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大兵事记述
第四章 重大兵事记述
一、辽金出河店之战
辽末天祚皇帝耶律延喜昏庸无道,横征暴敛,怠误朝政。天庆二年(1112)二月,在混同江
城设“头鱼宴”,招待千里之内各女真部落酋长。席间辽王欲醉,命各酋长依次跳舞为其助兴。
生女真完颜部酋长阿骨打拒不从命。众人再三奉劝无济于事,辽王恼羞成怒,翌日告诉密使肖
奉先以边事为借口将他杀掉,免有后患。肖奉先说阿骨打这个人粗野不知礼仪,也没有太大的
过错,如果杀了他会伤害所有向化之心。假如他有谋反之意,一个小小部落不过弹丸之地,对
我大辽构不成威胁。阿骨打的弟弟吴乞买、粘罕、胡舍都武艺高强,能刺虎、缚熊,与他们为
敌还不如加官封爵拢络为好。
阿骨打回到部落后,开始修建城堡,打造兵器铠甲,招屯兵马粮草,兼并附近部落。由于
赵三和阿鹘产不服兼并,向密院告发阿骨打有谋反行为,统军司派遣节度使捏哥到完颜部查问。
阿骨打回答说:“设险自守,又何问哉”。后来又派阿息保查问,阿骨打说:“我小国也,事
大国不敢废礼,大国德泽不施,而逋逃是主,以此字小,能无望乎?以阿悚与我,请事朝贡,
苛不获已,岂能束手制也?”肖奉先期待阿骨打能悔过自新,辽王数次召见,阿骨打都报病拒
绝。辽王对阿骨打深感不安。是年九月,命令统军肖挞不野调重兵驻扎宁江州,以随时应调征
伐。阿骨打先后派聒刺和胡沙保打探辽兵情况,他们回报说:“辽兵多,不知其数”,“唯四
院统军司与宁江州乃渤海八千人耳”。阿骨打对众人说:“辽人知我将举兵,集诸路军备我,
我必先发制之,无为人制”。是月阿骨打率军不满千人,一举功克宁江州。他对百姓说:“女
真渤海本同一家,我兴师伐罪不滥及无辜者”。又因军纪严明,所到之处深受百姓欢迎。士气
旺盛所向披靡屡战俱捷,得兵 2 500多人。完颜阿骨打率军首攻宁江州,次寥晦城,涞流城,
联合了达鲁古(今他虎城),解决了伐辽前进中主要障碍和后顾之忧。开始以混同江行宫 (新站
古城村址)和皇后店(民意乡他什海古城)及行春捺钵的皇帝为目标发动进攻。
天庆四年(1114)十一月,辽都统肖糺里,副都统挞不野,率十万大军扎营松花江北岸,要
寨出河店(今茂兴勒勒营子古城址)一带以拒守,十一月末的一天夜里,阿骨打命令军队点燃火
把,连夜从宁江洲(扶余伯都纳古城)向出河店进发。黎明时到达江边,辽兵发现后立即凿开江
冰企图阻止阿骨打的军队前进,被先行部队击退,大军迅速过了江。时已天亮大风骤然刮起,
飞沙走石,隐天蔽日,天助军威,军借天势,仅 3 700人队伍,乘风势全线出击,十万辽兵大
败,溃不成军,一直被迫击到斡沦泺。缴获战车、战马、战俘、兵器、铠甲和珍宝数以万计。
阿骨打用胜利品犒劳全军。是月,吴乞买、撒改、辞不失、阿离合懑、蒲家奴、宗瀚等将领,
劝阿骨打说,如果继续进军,就可在大年初一称帝号。阿骨打不依,大家继续劝他,说现在大
功业已建立,如不称号不能系天下人之心,会失众望的。
公元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即皇位(太祖),年号为收国,取国号为大金。天会八年(1130)
在我县境内出河店地方建州(今茂兴勒勒营子古城),以金太祖阿骨打在此大破辽兵肇基王绩而
取名肇州。
二、激战敖木台
1939年 5月,抗联第三军整编不久,中共北满省委又决定把三、六、九、十一军改编为东
