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一、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赛吉省属境辽阔拟请择要增设府州县员缺折
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奏为吉省属辽阔,拟请择要增设府州县员缺,以固边陲,而资治理,恭折仰祈圣鉴事。窃
惟吉林控驳(驭)蒙疆,幅员最广,从前人民稀少,土地荒寒,是以区域虽宽,设官无几。近年
来生齿渐多,荒地亦须次第放恳,加以地辟山深,半为盗贼逋逃之薮,官既鞭长莫及,民更褒
足不前。而边地空虚,尤易启人窥伺。盖昔之设治惟以卫民,今则兼为保土之计,有刻不容缓
者也。
兹查省城东北蜜蜂山一带,平原千里,土尽膏腴。光绪二十九年,前将军长奏准,派员设
局,试办招垦,一时虽未报竣,但能认真经理,富庶自不难期。其他东临兴凯湖,一无屏蔽,
西距宁古塔城七百余里,兼顾难周,拟请添设知府一员,名曰蜜山府。
以上各缺均仿照奉天章程,酌派设治委员,先试办。一切事件,迳由该员直接司道办理。
其州县亦不归府辖,以省转折。原有垦局之处,既由该局委员,相机布置。统俟办有端绪,人
地得宜,再行奏请补授实官。其应行刊发关防,请铸印信,建葺城垣、衙署,核给兼俸、津贴,
均由臣等酌量情形,随时奏咨办理。此外,尚有应设之缺,惟移民招垦,因经费支出,一时尚
难措置完密,只可逐渐设施。倘遇实有迫不及待者,再当随时筹设。所有此次请设各府州县员
缺,合无仰恳天恩,饬下会议政务处,吏部迅速核议施行。除分咨外,谨恭找具陈。伏乞皇太
后、皇上圣鉴。谨奏。
(吉林省档案馆藏档案)
二、吉林行省总督徐世昌、署巡抚陈昭常为遴委密山府知府令交涉司知照的札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②
吉林行省总督徐、署巡抚陈为札饬事。案照新设密山府知府一缺兼办放荒事宜,端绪纷繁。
恐非设治委员一人所能兼筹并顾。是以变通办法,将该府缺遴委山西补用知府绍守舒,前往试
署,并将原派设治委员范炽泰,仍留该处,委令会同绍守,承办荒务在案。兹于光绪三十四年
十一月初八日,据试署密山府知府绍舒详报,该守奉委后,遵即束装起程,已于本年十月十五
日到任,接受关防视事,造具履历清册,详请核咨前来。本大臣、署院覆查无异,除将檄委该
守试署密山府员缺缘由,另折奏报,并分咨暨札饬各司道知照外,合行札饬,札到该司即便知
照,此札。
(吉林省档案馆藏档案)
①: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907年12月28日
②: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即公元1908年12月8日
三、密山知府知事,为将知府改称事申
民国二年正月十四日
密山府知事为申报事。案奉民政司宪札开,中华民国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奉临时大总统
训令第一号内开:民国成立以来,各省、府、厅、州、县分职设官,率皆自为风气,或早改从
知事之新名,或尚沿袭牧令之旧制。同此一国,而官吏名目乃竟歧出。若此,其何以统一,而
策进行。现在地方官制,制定需时,自宜体察各省情形,暂行画一办法。查知事一官,沿江沿
海各地多有成例,应令各省参照覆选区表所列各初选区,将所属各县及凡府、直隶厅、州之有
直辖地方者,所有长官官名,一律先行改为知事。一应管辖区域暨办事权限,悉仍现制办理等
因。奉此,除分行外,合亟札饬,札到该府即便遵照。自奉文之日起,将该府知府改称知事,
通报备案违。特札,等因。奉此,遵将密山府知府名称改称知事,理合具文申报宪台查核备案,
伏乞照验施行。
右申
吉林劝业道衙门
(吉林省档案馆藏档案)
四、吉林省长公署拟将勃利地方设立三等县缺咨
民国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查勃利界于宁安、穆棱、密山、依兰各县之问,土地膏腴,物产丰富,诚能励行庶政,招
徕垦民,数年之后,荒凉之区定可化为繁盛。乃因未设县治,一切政务,均属依兰管理,距离
既远,兼顾难周。垦殖游民不无玩法违禁,盗贼亡命,时或籍作逋渊。除会行政厅,将应需经
费,先行妥筹外,相应备文咨请大部查核转呈,实纫公谊。此咨内务部总长。
署吉林省长郭
(吉林省档案馆藏档案)
五、据密山县政府上报中华民国内务部和吉林省民政厅呈文所载;
1.户籍: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县人口为15,397户,97,896人,其中男56,583 人,女,
41,313人;朝鲜人1,041户,5,943人,男2,505人,女3,438人。
