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镇
第二节 乡镇
一、泰东乡
乡驻地长兴村,距县城东12公里,齐北铁路穿过,泰东火车站设驻地,交通方便。地势北
高南低,南靠乌裕尔河,鳌龙沟子、泰溪河过境。
设治初,为托力屯,属第四区。民国18年(1929年)10月15日,属克山县管辖。伪满康德8
年(1941年)9月1日划回。1946年,成立泰东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二区。1955年5月20
日复名。1956年2月属依北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建人民公社。西北部巩固生
产大队藏褐煤,同年开采,3年采近8万吨,因煤质低劣停采。铁路、公路两侧盛产车前子,每
逢秋季,妇孺老妪,赶时采集,年采万斤左右。乌裕尔河北岸产小叶樟和三棱草。1981年,前
进生产大队居回民305人,除耕种,养奶牛64头,年售鲜奶130余吨。社办木工、铁工、轴承、
修配、榨油、制钉、制米、电器等手工业综合厂,有农机管理站、家畜疫病防治院、物资站、
食品收购站、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广播站、供销社、旅店、饭店、青年商店及学校、卫生
院、电影院等。1982年,粮食总产量1874.9万斤,亩产110斤,人均收入53.7元。1983年,全
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总产量2164.2万斤,亩产254斤,每人平均收入327.7元。粮
食、畜牧、运输专业户20户。前进奶牛专业生产大队,农牧业总收入23.9万元,每人平均收入
881元。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大型农机具、磨米厂等由
农户承包。至1985年,辖15个村,62个自然屯,播种面积163154亩,因遭受涝灾,粮食总产量
降为1558万斤,亩产124斤,每人平均收入121元。前进村奶牛增至500头,被评为黑龙江省勤
劳致富先进单位。林地面积25680亩,实现农田林网化和村屯、道路全部绿化。
二、上游乡
乡驻地红光村,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处。设治时,为通宽镇,属第四区。民国18年(1929
年)10月5日,划归克山县。伪满康德8年(1941年)9月1日划回。1946年,成立通宽区。1950年,
改为第三区。1955年5月20日复名,1956年2月属依北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成
立人民公社。1966年,改为上游公社。地势高低起伏,慢川慢岗,最大坡度4.5度。兴胜生产大
队第七八生产队(侯家岗),最高海拔276米。境内有县经营林场,林地面积9200亩。林带南傍依
上游水库,库容量3920万立方米,每逢春、夏、秋季,为县城人民野游之地。东北部藏耐火土
矿,呈红、白、黄三色,为产耐火砖、陶器上等原料。建明、红建生产大队为“地甲脖区,1981
年国家资助打深水井,两队吃上自来水,基本根除病害。1982年,实行包干责任制,粮食自给
有余,扭转多年来部分生产队(户)吃返销粮状况。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总
产量2497.1万斤,亩产269斤,每人平均收入288.6元,粮食总产、亩产分别是1982年2.2倍和
1.97倍,每人平均收入是1982年的5倍。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
为屯,原兴胜生产大队改为兴欣村。土地全部承包,每人平均承包土地8.2亩,粮食总产量2958.9
万斤,亩产283斤,每人平均收入306.1元。出现农机、运输、电影等专业户和建筑、加工联合
体。兴旺村王殿斌种植大豆,加工豆油和饲料饼,为自养10头奶牛提供饲料,纯收入1.5万元。
1985年,辖14个村,34个自然屯。粮食总产量3049.7万斤,亩产260斤,每人平均收入315元。
农田防护林7 467亩,用材林2171亩,薪炭林14 652亩,水土保持林1 616亩,护路林449亩,护
宅林1 764亩,森林覆被率11.4%。建新村张树种水稻80亩,亩产800斤,收入万元。红建村王
健民种地膜覆盖西瓜5亩,亩产万斤,亩收入超千元。社办粮油加工厂、酱油厂、铁木厂、制砖
厂等。设银行营业所、食品收购站、供销社、饭店、邮电支局、农机管理站、物资站、家啬疫
病防治院、家畜配种站、卫生院、电影管理站、广播站及中学1所、小学15所、网点小学13所。
个体工商业13户。乡科学技术协会被中国科协誉为农村科普先进单位。乡植保服务公司,备有
种子精选机、饲料粉碎机、机动喷雾器等价值35万元,为专业户服务20余项,被中共黑龙江省
