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艺创作 一、文学
清朝时期,境内崔氏家族崔枝禄及其子崔埏、六世孙崔巍著作颇丰,但多已失传,所余为
中央历史博物馆珍藏。
达斡尔族虽无文字,但在其民族历史的长河中,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了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民族心理、道德情操、生活习俗、爱憎
悲欢;概括了达斡尔族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等各方面的生活。有许多作品经几代人的传
诵,留传至今,经过整理已形成文字,具有很高的的文学价值;但还有许多优秀作品因各种历
史原因未能抢救出来而失传。
在达斡尔族民间流传着《萨济哈尔迪汗》、《雅僧萨玛》等传说;历史民歌《达斡尔民族
歌声》很早就在达斡尔族民间传Ⅱ昌,表达了对沙俄侵略者的憎恨,对故土的怀恋之情;《皇
上佬的马具》则表现了对封建地主阶级奢侈生活的揭露和对其剥削行径的控诉;由达斡尔族民
间艺术二布库(原名多文祥)编撰并演唱的乌钦《阿伦河传奇》,则反映了达斡尔族在旧社会的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有反对侵略的《日本鬼子侵占东北》;表现猎人机智勇敢的《莫日根
的故事》;抒发对大自然热爱的《放排谣》;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东屯的阿其玛》;展示达
斡尔族人民反对压迫,反对剥削而进行抗暴斗争生活的长篇乌钦《少郎和岱夫》等等,久在达
斡尔族民间传讲传唱。
1951年,色热在《黑龙江文艺》上发表了达斡尔族民间故事《皮阿特奎》。当年,用达斡
尔语创作的诗歌《歌唱英雄黄继光》、《歌唱英雄邱少云》,1956年被收入由内蒙出版的《达
斡尔族扎恩达勒和午春》一书中。
1955~1959年,那音太的《达族情歌》、《四季歌》分获省创作奖、优秀奖;《海力莫与
梅花鹿》被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故事逊一书中;相继在《北方文学》发表了民歌《达斡尔人的
歌》、故事《魔鬼钩不去的灵魂》。
到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李风清、吴宗祥、王乃林等人开始了文学创作。诗歌、散文、
小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报纸、刊物上发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学创作开始复兴。其
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见诸报纸、刊物。1981年,由那音太说唱,色热和那音太翻译的达斡
尔族长篇乌钦《少郎和岱夫》经李福忠、刘兴业整理,发表于《黑龙江民间文学》。是年,色
热翻译、整理的达斡尔族民间故事《朝罗克库》等发表在《齐齐哈尔日报》、《齐齐哈尔演唱》
上。1983年,由色热那音太翻译,李福忠、刘兴业整理的《少郎和岱夫》荣获全国优秀民间文
学作品二等奖。次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在《黑龙江民间文学》第十集上,发
表了由胡瑞宝、胡海轩、二布库演唱,色热、何德林、集体翻译,李福忠、刘兴业整理的《少
郎和岱夫》第二部至第五部。
1986年,在中国达斡尔族文化展览会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2种语言播放了色热的《祖
国颂》、《各族人民欢聚北京》、《我爱我的故乡》。同年,色热与他人合作翻译了达斡尔族
的《劝戒赌歌》,发表于《嫩江文艺》。
达斡尔族诗人高治军,已先后在《民族文学》、《星星诗刊》、《北方文学》、《语文报》、
《青年文学》、《大学生》、《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作
品近百首(篇)。诗歌《雪夜·在路灯下》被收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中国少数民族
诗歌集《飞翔的爱》中;于1987年又被收入齐齐哈尔日报社编辑的《龙沙百家诗萃》。歌词
《阿伦河,我童年的河》,分别在齐齐哈尔市音乐舞蹈创作演出、齐齐哈尔市残疾人文艺汇演
中获创作奖。诗歌《又开始大合唱的中国》在第五届明月岛诗会获优秀作品奖。
截止1990年,全区计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70多篇(首),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不
