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驻县单位
第三节 驻县单位
一、曙光农场
曙光农场建于1948年,1969年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一团。1977年恢复曙光农场原名。现属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管辖。
曙光农场位于桦南县城西北9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38°17′~130°19′,北纬46°13′~46°23′。境内东西长35公里,南北为 8公里。四面与桦南县八虎力乡、三合乡五道岗乡、土龙山镇、庆发、梨树乡接壤,全场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4 963亩,总人口10 871人。场部设在桦南县三合乡永昌村区域内,下设农业生产队15个,工副业单位 8个,水利专业从2个,农作物主要是播种小麦、大豆、玉米。
曙光农场地处完达山西麓丘陵漫岗地带,地形东北部较高,西南部低缓。丘陵漫岗占面积70%左右。气候湿润,宜农宜林。
建场30多年来,随着机械化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林业、工副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农场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80年全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108台,农业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粮食产量由建场初期的亩产53斤,提高到亩产454.6斤,增长8.6倍。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7 157 吨,平均每人交售粮食2 854斤,人均交售生猪0.82头,人均收入227元。
全场70%的耕地实现了林网化,人工造林总面积13 663.8亩,其中:农防林 59 104亩,用材林1 068.4亩,绿化林386.5亩,苗圃222.5亩,果树1 057亩。
工副业生产有较大发展,现有水泥厂1个,粮油加工厂1个,机修厂1个,汽车队1个,从事工商副业职工人数达965人,固定资产总金额达226.3万元。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发展很快,场部设有职工俱乐部 1座,每个生产队都设有电影放映队,场建职工医院1处,病床100张,职工卫生所24处,医务人员达184人,全场设有中学1所,小学17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99%。
二、桦南林业局
桦南林业局建于1952年5月,1953年春正式投入林业生产,现属合江林管局所辖。
桦南县林业局位于桦南县城东4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30°35′,北纬46°15′,境内东西长89公里,南北77公里,四周与桦南县、宝清县、勃利县、集贤县,以及双鸭山林业局为邻,全局总面积240 765公顷,其中林业用地85平方公里,其它用地8平方公里,总人口36 142人,局机关设在桦南县柳毛河乡东风村区划内,局下设41个基层单位,三条森林铁路专用线。
桦南林业局地处完达山西麓支脉山区,地形东北较高,西部较低缓,局部地区起伏较大,林业生产主要以天然林为主,人工林为辅,采育结合。目前全局术材蓄积量为11 207 792立方米,森林中有虎、鹿、熊、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
建局以来林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全局拥有各类机械 1 191台,林业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木材运输以森林铁路为主,汽车运输为辅,现有大肚川线、大沟线、胜利线三条森铁干线,全长 191公里,自修公路4条全长 57公里,年产量1953年为26万立方米,1985年增加到230万立方米,增长8.8倍,职工人均收入年达到10 305元,比建场初期提高28%。
工副业生产有很大发展,现有集体办农、工、商单位28个,职工 1 628人,固定资产总额达120万元。
三、桦南种畜场
桦南种畜场的前身是1948年桦南县农业科建立的农业示范场,以繁育良种为主,1950年交黑龙江省农业厅,改为黑龙江省桦南种畜场。1959年改为黑龙江省桦南种牛场,1977年由合江行署管辖,改称合江地区桦南种畜场。
桦南种畜场位于桦南县城南1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30°36′,北纬46°8′,境内南北狭长90公里,东西宽 4公里,四面与桦南县孟家岗镇、柳毛河乡、二道沟乡、大八浪乡,以及勃利县罗泉乡接壤。全场总面积 5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 758亩,总人口为5 433人,在职职工1937人,全场辖6个分场,工副业单位8个。
桦南县种畜场地处七虎力河左岸,气候温和,最高气温为34℃,最低气温为零下36℃,无霜期120~12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10毫米,宜农、宜林、宜牧。
建场以来,农、林、牧、副业有很大发展。1981年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6台,胶轮车15台,联合收割机11台,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达90%,粮食亩产达206斤,人均收入 218元。全场现有人工林1970亩,其中用材林1 000亩,绿化林700亩,苗圃25亩,果树 210亩,农防林35亩,畜牧业以东北半细毛羊和朝鲜黄牛为主,现有种公羊近千只,朝鲜黄牛300余头,马200余匹,每年可推广种公羊 500余只,种牛百余头,种马50余匹。工副业现有农机修造厂、砖瓦厂、造线厂、煤矿、工程队、汽车队各1处,现有职工485人,工业生产总值年达64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也有较大发展。现有职工俱乐部 3处,每年平均放映电影 458场次,观众达12.7万人次,职工医院1处,卫生所6处,医务人员29人,中小学在校生达 1 2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基本普及初中教育。
四、桦南金矿局
桦南金矿局是1946年 6月,由合江省军区后勤部,接管日伪时期的旧矿办起的驼腰子金矿局。1949年5月改为松江省金矿管理局驼腰子分局。1962年7月改为黑龙江省桦南金矿局。1930年改为冶金工业部桦南金矿局。
桦南金矿局位于桦南县城东南3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30°49′~131°00′,北纬46°5′~46°16′。境内东西 18公里,南北22公里,横贯桦南县石头河子镇、驼腰子乡。桦南金矿局机关设在石头河子镇内七道沟。总人口6 300人,其中职工1 293人。下设50 立升采金船4只,150立升采金船3只,水枪4只。局设精选厂1个,探矿队1个,汽车队1个,卫生院1所。
桦南金矿局是专门从事黄金开采的企业单位,产品直接向国家银行交售。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黄金生产逐步由手工业生产,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生产效率成倍增长。
文教卫生事业。现有职工俱乐部1处,职工医院 1处,病床50张,医务人员32人,中小学3所,在校学生1 42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已普及初中教育。
五、七○一地质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黑龙江地质勘探公司七○一队,是由原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公司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第三勘探队、普查队三个队合并,于1965年 4月组建的。七○一队为县团级单位,行政关系隶属于东北黄金地质勘探公司和合江专署所辖,驻地设在桦南县城内。
1969年 5月,东北黄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归属黑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正式改名为黑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七○一队。1985年 3月,七○一队又从冶金口划出,隶属于黑龙江地质勘探公司管辖。全队职工有657人,其中干部166人。队内设有21个科室, 5个野外分队。随着地质建设事业的发展,七○一地质队已成为拥有钻探、坑探、砂钻、地、物、化、测和采、加、化的综合找矿的地质队伍。
七○一队行政机构:队长室、总工程师办公室、三江分公司、青年企业公司、办公室、计划科、人事教育科、财务科、保卫科、设备材料科、行政科、地质科等科室。野外设钻探分队、坑探分队、找矿分队、砂钻分队、测试分队、多种经营6个分队,队内设有职工卫生所1处。
七○一队在建队初,对桦南境内石头河子、驼腰子、四方台以及嘉荫、萝北、勃利、七台河等地分别进行了砂金的普查勘探工作,提交砂金储量30吨的勘探报告。60年代至1977年,对合江地区、双鸭山的羊鼻山等铁矿进行了普查勘探,提交铁矿1.2亿万吨,白钨3万吨,石墨100万吨勘探报告。
1978年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七○一队认真贯彻执行了地质找矿工作方针,在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综合找矿、综合评价、多种经营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0年至1985年,七五○一队找到可供评价和勘探的基地 4处,提交地质科研和普查找矿的地质报告10份;提交山金的D级储量16吨。完成主要工程量:机械岩心钻探 33 864米;机械掘进坑探 1 892米;槽探154 345立方米;完成各种比例尺^的地质物化探找矿面积2 401.7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