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奇闻传说
第二节 奇闻传说
一、美丽的参城
很久以前,长白山有一座奇峰拔地而起。峰顶端白云缭绕,大气磅礴。在峰顶的险要处,
有个大蛇洞。大蛇洞的上边有棵一百多年生的人参,参花盛开,红得象团火。奇峰下有个美丽
的彩凤湖。湖的周围翠枝横陈,杂花生地。走进林间,有一股泥土般的温馨,沁人心脾。
有位老爷爷名字叫洪森,在山里挖了一辈子参。有一天,洪爷爷找参到了彩凤湖边,听到
一少女婉转动人的歌声。他用手拨开树枝一看,彩凤湖边的翡翠石上坐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这姑娘正唱着小曲对着明镜般的湖水梳妆呢。洪爷爷惊喜万分,他想,这个姑娘一定是参姑娘。
想到这他抬头望望奇峰顶上的参花果然不见了!他高兴坏了,拨开树枝,蹑手蹑脚地向姑娘的
背后走去,不小心,把一块石头踩翻了。那姑娘回头一看“霍”地起身就跑了。
姑娘在前面跑,洪爷爷在后面追,一追追到今哈尔滨郊区处,那里正唱野台子戏。参姑娘
挤到人群中,洪爷爷挤到参姑娘跟前,一下子将带红线的针别在她的花衣服上。参姑娘高喊救
命,有两个青年猛地将洪爷爷拽住,洪爷爷一着急,把姑娘的花衣服扯下了一条。那两个青年
问洪爷爷为什么调戏姑娘,洪爷爷把花衣条猛地抛在地上,说也奇,那布条一下子变成了一片
参叶,人们都感到咤异。洪爷爷顾不得解释,顺着红线继续追赶参姑娘。追到一片林子里,可
进了林子,红线头遍地,失去了寻找的方向。洪爷爷天天能听到参姑娘的歌声,就是找不到参
姑娘。洪爷爷就在林子南边盖了个小草房,又有不少找参的人愿和洪爷爷做邻居,先后盖起了
几排小草房,成了一个村庄。有人提议给这个小村子起个名字,大伙商量再三,还是叫老洪爷
爷起。他推辞不过,寻思半天,他想,这片林子有点团,它的南边还有两处这样的林子,就起
了个“北团林子”的名字。据说这小村子从叫北团林子以来,逢凶化吉,遇难呈样。
二、佛头妈妈
明万历年间,北京钦天监观星台“察”出东北要出“真主”,并把这一观测结果婉转地启
奏当今皇上,皇帝闻奏大惊,立刻下旨追查。
镇守东北的李总兵接到圣旨后,马上召集谋臣武将商量此事,谋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想不
出办法来,总兵日夜忧虑,寝食难安。
一天晚上,李总兵在家里洗脚,对侍奉他的仆人小罕说:“我脚心有三颗红痣,才当总兵。”
小罕说:“要是有七颗呢?”李总兵说:“要有七颗能当一朝人王地主。”小罕说:“我脚上
有七颗,头顶上还有一颗。”总兵一看,真有,心里暗自盘算。
晚上睡觉时,总兵和他的小夫人说:“不怪北京钦天监观星台说东北要出真主,真有哇!”
小夫人听了问;“在哪呢?”总兵放低声音说:“就是咱家那个仆人小罕,他脚心有七颗红痣
是脚踩山川,头顶上那颗是头顶日月——有一朝人王地主之命。”小夫人听后暗自吃惊,也为
小罕担心。就又试探着问:“那怎么办呐?”总兵说:“明天将小罕抓住,打入木笼囚车,派
人送往北京复旨。”说到这里,忽听外边马蹄声由远而近,原来是兵弁来向李总兵报告紧急军
情:圣旨命李总兵带领本部人马立刻出发,五更前必须赶到某地去平息一场叛乱,李总兵急忙
整装升帐,连夜带领队伍出发。
总兵走后,小夫人为小罕的命运担心起来:多好的孩子,就这样无辜被杀,于心何忍?她
决心救小罕。
她把小罕叫到面前,对小罕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事情的真象,小罕一听吓坏了,急忙跪在小
夫人面前求救,小夫人说:“你赶快到后花园把那两匹好马——大青和二青牵出骑上逃走吧!”
