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富拉尔基区辖乡(镇)村

富拉尔基区辖乡(镇)村


1985年,富拉尔基区辖长青、富国、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3个乡,23个村,17个
自然屯。
长青乡 位于富拉尔基区中部。东与梅里斯区梅里斯乡为邻,西与龙江县接壤,南
临嫩江与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相连,北与富国乡相接。库勒河在乡西部从南向北流过。
面积60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富江路与群众街交叉处。1979年成立长青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长青乡。辖小北、海牙、永青、新月、新建、全和太、前水哈拉、后水哈
拉、前库勒、岗阿、联合、富江12个村,8个自然屯。人口16 778人,多为汉族,也
有达斡尔、满、回、蒙古、鄂温克、苗、朝鲜等少数民族。耕地 30666亩,以生产蔬
菜为主。乡办企业有建筑工程队、农电安装队、砖厂等。有附设中学班的学校1所,还
有卫生院。
小北村。在长青乡东部。1956年称小北社,1960年建大队,1984年改村。地处平
原。耕地3 167亩,以生产蔬菜为主。有307户,1 136人。村民委员会驻小北屯。
海牙村。在长青乡东部。1958年为长青社,1959年改大队,1984年改今名。地处
平原,耕地3498亩。以生产蔬菜为主。有259户,1 168人。村民委员会驻海牙屯。
永青村。在长青乡中部。1956年为春光社,1958年建大队,1981年改永青大队,
1984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3434亩。以生产蔬菜为主。有344户,1 475人。村民
委员会驻永青。
新月村。在长青乡北部。1948年为团结村,1958年建大队,1981年改新月大队,
1984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2280亩,以生产蔬菜为主。有486户,1 200人。村民
委员会驻新月屯。
新建村。在长青乡北部。1981年由团结大队划出,建新建大队,1984年改村。地
处平原,耕地2496亩,以生产蔬菜为主。有80户,320人。村民委员会驻新月屯。
全合台村。“全合台”,达斡尔语“确鄂提”的音转,“洼地”之意。在长青乡东
北部。19.54年称村,1967年建大队,1984年复称村。地处平原,多洼地。以农为主,
产粮食及蔬菜。有159户,633人。村民委员会驻全合台。
前水哈拉村。在长青乡西南部。1972年由后水哈拉大队划出,建大队,1984年改
村。地处平原,耕地2 006亩,以种植蔬菜为主。有301户,1 327人。村民委员会驻
前水哈拉。
后水哈拉村。在长青乡西部。1959年称同兴大队,1967年改后水哈拉大队,1984
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6 252亩,以种植蔬菜为主。有675户,2 508人。村民委员
会驻后水哈拉。
前库勒村。库勒,达斡尔语“河沟”之意。在长青乡西北部。1956年称前库勒社,
1959年改大队,1984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6915亩,以种植蔬菜为主,有 708户,
3 246人。村民委员会驻前库勒。
岗阿村。“岗阿”,达斡尔语“岗恩埃勒”的音转,“丘陵地”之意。在长青乡西南
部。1956年称水兴社,1959年建岗阿大队,1984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2 587亩,
以种植蔬菜为主。有530户,2053人。村民委员会驻岗阿屯。
联合村。在长青乡北部。1960年建,称和平砖厂,1962年建联合大队,1984年改
村。地处平原,耕地509亩,以生产红砖为主,兼蔬菜种植。有231户,1 310人。村
民委员会驻新月屯西侧。
富江村。在长青乡南部。1956年为富江渔业合作社,1960年改渔场,1968年改社,
1984年改村。无耕地,专营渔业。有117户,411人。村民委员会驻沿江路北侧。
富国乡 位于富拉尔基区北部。东与梅里斯区哈力乡为邻,南与长青乡接壤,西、
北与龙江县相连。面积106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后库勒村。1979年成立富国公社,
1984年改为富国乡。辖腰库勒、后库勒、三里岗子、前海格、后海格5个村,5个自然
屯。人口8 134人,多为汉族,也有满、达斡尔、蒙古、回、朝鲜等少数民族。耕地面
积36 855亩,以生产粮食为主,产玉米、高粱、水稻、谷子、小麦、大豆等。乡办企
业有砖厂、农机修配厂。有中学1所,小学5所。富碾公路在境内通过。
腰库勒村。在富国乡南部。1954年称村,1958年建红星大队,1968年改腰库勒大
队,1984年复称村。耕地5 728亩,以农为主,产大豆、玉米等。有319户,1 231人。
村民委员会驻腰库勒。
后库勒村。在富国乡中部。1954年称村,1959年建大队,1984年复称村。地处平
原。耕地25959亩,以农为主,产大豆、玉米等。有617户,2477人。村民委员会驻
后库勒。
三里岗子村。在富国乡西部。1959年为公社畜牧场,1961年建大队,1984年改村。
地处平原,耕地3439亩,以农为主,产大豆、玉米等。有192户,727人。村民委员
会驻三里岗子。
前海格村。“海格”,为首居者达斡尔族人名。在富国乡北部。1954年称村,1958
年建大队,1984年复称村。地处平原,耕地9 000亩,以农为主,产大豆、玉米等。有
586户,2 234人。村民委员会驻前海格。
后海格村。在富国乡东北部。1954年称村,1958年建大队,1984年复称村。地处
平原,耕地7325亩,以农为主,产玉米、大豆等。有372户,1 465人。村民委员会驻
后海格。
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位于富拉尔基区南部。东与昂昂溪区昂昂溪乡接壤,南与泰
来县为邻,西隔库勒河与龙江县相望,北与长青乡相连。面积180平方公里。乡人民政
府驻杜尔门沁。1984年,由富国乡分离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辖前杜尔门沁、后杜
尔门沁、洪河、稻香、前罕伯岱、后罕伯岱6个村、4个自然屯。人口 13476人,其中
达斡尔族2797人,占总人口的22.9%,还有满、蒙古、朝鲜、鄂温克、回、锡伯等
少数民族。耕地面积38 886亩,以生产粮食为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有
中学3所,小学4所。富景公路在此通过。库勒河在其南部汇入嫩江。
前杜尔门沁村。“杜尔门沁”为达斡尔语“杜鲁伯格勒”的音转,“杜鲁伯”意
为“四”,“格勒”意为“房子”。在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西部。1954年称杜尔门沁村,
1958年建大队,1984年称今名。地处平原,耕地7 285亩,以农为主,产大豆、玉米等。
有576户,2439人。村民委员会驻前杜尔门沁。
后杜尔门沁村。在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西部。1984年由杜尔门沁大队划出称今名。
地处平原。以农为主,耕地7 285亩,产大豆、玉米等。有611户,2 472人。村民委员
会驻后杜尔门沁。
洪河村。在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中部。1956年称永兴社,1959年建大队,1984年
改村。地处平原,耕地5 947亩,以农为主,产玉米、大豆等。有719户,3 033人。
村民委员会驻洪河屯。
稻香村。在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西北部。1962年称小芹大队,1965年改稻香大队,
1984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2 155亩,以农为主,主产水稻。有246户, 1111人。
村民委员会驻稻香屯。
前罕伯岱村。在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西南部。1954年称罕伯岱村,1967年建大队,
1981年分成两个大队,称前罕伯岱大队,1984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6 389亩,以
农为主,产大豆、玉米等。有517户,2205人。村民委员会驻前罕伯岱。
后罕伯岱村。在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西南部。1981年由罕伯岱大队划出,称后罕
伯岱大队,1984年改村,地处平原,耕地9 119亩,以农为主,产大豆、玉米等,有529
户,2 316人。村民委员会驻后罕伯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