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寺 庙

佛 教

寺 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齐齐哈尔城内有佛教寺庙多处。民国时期,齐齐哈尔城内有佛教
活动场所32个。其中,有地方政府募捐修建的,有地方佛教信徒团体募捐修建的,也有官宦富
商为家人出家自建的,还有出家僧人将自己住宅辟为佛庵或把道教宫观改为佛教寺庵的;有8
个是日本僧侣任住持,日本人参加活动的寺庙;大乘寺是齐齐哈尔佛教庙宇中唯一的一个十方
丛林式寺院。

齐齐哈尔市解放时,多数寺庙已不存在,庙址多改为民宅,个别寺庙由事业单位占用。解
放初到1963年,只有普陀寺等个别寺庙有佛事活动。此后,直至1985年,市区无佛教专门活动
场所。

大乘寺 大乘寺又名大佛寺,以当年内供数尊巨大的汉白玉雕佛像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
初,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副院长孔祥麟(字玉书),与康青山等首倡建大乘寺。1935年9月,五
教道德院出版的《禅林普渡金舟》一书,刊载出大乘寺的建筑图样,并命名为“大乘寺”。
1939年,由五教道德院会员等聚资依据该建筑图样动工建造。1943年5月,大乘寺建成并举行
开光仪式,总计耗资3800万元(伪满币)。

大乘寺属十方丛林式佛寺,在黑龙江省内与哈尔滨极乐寺齐名。大乘寺按“四十八职方”
设职管理,方丈是释如光(天台宗正宗弟子),驻寺僧众平时30余人,盛时达150余人。1944年
初,大乘寺被列为伪满洲国的特殊寺庙之一。1945年,僧众将汉白玉佛像埋人地下后离寺,宗
教活动停止。1947年,该寺始由市民政部门管理。

1980年,经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批准,大乘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经和尚
释圆志指点,由齐齐哈尔市城建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人力,将埋于地下30多年的汉白玉
佛像挖掘出土。

普陀寺 1936年前,已建普陀寺,位于永安区(今龙沙区之一部分)永安街兴顺胡同3号。
正殿是两层楼房,另有青砖泥顶房10余间。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弥勒、观世音、地藏王等佛像,
藏有佛教经典和佛教刊物。1947年,该寺住持是尼僧释德泉(即释满福,俗名杜清华),常驻尼
僧6人,也常有挂单尼僧居住。经费支出主要靠地租、房租收入。1963年,住持尼僧释德泉收
徒4人。同年,该寺宗教活动停止,寺址辟为民宅。

青云庵 青云庵俗称姑子庵,位于青云路(今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后院)。该庵为1924
年曾任黑龙江陆军混成第二旅少将旅长张铭久为其女儿出家所建。该庵有3座殿,分别供奉释
迦牟尼、弥勒佛、千手千眼佛。庵内立一石碑,记述建庵经过。住持尼僧是释复安(张铭久之
女),信奉佛教临济宗。该庵经费以房租、地租维持。与释复安同时出家的还有4名妇女。释昌
智、释德泉继释复安任该庵住持。

天齐庙 天齐庙又称龙华寺。1927年初,黑龙江军政首脑及社会名人常荫廷、刘德权、王
宾章等50人倡议筑庙,并绘制出天齐庙建筑图样。后经黑龙江军务督办吴俊升批准,并谕令黑
龙江省42县3镇摊款募捐,于同年2月,在原先农坛址南破土动工,年底建成开光。开光后,参
加每年庙会的达3000余人。

天齐庙有正殿3间,中殿3间,东西配殿各5间,山门3间,钟鼓楼各1座,石碑门2座,角门
4座。与原有的先农坛共占地1120平方丈。各殿内分别供奉释迦牟尼、东岳大帝、十殿阎王等
佛像。经费依赖各方居士布施。1943年,驻庙僧众15人。1947年,庙内宗教活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