小罕连忙给她嗑了几了头:“谢谢夫人救命之恩,我日后真要是得了帝,封你为佛头妈妈”。
说完爬起来,在小夫人的催促下,慌忙跑进后花园,把两匹马牵出,一翻身上了马,逃走了,
小罕平日饲养的一条狗也紧紧随在后面。
小罕骑马逃命,慌不择路,不管荒山野岭一直跑下去,跑呀跑,直到把马累死了。只好落
荒而走,狗紧紧地伴随着他,实在走不动了,在山沟里歇一歇,天空中的老卜飞过叫:“沟里,
沟里。”急的小罕骂:“老卜是万鸟之妻!”离开山沟继续赶路。后来跑到一个水泡边上,又
饿又累,一下扑在地上昏睡过去。
小夫人放走小罕后,知道总兵回来非杀她不可,就悬梁自尽了!
总兵回来一看,小夫人自尽了,小罕也不见了,知道是她放走了小罕,又急又恨,马上带
领人马追赶小罕。总兵一行人追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见小罕踪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
到小罕睡觉的地方,跟随小罕的狗就跳进水泡,沾湿身上后就跑到小罕周围打滚,一次又一次
地湿润小罕周围的草地,狗最后累死了,火到底没烧死小罕。又有一群乌鸦落在小罕周围,追
兵发现了,但看见乌鸦,认为是一具死尸,匆匆地又往别处去了。
小罕睡醒一看,他心爱的狗躺在身旁死了,四周火烟弥漫,他明白了,是狗救了他的命,
他抱起狗的尸体,哭了,然后找1处有1颗孤松的小山岗上,掩埋了狗,孤身逃走了。
他逃进长白山里,发现 1个小窝棚,这是挖人参的人住的地方,他进去一看,没人,他看
到有煮好的饭,拿起就呛。不久,挖参人回来了,看见小罕把饭吃了不少,七嘴八舌地说他,
把头说:“拉倒吧,不够吃再做。”小罕无处存身,就要求和他们一起挖人参,有人看他是个
小孩,不问意。把头说:“挖参不在大小,留下吧。”这样小罕就和大家生活在一起了。
说也奇怪,小罕领到哪去挖,哪就有人参,这样越挖越多,大家都得了很多钱,在这期间
小罕和挖参的汉人学会了说汉话和认汉字,几个人叩头拜把结为异姓兄弟。
他对朝廷非常愤恨,心里总想着报仇。以后他们在长白山沟里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兄弟
5人为5王。人马渐渐多了,就把军队分为八队,每队用一种颜色的旗,称“八旗兵”,于1916
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后金),小罕就是努尔哈赤清太祖。
他称帝后,为了纪念救他的李总兵小夫人,供奉为“佛头妈妈”,为纪念那条累死的狗,
不戴狗皮帽子和狗皮套袖;还立“索梨杆子”是为了纪念挖参人和乌鸦。此外,过年祭祖时上
香用的香炉上还有几道沟,是指当时起义时几道沟的人,后来这些都成为满族人的规矩,一直
延续至今。
三、公主坟
四方台镇铁路东侧,有 1个土山包,人称公主坟,东西长,南北较窄,高约20米,占地约
20,000平方米。
听这里的老人讲,早先年山包西南有 1个砖砌的小门,门前有两个竖旗杆的石柱。相传大
约在七百多年前,金兀朮率领金兵来到四方台山,在这里驻兵囤粮,操练军马。
一天,金兀朮的九妹妹得了急病死了,经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现在这个地方埋葬,随葬
品有金银珠宝、金马驹等。听说过去有人在阴天还看见金马驹出来奔跑嘶叫呢。传说谁也不敢
碰公主坟,谁动谁死,所以修呼海铁路时,从公主坟旁拐个弯通过。
