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扶贫

第四节 扶贫




  绥化地区的扶贫工作始于1975年。当年,望奎县先锋公社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革
委评为全省扶贫先进单位。1978年该公社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介绍了扶贫经验。1979年民政
部转发了肇东县太平公社《迅速改变严重困难户面貌》的经验。1984年,在中共黑龙江省委、
黑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后,全区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从过去的民政部门
单独负责到社会性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从扶持单户生产到扶持乡(镇)、村创办经济实体;从
经济上扶持到智力开发、传授科学技术;从扶持贫困户改变面貌到脱贫致富。

  1985年,海伦、青冈、绥棱、望奎、庆安、明水、绥化等 7个市县,由省民政厅贴息,从
农业银行贷扶贫款 170万元,加上各市县自筹的资金,到1986年办起民政部门直属或乡(镇)管
辖的奶牛场、鸡场、渔场、采石场、沙石场、家具厂、水泥制品厂、草编厂等扶贫经济实体91
处,安排贫困户1183人。明水县的8个经济实体当年盈利7.3万元,就业的 360名贫困户农民,
月平均收入63元,当年脱贫 293户,脱贫率81%。安达市民政局奶牛繁殖基地,1985年创办时
有奶牛40头,第二年就繁殖到81头,用30头扶持了28户贫困户。

  1986年,肇东市筹集资金 30万元,扶给贫困户奶牛12头、黄牛 214头、马82匹、农具232
台、仔猪300头、羊345只、家禽 4.7万只,当年增值 17.5万元。兰西用扶贫周转金100万元,
买黄牛1 216头、马385匹、母猪 642头,扶持了1 815户贫困户,当年产牛犊、马驹461头(匹),
仔猪 2 880头。同年,海伦县开始靠科技扶贫,注重开发贫困户的智力资源,县民政局免费为
贫困户提供科技学习资料2 000多册,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举办科技培训班332期,培训贫困
户7.92万人次。海伦县的扶贫经验得到了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的肯定和赞同。全区各市县同
时普遍开展了科技扶贫工作。绥化市民政局扶持5个乡(镇)的428户贫困户打井92眼,采用旱育
稀植技术种水稻4 385亩,平均亩产千斤,每户纯收入2 050元,脱贫率75%。肇州县创办科技
扶贫基地,扶持 475户贫困户,为美国汉茨和纽曼种子公司配制番茄杂交良种及国内市场急需
的杂交西瓜种,当年脱贫 427户,脱贫率达90%。其中致富85户,致富率达18%。全区还组织
了省、地、县三级高产大王572名,从生产技术上帮带贫困户9 100户,当年脱贫 6 852户,脱
贫率75%。

  1987年,庆安县大罗镇六合村利用集体苗圃的 140亩耕地,组建了1个由1名种田能手带领
的7户呆傻贫困户的扶贫互助农场,当年粮食亩产489斤,人均收入由入场前的130元增加到527
元,实现了当年脱贫。平安镇建华村的1名种田能手带领3户贫困户,自办互助农场,当年贫困
户的粮食亩产,由入场前的275斤增加到530斤,加上扶持养鸡、养猪、种植经济作物,户均收
入 1100元,比入场前翻了一番。中共庆安县委、县政府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在全县组建了各
种类型的扶贫互助农场。庆安县的扶贫互助农场的经验,很快在全区推广,到1990年,全区共
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扶贫互助农场9 629个,入场土地 64.1万亩,扶持贫困户28 224户,脱贫
14 323户,脱贫率50%。

  1987年和1988年,全区各市县均投资 1至2万元,资助3 000多名贫困户子女上了中国致富
函授大学。

  1982年至1990年,全区民政部门共投放扶贫专款1 292.6万元,其中无息有偿周转金688万
元,贴息贷款177万元。各部门集资678万元,兴办扶贫经济实体1 750个,组建扶贫农场9 629
个。累计得到扶持的贫困户116 782户,占全区贫困户总数的 69%,已脱贫80 844户,脱贫率
为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