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特产

第六节 特产


飞龙 学名榛鸡。《黑龙江外记》考证:“名飞龙者,裴耶楞古”之转音也。也
有人称其为“榛槌乌”。
飞龙状如沙漫鸡,脚上有毛,羽绒艳丽,健飞,体重约250克。主食松枝茸籽、
树叶嫩芽、五加参果实和人参籽,肉质细嫩、雪白、鲜美。清代,飞龙曾为贡品,专为
皇室享用,故得名“飞龙”。食法很多,尤以调汤称著,据传亦进入国宴菜谱。
本县60年代以前飞龙鸟极富,尤以青山乡和乌拉嘎镇的针阔混交林中为多。因
70年代后捕获日盛而锐减。近已被列为资源繁殖保护禽类而禁止酷捕滥获。现嘉荫人
只有佳节或贵客光临时才偶以飞龙汤进餐。
鸡腿蘑 又称“毛尖蘑”。产于乌拉嘎镇境内。生长在采金翻动后的砂堆上。茎如
鸡腿,顶如园球,呈深黄色,晒干后呈暗褐色。此蘑肉嫩味香,炖鸡肉其味尤美,为节
日宴席佳肴,据传可上国宴。惜近年旧“毛尖”翻动,产量日减,已不易得。
猴头蘑 林生菌类,得于秋季。该蘑生于柞、桦、胡桃等阔叶树枝干或腐木上。因
其治似“猴头”而得名。猴头蘑外呈毛状,初生乳白色,长成淡黄色,晾干后浅褐色。
肉白、细软,微有清香。烹调后味极鲜美,故将“猴头、燕窝、鲨鱼翅”列为山珍海味
之首。向为国宴名菜,也是黑龙江省“四大珍品”之一。以猴头蘑为原料制成的“乌龙
蟠桃”、“八桂太极猴蘑”,中外驰名。若将猴头与鸡鸭混炖,其鲜美比肉尤佳。猴头
蘑还可入药,有“利五脏,助消化”之功能。现代医学发现,它又有抑制恶性肿瘤的特
殊功效.因此,该蘑在中外市场久享盛誉。
有趣的是猴头蘑有对生性,找到一只,往往在相对的不远处即能找到另一只。县内
低山丘陵多生桦桦木,仲夏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采摘并不难得,每年都有大量出
口。
(见附图)
鳇鱼 鲟科,因进贡皇室得名。鱼体呈国锥形,吻部突出呈三角优,日在下
方,似半月形。口前有触二对,左右肥膜互相连结,身上有五列麦形骨板,背呈黄
褐色,腹部乳白色。通体有一条坎骨,无刺。
(见附图)
黑龙江是鳇的
故乡,嘉荫县产量一直很高。蝗鱼卧子屯便以其附近水域盛产鳇鱼命名。在50一60
年代,渔民经常可捕获二百公斤以上个体。1960年曾捕获一条重600公斤,县
政府派人专程送往北京。该鱼制成标本后。存北京博物馆。近年每年约捕获三五十条。
鳇鱼肉可以做成多种美味佳肴,鱼籽有七粒抵一个鸡蛋营养价值之说,鼻子可入
药,妇女哺乳期发奶,婴儿表发麻疹均有特效。
鳇鱼是底层鱼类,平常栖息在大江夹心子、江岔等水流较缓、砂砾质处,不做长距
离回游,喜分散活动,因而不易群体捕获。鳇鱼活动受外界影响较大,如遇大汛、涨水
时。觅食游动活跃,反之行动迟缓。鱼性成熟需16年,体长在2米以上,6—7
月在水流平缓、深2一3米砂砾底江段产卵,怀卵60一400万粒,成熟卵直径
2·5一3·5毫米,呈灰黑色。受精卵在水温15一17℃时7天孵出仔鱼,一龄
可长至15公斤,成鱼以*亚科鱼类为食,其次是鲤、鲫、雅罗鱼等。鳇鱼大者重
500公斤左右,身长可达6米。
鳇鱼成熟年龄晚,稚鱼死亡率高,群体补充量小,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便不易恢
复。为确保鳇鱼资源,水产部门做了禁止捕捞小蝗鱼的规定。
鲑鱼 俗称大发哈、大马哈、果冬,是黑龙江省一大特产。在黑龙江水系中,共有
夏大马哈鱼、秋大马哈鱼、细鳞大马哈鱼、乌苏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红大马哈鱼六
个品种。县内每年白露后方有捕获,主要为秋大马哈与细鳞大马哈。60年代以前捕捞
甚易,1961年新发屯渔民在嘉荫河口一夜之间曾捕获200余条,年产几十吨。
80年代后产量锐减,价格昂贵,1985年秋每公斤高达12元。
内含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做鱼片、鱼段、鱼丸、闷鱼块等都很好吃,做