委、省政府评为勤劳致富先进单位。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被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授予先进单位称
号。
三、红星乡
乡驻地东升村,位于县城西北9公里处。1961年6月,由依安镇、新屯、通宽(上游乡)、奎
东(先锋乡)公社划出,建兆祥公社。1968年,改为红卫公社。1977年5月17日,更名红星公社。
境内多岗川,以生产麦豆为主,是马铃薯重点产区。红旗、红星、文和、东升、兆祥等生
产大队产耐火土、白粘土、黄砂土。县国营砖厂建在境内。1982年,粮食总产量1 153.7万斤,
亩产15 6斤,交售商品粮267.6万斤,每人平均收入77元。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业户158户,占全县专业户第2名。粮食总产量2858.5万斤,亩产323斤,每人平均收入283元。
1984年2月,公社改称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马铃薯总产量219.6万斤。至1985
年,辖儿个村,43个自然屯。播种面积173938亩,粮食总产量3159.3万斤,其中大豆播种面积
36333亩,总产量803.5万斤,占全县大豆总产量11.1%,马铃薯总产量279.8万斤。造林7000
亩,大牲畜3326头(匹),链轨拖拉机27台,胶轮拖拉机7台,四轮拖拉机121台,手扶拖拉机24
台。社办砖厂、瓦厂、水泥厂、制油厂、木工厂、修配综合厂等,以及农机管理站、物资站、
邮电所、家畜疫病防治院、电影院、敬老院,中、小学13所,卫生院、供销社、食品收购站、
广播站、银行营业所。是年,为县陶瓷厂提供耐火土7833立方米,收入93996元。
四、先锋乡
乡驻地先锋村,位于县城西北22公里处。北与讷河县通南镇接壤,西与富裕县忠厚乡毗连。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系乌裕尔河二阶地。海拔最高点260米,最低点195米。土质肥沃,是全
县主要产粮区,历年出售商品粮均占全县第一、二位。
1956年1月,由讷河县划入奎东区12个村。同年2月属依北区,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
成立人民公社。1965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林业先进单位称号,公社道班披评为全省交通
系统先进集体。1967年5月19日,改称先锋公社。1982年,粮食总产量2376.1万斤,亩产234斤,
每人平均收入275元。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9539亩,占全县小麦面积10.5%,总产量1273万斤,
占全县总产量13.3%,亩产257斤,比全县小麦平均亩产高26.6%。大豆播种50316亩,总产量
896.6万斤,占全县大豆总产量21%,亩产178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32.8%。1983年,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总产量4376.2万斤,亩产356斤,交售商品粮2654.2万斤,交售万斤
粮377户,每人平均收入419.4元,粮食总产、交售商品粮、每人平均收入均居全县之首。光明
村霍有用嫩单4号玉米杂交种,亩用农家肥3000斤与过磷酸钙50斤混合施底肥,玉米拔节期亩
追施尿素15斤,亩产1036斤,创玉米直播亩产最高记录,同年12月在嫩江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召开玉米高产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
为屯。粮食总产量5688.7万斤,亩产367斤,交售商品粮3220万斤,每人平均收入416.8元,万
元户4户,占全县万元户20%。光辉村被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
1985年,辖13个村,60个自然屯。春旱较重,粮食总产量5723.1万斤,亩产313斤,交售商品粮
3081.6万斤,每人平均收入383元。林地面积37209亩,农业机械承包到户,链轨拖拉机63台,
胶轮拖拉机40台,康拜因19台,播种机56台,手扶拖拉机20台,四轮拖拉机196台,铡草机59台。
社办木工、洪炉、白铁、制瓦、服装、农机修配等综合厂,供销社、食品收购站、旅店、饭店、
理发等,粮库及农机管理站、物资站、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广播站、文化站、电影管理站、
电影院和中小学24所、卫生院、敬老院等。国家资助和地方筹资13万余元,建长山村通往讷河
县拉哈镇公路水泥桥1座。全乡共建砖瓦房1641间,39384平方米。电视机375台,收录机314台,