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许享植任总参谋长。在中共北满省委和第三路军总指挥的领导下,整个
北满抗联部队编成三、六、九、十二支队,许享植兼任十二支队政委。1940年 8月初,根据中
共满州省委关于开辟龙南地区的战略部署,抗联十二支队经过选拔,组成五、六十名战士参加
的一支精干小部队,由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享植和十二支队长戴洪滨率领,凭借着“青纱帐”作
隐蔽,从铁力南山出发,路经庆安、绥化,横渡呼兰河,跨越中东路,突破敌人包围圈,向三
肇平原进发,开展平原游击区。
同年8月顺利到达了肇州七区,9月1日夜一举攻占丰乐镇,翌日拂晓,部队安全撤出,9月
21日在攻打宋站失利后,支队主要负责同志相继离开部队。韩玉书同志(十二支队党委书记)、
吴世英、徐泽民等人担负起支队的主要领导工作。并带领收编的土匪六七十人,决定继续在平
原地区坚持活动,10月初,部队准备攻打肇源县城。当队伍来到肇源县三站镇北边的色王窝堡
时,和日军打了一场遭遇战。敌人伤亡很大,被击毙几十人,我军只有一个战士负了点轻伤,
战斗结束后,夜幕已经降临,抗联队伍趁天黑目标隐蔽,快速向二站南江沿方向转移。一夜急
行军天亮前到达了莲花泡屯。
10月 6日,大队在这个屯召开了干部会议,具体研究了攻打肇源城的战斗方案,准备天黑
向肇源城方向前进。不巧夜里下起雨来,泥泞路滑,道路十分难走。原定拂晓前赶到县城外围,
迅速发起攻击,天亮前干净利落地结束攻城战斗,被这个意外的情况耽误了时间,当部队赶到
离肇源城约二十里地的敖木台屯的时候,天已快亮了。夜袭县城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几位部队
领导经过分析,认为以现有的兵力和武器,白天强行攻城,困难较大,肯定要遭到很大的伤亡。
决定立足于保存实力,争取以少胜多,因此改变原定计划,临时在敖木台隐蔽一天,晚间再向
肇源城靠进。部队安驻好以后,徐泽民立即化装进城侦察联络去了,部队由韩玉书负责。
敖木台屯是由东西两个自然屯组成,中间距离约一华里,三十六大队在西屯宿营,三十四
大队在东屯宿营。
7 日天亮以后支队领导发现这里的地势极为不利,屯子南边是一条江堤,堤南有大水泡子,
不远就是波涛滚滚的松花江;屯子北边是大片碱地,距屯子约半华里是一条贯通“三肇地区”,
直通哈尔滨的公路,是敌人运兵的重要通道;西有大水泡子,东南是莲花泡,东靠敌人据点二
站,最重要的是全屯地势较低。岗哨在屯内瞭望不出去,一旦有敌情很难发现,给队伍的安全
造成了很大威胁。现在天已大亮,队伍无法转移,只能加强警戒,隐蔽到天黑。若是被敌人发
现只有破釜沉舟,激战一场。
果然不出所料,早饭后,在三十四大队驻地屯外,突然发现三个骑马的敌人闯进来。当时
日军还不知屯中住着抗日队伍,因而毫无准备,等敌人骑着马耀武扬威的进了屯子以后,三十
四大队政治指导员和大队长先发制人率队出击,开枪把他们打下马来,并向尾随而来的三十多
名伪警察队开枪射击,敌人中弹纷纷落马。听到枪声,日军其余部队立即抢占了南江堤做为天
然工事。向抗联部队还击,部队几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整个上午双方相持不下。下午敌人从
公路运来包括炮兵在内的一千多名援军,从东西北三面向抗联部队包围上来,将十二支队团团
围住,道口全部被切断。敌人的炮火疯狂地向敖木台的东西两屯猛烈攻击,阵地上硝烟弥漫,
