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呼玛尔抗俄之战
二十二、呼玛尔抗俄之战
呼玛尔河口对岸是陶斯河,由此往东是乌鲁苏穆丹城,呼玛尔地方是中国北疆黑龙江上游
要地。清顺治九年(1652年),沙俄哈巴罗夫侵略军,继血洗桂古达尔城后,于呼玛尔河口袭击
了中国达斡尔人乌卢斯城(乌鲁苏城)部落。是时,清政府采取将沙俄入侵者逐向黑龙江上游绝
粮区,赶出中国领土或全部消灭的对策。 哈巴罗夫370多人的队伍,在黑龙江上游无给养,下
游又有清军追击,进退两难的形势下,在呼玛尔河口建造冬营,后被中国抗俄军民烧毁。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七月,沙俄斯捷潘诺夫侵略军被赶出松花江后,沿黑龙江上窜到呼
玛尔河口,于10月在前哈巴罗夫所建的城堡废墟上,修筑了驻扎和防御性的城堡,取名呼玛尔
斯克。呼玛尔斯克城堡位于呼玛河和黑龙江汇合处的呼玛河口岛,成为沙俄侵略者重要据点。
斯捷潘诺夫一伙侵略军,与沙俄政府派出的以别克托夫为头目的63名援军,共同防守这个城堡,
妄图依靠呼玛尔城堡长期盘踞着中国领土。
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清政府再次“命固山额真在明安达礼统率所属兵丁,往征罗刹
(沙俄)于黑龙江。”3月24日,明安达礼率清军和达斡尔、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等各族兵勇
1000余人,携带十五门大炮及其它火器和攻城云梯等,“进抵呼玛尔诸处”。清军进抵城堡外
围附近时,将在城外伐木的20名沙俄侵略军全部消灭,然后将呼玛尔斯克城包围。明安达礼错
误地估计沙俄入侵者对中国军民蔑视程度和兵临城下的心态,实施了难以奏效的先逐后歼,围
而不战的战术。将劝降书用箭射到城内,然后向侵略军喊话攻心,勒令沙俄投降离境回国。沙
俄侵略者气焰嚣张,据城顽抗。先派出一股“奉命出击”的80余名侵略军杀出城外,妄图打破
清军的包围。由于这批侵略军冲离城堡过远,清军断其后路实施围歼,80余名沙俄侵略军全部
被歼。
4月3日,清军发起总攻。用大炮猛烈轰击敌城,因大炮距离城堡太远,多数炮弹未能命中,
至次日黎明未能克城。战斗进入第三天,沙俄侵略军依恃城堡工事和火力优势,拚命死守顽抗,
战斗处于僵持状态。是时,沙俄侵略军已近弹尽粮绝,眼见全军覆没,而清军军粮、军需、军
火也难以为继,后方基地远在几千里以外的宁古塔。清军统领明安达礼囿于“粮饷不继”,对
城内沙俄军实力、军心、给养和能够维持的时间等均不明,失去决胜信心。遂下令“饷匮班师”,
使“攻其城颇有斩获”,胜利在望的战斗功亏一篑。
中国军民抗俄的呼玛尔之战,系历史上抗俄斗争第二名役,歼灭敌军100余名, 焚毁了敌
军丢在江面上的船只,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虽然未能彻底取胜,对尔后沙俄侵略军在黑龙
江活动造成一定压力。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