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的作品)。
部分文学作品一览表
0000353;[/$$p]
二、戏曲
1982~1983年,文泽相继在《齐齐哈尔演唱》、《龙沙增刊》、《计划生育报》上发表戏
曲《拾手表》,二人转《凤还巢》、《接新娘》、《赶羊记》,《劝母》获全市文艺调演创作
奖。
三、音乐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有扎恩达勒、哈肯麦舞、乌钦曲调等,后人对其进行了整理、发掘与
创新。何今声、杨士清相继整理出版《达斡尔族民歌逊。
1971年,薛英杰先后创作《伟大导师毛泽东》等歌曲发表于《齐齐哈尔演唱》。1980年后,
创作达斡尔族歌曲《春到达乡来》、《扎恩达勒,撒满江》,舞曲《采黄花》获1982年黑龙江
省首届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创作奖。与他人合作创作《沙涛,我心中的一颗星》;自己创作了
《乌格热爱春天》、《淅淅小雨》、《乌格热忙呀忙》等歌曲。
1981年,贺跃斌的管弦乐《喜庆》获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一等奖;1982年,其器乐曲《欢庆
胜利》获创作奖。贺跃斌谱写的《唱给走了弯路者的歌》、《我爱战斗的岗位》发表于辽宁人
民出版社。与薛英杰合作的《沙涛,我心中的一颗星》发表于《齐齐哈尔日报》,获创作奖。
为武警战士创作的《武警战士之歌》发表于《公安报》上。贺跃斌创作的无标题器乐作品《A
大调主题变奏曲:长笛与钢琴》,受到省内外专家的好评。1990年,他指导创作了组歌《安全
之路》。同年8月,根据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创作了五部管弦乐《春天的歌》,由哈尔滨歌剧院
交响乐团演奏,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是年末,与薛英杰合作的舞曲《渔塘欢歌》,获
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音乐创作三等奖。
何德志是誉满全国的达斡尔族民歌手。195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他演唱的《
心上人》获优秀节目奖。1957年,参加黑龙江省群众业余艺术演出会,演唱达族民歌《嫩江畔
上的花》获优秀表演奖。1964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演唱了《永远
在毛主席身边》、《放排人》两首达斡尔族歌曲,《光明日报》曾撰文对他在演唱中浓厚的草
原气息、纯正的民歌味进行了评议赞扬。翌年,参加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一曲悠扬高亢
的《愿把毛主席天天歌唱》,在音乐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嗣后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了这首歌,还做为北京对外英语广播的入选节目传给了国外的听众。1966年,何德志第二次光
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会后又随同黑龙江省代表团到北京演出,为70多个国家的来宾和友
人演唱。1980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唱了《幸福美景亲手造》等歌曲。1983~
1984年,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演唱了《承包户我喜洋洋》、《嫩江,我心爱的
家乡》等歌曲。1986年,应邀参加了齐齐哈尔市龙沙音乐会,演唱歌曲《春到达乡来》荣获大
会特别奖。
四、舞蹈
1953年,哈拉业余剧团的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哈肯迈勒》在龙江县民间文艺汇演,获一等
表演奖。翌年春,此舞蹈参加黑龙江省民间文艺演出,荣获省优秀表演奖。嗣后,哈拉业余剧
团排练演出了《箭舞》、达斡尔族民族歌手何德志剧照《碟子舞》、《采茶舞》、《马刀舞》
等。学校中排练演出少儿舞蹈。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盛行一时“忠字舞”。
1983年,孙殿英编导的达斡尔族舞蹈《采黄花》,荣获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奖,
并获1984年齐齐哈尔市农民文艺汇演优秀创作奖。同年,喜荣编演的众人舞蹈《哈肯麦》,在
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被评为优秀节目。1985年,孙殿英创作的达斡尔族舞蹈《敲起浑土热庆