2.土地:民国廿年(1931年)密山县面积为13,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14万亩。
3.抚恤:民国十八年(1929年)俄国军队入境,中方死亡51人,伤29人,由民政部门对受害
者给予抚恤共发放吉大洋(吉林省通用货币)24,800元。抚恤标准:死伤者每人500元,小儿减
半,毁房者瓦房一间给200元,草房一间150元,失损牲畜车辆备给1O元。
4.救灾救济:民国十八年俄乱后,县政府对灾民发放了救济粮谷,造报的“发放被俄灾民
帐谷数目清册”如下:
密山县政府造报发放被俄灾民帐谷数目清册
民国十九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3日大雨成灾,穆棱河水暴涨,三梭通乡街内水深 5.3尺,房屋
倒塌,物品被大水冲走,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被水灾地亩数日如下表:
吉林省密山县被水成灾地亩数目表
上述灾情,县政府报省请予救济
5.民众训练: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二十日吉林省民政厅训令密山等13个县,根据
“国民政府派遣地方自治指导员暂行办法”和“民众训练大纲”的规定,进行乡、镇长训练和
民众训练,并指派孙希达为密山、穆棱两县的自治指导员,会同各县县长办理乡镇长训练事宜。
民众训练的宗旨为“养成自卫能力辅助地方团维持治安”、“凡乡、镇民众年到二十岁以上,
四十岁以下之男子均有受训练之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除之。①家无次丁者;②残废者;
③心神丧失或精神耗弱者;④在外有职务或任本地方公职者;⑤到学校肆业者”。
6.移民:清政府为了移民实边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东北地区实行全部开禁招民开垦,
密山设招垦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密山府以前,已放荒35万垧,外省移民开始流入,到
1909年,居民户数已达1,500户,有家眷的300户,人口不超过3,000 人。民国以后,政府为
了更有效的吸引移民实边垦荒,有意压低地价,每垧生荒只收大洋一元五角,因之移民大量流
入,人口显著增加,到1930年已增至15,400多户,9万多人。从1909~1930年20年间共增加了
85,000多人,其中除少数自然增长者外,绝大多数为外省移民。
六、伪满牡丹江省关于改新密山为东安令
牡丹江省关于改新密山为东安令
康德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兹将密山县之新密山改为东安。
牡丹江省长澁谷三郎
附则:
本令自康德六年①五月二十八日施行。
(摘伪满洲国政府公报)
①伪康德六年,即公元1939年。
七、伪满皇帝溥仪关于设置林口县救令
关于设置林口县敕令
康德六年六月一日
朕经咨询参议府裁可,林口县设置之件,著即公布。
御名 御玺
国务总理大臣 张景惠
敕令第一百三十号
林口设置之件
以三江省勃利县、牡丹省密山县及穆棱县区域之一部,设置林口县。其区域如另图。
(略)
附则
本令自康德六年六月一日施行
(摘伪满国政府公报)
八、伪东安省概况
(一)沿 革
伪东安省所属各县。民国时期皆吉林省所辖。1939年(伪康德六年)6月1日伪牡丹江省东部
分出,设东安省为国防省(省公署址今密山一中),管辖密山、虎林、饶河、宝清和新设的林口
等五县。1941年(伪康德八年)1月1日又将勃利县划入;9 月,密山西部划出,新设鸡宁县,也
归伪东安省辖,同时将东安街升格为东安市。 至此,伪东安省行政区划分为 1市7县。1943年
(伪康德十年)10月1日设东满总省,管辖东安省。1945年(伪康德十二年)5月28日撤东满总省,
同时将牡丹江省和东安省并为东满省,省会设在牡丹江市。
(二)位置 人口
伪东安省位于牡丹江东南292公里处。全省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鸡宁、密山、虎林、饶
河四县以陆地、湖水、江河等650公里的国境线与苏联相邻。穆棱河流经鸡宁、密山、虎林3县
中部,注入乌苏里江,穆棱河流域称谓密山平原,土地肥沃,适合于农业。因此,日本侵占密
山后向东安省迁入10批48个日本开拓团,2,753户,5,152开拓民。
据伪康德八年八月统计,伪东安省所属各县人口情况如下:
(三)机构沿革
1.省长、省次长几经变换,均由日本人担任。1939年 6月、省长御影池辰雄,省次长岐部
与平;1941年3月换省次长为田中孙平;1942年1月换省长为畑勇三郎。
2.行政机构,开始设1官房2厅10科,即省长官房(庶务科、企画科、民生科),警务厅( 警