烈火腾飞,子弹象雨点般倾泻下来,几处房屋倒塌起火,抗联战士伤亡很大,但日伪军伤亡更
大,他们专门用汽车载运伤亡人员,仅尸体就拉走了11汽车。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被收编的
六、七十人中有许多悄悄撤去。经过一整天的顽强战斗,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天黑突围时
剩下来的人也已经不多了。三十四大队大队长王殿阁壮烈牺牲,指导员吴世英的腹部负了重伤,
但仍率领战士坚持战斗,支队宣传主任张瑞麟和吴指导员商量决定使队伍向三十六大队所在地
的西屯撤退,路上南北的敌人跟踪射击,还从南北两个方向用轻重机枪扫射,又加重了部队的
伤亡。当走到西屯东头的小庙附近,敌人又射来一颗炮弹,吴指导员英勇牺牲了。宣传主任张
瑞麟的左肘被炸伤,左手拇指被炸坏。当他向支队政委韩玉书汇报时,三十六大队关队长也牺
牲了。韩玉书率领三十六大队沉着冷静地指挥迎战,在我机枪被土堵塞,再不能发挥效力的万
分危急情况下,组织步枪、手枪封锁敌人。
我部队地势不利,虽有民房等建筑物作隐蔽,伤亡越来越多。两个大队会合后,韩玉书马
上指挥十二支队所有队伍向江坝西南方向撤退。这时坝外东边的敌人借着上午修好的工事向抗
联部队射击;西边的敌军仗着有利阵地向抗联部队发疯地开火;更为严重的是占据公路的敌人
炮兵,用炮火尾追轰炸,使抗联队伍处于一面临水三面受敌境地。轻重伤员不断增加,情况十
分危急。就在这时,韩玉书大声呼喊:“张瑞麟同志,你负责带伤员从水泡子向南撤,我来掩
护”。江坝到大江的二里来宽的大水泡子成为唯一突围路线,张瑞麟等抗日战士跳入刺骨的水
中,向对岸泅渡。韩玉书一面指挥剩余一小部分部队抗击敌人,一面掩护泅渡的战友。韩玉书
为了不让一支枪、一粒子弹落入敌人手中,将岸上牺牲的同志的枪拣起来投入水中时,不幸中
弹牺牲。
跳水泅渡突围的抗联战士,因为身穿棉衣,泡子的水又很深,加之时令已是农历九月,水
凉透心彻骨。多数战士都带着伤,伤口被凉水一浸,更是疼痛难忍。泡子里长着一米多高的水
草,常常把脚绊得不能行走;泡子底是一米多深的淤泥,双脚踩入泥中,就象被粘住一般,每
前进一步,都要消耗很大的力量。
敌人看抗联部队撤退,公路上的敌人也窜到江坝上,占领了阵地,敌人的炮火追向水泡子
射击,又有几名战士在撤退中相继负伤牺牲了。二里地宽的水泡子过了两个多小时。
天渐渐的黑下来,敌人的炮火停止了。我部队撤出来十八人,休息过后又有三个人没有起
来,最后只剩下十五个同志,简单地掩埋了三位战友的遗体之后。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异地
养伤,休养生息,寻找队伍准备再战。在渔民们的帮助下,战士们分乘三只小船,趁着夜雾正
浓,在茫茫的松花江上顺流而下。为了躲避敌人“江上军”的炮击,不时把船划进江边草塘中
隐蔽,因而一夜行程只有四十多里。以后采用白天停船隐蔽,晚间航行办法,走了四个夜晚,
终于到达了较稳妥的地点——三站南的“官泡子”渔民网房子驻扎。一面养伤,一面设法与地
下党联系,事隔几天和十二支队队长徐泽民联系上了,准备力量,以便攻打肇源城。
敖木台一场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二百余名,使敌人惊心丧胆,我抗联十二支队虽然政治