丰收》,在齐齐哈尔市音乐舞蹈比赛中获创作奖;1989年,创作的达斡尔族舞蹈《广场舞》,
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集体舞比赛中获编导奖。
五、美术、书法、摄影
清末民初,梅里斯区的民间艺人、画匠为其富户人家画壁画,为商号写牌匾,装饰等,亦
有为迷信者画佛像、民间庙宇泥塑雕像等。此时绘画,分为彩绘和素绘两种,主要用在神像和
木器上,达斡尔族神像和佛像都是彩绘而成。自建立学堂始,书画作品渐臻完善,梅里斯乡长
胜村人倪鸿章,在书法界亦有影响。城内摄影艺术始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城内各乡镇均
有照相馆或个体流动照相。区文化馆从1974年到1990年,共展出宣传画、年画书法、摄影作品
万余幅(件),其中成人摄影五次,300余幅;书法十三次,作品340余幅,美术二十次,500余
幅。此间,举办美术学习班12期,学员300余人,其中青少年占75%以上。在美术、书法展览
中以中小学生为主,约占参展人数4/5左右。1980年,文化馆美术辅导员闫玉清的板画、农民
童金的年画分别在省的画展中获创作奖。1982年,实验小学王振国等人的少儿画参加了全国少
儿美展。在各校美术教师的指导下,每年都有40幅左右的少儿画参加市级画展。1986年,区教
师进修校美术教研员焦德武的《幸福成长》参加了第二届鹤城美术作品展;1987年,其美术作
品《上学去》参加了黑龙江省西北地区首届艺术节美展,次年入选进京展览。1988~1989年,
焦德武创作的年画《丰收乐》参加了黑龙江省西北地区第二届艺术节美展和黑龙江省第七届美
术展览,并由黑龙江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88年,在全国少数民族少儿画展中,赛雅尔赛
镇哈拉达斡尔族小学陶艳的作品《罕伯舞》获银奖,吴军创作的《春游明月岛》获优秀奖。
六、民间传说
阿拉村的传说
瑞廷乡有个达斡尔族聚居的村落一阿拉。有个“阿拉热”的故事,在当地达斡尔族人中世
代流传着。
相传在清朝初期,居住在黑河对岸阿拉尔山峰的达斡尔族一乌勒斯哈勒·库坎莫昆氏家族,
为了躲避沙俄的侵扰,迁徙到东卧牛吐依嫩江而居。在此放牧于莽莽草原,稼穑于肥田沃土。
斗转星移,寒暑易节,繁衍生息。
几代后,乌勒斯氏族中的一人,与兄弟分家后定居到西勒吐(今瑞廷乡长安村)。他膝下五
子,长子兴阿布,次子西林嘎、三子阿林嘎、四子扎林嘎、五子宋林嘎。老人去世后,兄弟分
家另过。西林嘎和阿林嘎仍住西勒吐村,兴阿布和扎林嘎移居塔维(原北五家子,即今瑞廷村),
宋林嘎迁至阿拉热村。
阿拉热村在塔维之西,村后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土岗子,北面还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土岗子,
上面长有8棵大树。宋林嘎时常到这里散步,极目四望,方圆几十里的大草原,莽莽苍苍,草
木茂盛。风吹得草浪此起彼伏,牛马羊群时隐时现。站在土岗子上,举目向东北远眺,十几里
远处那座长满针叶松的贝特勒奇洪古热(今瑞廷乡北兴村)隐约可见。每当朱嘎林站此临风眺望,
顿觉心旷神怡。
朱嘎林有一匹花儿马,长得高大雄壮,鬃尾拖地,扬首长嘶,声震旷野,特别精神,他十
分喜爱它。每天马群在井台上饮水,他都要前后左右仔仔细细地看一遍,抚摸一阵自己心爱的
花儿马,像是疼爱自己的儿子一样。有一天他到井台看马饮水,看见自己心爱的花儿马浑身是
汗,象水洗似的,可又不像有玻朱嘎林心里纳闷,一夜翻来覆去没睡好觉,最后打定主意,第
二天到草甸子上去看看究竟这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一大早,朱嘎林随马群来到甸子上。不大一会儿,就见从贝特勒奇岗子奔来一个黑
糊糊的野兽,到8棵树下停住了,原来是只老虎。正惊疑问,忽见他的花儿马也向8棵树飞去。
二者相遇便拼斗起来。老虎凶狠地左扑右咬,铁鞭尾巴扫来扫去,恨不得一口吞了花儿马;花
儿马盘旋腾跃,鬃尾飞扬,时而用前蹄刨老虎,时而用后蹄踢老虎。马来虎往,不相上下,斗
得尘土飞扬,天昏地暗。看得朱嘎林目瞪口呆,惊得朱嘎林提心吊胆,捏着一把冷汗。但老虎
只是扫到点花儿马鬃尾,花儿马也未伤着老虎。一直斗到夕阳西下时,老虎和花儿马都累得筋
疲力尽,浑身水洗一样,才各自分头散去。
到家后,朱嘎林端详着自己心爱的花儿马,眼前又重现出花儿马与老虎恶斗的情景;他来
回轻轻地抚摸着花儿马的脊背,用马刷子轻轻地刷洗着花儿马的鬃尾;轻轻地拍了几下花儿马
的头,花儿马一声长嘶,朱嘎林打心里越发喜爱它。他寻思,花儿马没战败老虎,是不是它的
鬃尾太长害事呢?于是朱嘎林就给花儿马剪了鬃,把马尾也给剪短了。
第三天,朱嘎林随马群又到土岗子观战。果然,太阳升到东南晌时,老虎又来了。花儿马
和老虎又开始了一场生死搏斗。看了一会儿,朱嘎林感到很纳闷儿,花儿马昨天那种扬鬃奋尾、
