员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所属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护林点、管护
站的广播电视覆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行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林业集团公司计划统计
部共同完成《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广播电视覆盖情况调查报告》,上报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广电总
局。调查显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下属9个重点森工局和1个重点营林局局址所在地广播电
视覆盖率100%;77个林场所(含分场部)中有 37个林场(所)和局址联网,广播电视覆盖率48.1%;
6个国有林场中有5个已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83.3%;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中有 4个
已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50%;709个护林点、管护站全部未通广播电视。全林区11 813
户职工存在看电视难问题,其中,国有林场及护林站97户,保护区及护林站 307户,林业局林
场及其护林站11 409户。未通广播电视原因:部分林场(所)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小片网由于年
久失修、无力升级改造,基本报废;部分已通电林场(所)由于距离局址较远,连接有线线路太
长;部分林场(所)及 709个护林点、管护站未通电或无信号,无法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和广播信
号。
【广播电视节目监管】 加强对违规开办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放违规医疗广告、开办医
药卫生类和情感故事类节目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净化荧屏声频。强化重大节日及世界杯等
重要播出时段的播出管理,保证播出安全。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遭雷击起火事件为戒,对全
区广播电视播出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数字电影放映】 12月,呼玛、塔河、漠河县和加格达奇区先后完成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购置工作,标志着全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事业数字时代开始。
【设备管理】 为加区白桦乡更新 500个机顶盒,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及时联系厂家对雷
击等造成损坏设备进行修理,保证村村通工程正常运行。
(郭永杰 供 稿)
■ 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大兴安岭广播电视事业不断深化体制改
革,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监督管理,在全面
推进数字化进程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实施广播电
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基本解决农村等边远地区群
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2006年,大兴安岭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贷款 230多万元,对直管加格达
奇区有线电视用户实施干扰器工程;大兴安岭电视台筹资50万元配备终端设备,组成广播电视
互联网回传系统,解决各县(区局)电视台传送电视稿件难问题;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与东北网
协作,电台节目建立短信平台,与电信合作建设广播电视门户网站,与铁通合作,使新闻采、
编、播、审工作全部运用自动化办公网络完成;电台与省台建立QQ群,为基层广电局(科)设立
固定稿件电子信箱。2007年,以全国森林防火演练为契机,购入价值190余万元电视直播车1台
及相关设备。2008年,广播电视综合办公大楼开工建设,2010年10月竣工使用,更新办公设备,
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全台数字信息化。五年来,围绕地区中心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完成新闻
宣传任务。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采访追记抗联三支队在大兴安岭同日寇浴血奋战英雄
事迹,拍摄录制 8集系列报道《不朽的丰碑——抗联三支队》和专题片《血沃兴安》;全力宣
传报道历届中国漠河国际汽车挑战赛、北极光节、“一节、一会、一论坛”等活动;开展《重
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大型新闻采访活动;2009年,首次与省卫视频道同步直播《千古奇观
日全食》;2010年,首次承办“神州北极行”大型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十一五”时期,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637件,新闻作品获奖 169件。加大新闻采编队伍培
训力度,通过举办主持人、播音员培训班、评奖会、评稿会、骨干培训、聘请技术专家授课、
成立骨干人员队伍、到外省市学习等形式,提升素质,创优节目,涌现出一批好新闻、好栏目、
名主持人、名记者等先进人物和优秀作品。
【广播电视综述】 2010年,全区广播电视事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
导向,把握先进文化宣传基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月,完
成“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大兴安岭电视台”合并组建为“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改革