委员、支队长韩玉书,政治指导员吴世英,大队长王殿阁、关秀岩等44名勇士壮烈牺牲,但突
围脱险的宣传主任张瑞麟,三十六大队指导员鉏景芳和三十六大队中队长杨德山等15名英雄,
很快恢复了抗联十二支队组织,不久攻克了肇源城。
三、夜袭肇源城
1940年11月 6日,抗日联军第十二支队接到地下党组织的通知,迅速到三站东北哈拉胡雪
屯东的一座大庙开会。
会议由徐泽民主持,分析了敖木台战役后敌情,研究了全队的行动计划,准备乘敌人利令
智昏之机,攻其不备,一举拿下肇源城。
会后,部队连夜急行军,7日拂晓前赶到了肇源城北八里路的大拉嗄屯宿营,随即派3名侦
察员,化装成农民模样进入县城,侦察敌情并与抗日救国会联系,以便寻找时机采取行动。
傍晚, 3个侦察员回来了,他们在抗日救国会的协助下,经过一天的侦察,知道敌人主力
已全部撤走,县城内只剩下二百余名伪军和武装警察,驻在旗公署院内,敌人已在 5日这一天
召开“三肇地区剿匪祝捷大会”,除肇源、肇州、肇东三县旗的日本参事官出席外,还有伪滨
江省哈尔滨第四军管区、铁路局的代表参加。庆祝所谓敖木台一战的胜利,声称“国民可以安
居乐业”。
部队领导获得情报之后,认为乘敌人“祝捷”之机攻城,利多弊少,条件成熟,于是决定
8日夜袭肇源城。
11月 8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部队从大拉嗄屯出发,直奔县城,路上碰到有些群众在破
坏道路,这是抗日救国会配合行动,给敌人援军设障碍。快到县城时,看见有五六个人影奔来,
这是城里抗日救国会负责人王秉章带人来接应。
两方接头以后,经过详细研究考虑到我军只有四十多人,大小枪19支,人少枪少,敌我力
量悬殊,如果四门强攻,恐怕难以攻克。最后选定了离旗公署较近的西南城角为突破口,直捣
敌人老巢。
夜里整个肇源城一片漆黑,万籁俱静。日伪祝捷大会刚刚开完,鬼子、汉奸们正在令利智
昏的时候。十点钟左右,支队领导徐泽民下达出击命令,战士们快速翻过城墙,进入城内,然
后快速向旗公署靠近,要到旗署院门时,被一哨兵发现,当他还没有来得及叫喊时,已被我军
战士活捉了。战士们冲进院内,在警务科宿舍门外又活捉了一个守门警士宋子如,他立即举手
投降,供认屋里睡有 116名伪警大队队员。战士们先放了一排枪,接着一同冲进屋里,高喊:
“我们是抗日军队”!“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抗日联军占领肇源城啦,缴枪的留命”!敌
人在睡梦中惊醒,个个呆若木鸡,乖乖地跪在床铺上,举起了双手。战士们把缴获的武器和子
弹补充没有武器的战士。然后,留下一部分战士看押俘虏,其余人分别去警察署和四个城门缴
械。中队长杨德山带领战士解决了伪旗公署之后,刚一出门,只看见几个日本鬼子狼狈逃窜,
战士们举枪射击,鬼子应声倒地后,接着攻进日本人宿舍,把日本官吏全都送上了西天。
此时,战士砸开了监狱和拘留所,一百多被囚禁的“犯人”获得了解放。他们热泪盈眶,
多数人愿意参军抗日,以身报国。
战斗只用四十多分钟就结束了,击毙日本鬼子9人,缴获步枪270支、轻重机枪 3挺、手枪
40支、子弹4万发、伪币1.3万元、军马140匹,载货汽车两台,鸦片8箱和单衣、棉衣和呢子军
装、皮大衣、皮帽、皮鞋、手套等军用物资。
新战士都换上了服装,每个人发一支枪和两袋子弹,高兴地走上了抗日道路。夜袭肇源城
的胜利,使十二支队扩大到二百多人,变成了骑兵部队。
第二天(九日)凌晨抗日联军十二支队在十字街召开了一个真正的祝捷大会,仅仅一夜之间,