洗衣机624台。
五、新屯乡
乡驻地中和村,位于县城西17.5公里处。南靠乌裕尔河,东临县城,西邻富裕县富海镇。
齐北铁路新屯火车站设在境内,交通方便。多草原,宜农牧。
设治时,属第四区。民国18年(1929年)10月15日,划归克山县。伪满康德8年(1941年)9月
1日划回。1946年,成立泰富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四区。1955年5月20日复名。1956年
2月,属依北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建立人民公社。1960年6月25日,改称新屯
公社。1982年,粮食总产量1959万斤,亩产223斤,交售商品粮769.8万斤,每人平均收入158
元。1983年,除新风生产大队第二生产队、金星生产大队第五生产队、洪发生产大队第二生产
队外,其余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总产量3401.3万斤,亩产382斤,交售商品粮
1553.9万斤,每人平均收入334.9元。1984年2月,公社改称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
屯,辖13个村,63个自然屯,太和生产大队改为太平村。粮食总产量4453.4万斤,亩产364斤,
交售商品粮1818.5万斤,每人平均收入368.6元。至1985年,播种面积185992万亩,每人平均
占有耕地7亩。推广灭草剂、接种大豆根瘤菌居全县之首。林地面积17552亩。大、中型农业机
械亦由农户单独或联户承包。种植、农机、林业、加工、服务等专业户252户。乡办工业以铁木
工为主。有粮库、中小学校、卫生院、农机管理站、家畜疫病防治院、供销社、食品收购站、
银行营业所、电管站、广播站、邮电支局、税务所、工商行政管理所。
六、向前乡
乡驻地向前村,位于县城西南19.5公里处。地势平坦,跃进总千渠流经境内。1962年3月5
日,由中心、新兴、三兴公社划出,建向前公社。1982年,部分生产队落实小段包工生产责任
制。1983年,大部分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2月,公社改称乡,生产大队改
为村,生产队改为屯,辖9个村,43个自然屯。2420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200个农户组成经济
联合体,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运输及商业、服务等行业专业户425户,占总户数1 6.3%,
离土不离乡工商业户135个。建标准屯26个,修路121条,总长430余里,拉砂石4370立方米。
乡建中心文化活动室,村均建文化室。营造护宅林5472亩。新合村被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
命名为“文明单位”。至1985年,耕地面积137889亩,林地面积23386亩,草原面积6940亩,
养鱼水面360亩。粮食总产量2 675万斤,亩产261斤,交售商品粮食1164.5万斤,每人平均收入
370元。造林16815亩,其中:道路绿化9000亩,薪炭林4437亩,用材林3022亩,经济林356亩,
森林覆被率10.06%。奶牛220头,是1982年的13.75倍。被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
明乡。社办亚麻厂、油米加工厂、铁木工厂等。有农机管理站、物资站、广播站、银行营业所、
邮电所、供销社、饭店、旅店、食品收购站、卫生院、电影院和中小学12所。新合村实行分散
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经营体制,即集体专业联合承包和部分农户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机械
化水平居全乡各村之首、汽车、拖拉机等大修为全县第一流水平,链轨拖拉机6台,“东方红-28”
拖拉机7台,汽车7台,大型客运汽车1台,产值6万元,比1980年增长7倍多。交售商品粮240万
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县首富村。
七、新兴乡
乡驻地创造村,距县城35公里,北濒乌裕尔河,西与富裕县富路镇接壤。地势平坦,中部
略高,地势北大南小呈梯状。跃进干渠一、二、三分干流经7个生产大队,大庆引嫩人工河流
经南北、五七、兴福村,北部河套水草丰盛,为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常旧名冷家店。伪满康德
9年(1942年)建新兴村。1946年,成立新兴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五区。1955年5月20日