盘旋腾跃、骁勇剽悍的气势不见了。结果,又斗了一会儿,花儿马就惨死在老虎爪下了。
朱嘎林眼睁睁看着心爱的花儿马倒在血泊中,使他痛不欲生。他顿足捶胸,他仰天长叹,
他后悔自责。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剪掉花儿马的鬃尾,使它丧失了战斗力,是自己害了心爱的
花儿马。朱嘎林老泪纵横,亲手安葬了自己心爱的花儿马。朱嘎林为了纪念这匹花儿马。就把
屯子叫做“阿拉热爱勒”(汉语译为:花儿马村),即现在的阿拉村。
雅僧萨玛
传说在九百年前,在黑龙江上游达斡尔族的一个部落里,有一户人家:只有婆媳二人相依
为命。媳妇名叫雅僧萨玛。她心眼好又勤快,又特别孝敬婆婆,部落里的人们都夸她贤慧。
不知何时,雅僧萨玛得到了普渡众生的仙道,她有神帽、神衣、神鼓,肩膀上站着神鸟。
她坐上神鼓可以在天上飞行,周游所在的达斡尔族部落,察看哪有妖魔鬼怪,哪有天灾病患;
这时候神鸟就会告诉他,怎样去驱除妖魔鬼怪,怎样给部落里的同胞们医病消灾。她用神术能
往返于阳世和阴世间,使用起死回生的本领,拯救了不少屈死的冤魂。他给人治病时身穿神衣,
头戴神帽,手打神鼓,一边唱着驱魔经,一边跳着镇妖舞,救活了不少人命。雅僧萨玛便成了
远近闻名的神医女巫了。
有一天,部落里巴勒达百音(百音,达族语言,汉语译为财主)的儿子,特勒古力·扁华上
山打猎,看见一只瘸腿的梅花鹿,他用八柳箭射死它。于是高高兴兴托着鹿回到家里,可是一
躺下再也起不来了,没过几个时辰就断了气了。巴勒达百音看见自己的独根苗,打猎回来时还
好好的,怎么这么会儿就死了呢?巴勒达百音拖着死沉的步子,一步一步地走到了雅僧萨玛的
家。一进屋就扑通一声,给雅僧萨玛跪下了,还没张嘴说话,眼泪便淌了下来。泣不成声地说
到:“雅僧萨玛,我的神呀,请您救救我的儿子一特勒古力·扁华吧,我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您一定要救活他呀!”浑身抖个不停。雅僧萨玛问明情况后,拿起念珠一摇算,便知道了怎么
回事,便答应了巴勒达百音的请求。
雅僧萨玛戴上神帽,穿上神衣,拿上神鼓,作起法术就来到阴朝地府。找到判官拿出了生
死簿一查,特勒古力·扁华命不该绝,于是她招回了他的灵魂,急忙返回。在路上,碰到了她
早已死了的丈夫,正在地狱里干苦活。她的丈夫哀求说:“看在我俩夫妻一场的情份上,请用
你的神术把我从这地狱里救出去,去过阳世的日子吧!”雅僧萨玛对丈夫说:“你已经死好多
年了,你的尸体早都烂了,你的灵魂再也无法附体了,我实在是无法把你救活了。”可是她的
丈夫苦苦哀求着,一定要救活自己。不论她如何解释,她的丈夫就是死缠不放。雅僧萨玛的心
都要碎了,看着丈夫那因在地狱劳累而变得憔悴的样子;望着丈夫那苦苦哀求而又可怜的目光;
自己却没法救活她,虽然救活了不少人的命,她心里矛盾极了。她看着丈夫,丈夫望着她这样
对视着……雅僧萨玛忽地想起,自己身上还带着特勒古力·扁华的灵魂,再也不能耽搁了,要
不然就会误事的。她看看自己的丈夫,为了不让他受地狱的苦难,狠狠心一挥手,就把丈夫丢
进了很深很深的黑水潭里了。坐着神鼓回到了阳世,把特勒古力·扁华的灵魂归附在他尸体上,
救活了特勒古力·扁华。
雅僧萨玛回到家里后,婆婆问她,在阴间见到你丈夫没有。他把在阴间见到自己丈夫的情
况,如实地告诉了自己的婆婆。最后她跟婆婆说,自己也是多么想救活丈夫,好全家团聚过日
子呀;可是他死的年头太多了,尸体已经全烂掉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复活,我把他的灵魂打入
黑水潭,以免在地狱劳力受苦。婆婆听她这样一说,特别恼怒地说:“你这个没有良心的媳妇
呀,能救活别人,却不救自己丈夫,你的心不是坏透了又是什么!”不管雅僧萨玛怎么解释,
他就是不听,又哭又骂。最后以不忠不孝的罪名把雅僧萨玛告到了朝廷了。官府下令抓起了雅
僧萨玛,锁到大铁柜里,然后外面用九道铁链一道一道地捆扎得死死的,投到了黑龙江最低层
的九泉之下,也有说扔到很深很深的枯井里的,永远不让她复活出世。
在九泉之下的雅僧萨玛,再也不能坐上神鼓周游所有部落,察看何处有妖魔鬼怪和天灾人
祸了;再也不能唱着驱魔经,跳着镇妖舞为人们消病免灾了;再也不能到阴间去拯救屈死的冤
魂了。可是,她那颗善良之心永远惦记着族众的安危,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医道和法
力传授下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她把肩膀上的神鸟从铁柜缝里放了出去。告诉神鸟,向所有
的萨满一雅达干,传授自己的医道和法力,让他们世世代代做一个为族人消难去灾的好雅达干。
七、民间故事
乌嫩梯①
色热搜集整理
从前,有个穷孩子叫乌嫩梯,他爱上了减根②的女儿一部落里美丽的姑娘赛肯,赛肯对他
也早就有意。
这一天,乌嫩梯的母亲阿热格贴来到减根家请亲。减根心想:你们几辈子都是穷人,还来
我家说媒?减根故意刁难阿热格贴说:“我要的财礼是:银马一匹、金子两块、银子两块,还
有黑龙的须子!”