任务。广播电视综合办公大楼竣工, 10月投入使用。 按照地委宣传部“提高素质创作精品,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总体要求,承办“神州北极行”大型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和全省年度作
品评奖会,完成“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一节一会一论坛”、森林
防火、扑打呼中“6·26”雷击山火等宣传报道活动。通过加大地、县 (区、局)两级投入,于
2010年5月1日起,电视生活频道节目信号实现全区全境覆盖。全年新闻稿件分别在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 东北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刊播388
条,新闻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38件,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0000221;[/$$p]
全区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广播电视台 提 供)
【体制改革】 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黑龙江
省文化厅、黑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关于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的实施意见〉》(黑宣发〔2009〕29号)和《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办公室、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
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大办发〔2010〕2
号)等文件精神, 加快推进全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月,原隶属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局的
“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大兴安岭电视台”成建制划出,合并组建为大兴安岭广播电视
台,广播电视局与行署文化体育局合并成立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兴安岭
有线电视全省网络整合工作按照省 “边整合改制、边清产核资、边运营发展”工作原则, 于
6月11日全面启动,9月,成立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分公司,实现独立运
营。在改革中,机构、人员、队伍、职能年内经历两次拆分,职工平稳过渡,保证广播电视新
闻宣传、安全播出、事业建设等各项任务完成。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职能】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直属正处级
事业单位。其职责任务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
和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生活、贴近
群众、贴近实际”原则,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地委、行署中心工作,
服从服务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要求安全、优质、准确地传输和转播中央、省、
地广播电视节目;制定全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专用传输网络规划并组织实施,不断开发拓展广
播电视新媒体业务,提高经营水平,坚持依法运营;指导全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加强节目管
理,从内容到形式上深化广播电视节目改革。
【广播电视综合办公楼竣工】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综合办公楼于2008年10月 4日动工建设,
于2010年10月竣工使用。大楼7 层高,综合面积7376平方米。该楼采取置换方式完成土建部分,
行署投入1000万元进行内部装修,投入1700万元建设数字化平台。
【承办“神州北极行”易地采访活动】 7月13日至22日,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完成首次
“神州北极行”大型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承办工作。全部节目分 16个专题,时长240分钟。
整套电视节目于9月13日至17日、10月4日至 6日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这在中央电视台
主办易地采访活动22年来内地版属首次,中央网络电视台即点即播。地区电视台播发新闻消息
和特写26条,时长近100分钟;制作专题纪录片《兴安聚焦·大岭写意》上下2部,时长48分钟;
电台播发消息16条,与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作现场连线直播;编辑出版《“向北、向北、一路
向北”——“神州北极行”大型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图文集》,收录图片 300余张、文字20
万字。
0000222;[/$$p]
有线电视数字化高级研修班(广播电视台 提 供)
【“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活动】 由地区电视台副台长带队组成
采访队伍,历时21天,行程 4000公里,开展“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 新闻采访
活动。拍摄1600分钟画面素材,400分钟同期采访,在省台《新闻联播》播发消息1条,在地台
播发动态消息12条、新闻特写7条、专题7个、制作专题片3集。
【“一节一会一论坛”宣传报道】 在“全区第二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2010
中国(大兴安岭)低碳经济论坛”报道中,派出蓝莓节一线采访及工作人员60人,论坛采访报道