复名。1956年2月属三兴大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建立人民公社。至1981年,兴
农生产大队在全县第一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售商品粮200万斤,每人平均收人420元。
1982年,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每人平均承包土地6.5亩,粮食总产量1888.4万斤,亩产225
斤,交售商品粮443.2万斤,每人平均收入175元。林地面积2176亩。大牲畜3539头(匹),猪5905
头,羊411只。兴农生产大队第一生产队,每人平均收入778元。1983年,建公社文化馆。公社
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
辖15个村(包括机关农场),63个自然屯。创造村被依安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治家村
李汉平等4户为河南省羽绒厂收购鹅毛1.5吨,获利2万元。至1985年,播种面积199704亩,粮
食总产量3847.7万斤,是1982年2倍;亩产265斤,是1982年1.2倍;每人平均收入354元,是1982
年2倍。万元户5个。林地面积12767亩,育苗3 515亩。大牲畜4 218头(匹),其中黄牛1689头,
奶牛156头。羊3517只,鸡81995只,鹅1466只。养畜禽专业户97户。治家村80%农户为收鹅毛
专业户,由穷变富。社办农机修配厂、手工业综合厂、机电厂、冰棍厂、制酒厂。有粮库、供销
社、中小学校、卫生院和广播站、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饭店、旅店、食品收购站。
八、三兴镇
镇驻地三兴村,位于县城西南49公里,西与富裕县绍文乡、富路镇为邻。地平如板,土质
属碳酸盐黑钙土。民国19年(1930年),《依安县志》载:“三兴镇原名东安镇,又名马局长街
基……前经两次匪乱,商民迁徙一空,匪平后重立镇基,改名三兴镇。”伪满大同元年(1932
年)5月,改为三兴保。伪满康德5年(1938年)改为村。1946年,成立三兴区。1950年12月14日,
改为第六区。1955年5月20日复名。1956年2月,改为三兴大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
日,成立人民公社。是年,受国务院嘉奖,发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奖状,周恩来
总理署名。至1981年,跃进总干渠及引嫩干渠流经8个生产大队,渠道纵横,能排能灌,基本解
决内涝灾害。1982年,粮食总产量1736.4万斤,亩产193斤,交售商品粮324.8万斤,每人平均
收入133元,庆隆生产大队组成联产承包作业组。是年,实现万亩林。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粮食总产量2303.77Y斤,亩产262斤,交售商品粮812万斤,交售万斤粮户12户,每
人平均收入253.1元。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辖14个村,68
个自然屯。农机具承包到户,粮食总产量3219.5万斤,亩产295斤,交售商品粮1362.4万斤,每
人平均收入287.8元,各种专业户63户。1985年5月9日,乡改为镇,土地承包户数3 458户,承
包土地171 656亩,每人平均承包土地8.1亩。春季,遭受风灾,毁地3400亩;夏季,东胜、保
国村,遭受雹灾,受灾面积2万亩,绝产1.5万亩。粮食总产量3805.7万斤,比1984年增长14.5%,
其中小麦总产量2295万斤,比1984年增长27%,交售商品粮1691.8万斤,比1984年增长24.2%。
造林面积7 474亩。链轨拖拉机32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36台,小型拖拉机187台。卫东村生
产卤水、硝、碱、盐,年产8吨左右,销往富裕县和齐齐哈尔市等地。社办砖厂、木器厂、毡毛
厂、皮革厂、粮油加工厂等14家。另有供销社、卫生院、学校、敬老院、电影院、广播站、农
机管理站、食品收购站、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工商行政管理所、邮电支局、家畜疫病防治院、
旅店、饭店。铁工厂产小农具和盆窑产花盆,供应县内外,远销大庆、齐齐哈尔市及大兴安岭
等地。
九、庆丰乡
乡驻地兴乐村,位于县城西南52公里处。地势平坦,均为淋溶黑钙土。县畜牧场设境内。
1946年,属三兴区。1956年8月为庆丰乡。1958年9月,属三兴公社。1961年6月,从依龙、
三兴公社划出,建庆丰人民公社。1982年,粮食总产量1489.8万斤,亩产192斤,交售商品粮