四、九龙口
宝山公社永发大队姜家围子西头的南山头下,敬老院东侧有 9个山窝,当地人叫它“九龙
口”。这 9个山窝大小相当,排列有序,再加上这不同寻常的名字,人们自然想知道它的来历。
传说清朝时期某一年夏天的中午,一大片齐边齐沿的乌云在天空中翻滚,云边上垂下 1条
上粗下细漏斗状的黑云,直伸到南泥河里翻转搅动,忽听一声霹雳,大雨骤降,好大一阵子渐
渐雨收云散,而这里却出现很深很深九个洞穴,人们说这是九条龙去河里吸水掉到河中,霹雷
大雨是天上的龙来救它们,这九条龙急于升天而奋力搅动出这九个大洞穴,人们把这 9个大洞
穴取名“九龙口”。
五、美妮城
利民公社前程(城)大队是因靠一古城遗址而得名。据说此城原来城墙上长着梨树、山丁子
树和山里红树。清同治和光绪时城墙还有三米多高,墙外两道护城河还很深,随着岁月的流逝,
城墙逐渐被毁坏,现在城前南面还有两米多高的残墙,轮廓清楚,城内可耕地。相传此城叫
“美妮城,是金代完颜兀朮的妹妹美妮公主居住的地方,所以也称“驸马府”。
显 城 伪满中叶的一年除夕,这座美妮城“显城”了。人们从远处看到古城遗址处现出
一座巍然耸立的城池,厅堂瓦舍、街道上人马来往不断,人喊马嘶、鸡鸣、狗吠,车声隆隆,
不绝于耳,十几分钟后消逝。
据说1946年农历除夕也“显”过城。这次比上次还要壮观:东到东王老八屯,西到李清元
屯西北,北至后城子,南至尹家店后山,方圆约77华里。只见车来人往,热闹非常,四周几条
道路直通古城。古城内宫殿巍巍,楼阁耸峙,持续半个小时才渐渐消逝。
张某得银锞 清光绪中叶某年除夕,人们听到美妮城址有小鸡雏叽叽的叫声,张某就跑到
古城,看见 1只白光闪闪的母鸡和一只公鸡领着一群小白鸡雏,张某感到奇怪:前不着村先不
着店,在这冰天雪地里怎么有鸡雏呢,为了弄个明白,他就向鸡群奔去。看准机会,奋力追赶
上去,一扑,有两只小白鸡被他抓住了。当他从地上爬起来,鸡群不见了,他只好将两只鸡雏
揣在怀里回家了,到家后,他向家人说了这件事,可家人都不信;“数九隆冬哪有这种事?”
“不信你们看”张某边说边把手伸进怀里。可他从怀里掏出来一看,哪里有什么小鸡呀,原来
是两个白亮亮的银锞子,用秤一秤,每个10两重。从此,张某得银锞的事就传开来了。
金马驹 清光绪初年,某人在蹁地时发现被犁过的土地里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他从土里
把这个东西拣起来,拂去泥土一看,原来是一个黄澄澄的小铜马,约有二寸多长,一寸多高,
他晚上收工回来,拿出来给家里人看,家里人都说是个小铜马,就在小马驹背的鼻儿上穿个绳,
给小孩挂在胸前。后来,小孩不慎跌倒,小马驹掉在地上并发出耀眼的金光,然后,一道火线
跑到大木柜底下不见了,人们挪开木柜也没找到。有说这是一个金马驹。
元宝箱 清末,美妮城地主姜某打发伙计托坯,几个伙计到古城边的土坑里挖土合泥,挖
土时发现一块青石板,他们把青石掀开,看见 1个方石箱,里边装满银锞子,几个伙计正在高
兴之时,忽见从古城西边走来 1个小伙子,几个伙计怕被他看见,忙将石箱又用石板盖好,并
坐在上面假装休息。只见小伙子直径朝伙计们走来,到跟前就和他们聊起天来了,从下午 3时
一直聊到要落日头,这小伙子才站起来告辞,直径从古城前柳条通向东走去,瞬间就不见了。
伙计们见小伙子已走,忙打开石箱一看,都惊呆了,刚才满满一箱银锞子不见了,在箱子
底下发现1枚古铜钱,拿起一看,古钱上镌有12属相及“宽永”2字,大家无精打采,悻悻地扛