组13人,主持人9人次,邀请上级广播电视媒体记者6人。创新宣传报道方式,增大报道容量,
全境展现盛况。电台直播、电视台录播各1场。
【扑打呼中“6·26”雷击山火报道】 组成2名副台长为队长的16人前线采访报道组,在
硬件条件简陋情况下,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播发扑打山火消息 4条,省电台、电视台各播发消
息1条。
【生活频道信号覆盖全区】 电视生活频道坚持“三贴近”原则,体现“关注民生、服务
百姓”理念,相继开办《视点》、《走遍兴安》、《兴安党建》、《金色阳光》、《兴安艺苑》
等栏目,年内新增电视生活杂志类栏目《生活零距离》和财经类栏目《理财在线》。通过加大
地、县(区、局)两级投入,电视台内频道资源整合,于2010年5月1日起,电视生活频道节目信
号实现全区全境覆盖。
【森林防火宣传】 推出防火专栏《牢记教训、警钟长鸣》,采取重点报道、典型报道和
警示教育等形式宣传森林防火。防火戒严期内,防火公告、防火公益广告、防火规定等每天滚
动播出。开展“5·6”大火反思日系列报道和全区森林防火专题片展播,做到森林防火宣传天
天有声,天天有影。
【献爱心活动】 5月16日,地区广播电视台职工为青海玉树灾区捐款5470元;5月28日,
为患重病、已调转到地区文广新局原单位干部王明林同志捐款1.01万元;11月17日,为加区贫
困户捐款6700元。
【承办全省年度作品评奖会】 4月20日至31日, 地区广播电视台首次承办《全省2009年
度广播电视新闻优秀作品评奖会》,全省24位专家评委参会,地委宣传部长刘杰讲话,省广播
电视协会秘书长马同庆主持会议。在全省 500多件参评作品中,大兴安岭地区新闻作品获一等
奖9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7件。 (卢德本 供 稿)
【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分公司成立】 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文
化体制改革关于“实施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全面实现‘全程全网、全省一网’总目标,形
成全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广播电视网络新格局”的要求,2010年
9月, 黑龙江全省有线电视台统一转制成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原大兴安岭有线电视台变更为黑
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分公司,归省公司直接管理,法定代表人徐彦。大兴
安岭广播电视网络分公司设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1名,下设综合办、财务部、技术部、工程部、
前端运维部、营业部、设备维护部、客户服务部、增值业务部、BOOS系统10个部门。
【筹备数字电视】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市、县城市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2015
年全国停止模拟广播电视播出”要求,地委、行署同意由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加速推进全区有
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先后派出两批人员到省内外进行专项学习考察,邀请国家数字电视专家到
大兴安岭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在资金、技术和设备层面做前期筹备工作。通过积极争取省总公
司支持,大兴安岭是全省首个纳入地、县两级同步整转的地市。
(白 松 供 稿)
【大兴安岭日报社“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大兴安岭日报社以“创办一流报
纸、构建和谐报社”为目标,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使报纸宣传质量有新进展和新提高,为全
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新闻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地委发展战略和总体要求,
重点对生态建设、大项目建设、以煤代木、殡葬改革和“一节一会一论坛”等具有全局性重大
报道主题,采取连续报道、系列报道、配发评论等方式强化报道力度,突出团结鼓劲、昂扬向
上主基调。大型新闻系列采访活动取得成功。 抽调骨干力量,先后组织 “重走黄金路·再寻
古驿站”和“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大型新闻采访活动,集中反映大兴安岭历史
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大兴安岭精神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进一步扩大大兴安
岭对外知名度。“重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大型采访活动获2009年度黑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重大成果奖,编汇出版的《新闻集》、《文学集》和《摄影集》,作为推介大兴安岭旅游
业发展资料。2007年,“大兴安岭日报周末版”改版,改版后初具晚报特色和风格,报纸贴近
性、可读性和服务性明显增强。2010年8月8日,《生活报·大兴安岭版》正式创刊,利用《生
活报》刊号出版 《生活报·大兴安岭版》,暂定每周1期,4开 16版,同时停办《大兴安岭日
报·周末版》。2007年 7月,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复,《大兴安岭日报》网站正式开通,扩
大读者群,拓展报纸宣传覆盖面,网站日均点击率7000余人次。外宣工作取得新业绩。“十一
五”期间,大兴安岭日报社在新华社、《中国绿色时报》、《黑龙江日报》等重要媒体刊发外
宣稿件 600余篇,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长篇通讯《巍巍兴安绿意浓》在《黑龙江日报》、
《中国绿色时报》整版刊出。2008年末,大兴安岭日报社更换新办公楼,更新办公设备、设施,
建起 300平方米通透式采编平台,实现办报现代化、网络化和无纸化。针对新闻队伍老化、中
层干部短缺、人才梯队建设断层等实际情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录30余名本科毕业生。以