228.3万斤,每人平均收入121.2元。是年,实现万亩林公社,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三北”
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1983年,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仟制。1984年2月,公社改称乡,生
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辖12个村,55个自然屯。至1985年,有3031户,16398人,以
汉族居多,余为蒙古、朝鲜、满族,计126人,占全乡人口0.7%。耕地面积146 276亩,土地
承包户数2996户,平均每人承包土地9.1亩,比1983年增加2亩,粮食总产量2466.5万斤,亩产
234斤,交售商品粮913.4万斤,每人平均收入282元。林地面移126046亩,其中:农防林6247
亩,用材林10108亩,薪炭林7920亩,护宅林1771亩。村均设苗圃,共1200亩,出售小黑杨树
苗190万株,收入32万余元,林业承包户645户,专职护林员36人。大牲畜2238头(匹),其中:
马1376匹,牛862头。猪6271头,羊3537只,家禽19812只。有养畜、禽专业户29户,三里村于
长青养马7匹、羊90只,承包土地150亩,连续3年收入超万元。繁荣村任长伍承包土地75亩,
其中种植水稻、地膜西瓜各6亩,收入3000元,年收入万元。社办综合加工厂、制米厂、酱油
厂、制药厂、镶牙部、照像部、修表部,另有供销社、饭店、旅店、食品收购站、广播站、农
机管理站、家畜疫病防治院、银行营业所、邮电所和中小学16所,电影院、卫生院和生产大队
卫生所12个。
十、富饶乡
民国4年(1915年),因焦姓开瓦盆窑而得名焦家窑。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5月,改为依南
保,伪满康德5年(1938年)改称焦窑村。1946年,成立兴隆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八区。
1955年5月20日复名。1956年1月17日,改为富饶区。同年2月,改为乡,属依龙大区,8月复名。
1958年9月20日,成立人民公社。
地处县东南端,东邻拜泉县自强乡,南接明水县崇德镇,西与林甸县东兴乡毗连。乡驻地
富饶村和兴良村,距县城62公里,依明公路由西北向东浦穿过。
地势平坦,主要产小麦、谷子、玉米、大豆和高粱,历史最高粮食亩产300斤,是全县主
要产粮区之一。每逢旱季,双阳河干涸,沿河低洼碱沟,地上“碱花”用其熬制土碱和土硝。
河套产芦苇、小叶樟、乌拉草及防风、柴胡、龙胆草、知母、百合等几十种中草药。1974年,
兴国生产大队改为前进生产大队。至1981年,兴俭生产大队有链轨拖拉机8台,胶轮拖拉机6台,
各种饥引农具50台(件),为全县第一个实现机械化生产大队。1982年,良种尝兴让、黎明等生
产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余为专业承包和小段承包。粮食总产量1678.6万斤,亩
产157斤,交售商品粮188.5万斤,每人平均收入69元。扶持贫困户89户。1983年,实行联产承
包责任制。夏季低温、多雨,7月15日和19日、20日,降雨248.2毫米,涝灾严重,成灾面积111749
亩。粮食总产量2409.995万斤,亩产218斤,交售商品粮717.6万斤,每人平均收入183.1元。同
年8月,进行农田防护林普查,绘制全乡第一期“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图,全面实行林业承包
责任制。养畜专业户20户。扶持贫困户23户,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
队改为屯,辖18个村,51个自然屯。1985年,良种场改为富合村。同年6月19日23时,兴俭、兴
恭、兴良、富饶、富合、新村村均降冰雹,持续10分钟,最大直径12厘米,受灾面移126440亩,
绝产9850亩。同年8月上句,降雨195毫米,受灾102616亩,占耕地面积50.4%,绝产60246亩,
占耕地面积30%。粮食总产量2816.6万斤,亩产181斤。每户营造3亩薪炭林,完成依(依安县)
明(明水县)公路两侧护路林10公里,森林覆被率10.07%。养猪专业户10户,养羊专业户6户,奶
牛专业户4户,黄牛专业户2户。有链轨拖拉机36台,大、中型胶轮拖拉机47台,小型轮式拖拉机
90台。兴俭村链轨拖拉机4台和解放牌汽车1台实行机组承包,超额奖励。是年扶贫117户,30%
贫困户脱贫。社办综合厂、粮米加工厂、亚麻厂、淀粉厂、砖厂,设供销社、食品收购站、饭
店、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农机管理站、家畜疫病防治院、广播站,另有学校、卫生院、生
产大队卫生所、电影院、敬老院等。
十一、依龙镇