当乌嫩梯听到要这些东西,就犯愁了。他母亲说:“明天你去找巴尔汗③!”
天刚亮,乌嫩梯就动身了。走到傍晚,找一家住下来。这家的主人求他说:“我们有一个
聪明伶俐的孩子,就是不会说话,请代问巴尔汗这是怎么回事?”
乌嫩梯继续往前走,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山上找到了巴尔汗。乌嫩梯跪在巴尔汗面前,
说:“我有许多疑难的事儿,前来求问巴尔汗”。
巴尔汗说:“你只能问三件事。”
乌嫩梯想,我自己有三件事,别人求我三件事。是问我自己的事好呢,还是问别人的事好
呢?如果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情没有办到,那会说我不诚实,不守信用。最后,他决定还是问别
人的事。
①乌嫩梯,意为诚实的孩子。
②减根.部落长的意思。
③巴尔汗,传说是掌管人们幸福的神。
乌嫩梯问:“有一家的孩子不会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巴尔汗说:“在他家门坎下有匹
银马,挖出来就好了。”
乌嫩梯问:“有一座庙,墙砌不起来,怎么回事?”巴尔汗说:“东墙下有两块银子,西
墙下有两块金子,挖出来就好了。”
乌嫩梯问:“有一条黑龙飞不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巴尔汗说:“揪下它的须子就好了。”
说完,巴尔汗就不见了。
乌嫩梯在回家路上,走到江边给黑龙揪下须子,黑龙就飞了起来,黑龙为了感谢他,把须
子送给了他;走进那座破庙里,挖出了墙下的两块银子和两块金子,墙就砌起来了,主人为感
谢他,把挖出来的金银都送给了他;走到了那个小孩儿的家,就在门坎下挖出一匹银马,小孩
儿就会说话了,小孩儿的父母为了感谢他,就把银马给了他。
阿格热贴看到儿子把娶亲的东西都得到了,就领着乌嫩梯去认亲;减根无话可说,只好答
应了。从此,诚实的乌嫩梯和美丽的姑娘赛肯过着幸福生活。
朝罗克库①
从前,一个老人,跟前有三个儿子。老人受苦一世,心地善良。三个儿子可不一样:老大
贪婪狡诈,老二好吃懒做,唯有老三跟老人一样,勤劳和朴实、待人温和。
老人积劳成疾,卧床不起。这一天,外边扬风搅雪,老人约觉自己不行了,要离开人世,
就把三个儿子叫到炕前,嘱咐他们说:“孩子们,我眼看不中用了。我一辈子拼死拼活的给减
根干活,也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我死后,你们不用借债扛粮来发送我,哥仨一人
带把铁锹,一人拿一根铁链子,齐心合力拉着我棺材走。多咱铁链拉断了,就把我埋在那个地
方。”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完。老大不耐烦地说:“行”,老二懒洋洋地说:“中”,老三
抹着眼泪说:“请阿爸放心,孩子一定照办!”哥仨说完,再看爹爹已经咽气了。
哥仨按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带上铁锹和铁链子,栓上棺材拉起就走。走了三天三夜,铁链
子也没有拉断。老大想:这么粗的铁链子,要拉到什么年月才能断呢?当天夜里老大扔下铁锹
跑回家去了。老二早就累的受不住了,他看大哥跑了,也抬脚跟着溜了。只剩下老三一个人,
扛起三根铁链子,拉起来继续往前走。老三心想:阿爸为了养活我们,受苦受累,活着没跟我
们享过一天福。死后我一定按他老人家的嘱咐,哪怕拉到天涯海角,也要送到地方入土为安,
算是我尽了儿子的一点孝道。老三一边想,一边在风雪中奋力向前拉去。
老三拉呀,拉呀,拉到一个向阳的岗子上,啪!三根铁链齐刷刷地断了。老三用铁锹在冻
土上挖了一天一宿,三把铁锹都挖断了,挖了一个坑,把父亲的棺材放下去,培好了土,磕了
三个头起身要往回走。突然,身旁出现了一个朝罗克库。这孩子苦苦央求老三说:“大叔,我
上无父母叔伯,下无兄弟姐妹,就是我孤苦伶仃一个孩子,您收下我吧!”老三心慈面善,一
见孩子怪可怜,就说:“我穷得上无片瓦,下无一垄,你不怕跟着我遭罪,就跟我走吧!”孩
子给老三磕一个头,起来就跟他往回走。
①朝罗克库,达斡尔语,石头孩子,是想象中的一种神秘力量。
他们往回走不远,孩子对老三说:“前边有两个人说话,咱们听听去!”果然,前边草丛
里坐着两个人在说话。其中一个说:“你看见告示了吗?告示上说前屯减根的姑娘病得很重,
谁能把她的病治好,就嫁给谁。你说,该怎么给那姑娘治病呢?”另一个说:“能呛死它。再
叫七个有气力的人,把死泥鳅打上来,割断它的脖子,用它的血配成三个药丸,姑娘吃下去立
时就会好玻”说完,那两个人就神秘地消失了。孩子对老三说:“走,咱们给减根姑娘治病去?”
