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全区档案工作围绕“坚持服务发展创新”总体思
路,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中心工作,把民生、电子等档案纳入档案资源体系,各项工
作取得新成绩。基础建设得到加强,针对馆舍旧陋、库房紧张、设备不足等问题,全区各级档
案局(科)本着抓机遇、抢先机原则,积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支持,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
善。“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243万余元,全区库房面积净增 1040平方米,比“十五”期末
增加 24%,现库房总面积4413平方米;争取省档案局专项资金27万元,抢救和保护档案2846卷;
采取措施,扩大收集范围,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馆藏体系,
2010年末,全区馆藏档案总量358 875卷,比“十五”期末增长13%;地区档案馆和各县、区、
局馆均申请独立或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主义展览 127次,参观
人数17 300人次。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全区档案局(科)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服
务方式,协调配合,开展工作,以地委、行署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
案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电子文件归档管
理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性文件。通过抓点调查、培养典型、上门指导、免费培训等方式,使各
单位充分认识到建档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农村医疗、劳动力转移、村务公开、土地承包
档案为重点,全区 12个乡、7个镇、77个村建立起标准化档案管理网络。在经济和科技领域,
针对民营企业特点,通过座谈会、利用媒体等形式宣传《档案法》和档案工作。全区各级档案
局(科)成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助组,引导民营企业规范档案管理,逐步建立符合民营企业管
理特点的档案管理机制。201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规范建档 9个,占全区规模民
营企业95%。 关注改革中的撤、并、转、产权变动的档案归档工作,在林业局改革、筑路工程
局改制过程中,各级档案部门提前介入,确保档案顺利交接。对加漠公路、漠河机场、加格达
奇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形成的档案文件资料,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归档立卷,使档案文件资
料安全进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齐全完整。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发展。地区档案局下发《关
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社保、社区、民政、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档案进行监管指
导。对全区民生档案种类与流向进行科学界定,全区涉及民生档案21 853卷,列入民生档案监
管范围单位175个,社区规范建档 44个。各级档案部门以贴近民生为宗旨,整合馆藏民生档案
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服务民生档案体系。“十一五”期间,全区各级档案馆(室)接待查档人员
8432人次,利用档案85 247卷(件)。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档
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 构建本区域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 “十一五”期间,全区对
650个单位进行档案执法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5份,查处违法案件2起。地区档案局连续
五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完成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优秀单位”。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档案
信息网站点击率2360人次。截止2010年底,全区各级档案局(馆)累计完成文件级目录15万条,
案卷级目录56 725条,全文扫描 163 526页。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刊投稿、展览、散发宣传单
等方式开展档案宣传教育,提高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和地位。培训文档工作人员 320人次。交流
论文80篇,评出优秀论文40篇,向省档案局推荐30篇,在《黑龙江档案》发表论文15篇。
【综 述】 2010年,全区档案工作本着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原则,制
发《全区档案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通用目标和专用目标》,坚持档案行政执法与宣传、指导相
结合,使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地区档案局对全区各县区局档案局(科)、地林直各单位年
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地区保密办签订《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责任状》,对地区驻外机构
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延伸工作链条。根据归档范围,完成 12个单位审批工作,占总数93%。
以地委名义下发《关于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党政机构改革中加强
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区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情况开展调查。帮助乡村修订档案归档范围
和保管期限表,完成总数25%。全区各级档案馆年内接收档案 33 743卷、73 043件,照片2362
张,磁带9盘,光盘12张,征集1982件档案资料,利用档案10 119卷次1262件次,利用资料572
册次236人次,利用现行文件287件503人次,输入案卷级目录68 500条,输入文件级目录150 500
条。地区档案局被省档案局评为2010年执法检查优秀单位。
0000224;[/$$p]
档案管理(档案局 提 供)
【基础建设】 按照档案法律法规要求,地区档案局(馆)征集与管理相结合,年内征集档
案资料292件(册),其中,文书档案201件、资料491册。对接收392件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按照
专业档案管理要求,移交地区公安局档案2333卷。建立起多媒体数据库,地区档案馆馆藏影像
6盘,音像497盘,照片3066张。电子档案22盘,完成馆藏量100%。年内全文扫描文件5000件。
在开展爱国主义基地教育上新增18个展位,内容涉及各类挂图、墨宝等 12个方面照片档案192
张,地区特色资料55册。地区档案局提供档案利用资料2121卷(册)90人次,其中,档案2098卷,
专门档案43卷。参加党史撰写知识培训,完成大兴安岭地区档案局工作纪实和续写大事记工作
任务。
【法制建设】 制发《全区档案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通用目标和专用目标》。对各县(区)、
林业局、大杨树农工商联合公司、古莲煤矿开展年度执法检查,对各地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
行考核。对全区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情况进行调查,上报省局。对大兴安岭地区驻哈尔滨、北京、
大连、深圳办事处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推进各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业务指导】 根据归档范围要求,完成123个单位审批工作,完成总数93%。按照《电子
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和加强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要求,以地委名义下发《关于做好电子文件归
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党政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农业农村档
案工作中建立领导联系点,帮助解决档案实际问题。各县(区)帮助乡村修订文件归档范围和保
密期限表,完成总数 25%以上。地区档案局与加区档案局联合对加北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组、农
村医疗,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进行检查和指导。在经济科技档案工作中开展对政府出资企业和改
制企业登记。对原筑路工程局档案归属问题现场指导,下发《档案管理与处置工作实施意见》。
在重大项目建设上重点检查指导加卧公路档案,为档案验收做前期准备。
【学会工作】 下发《2010年全区档案学会工作要点》。地区档案学会组织全区文档人员
论文评选活动,收到论文18篇,评选出论文11篇,向省档案学会推荐2篇。
(庞 华 供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