公路纵横,交通方便,是通往哈尔滨、大庆市和林甸、明水县之要塞。民国4年(1915年),
经士绅于文波创立垦牧公司,出放龙泉屯基。民国8年(1919年),林旬县伊知事收回屯基改放
镇基。居民日增,商工兴旺。后因地方不靖,屡遭匪患,民众迫切请求设官立县。民国12年
(1923年)10月23日,为设治局驻地。据民国19年《依安县志》载:“城壕于民国十三年四月修
筑,计东西南北四面,每面各长三里三,壕宽七尺,深一丈二尺”。有烧锅、油坊、粮栈、钱
庄、杂货行等300多处,商业兴旺,市面繁荣。民国18年(1929年)1月5日,晋为县城。伪满大
同元年(1932年)5月,改为龙泉保。伪满康德5年(1938年)改为街。伪满康德8年(1941年)10月,
伪县公署北迁泰安镇,龙泉街改为依安村。1946年,成立依安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七区。
1953年6月8日,因与县重名,取依安、龙泉二地名之首,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依龙镇。
1956年2月为依龙大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成立人民公社。地势平坦,主要种植
小麦、大豆、玉米、高梁、谷子等粮食作物及甜菜、亚麻、葵花等经济作物。1981年,社办制
米厂、农具厂、木器厂、酱菜厂、食品厂、电机厂、皮革厂、亚麻厂等。供销社和集体、个体
商店及旅店、饭店、修理服务行业10余家。中学5所,小学24所。卫生院1处,设住院处,一般
手术不出社。电影院座席1048个,居全县第二位。有粮库、制油厂、农机管理站、税务分局、
工商行政管理所、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食品收购站、广播站、家畜疫病防治院等。1982年,
粮食总产量2209.6万斤,亩产167斤,每人平均收入72元。皮革厂、服装厂、电机厂、纸厂个人
承包,个体工商户67个。1983年,土地承包5324户。每人平均4.95亩,粮食总产量4201.4万斤,
亩产331斤,每人平均收入333.6元。实行机组、个人承包拖拉机32台,胶轮拖拉机45台,机引
农具190台(件),农产品加工机械915台。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
为屯。同年4月9日,乡改称镇,设镇经济管理委员会,辖18个村,94个自然屯。粮食总产量5094.2
万斤,亩产359斤,每人平均收入242元。至1985年,镇驻地永祯村,全镇有6802户,34976人,
播种面积220194亩,粮食总产量4362.1万斤,亩产274斤,每人平均收入260元。德玉村以小型
拖拉机农户为主,组成16个生产联合体,计132户,占总户数28%。德玉、德成、东风村试种玉
米育苗移栽成功,亩产1160斤,创全县玉米亩产最高记录。林地面积3.4万亩,森林覆被率11.3%。
工商、服务、饮食、修理等个体户增至166户,设农贸市场,日成交额3000余元。是年,建镇政
府办公楼(2层)900平方米。
十二、解放乡
乡驻地解放村,位于县城东南37公里处。东和拜泉县长荣乡、长春镇接壤。1961年6月,
由双阳、宝泉(阳春乡)、中心公社划出,建解放公社。1969年,建敬老院,容孤寡老人72人,
自办厂生产米醋、面酱驰名全县。1972年,东团结生产大队改为团结生产大队。1982年,粮食
总产量2067.8万斤,亩产258斤,交售商品粮760.1万斤,每人平均收入166元。仁礼生产大队
实行承包责任制试点。李树江承包配马站,年收入万元以上。良种场改为双庆生产大队。社办
工业以机械厂为主,有农机管理站、银行营业所、1由15电所、食品收购站、广播站、电影院、
供销社、学校、卫生院。1983年,除兴业生产大队第一、二生产队91户外,均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占农户93.1%,粮食总产量2658.8万斤,亩产310斤,交售商品粮1148.1万斤,每
人平均收入3互3.1元。508名党员联系1154贫困户,占农户总数1/3,430户基本脱贫,38户交
售万斤粮。是年,分别被黑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
位。1984年2月,公社改称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粮食总产量3561.6万斤,亩
产349斤,交售商品粮1272.9万斤,每人平均收入419元。至1985年,辖14村,96个自然屯,人
口20410人,播种面积150326亩,粮食总产量3134.4万斤,亩产267斤,交售商品粮1220.1万斤,
每人平均收入250元。坤顺村孙凤山种好承包田同时,开展横向联系,在本县中心镇开油坊,年
收入超万元。解放村农民剧团(13人),4年来到全县各乡(镇)及明水、拜泉县和齐齐哈尔、阿荣
旗等地演出东北地方戏,均受好评。
十三、双阳镇