接着石头孩子又给老三出些主意,说:“到时候你听我的就行。”老三答应去试试。两个人就
向前屯减根家走去。
他们来到减根家大门外,老三一把把告示撕下来,减根就请他们到上房给姑娘治玻到来上
房外屋,老三说:“拿一根红线绳系在姑娘的左手腕上,我要看脉。”减根看老三穿得破衣褴
衫,哪像个会治病的医生,他存心要难为老三,便告诉家人把红线绳系在板凳腿上。”石头孩
子把这一切告诉老三。老三对减根说:“你们把红线绳系在死物上,这病不能看?”减根不死
心,叫家人把线绳系在猫腿上,石头孩子又把这情形告诉了老三。老三对减根说:“这回是系
在活物上,可不是人,这病还是不能看。你要是没诚心请我看病,我这就走。”说着就抬脚往
外走。减根看老三识破了自己的骗局。忙好说歹说把老三留祝叫家人把红线绳实实在在地系在
姑娘的右手腕上。石头孩子给老三使了眼神,老三对减根说:“你家这姑娘病好治,是昏迷中
邪,魂不守舍,叫后花园井里的泥锹精给迷住了。快往井里倒进3袋石灰,烧死泥鳅精,然后
叫七个有力气的人把它打上来,切断它的脖子,我好用它的血给姑娘配药。减根一一照办了。
老三用孩子递过来的泥团,掺上泥鳅血配了三个药丸。姑娘吃了第一个药丸能睁眼看人,吃了
第二个药丸能翻身坐起,吃了第三个药丸就能下地走路了。减根一看姑娘的病真好了,高兴不
得了,对老三说:“我早就说好,谁能把我的姑娘治好,就把她嫁给谁。现在我不要你银子不
要你钱,你把她领走吧!”人们不明白,减根为什么这样大方呢?原来,这个姑娘是减根的使唤
丫头生的,生下不久,妈妈就叫减根折磨死了。姑娘大了,和她妈一样受苦受累,喂猪打狗、
推碾拉磨,活活累病了。减根看这姑娘不中用了,就想把她推出门去,所以才写了那个告示。
现在减根看老三是个穷人,正好把这个姑娘推出手了事,恨不得老三马上把姑娘领走才称心。
这时,石头孩子对老三说,七天之后再来领。于是老三对减根说:“别忙,你再养活她几天吧,
让她身体养得胖胖的,七天之后我来娶她,瘦的我可不要!”减根无奈,只得答应下来。老三
和减根谈妥,就带着石头孩子回家了。
老三领石头孩子回到家里,大哥大嫂不理他,二哥二嫂也不理他,他只好回到他那冬不挡
雪夏不遮雨的破草房里住下来。外边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小草屋里一没吃的,二没柴禾烧火
取暖。老三又饿又冷,缩在屋角里瑟瑟发抖。孩子对老三说:“眼下暑九寒冬,咱们缺吃少烧,
往后怎么过日子,春天又怎么下地干活?我看这样办吧,你用手打我的脸,往后就能有好日子
过!”老三心疼地说:“你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忍心打你;再说你小小年纪,能经得起我打吗?
动手吧,经得住!”老三听孩子这样说,无奈才抬起手,照孩子脸轻轻打一下。老三的手刚撤回
来,孩子就人嘴里吐出一块金子。老三一下子吓呆了,楞在那里不知怎的才好。孩子说:“接
着打!”老三接着又轻轻打了几下,石头孩子一口一口吐出了满地金子。老三和石头孩子都非常
高兴,以后再不愁吃喝穿住了。
第二天,老大以为老三在破草屋里已经冻死了,跑过来看个究竟,呀!满地金块,照得他
眼都难睁;再一看炕上,老三和一个孩子正在喝烧酒吃手把肉呢。老大见此情景,贪心劲儿又
上来了,眉开眼笑地说:“老三哪,你嫂子叫我来找你吃饭去,哪想到你不但吃上手把肉,还
堆满一地金子,快告诉大哥,这是怎么回事?”实心眼的老三告诉他是打孩子打出来的。老大
说:“把孩子借给我打一打,你发财也不能叫哥受穷!”老三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他,临把孩子
交给老大的时候还嘱咐说:“你可轻轻地打呀!”
