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龙骨山与恐龙化石
第四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龙骨山与恐龙化石
一、恐龙化石的发现与挖掘
龙骨山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617号航标与619号航标之间,朝阳镇西12公里
处。地理座北48度51’,东经130度14’。山势平缓,临江而立。
1978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区测一队在嘉荫县进行勘测,发现东起永安屯东山,
西至高升鱼亮子,东西相距20公里,从江岸沿山的北坡往里延伸300米左右的范围
内均有恐龙化石。其中埋藏最丰富的区域是安阳河口渔亮子下游500米处到617号
航标之间,约5公里地段,所合化石达么个层位。
此发现得到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的重视,当即批发了龙革办(1976)52号文
件,指示省博物馆牵头组织挖掘。同年5月,省博物馆、省地质局区测一队、嘉荫县文
教科、文化馆组成联合发掘队,选择617号航标上侧(龙骨山二号遗址)进行科学挖
掘工作。从1978年5月至1979年9月,历时17个月,共获得恐龙化石
1432件。其中完好的108件,较好的583件,一般的741件。
此次挖掘所得化石。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四川、山东、云南等省出土的恐龙化石,通
过化石分析,龙骨山遗址是一个恐龙聚集地,至少有东北鸭嘴龙等8个种类,约16个
个体以上。经地质部博物馆古脊椎动物专家胡承恩先生鉴定,这批化石足够组装一具大
型鸭嘴龙骨架(长12米,高6米左右),真龙骨化石在80%以上(按规定65%以
上即为珍品)。1980年省博物馆组装两架,一架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较大的一
架在国内巡回展出。“黑龙江省平头鸭嘴龙骨化石”前言中说:“……经装架实测:体
高4·18米,身长9·32米。它活着时,估计体重约20吨左右。”
黑龙江平头鸭嘴龙同日内较完整的大型恐龙化石骨架相比,居第三位,是国家的重
要科学财富。
1981年1月2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龙骨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夏立了文物保护碑记。
二、沙俄在龙骨山盗掘恐龙化石
1902年,沙皇俄国的马纳金上校在黑龙江中游右岸水县境内今龙骨山附近,盗
走一批古生物化石。当年,他在伯力出版的《黑龙江沿岸地区公报》上发表他采到古生
物化石的文章,错误地把古恐龙化石说成是古象化石。其后送进伯力博物馆收藏。这一
发现引起了沙皇的关注,在《俄国地质和矿物年鉴》第五卷上转载了马纳金的文章。
关于沙俄军官在黑龙江中游我侧沿岸盗掘恐龙化石,县内民间早有流传:早在民国
初,一个俄国军官曾来本县向渔民询问黑龙江边发现代石的地点,两次派人挖走了许多
化石。
1915至1917年,沙皇俄国派人在今龙骨山附近进行地质古生物考察和挖
掘,又先后盗走大批恐龙化石,运往当肘俄国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今苏联列宁格勒地
质博物馆),经恐龙研究者阿·恩·里亚宾宁化验分析,于1925年写了一将初步研
究报告,题名为《巨大的爬行动物黑龙江鸭嘴龙一新种骨架化石的复原》。1930
年,里亚莫宁又写了正式研究报告,把一个不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定名为《黑龙江东北
龙》。称其为大型鸭嘴龙类。换装成的黑龙江东北龙骨架化石,其体高约4·5米,身
长约8米左右。①
---------------------
①参见《黑龙江文物从刊》1982年第三期《漫话黑龙江省的史前动物恐龙》
---------------------
(见附图)
@img 6W8009W.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