“提高素质打造精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名编辑、名记者、名专栏”活动为载体,加强
新闻队伍政治理论学习、新闻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以“管理年”活动为
契机,强化报业管理,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办报运行机制、行政管理、新闻宣传、党务工作等
方面规章制度5大类137项,报业管理进一步科学规范。在全省报纸质量评比中,《大兴安岭日
报》连续三年获地市级报纸第三名;连续四年被中国报业协会授予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单位;
被中国报协授予中国报业技术进步奖;2009年,获全省宣传报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新闻单位
等12项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0000223;[/$$p]
现代化采编平台(报社 提 供)
【大兴安岭日报社综述】 2010年,大兴安岭日报社以“创办一流报纸,构建和谐报社”
为目标,不断提高报纸宣传质量和报业产业发展水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年编发“关怀·
动力·发展”专栏 16期;“落实两会精神”专栏65期,稿件 589篇,专版 26块;“森防第一
位·警钟需长鸣”专栏120期,稿件300余篇;“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栏40余期,稿
件120余篇;“讲文明·创三优·促发展”专栏112期,稿件 352篇。宣传报道党的建设与思想
政治工作、廉政勤政、法制建设等各类稿件2100篇,新闻图片 420幅。推出摄影特刊35期,新
闻图片2800幅。报社被中国报协授予2010年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单位,在全省报纸质量评比
中获地市级党报第二名,“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团获2010“感动兴安”
年度群体称号,要闻部被评为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模范班组,本报记者30余篇作品在国家、
省、地新闻评选中获奖。《从墨尔根到恩和哈达》分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类二等奖、省新闻
奖一等奖,在全区第一次实现在国家级新闻评选中获奖。
【重点宣传报道】 对地委发展战略、“五大功能区”、“十大工程”建设等具有全局性
重大主题,深入挖掘,强势报道,突出团结鼓劲、昂扬向上主基调。先后开辟各类专栏40余个,
推出专版50余块。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单增庆对本报《恒友现象启示录》及内参《打造中国
最大的寒温带“天然药库”》做重要批示,地委副书记刘文波对本报《古驿站上起飞的鄂伦春》
做出批示。
【《生活报·大兴安岭版》创刊】 经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沟通,8月8日,《生活报·
大兴安岭版》正式创刊,利用《生活报》刊号出版《生活报·大兴安岭版》,结束全区没有晚
报历史。报纸设置“民生·民声”、“本周关注”、“白桦林”、“聚焦”等16块版,内容贴
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林区特色和晚报风格。
【“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大型新闻采访活动】 按照地委宣传部部署,报
社抽调 8名骨干记者,由副总编带队,采用消息、通讯、见闻、特别报道和新闻摄影等体裁,
推出专版50余块,刊发稿件34.5万字、新闻图片 220幅。宣传报道全区开发建设、旅游资源、
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挖掘大兴安岭精神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为推动全区生态旅游业发展营
造舆论氛围。活动完成《新闻·文学作品集》和《摄影作品集》。
【对外宣传】 全年在新华社、《黑龙江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重要媒体刊发稿件
290余篇,比上年增加12%,稿件质量有所提高。配合《黑龙江日报》记者站,做好《黑龙江日
报·大兴安岭版》采写和组稿工作,内容涉及生
态建设、招商引资、生态旅游等重点工作,宣传大兴安岭。
【舆论监督】 通过《林城焦点》、《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曝光台》等舆论监督专栏,
对不文明现象及时曝光,刊发《知青广场公共设施屡屡受伤》、《山城行人乱穿马路“添堵”
又危险》等舆论监督稿件150余篇,引起社会关注,促进相关问题解决。
【强化报业管理】 以“提高素质打造精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打造学习型报社”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社内培训,邀请省报新闻业务、出版和软件管理
相关专家来社讲座,促进报纸质量提高。坚持开展每日评报、好新闻评比和“名编辑、名记者、
名专栏”活动。在2010年全省报纸质量评比中,《大兴安岭日报》获地市级党报第二名,列哈
报集团之后。
【筹建版画基地】 在地委宣传部支持下向省争取版画基地建设资金,省文化发展基金会
拨款到位30万元,在报社现址预留1000多平方米房舍基础上建设版画基地。
【自身建设】 为发行公司更换报纸运送车辆,解决原发行车辆安全隐患问题。在不增加
财政拨款前提下,提高职工夜餐标准。为采编等岗位 120名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加强
职工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向地区总工会争取5000元购置 200多本图书,建起地区级示范职工书
屋。通过省精神文明办对报社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重新命名考核验收。
【发行工作】 面对全区机构改革和林场撤并等因素给报纸征订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通过
报社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全社职工人人参与、发行站具体工作等方法措施,全年发行《大兴安
岭日报》1.38万份。
(贾传军 供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