民国4年(1915年)建镇基,名为“胡要饭街基”。民国12年(1923年)10月由拜泉县划入。
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5月,改为双阳保。伪满康德5年(1938年),改为村。1946年,成立双阳
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九区。1955年5月20日复名。1956年2月,改为乡,属宝泉大区,
同年8月复名。1958年9月20日,成立人民公社。地势北高南低,驻地为最低点,海拔184米。
沿双阳河两岸柳条、芦苇、碱草、三棱草、小叶樟等自然资源丰富,宜于发展畜牧业。高阜藏
黄沙、白土为制砖、瓦、盆原料。团结水库既排涝畜水,又灌溉养鱼。以大豆质优、出油率高
著称,大麻为其特产,畅销黑龙江剩1981年,社办铁工、木工、亚麻、编织、砖瓦、制米等16
个厂。集体和个体商店20余家,中学1所、初中网点4处、小学和网点小学22所,还有供销社、
卫生院、电影院、农机管理站、食品收购站、粮库、广播站、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工商行
政管理所等。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收入722.9万元,多种经营收入100.2万
元,每人平均收入275元。团结、人和水库,由个人承包,以养鱼为主。社建艳丽百货商店,就
业青年40余人。是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
村,生产队改为屯。农业收入688.7万元,每人平均收入325.8元。长发村董振林等32户联合办4
孔盆窑,收入10万元;范和自办与承包盆窑各1孔。收入6000元。至1985年5月9日,乡改为镇,
镇所在地双阳村,辖14个村,51个自然屯。播种面积172457亩,农业承包户4096户,每人平均
承包耕地8亩,农业收入881.5万元,每人平均收入369元。大、中、小型农机(具)由农户承包,
其中三轮拖拉机、四轮拖拉机82台,是1982年的2.8倍。
十四、阳春乡
民国2年(1913年),为李秀街基。民国5年(191 6年),商民日稠,民户饮水取街东南隅天
然泉水,大旱不竭,称之“宝泉”,故取名宝泉镇。民国14年(1925年),由拜泉县划入。伪满
大同元年(1932年)5月,改为保。伪满康德5年(1938年)6月改为村。
1946年,成立宝泉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十区。1955年5月20日复名。1956,年2月,
改为宝泉大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建立人民公社。1977年5月17日,改为阳春公
社。
地势起伏不平,宝泉河流经5个生产大队,东风水库、龙泉水库,年灌溉面积2万亩。土质
肥沃,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1981年,粮食总产量2 504万斤,亩产275斤。社办亚麻厂、粮
米加工厂、手工业综合厂等。有供销社、银行营业所、食品收购站、粮库、农机管理站、广播
站、税务所、工商行政管理所、学校、卫生院、邮电所等。1982年,土地承包每人平均6亩,粮
食总产量2559.9万斤,亩产302斤,每人平均收入169,元。1983年7月,嫩江地区行政公署、依
安县人民政府在本公社进行机构改革试点,公社改为乡,建经济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改为村,
生产队改为屯。粮食总产量4233.1万斤,亩产405斤,每人平均收入419元。造林2653亩。大牲
畜2314匹(头),生猪5 721头,羊3882只,家禽21557只。1984年,粮食总产量5343.6万斤,亩
产450斤,每人平均收入133元。1985年,乡所在地长安村,辖16个村,71个自然屯。因受严重
涝灾,粮食总产量3716.2万斤,亩产256斤,每人平均收入227元。林地面积13869亩,覆被率10.6%。
大牲畜2632头(匹),羊1359只,猪6855头,家禽1969只。链轨拖拉机38台,胶轮拖拉机33台,
三轮拖拉机、四轮拖拉机158台,由34户农民经营。春光村王显廷农机联合体,为农户耕作土地
1.5万亩,亩成本降低0.6元。乡建筑队2个,村办米面加工厂2处、油坊1处。个体工商户54户,
豆腐坊26户,木材加工6户。
十五、向阳乡
乡驻地向阳村,位于县城南35.5公里处。东西21公里,南北12.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土
质瘠薄,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
1961年6月,从双阳、中心、依龙公社划出,建德胜公社。1967年5月19日,更名向阳公社。
1981年,建初中1所、网点中学3所、小学11所、网点小学14所。手工业综合厂、亚麻厂、农机