鱼肉饺子也是美餐。若用炖的方法烹制,经过漫火煨炖,做成“豆瓣原汁大马哈鱼”,
味道醇香,色泽酱缸,汁浓味重。除鲜食外,当地人还把它做成鱼胚子,可保存一年以
上,吃时用油煎,香酥可口。蒸着吃,也别有风味。大马哈鱼将侧黄豆粒般大小,是鲜
艳的桔红色,可用来生伴、烹炒、调汤,欧洲人喜欢做成鱼籽酱吃。在医药上,大马哈
鱼有滋补、利水、健胃等功效。是外贸出口佳品。
鲑鱼属回游鱼类,成鱼每值秋季便从鄂霍茨克海,绕过库页岛,进入黑龙江。溯流而
上不索饵,受精排卵瘦死。受精卵翌年孵化成仔鱼,顺流入海。三五年后又回江生育后代。
鲟鱼 体形很象鳇鱼;明显区别是口小,嘴唇皱褶;形似花瓣,目的前方有两对须,
横生并列。吻的腹部,须的前方有若干粒状突起,这是俗名“七位浮子”的来历。其背部
为黑褐色或灰棕色,腹部银白色。
(见附图)
黑龙江中的鲟鱼 栖息于砂砾底质的江段,行动迟缓,喜贴江底游动,很少进入浅水区。
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解冻时游往产卵场所,其性成熟为9年,体长1米以上,体重6公斤
以上,本县曾捕获到60公斤重的个体。产卵期6-7月,产卵适温17℃。 怀卵量51-280
万粒,成熟卵直径2·5—3·5毫米,胚胎发育和鳇鱼相似。鲟鱼食性因年龄而异,幼小
个体主要以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幼虫为主,成鱼援食小型鱼类。鲟鱼的性成熟个体,在产
卵期素食强度很低。县内四季都有捕获,但以春秋为多。
鲟鱼与鳇鱼县有同样的价值,其肉是难得的美味,可用来包饺子,做溜鱼段、溜鱼
片、红烧、清炖等多种菜肴,鱼肚、鱼软骨、鱼筋并可加工成名菜。在国宴桌和外贸市
场上,鲟鱼卵也是深受外宾赞赏的佳品,嘉荫人常用此鱼待客。
鲤鱼又名鲤子,鲤拐子,是人们熟悉的一种鱼类。黑龙江中出产的鲤鱼品种为
野鲤,它同黄河鲤、长江鲤鱼一样久负胜名,其特点是体阔背厚,火翅金鳞,光彩照
人。由于黑龙江水质清冽,水草丰茂,黑龙江鲤鱼肉味异常鲜美,非省内其它江河所  
可比。每年都有大量捕捞,已为新春佳节不可缺之佳肴。
“三花五罗”:是黑龙江驰名全国的八种淡水鱼类,“三花”一鲫花、鳌花、鳊
花,“五罗”一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
鲫花 即人们常说的鲫鱼,也称鲫瓜子。它是一种普生性鱼类,在缺氧、碱性较
大的水域中都能生长,繁衍后代。黑龙江鲫鱼多呈银白色,肉味鲜美。
鳌花学名称鳜鱼。该鱼倾斜、鳃盖骨后部有2个扁平的棘,鳃膜互相连结。背
鳍几乎占整个背部,体例灰黄色,带有金黄色的光泽,有不规则的大黑斑块,头部有3
条黑纹延至背鳍基部,名鳍均有3行黑块纹带。鳜鱼栖生于缓流而水草丛生的水域,喜
居于水的下层,并有潜伏于泥穴中习性,是典型肉食性鱼类。鳌花的最大个体5公斤以
上,肉质鲜嫩,味美上口,可煎炸、红闷,如果稍加白糖浆汁,味道更佳,当地渔民常
用来招待自己最敬重的客人。
鳊花 学名长春鳊,黑龙江鳊花最大个体1公斤左右。每年端午节后最直捕获。肌
肉中含脂肪10—13%,肉嫩味鲜,煎食最佳,赫哲族渔民还经常架起火来烤着吃。
哲罗 是冷水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体长而厚,略呈圆筒状,头部扁平,吻尖,口
端位,齿小而税,背部青褐色,体例和腹部银白,头部和体例有许多暗黑小斑点。生殖
时,体例和鳍具有桔黄色彩。哲罗贪食,性情凶猛,觅食时间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由
深水处游至浅水岸边,捕食其它鱼类和鼠类,冬季不停食。由于哲罗喜欢吃活食,县内
群众冬季在冰上打洞垂钩,用钳制的小鱼作诱饵,在水里来回摆动,引它上钩,一天能
钩十几条。哲罗鱼5年性成熟,怀卵量1-3·3万粒,产卵子水流湍急的砂砾底河
段,有埋卵和保护孵化的本性。其肉可做馅包饺子、氽丸子、烤鱼片等。因为哲罗鱼皮