日本的膏药旗没有了,鬼子和汉奸的狰狞嘴脸不见了,看见的是被解放了的男女老少的喜悦面
孔。宣传主任张瑞麟在大会上讲了话,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大队指导员鉏景芳散发和张帖了
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传单和布告,号召中国人民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会后,抗联战士打开三泰粮栈仓库,把粮食和盐发给群众,然后部队集合向头台方向转移,
战士们骑着高头大马,臂佩红色袖标,队前高举鲜艳的红旗,队后两辆汽车和两辆胶轮大马车,
满载着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浩浩荡荡地从北门出发,百姓们依依不舍,目送着抗日队
伍,盼望着早日回来。
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十二支队击毙的11名侵略者是:
伪滨江省事务官东荣作(原郭后旗公署副参事官)日本福井县人。
伪滨江省事务官伊藤泰一郎,日本神奈川县人
省警务厅警正田中武夫,日本福岗县人。
旗警务科警佐犁靖木司,日本新澙县人
旗警务科佐高野敏三,日本静冈县人。
伪滨江省警务厅警尉补高冈清,日本京都市人。
旗公署内务科征收股长(属官)佐藤政胜,日本熊本县人。
旗立病院技士前原一勇,日本福冈县人(击毙于头台)。
旗兴农合作社司事西山行人,日本熊本县人。
滨江省铁道监工藤祜藏,日本山形县人。
滨江省警务厅理事官渡边政雄,日本福岛县人(击毙于薄荷台大门赫家屯)。
四、李海青部进出郭尔罗斯后旗始末
李海青原名李青年,又名李忠义,号丹忱,海青系其草莽别字。祖居山东夏津,1896年生。
12岁时来东北,落脚于我旗大官屯处(今属大庆市)长兄李开树家。
他先在农村为地主放马,并学过一年瓦匠,又去头台李木匠铺做工。1915年到吉林省扶余
县东园子一带种地。不久投身绿林,在“海青窝堡”揭竿,以名鹰海东青报“海青”,聚众拉
帮数百人,活动于松嫩两江流域,官府怯撄其锋,名振数百里。
1925年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吴俊生将李招抚,委以营长,并眷其有忠义之行,不同俗匪,
劝其改名为“忠义”,而李仍以“海青”称之。1928年 6月吴于皇姑屯被炸身死,东北边防驻
江省副司令兼省政府主席万福麟在整顿军纪时,因人命案将李下狱。“九一八”事变时万在北
京,其子万国宾电召驻黑河旅长马占山为江省代主席。马获悉李素有抗日报国之志,又远近闻
名,乃亲赴牢狱释放,复以原职。李欣然从命,回乡后即倾家产,招旧部,集壮士,举义旗,
仅数日就聚集五千余众。马占山初委李以别动队总队长,经江桥一战和撤离省城之役,李部战
功卓著晋以旅长职,递任第三路自卫军司令。到1932年李海青部发展到二万多人,其中近千名
学生义勇军,还接受了中共扶余团特支派入的五名工作人员。
1932年 2月马占山与日寇妥协,出席筹建“满州帝国”的六个巨首会议后,返回齐齐哈尔
任伪黑龙江省长,密召李与张锡五(出身绿林,报字“天照应”,与李海青同时被马释于狱中),
嘱二人哗变,以挫其“复清”为名建傀儡政权之谋。李、张向马誓以效死,马假以怠慢军令,