老大把孩子领回家,一进门就狠狠地打了孩子一个嘴巴子。哪知石头孩子没吐金子,却回
手打了他一个趔趄。老大气极了,接连向石头孩子打来,他打一下,孩子回打他一下,打不过
了,把老婆叫过来一齐打。最后,老大两口被打得鼻青脸肿,口歪眼斜,这才罢手,不得不把
孩子还给老三。老二听说了,也把石头孩子借去。他心思老大时运不好,我兴许时来运转呢。
结果,他的下场和老大一样惨。
老三领回了石头孩子,盖上了三间大草房,砌上了方方正正的院墙,院里院外收拾得干干
净净。孩子对老三说:“去把减根家的姑娘接过来吧!”老三把姑娘接回来,欢欢喜喜地拜了
天地,就算成家立业了。
从此之后,老三夫妻俩带着石头孩子,三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儿女成群,
一辈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八、达斡尔族民歌
达斡尔民族歌声
暖风迎面吹哟。
达斡尔民族歌声多么嘹亮,
马莲花儿香;
英雄民族发祥在黑龙江,
遍地的黄花菜儿哟,
过着游牧生活放着牛羊,
不觉采满筐。
被迫迁徙来到了嫩江两岸上,
野蛮残暴的“罗刹”霸占了我们家, 燕儿双飞舞哟,
血海深仇牢记心上永不忘。 百灵对口唱;
日本鬼子侵占东北 心上的人儿你哟,
日本鬼子侵占东北, 你在哪方?
劳苦的人民遭灾殃,
征国兵来抓劳工, 站在江边望哟,
逃难的人儿流落四方。 远帆正飘荡;
心上的人儿准是你哟,
赶来会姑娘。
心上人
时光象流水哟, 浪花同我笑哟,
春天又到我家乡; 双桨更繁忙;
辽阔的草原披上了哟, 好心的船儿我求你哟,
嫩绿的新装。 飞翔快飞翔。
嫩水深又长哟, 不在这船儿上?
船儿却又远航; 心上的人儿你快来呦,
心上的人儿你莫非哟, 嫩水为你又闪霞光。
九、诗歌
客 况
崔 埏
客况凄凉不可评, 挺立着一个民族的脊梁!
挑灯独坐待天明。 隆隆的车轮的长夜里飞转,
双亲若问今朝事, 到处是各种各样的彩灯,
风雨连绵在伴城。 山山岭岭一片明亮,
祖国颂 祖国迎来了永恒的黎明。
色热(达斡尔族)
我乘上那飞奔的火车, 我在白天的阳光下漫行,
凭窗游览着大好的河山, 劳动的人们喜气洋洋,
如画的景色令人惊奇, 辛勤劳动的汗水,
祖国啊,你壮丽非常! 化作粒粒珍珠使国富民强。
在那高高的山顶, 从美丽富饶的松嫩平原,
茂密的森林蓬勃地生长; 我终于到达了日夜思念的北京城。
日夜奔腾的江河呵, 不够啊瞧不完,
你源头又在何方? 抑制不住的激情在胸膛中沸腾!
我走过一乡又一乡, 耸立的眼前的天安门,
放眼远望心潮澎湃, 显得异常雄伟壮观。
那纵横交错的交通网, 一边走啊一边看,
打捞着大地的宝藏。 一件件国宝炫耀着文明古国的光芒。
宽阔清洁的长安街上,
吞云吐雾的火车,
有各种肤色的朋友在游览。
装载着一厢厢金色的希望,
那古老的壮丽的天安门广场,
拉响新时代的汽笛,
是各族人民幸福的摇篮。
骏马一样奔驰在平原上。
当我踏上归去的列车,
我经过一城又一城, 北京在泪水中模糊成一轮太阳!
心里把今昔对比着, 日月运行岁月流逝,
耸入天空的高楼大厦, 北京我何时能再回到你身旁!