起工具回家去了。
美妮记事 箭头:民国初年,人们在古城里铲地,铲出1个人头骨,上插3只古箭头。
金碗:民国年间,有人在古城遗址内的地里干活,看见 1个碗,等干完活去取,却不见了,
传说是金碗。
自开荒至今,人们经常在古城里拣到“开元”、“永政”、“宽永”等各朝代的古铜钱。
六、古钱窖
传说在清末某年某日,1个打渔的年轻人在呼兰河崖下 (今连岗公社河东大队以北的2,000
米处)经过,偶然捡到四枚“崇宁”古铜钱,他又往四外瞧,呵!发现河崖半腰有1个拳头大的
窟窿,里边有好多铜钱。原来这四枚古钱就是从这窟窿里掉出来的。于是,他便扯把草将窟窿
堵住,然后拔腿就往家里跑去,到家后他找 1个布口袋又赶紧返回来,可再怎么也找不着那个
被他用草堵住的窟窿了。他不死心,可一直找到太阳落山仍没找到,他坐在河岸边休息,忽听
附近有人说话:“喂,当值的,咱们的钱窖有个洞,你堵上了么?”又 1人回答说:“我已经
化四枚铜钱雇1个小伙子给堵好了!”
小伙子听后大吃一惊,只好拎个空口袋悻悻地回家去了。
清宣统二年(1910年)发大水,河崖被冲垮,果然有无数古铜钱被冲出,流进河里被泥沙淹
没。
七、忘八脑袋
东富公社东富大队北边一带有一个土山包,人们叫它忘八脑袋。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地壳将要变迁,大海中的生物纷纷逃上陆地。 1只大海龟从海里爬出
来,一直爬到东富这个地方,再也爬不动了,但它并没有死,后来这山包两侧的两个小山包分
别建了1座大庙和1座窑,压住了大海龟的爪子,而双眼又让人给挖走了,这只大海龟才死去。
据说现在这个山包就是大海龟的头,而西富大队后屯的谢家窝堡和利民大队的赵家窑的土岗就
是这只大海龟的两只前爪。
八、长发屯的来源
同治年间,西长发这个地方住着两户人家,当时这里荒原一片,两家都开荒种地,有一家
姓常。打完场的麦秸堆到场上,新的压旧的,年复一年堆积如山。
一天,不知从哪来了工根胳膊粗、长达丈余的大长虫,头上长着红冠子,一边叫着一边钻
进常家的麦秸垛里。从此,一到晚上就听麦秸垛里有“长吧,长吧”的叫声,人们取吉利之意,
管这个地方叫“长发”屯。从此常家大发其财,人们就说是长仙保佑的结果。
九、神 树
东富公社利农大队有一棵参天的大树,因为在这棵树的附近再没有其他树,只这棵孤零零
地长着,所以人们称之为孤树。据传这棵孤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有人想伐,伐不了,一锯
就出血。这棵树的树影,曾一直映到10里外的秦家公社西口子大队王家小铺的水缸里,所以人
们称之为神树。
十、连理树
兴福公社民权大队黄家沟屯的东南土冈上,有两棵根须交错、枝干相掺并生的大椴树,当
地人称“连理树”。据上年纪的人说,从打有黄家沟(此屯有百年历史)就有这两棵树。过去,
传闻树影曾映到屯里老黄家的水缸里……。夏季,此树枝叶繁茂,色泽浓绿。从远处看,亭亭
如华盖,来到树下,枝如丛林,叶如樱花,树根暴突,龙行蛇走。树干粗壮挺拔,苍劲古朴,
双人合抱不拢。离地面一人多高一段,旁无杂枝,上部枝权斜伸光射,互相交错。越往上枝杈
越繁,状如网络,“织”成一把巨大的绿伞。
据传说民国年间,官府曾在这树上挂过匪首孙学武的人头示众,第二年此树就不生叶,人
们以为枯死了,可第三年又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