厚,过去还有人用它做**。
法罗 学名三角鲂。体型与鳊花相似,但比其略高,呈菱形,背部颜色较暗。栖息
于流水或静水水域,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水生昆虫、虾、软体动物和小鱼等。3龄性成
熟,6-7月在流水处产卵,怀卵量3万拉左右。据资料记载,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
重。法罗脂肪多,向美,宜于作汤。
雅罗 别号华子鱼,体型很象草鱼,背部为灰褐色,体例银白色,各鳍灰白色,
胸、膜和臀鳍有时呈浅黄色。性喜冷,杂食性。 3龄性成熟,水温6-8℃产卵,怀
卵量1万粒左右,一般作重50克,大者可达150克以上。雅罗由于喜欢集群活动,
往往形成一个很大的群体,夏季每当傍晚时游于水的上层,水面似雨点状,捕捞方便。
雅罗鱼煎食最佳。
胡罗、铜罗均属小型成鱼,但形不成捕捞量,仅作为零星自食之用。
蕨菜 俗称龙头菜,古称吉祥荣。多产于缓坡地带。春季采嫩苗盐渍,可常年食
用。脱盐后质地嫩绿,味清香,鲜美。蕨菜含有多种维生素,不仅可入药,经烹制还是
席上佳品,日本人誉其为“雪中山珍”。县内蕴藏量和采集量都很大,近年外贸部门年
年组织采集,盐渍,收购,大量出口。
椴树蜜与广东荔枝蜜齐名,是近年才被人们认识的特产。此蜜色泽徽黄,味清
香、甘甜,合矿物质低;无污染,含葡萄糖和果糖70%以人,还有多种维生素、无机
盐、有机酸酶,有促进人体生长,增强活力的生物素。还有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降
压、稳心、畅泄、安眠等功效。通常用椴树蜜制作清凉饮料及食品。每年县外贸部门都
组织出口。
林蛙 学名田鸡,又名哈什蟆,属红蛙科。系水、陆两栖动物。县内泡沼与结烈
河、乌云河支流多有生殖。村镇居民近年初冬偶尔破冰捕获佐餐。
林蛙肉为高级食品,油为上等补品。药用补虚、健神。嘉荫人对林蛙的经济价值认
识较晚,至今尚无人工养殖。
犴鹿 即罕达犴。向为本县鄂族猎取对象,每年都有捕获。犴以草类及阔叶树为
食,喜欢水,常栖息在湖泊、沼泽边缘的次生林中,尤喜幼树丛生的向阳坡。因其在林
莽反革中往复行走踏出依稀可辩小径,猎人们称之为“鹿道”,倘或迷路即可顺径至河
边,顺流而下可走出迷途。
犴肉可食,皮可制革,筋入药,犴鼻是珍贵的补品。犴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
人说与熊掌齐名,恐言过其实。鄂伦春人以其肉干佐餐,是常年下酒佳肴。以犴鼻为原
料烹制的“红烧犴鼻松茸”及“芙蓉犴鼻”,均是驰誉省内外名菜。
犴鹿在动物园中也是人们喜于观赏的动物。
黑熊 又名狗熊。县境内熊的繁殖率很高,且分布普遍。70年代初,出门遇
熊,熊伤人,熊进宅院,熊入圈食猪的事还时有发生。近年猎人仍时有捕获。
黑熊视力差,400米以外的东西看不见。因其眉毛长,顺风近在忏悔字咫尺之物也视而
不见,故人们与其遭遇常顺风跑脱险。然嗅觉、听觉均很灵敏:顺风能嗅到一华里以内
的气味,听到300米以外的脚步声。它平时显得拙笨,但与兽斗或逃生时跑速很快,
且又能爬树,善游泳,是谋生本领比较全面的动物。
黑熊肉和油脂自古以来即为佳肴,熊掌尤为称著。其实,能四拿只有双前足最为
名贵。这是因为能在冬季“蹲仓”时,不断用舌舔之,致使津液润人掌心。熊掌食用一
般整做:采用扒、红烧、闷等方法做出的“白扒熊掌”、“彩珠熊掌”等菜肴,香浓,
细嫩、鲜美。此外,熊掌还具有滋补气血、祛风去痹、继绝除伤的功能;熊胆为清肝、
润肺、解热良药;熊骨制成熊膏,可去风寒;两个膝盖骨疗效尤佳,俗有假虎骨之
称;熊皮可制褥垫、毛毯,其毛还可做刷子。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





@img6W80068.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