当众辱斥二人。李、张归本部即率军 3千冲出省城南下,开赴我县一带进行抗日。此为一进郭
尔罗斯后旗。
同年3月2日李、张率部于肇源东二站、薄荷台、三站等地整训,并攻占郭后旗府所在地老
爷屯。后携带轻重武器分乘 3辆汽车,三十余辆大车,越江开赴扶余的镰刀湾、陈马架、长发
屯,旅经长春岭、弓棚子向中东铁路挺进。3月3日肇州县公署电扶余县长陈之英,告知李部越
境,并遣三团兵力追击。
李越境后即派人去长春向日伪商洽诈降事宜;日酋识其谋拒绝。李乃高张抗日义旗,将其
部改称东北民众自卫军,自任总司令。同年,苏炳文、张殿九等于海拉尔誓师,抗日救国,苏、
张分任东北民众救国总司令、副司令。李海青与苏、张及总参谋长谢珂等联名通电国内外,召
示日冠侵略暴行。后率部经万发、社里、中官地、善友屯等地直奔扶余县城。沿途号召救亡,
群情激愤,各界纷纷来归,大小股匪降顺,队伍扩至万余人。李于扶余县驻十数日后,率主力
进攻伪满首都“新京”(长春)之门户农安县城。是年 3月28日李部队从西、南、北三面围困农
安,日伪派炮兵、骑兵、混合步兵及铁道独立守备队驰援农安守敌,飞机也由沈阳、敦化飞来,
向义军投弹扫射,但无济于是。29日午后 3时,日驻农安领事馆及警察队在炮火掩护下,乘装
甲车冲出城逃往窑门。此时,日伪报纸惊呼:“农安危急”!并宣称“李海青已与共党相合”。
30日从长春、铁岭赶来的日军清北支队及大汉奸张海鹏伪部援军,阻李海青部于农安外围,敌
支援农安武器弹药亦均为义军缴获。4月2日敌已集结兵力四万余人,向围城义军发起总攻。此
刻,李海青恰接到扶余留守司令马广富急函,内称张海鹏兵分两路,一路驰援农安,另路绕道
取扶余城,以绝义军归路,使腹背受敌。李于即日午后下令撤军。 3日回师扶余,击退来犯伪
军。李部攻农安虽未克,却给予刚开过“建国盛典”的日伪政权以迎头痛击。是年 4月中旬,
李海青获悉马占山已返黑河,重举抗日义旗,命自卫军第八团韩福元固守扶余县城。亲率主力
撤到长春岭一带。5月5日率部万余人自下岱吉渡江北上,并发表:“唯马主席之命是从”的渡
江宣言。7日李部进入茶棚、薄荷台、二站一带,8日晚11时攻克肇州(今肇源城),释放了所有
在押犯人,收缴了所有枪支、弹药和税捐款,继之又派部分部队去老城基(今肇州城)和丰乐镇
收缴枪支弹药和税捐款。此为二进郭尔罗斯后旗。
此时,李部前锋已逼近肇东(即昌五)、对青山。5月15日早3时许,义军进攻肇东内有屠团
5百多人固守,虽有日机反复轰炸助守,但李海青身先士卒,直捣敌阵,伪军溃遁,24日攻克
肇东,将伪县长程汝霖、行政科长吴鸿仪抓获处决。义军所向披靡,满沟(今肇东)、对青山一
带相继收复。为助邓文等部松浦抗战,李命其部进入对青山部隔江伏击敌人,以牵散其力。关
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唯恐李部与邓文、柴鸿猷等部会师,联合李杜、冯占海部围攻哈埠,乃一面
令松本支队由东向西进攻李部主力;一面令张海鹏部协同伪吉林警备司令吉兴部及其属刘毓坤
旅包抄驻守扶余县的韩福元部。5月下旬,肇东、扶余两地分别激战,5月24日扶余县城被张、
吉二逆伪军攻陷。韩福元败降;25日李海青部于肇东血战松本支队,日军九架飞机助战。李亲
临前线指挥,不幸被敌机炸伤腰部,26日辟日军锐气率部转移我旗在古恰、超等、民意一带整
顿,此为三进郭尔罗斯后旗。
30日,日军27旅团来郭尔罗斯后旗与李海青部交战,李部由丰乐越中东铁路向青冈、望奎、
