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桦川县行政区划仍为10区139村。

  1956年1月 19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通知:“……桦川与桦南县合并为桦川县,县的领导机
关设置在湖南营镇。将原桦川县的新城、悦来、太平、苏家店四个区划归集贤县管辖。将长发
区的太平山、三家子,黑通区的新华、靠山,建国区的蒙古力、新民等六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
辖。”

  1956年3月 15日,合并后的中共桦川县委和县政府由佳木斯迁至原桦南县政府所在地湖南
营镇。3月末,根据并区划乡的精神,全县划为1镇37个乡,即湖南营镇、头道沟乡、新兴乡、
拉拉街乡、驼腰子乡、凤岐乡、大金缸乡、长发乡、五道岗乡、裕太乡、明义乡、公心集乡、
阎家乡、半截河子乡、朝阳乡、二道沟乡、朝阳川乡、东生乡、公胜乡、大八浪乡、民主乡、
永安乡、石头河子乡、永丰乡、大来岗乡、星火乡、八虎力乡、土龙山乡、西格木乡、柳毛河
乡、梨树园子乡、庆发乡、建国乡、黑通乡、西大林子乡、四合山乡、兴华乡、金沙河乡。

  1957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桦川县的黑通、西格木、永安、裕太、大来
岗、兴华等6个乡和四合山乡的花园屯,划归佳木斯市管辖。桦川全县为31个乡1镇。

  1958年2月2日,集贤县管辖的悦来、苏家店、孟家岗、丰年、中安、乌龙、新城、东林等
8个乡划归桦川县管辖,桦川全县为39个乡1镇。

  1958年3月19日,增设新兴镇和曙光乡。

  1958年3月28日,根据划小乡为大乡的精神,全县原有2镇40乡调整为 1镇20乡。即湖南营
镇、悦来乡、新城乡、苏家店乡、星火乡、金沙河乡、土龙山乡、阎家乡、二道沟乡、驼腰子
乡、新兴乡、石头河子乡、五道岗乡、庆发乡、八虎力乡、民主乡、长发乡、朝阳川乡、公胜
乡、东林乡、曙光乡。

  1958年9月2日,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县1镇 20乡划为新城、悦来、星火、公
胜、长发、孟家岗、五道岗、土龙山、金沙河、阎家、驼腰子、石头河、新兴、湖南营等14个
人民公社。

  1959年3月3日,将悦来、新城、星火3个人民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64年8月6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转发1964年1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 145次会议的决
定和1964年 5月30日国务院批复:“恢复桦南县。以合并于桦川县的原桦南县行政区域为桦南
县的行政区域。县址设于桦南镇(将原桦川镇改为桦南镇)”。“将佳木斯市所属的建国、星火、
拉拉街、悦来、苏家店、中伏、梨树、新城、西格木、永安、大来岗 11个公社(包括万宝农场)
划归桦川县。桦川县址设于佳木斯市。”在执行中,桦川县址设于悦来镇,西格木、永安、大
来岗3个人民公社仍由佳木斯市管辖,桦川县加之原有公胜、横头山、长发3个公社,实际辖区
为11个公社1个农场。

  1965年6月3日,撤销悦来人民公社建制,原悦来公社镇内街道和生产大队建立悦来镇人民
公社,镇外生产大队建立悦兴人民公社,全县为124、人民公社1个农场。

  1965年10月12日,悦来镇成立悦东、悦江、和平、民众、民主、敬夫、悦胜、冷云等 8个
居民委员会。

  1968年8月 29日,撤销悦兴人民公社建置,辖区划归悦来镇人民公社,全县仍为11个人民
公社1个农场。

  1968年9月9日,大来、永安、西格木 3个人民公社交归桦川县管辖,万宝农场划出,桦川
县辖区为14个人民公社。

  1972年3月12日,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人民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桦川县辖区仍为11
个人民公社。

  1972年8月 25日,新建“五七”、“东方红”两个人民公社,恢复悦兴人民公社,桦川县
辖区为14个人民公社。

  1977年9月20日,悦来镇新建“奋斗”、“胜利”两个居民委员会,全镇共有 10个居民委
员会。

  1981年12月15日,松木河公社的群林、群山、向阳3个大队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建乡(镇)划村,全县划为5镇10乡184村。

   1985年县行政区划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