管理站、供销社、邮电所、银行营业所、食品收购站、广播站、卫生院、饭店等。1982年,粮
食总产量1469.8万斤,亩产159斤,交售商品粮501.5万斤,每人平均收入74元。1983年,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播种面积8843.4亩,粮食总产量2073.5万斤,亩产234斤,交售商品粮
595.5万斤,每人平均收入219.8元。1984年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
辖11个村,62个自然屯。粮食总产量2 571.4万斤,亩产256斤,交售商品粮672.9万斤。同年11
月,乡办公楼(2层)完工,面积838平方米。至1985年,有3 741户,20098人。播种面积152192
亩,粮食总产量2734.1万斤,亩产226斤,交售商品粮826.4万斤,每人平均收入275.4元。造
林面积3472亩,大牲畜2724头,大、中、小型拖拉机125台。
十六、中心镇
镇驻地中心村,距县城22.5公里,依明公路纵贯,交通方便。
原名刘国忠店,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5月,改称百川保。伪满康德5年(1938年)6月,改
为村。1946年,成立中心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第十一区。1955年5月20日复名。1956年2
月,改为乡,属依龙大区,同年8月复名。1958年9月20日,成立人民公社。
至1981年,社办农具、电器、造纸、制砖、被服厂和供销社、旅店、饭店、理发、照像馆,
建中小学24所和卫生院、粮库、电影院、广播站、农机管理站、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家畜
疫病防治院、食品收购站。1982年,粮食总产量2007.4万斤,亩产180斤,交售商品粮430.1万
斤,每人平均收入127元。1983年,建集体联产承包责任制,播种面积14万亩,粮食总产量2938.6
万斤,亩产264斤,交售商品粮1204万斤,每人平均收入322元。1984年2月,公社改称乡,生
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辖14个村,58个自然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播种面积
150217亩,粮食总产量3515.9万斤,亩)292斤,交售商品粮1 512万斤,每人平均收入220.2元。
大型农机具由农户承包。1985年5月9日,乡改称镇,播种面积199300亩,粮食总产量3606.1万
斤,亩产233斤,交售商品粮1638.5万斤,是1982年的3.8倍多,每人平均收入383元,是1982年
的3倍。建设村奶牛127头,100余户致富。拖拉机专业户37个,其中3户成为万元户。手工业、
加工业、建筑、商业、服务业等专业户258个,个体户姜文荣建木材加工厂和建筑维修队,成为
万元户。
十七、新发乡
乡驻地新发村,距县城东南22公里,北靠乌裕尔河,东接克山县滨河乡,南与拜泉县新建
乡为邻。东西狭长为35公里,呈扁担形,地势南高北低,沿河地带水草丰盛,宜于畜牧业。民
国12年(1923年)10月,阎发村属第四区。民国18年(1929年)10月15日,划归克山县。伪满康德
8年(1941年)9月1日划回。1946年,成立新发区。1950年12月14日,改为十二区。1955年5月20
日复名。1956年2月,并入宝泉大区,同年8月改为乡。1958年9月20日,属宝泉公社。1961年6
月,从宝泉(阳春乡)公社分出,建新发公社。
至1981年,社办砖厂、农机具修配厂、亚麻厂,设中学和小学12所,卫生院和生产大队卫
生所12个及文化站、电影院、供销社、食品收购站、银行营业所、邮电所、广播站、农机管理
站、家畜疫病防治院等。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2月,公社改称乡,生产
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屯,辖11个村,50个自然屯。遭受水灾面积9 35万亩,成灾49638亩,
绝产2.1万亩。1985年,3400户,承包土地148737亩,每人平均承包土地6亩,粮食总产量1876.4
万斤,亩产167斤,交售商品粮686.2万斤,每人平均收入132.7元,交售万斤粮户24户。农田防
护林主带112条、副带51条,计8111亩,用材林2334亩,薪炭林11906亩,护路林带24条,1284
亩,护宅林104亩。黄牛1778头,奶牛77头。链轨拖拉机89台,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112台
承包到户。养鱼池4个,养鱼水面60亩,年产量4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