门外天涯人去也,
一鞭飞雪马蹄轻。
呵!达斡尔族
高志军
正因为摔死过狗熊 檐前腊肉挂条条,
才崇拜角力把摔跤当作祖传的游戏 冻饺风干趁夜包。
正因为经历过曲折 准备岁除无个事,
才把浑浊的嫩江汲成了母亲的乳汁 戏沾叶子坐通宵。
正因为闯过风暴
才用烈性酒浇灌喉咙浇灌扎恩达勒 一年四季秋冬夏,
每到花时不见春。
正因为品尝过岁月的酸甜苦辣 殊俗傥灯风土记,
才借来了百灵鸟的歌喉把风雅颂到处 人间尚有葛天民。
传唱
正因为遭受过生活的悲欢离合 比邻春酒喜相过,
才旷达地跳起哈肯麦舞 薄肉酸菜火一锅。
正因为孵化过希望 海菌千茎龙五爪,
才祖祖辈辈在狼烟烽火中蓬勃地繁衍 阿家风味比人多。
生息
呵!达斡尔族祀 绸条白挖草黄,
一个象老榆树一样茁壮象白杨树一样 满族新年祀祖忙。
向上 笑煞邻家皮带子,
象兴安松一样耐寒象银杏树一样珍奇 更陈靰鞡一双双。
象棕榈抒情的民族…… 满族新年祀绸条,盖先世纪念物,或云为子孙祀福,
绸条裁白绸为之。又祀“挖卓”,以莫布3尺幅缀成,
“挖卓”,满语“布幅也”。额鲁特族祀“皮口带”;
古诗摘录
瓜尔察族供木佛.配以豕皮一双.均不祀祖先。
踏青天气过清明, 鞑子香浮二月初,
三月郊原草末生。 红梅小影试新梳。
风雪一帘人俏俏, 妆成一笑围炉坐,
飞来雁语两三声。 偷写簪花背格书。
十月寒威不可当, 瓜秋天气趁新凉,
炕烧璀字火为墙。 扎哈同喜水一方。
一壶奶酒新开瓮, 相约明朝还载酒,
更切生鱼和辣尝。 诺尼江上吃全羊。
“扎哈”,小船也。
冬来最好是长征,
路上扒犁是砥平。 轻车架狗即扒犁,
近制鞭将二马挥。 蒙古人盗马本官代赔,无力则赴幕府钻刀自明。
山路崎岖行不得, 谓之“起誓”。又喇嘛有“跑橙术”。蒙古、达呼尔被
能叫冰上疾如飞。 盗,喇嘛以绳系橙,拽而咒之,橙自行如驶某家,
曰“盗也”。搜之无获,再咒再行,卒无获,乡愚惑之。
中庭傅草树高杆, 最憎萨玛降邪神,
小帜飞扬屋上看。 辰夕歌声降四邻。
不比索摩处祀事, 腼腆狰狞各有态,
腰铃手鼓闹更阑。 难叫枯木又逢春。
达呼尔病,谓祖亲见怪,必招巫人萨玛禳之,声
香片茶商出盛京, 鼓歌唱无发昼夜,且杀牛、马以祭伊。彻满洲亦然,
烧刀名酒买新城。 而多一扎林为之,相降神时,众击鼓,神来则萨满色
居人罕死南中味, 变,如老虎神来狰狞,妈妈神来噢咻,姑娘神来腼腆,
但解渴来不解醒。 各有所完,然后扎林跪求,亦皆无益。
无山无林亦元村, 礼缺马牛不许婚,
犬吠鸡声沓莫闻。 幸而执子已登门。
一望黄土愁日暮, 成行儿女隋娘去,
天边几点雁为群。 新妇依然礼态温。
达呼里,巴尔虎以牛、马为聘礼,礼不备,不容
娶,然婿即行执子礼,即满洲叩头礼也。许婚往来以
女同寝处,往往子女成行乃归,仍称新妇。
万户丁男尽打牲,
荒原从不事躬耕。 熊梦未占早出房,
山间黑菜无人采, 草棚新搭野田旁。
落得流民自养生。 只须弥月才归得,
草怪人称是弄堂。
踏踏玛儿草制坚, 鄂伦春妇人临产,其夫为搭棚数里外,产后弥月
新装乌拉草如棉。 乃归。
何须更绣白云朵,
始见腾空上碧天。 妾家捕鱼海上居,
郎家打虎是苏苏。
七尾貂缨价本廉, 打虎不成来布雨,
横克草笠亦无嫌。 扑鱼何能到达呼?
蒙茸黄毳狍尤好, 布雨尔也即扑鱼儿海,打呼尔,即打虎一声之转
做帽还争两角类。 也,清语籍贯苏苏。
怕鬼达呼尔最真, 缺食婴儿不怕饥,
儿童狡狯巧思新。 伏羊于炕有良知。
只缘才想跳神肉, 虚帏不听啼声作,
西壁轻轻撼草人。 便是婴儿就乳时。
某家儿缺乳,伏羊于炕使乳之,久与儿习,儿啼 黄豆瓣儿一声啼,
羊遂至状如母子。 可邻绝蚓又思归。
呼伦贝尔布特哈马养于他处,秋月闻黄豆瓣鸟声
绝鹿良骥自生威, 辄腾跳思归,防之不严肥矧而去。
白草黏天去打围。
打虎力歌:
打虎力,力如虎,寝处虎皮食虎膊,一生不识农与圃。君住大岭南,妾家黑水浒,相逢奚
必识姓名,相爱直可倾肺腑。昨日山头初合围,生擒一虎勇可贾。男儿低头在草莽,惯驱独虎
如驱鼠。天生我才必有用,安能穷谷称英武。君能学万人敌,妾能挽十石怒。君杀贼,妾击鼓,
张军威,御国辱。铜军铁骨飞将军,纷纷余于安足数,不然妾鼓断水刀,君弄开山斧。刀能断
水复断愁,斧能开山通道长相聚。君意妾能知,妾言君能许。仰天大笑进一觞,手批(劈)虎肉
釜中煮。君为妾高歌,妾为君起舞。
《龙江县志》康德五年版
页码>=54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