海伦迸发,6月2日与柴鸿猷部会师于兰西十间房一带,得恢复与马占山将军联系。 6月上旬义
军司令张庆禄部攻克庆安城,李遂去与张密议,约张攻绥棱,李取绥化,未及行动,马占山东
征经兰西,于是月28日检阅李部,见其兵千余,大部有枪,士气高昂,遂任李为第三军军长,
张锡五为副军长。令李部驻中东路两侧,破坏洮昂路交通,待机进攻省城,致使列车停驶多日。
张锡五则率部与大赉抗日武装陈德胜部联合,破坏嫩江铁路,使敌交通断绝;此时李部兵力又
扩至万余众。 8月初,李海青轻信敌伪宣传“马占山已战死”之谣,悲愤万状。为报知遇之恩,
改路侧伏击之游击战术,冒险进攻省城。李亲率部两千余众,夺占昂昂溪车站。守敌败回省城,
召集日伪军六千余,由飞机大炮配合反攻李部。经血战三昼夜,李部人疲弹尽,退出车站;时
值大雨,退路已被敌人切断,遭惨重伤亡方得突围。李率残部来我县境修整补充,此系四进郭
尔罗斯后旗。
1932年 8月28日李忠义与张锡五率部攻克安达县城,不久接到黑河临时省政府通知,知马
占山将军健在,已计分兵四路,攻取齐市,令李攻南部。李获此喜讯极其振奋,奈经数战,弹
耗殆尽。幸亏旅长张殿九遣团长张玉挺携弹药增援,李遂率部二千余人复攻昂昂溪。自 9月24
日始,激战两昼夜,使守敌逃归省城。敌杉本师团驻齐备部及伪军,集结万余倾激而出,将李
部围困于车站。李部浴血突围,毙敌无数。岂料疲惫之师又于大兴、前后官地一带与敌松田骑
兵及中山支队遭遇,力竭复应苦战,伤亡五百余人。故乃讹传“李海青战死”。1o月下旬,李
部与邓文、霍刚、谭自新等部配合,扰敌于安达、兰西、青冈一带,致敌惶恐无措。李部转战
各地,为补充实力,沿路招降大小股匪改编,12月 9日复入我旗境,于茂兴、新宿(今超等乡)
一带整训,因受降之匪成份极复杂,有些恶习不改者仍有抢夺骚扰百姓行为,故群众有“闹海
青队”之说。随之陈团自大赉过江到茂兴讨伐李海青,战斗中,陈团旅部大骂李海青是“胡子”、
“贼种”;李海青部骂陈团官兵是“汉奸”、“亡国奴”、“日本人的孝子贤孙”。经过激战,
陈团败回大赉县。此即李海青五进郭尔罗斯后旗。
李部在我县整编后,即渡嫩江西下攻克大赉城,12月20日收复安广。1933年 1月李部开赴
热河省开鲁地区,并参加了热河保卫战,热河失利后,李海青率部入关,由于国民党政府不承
认这支队伍,使得这支庞大队伍粮饷无着落,时值盛夏,战士身披羊皮,被当地人称之为“毛
人队”。5月24日正式编人冯玉祥组织的同盟军。李海青被任命为北路军副指挥。6月22率部直
超沽源,于同盟军吉鸿昌、邓文军收复康宝、宝昌及察北重镇多伦之役皆得其力。 8月冯玉祥
将军为日蒋逼迫下野,行前倡议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志愿者歃血为盟,共向国耻地图宣誓:
“抗日复土,誓死不渝”,李忠义毅然参加宣誓。1o月中旬李部被编入宋哲元的三十九军,骑
兵24旅,李海青为少校旅长,李海青颇有反感而被解职,并羁押 4月之久。1934年10月释放,
士兵多退役自谋生路。李知夙愿难酬,便去职携眷闲居北平,1935年又移居南京。1936年“西
安事变” 后欲集旧部东山再起,以酬报国之志。 一日在居室内砸锅扒灶,时人问之,李曰:
“我要重起炉灶”。尔后,只身赴冀东,方聚千余人,1937 年8月内出叛逆,李同叛逆搏斗中,
中弹壮烈捐躯,时年42岁“不惑年方过,空怀报国心。海青如结共,当见故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