务科、警备科、特务科);开拓厅(开拓科、殖产科、保健科、建设科)。1941 年(伪康德八年)
3月省公署重新调整机构,设3厅12科。
(四)经 济
1.金融;伪东安省主要金融机关有;东安中银,兴银各支店,宝清有中银办事处。
主要对象:兴农合作社定融资计划;一般零细农民只贷农耕资金。
2.商业:伪东安地区商业的中心开始是依赖哈尔滨。货物运输主要靠陆路,南线,从梨树
镇卸火车转运到密山、虎林;北线,从富锦转运到宝清。其次靠水路,经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将
货物运到饶河、虎头。后来,东安省日益发展,东安市便成了邻近地区新的经济基地了。
3.农业:当时荒原很多,大有开发价值。伪东安省辖区主要出产大豆、玉米、水稻、高粱、
小麦等作物。
4.林业:当时伪东安省的宝清、饶河、林口等县森林很多,被称为林业资源的内藏地。主
要树种有:桦、榆、柳、松、冷杉等。
5.畜牧业:当时全省家畜的饲养,有:牛13,038头,猪47,954头,绵羊8,567头。其他
畜类较少。
6.水产业:全省河川湖沼,水质营养丰富,宜于鱼类生息。捕获的主要鱼类是鲤鱼、鲫鱼
和兴凯湖的大白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等。
7.矿业:伪东安省辖区,地下藏有煤、铁、锌、金等资源。1942年(伪康德9年)6月日本侵
略者为了进一步开采煤炭,组建了“密山煤矿株式会社”。
(五)交 通
伪东安省有铁路:1936年11月10日林口到虎林铁路正式通车。从此,贯穿全省的图佳、林
虎二线在经济发展事业上起了重要作用。航空:一航线即虎林经饶河、佳木斯到哈尔滨;二航
线即牡丹江到东安;三航线即佳木斯经宝清到东安;四航线即东安经虎林到饶河。它们构通了
东安省与外省的联系。公路:东安到密山(今知一镇),东安到宝清 2条公路沿线村屯都开通了
汽车路线。
(六)文教卫生
1942年(伪康德九年)5月,伪东安省统计:全省有小学371所,学生37,242名,教师788名,
儿童入学率 30%同时,东安市东郊建立了“国民高等学校”,密山县城建立了“女子国民高等
学校”、“农科国民高等学校”、“初等教育教师临时养成所”,林口县建立了满族、朝鲜族
“畜产学校”,勃利县建立“农科国民高等学校”等共 6所。1943年(伪康德十年),在宅清县
又建立了1所“农科国民高等学校”。另外,省内还设有1所“民众教育所”,27所“民众讲习
所”,2所“日语讲习所”,5所“青年训练所”等奴化教育机构。
省内官办卫生事业是在伪东安省成立之后,在伪东安市建立了“东安省医院”( 设有传染
病房)和“东安省立防疫所”各一所;在林口、宝清、勃利、饶河等县都建立了“县立医院”,
在虎林建立了“满洲国红十字医院”和省立一、县立二“康生院”。1942年(伪康德九年)省决
定在鸡宁县建立“县立医院”;在密山增设“诊疗所”等医疗机构。
(七)宗 教
当时伪东安省范围内主要宗教有:道、佛、伊斯兰、耶稣等宗教信仰,寺庙39座,传教士
103名,信徒1,100余人。其他宗教团体有:“道德会分会”3所,“大同佛教会” 1所,“理
善劝戒烟酒分会”6所,“满洲回教协会”2所,“慈善救济院”1 所,“庇寒会” 1所,“红
十字会”1所,“同支会”1所。1942年(伪康德九年)6 月1日在东安市东郊建立1所“文庙”。
九、伪满东安省改鸡西街为鸡宁街的令
东安省改鸡西街为鸡宁街的令
康德八年七月十四日
兹依街制第二条,将关于街之名称变更之件制定如下:
东安省长 岐部与平
关于街之名称变更之件
密山县鸡西街改为鸡宁街
附则:
本令自康德八年①八月一日施行
(摘伪满洲国政府公报)
①伪康德八年即公元1941年
十、伪满皇帝溥仪关于设置鸡宁县的敕令
关于设置鸡宁县的敕令
康德八年九月一日
朕经咨询参议府裁可,关于东安省密山县区域变更及东安省鸡宁县设置之件,著即公布。
御名御玺
国务总理大臣 张景惠
敕令第二百二十一号
关于东安省密山县区域变更及东安省鸡宁县之设置之件。
东安省密山县区域中,除去鸡宁街、滴道村、黄泥村、哈达河村、哈达岗村、新平村、平
阳镇村及曲河村之区域于密山县区域中除去之区域设置鸡宁县。
附 则
本令自康德八年九月一日施行
(摘伪满洲国政府公报)
十一、伪东安市概况
(一)沿 革
“东安市”原是一片灌木丛生的山岗,俗称“二道岗”。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更大规模的掠
夺中国的物资财富,1934年(伪康德元年)满铁株式会社用大量中国劳工将林口铁路向密山、虎
林方面延伸。密山火车站设在“二道岗”。从此,本地人逐渐增多。1935年7日1日林密线通车;
1936年11月10日密虎线通车,此地开始繁荣。1939年(伪康德六年)1月1日密山县实施街、村制,
此地定名“新密山街”,同年6月1日设伪东安省,“新密山街”改为“东安街”,1940年( 伪
康德七年 )5月1日“东安街”定为省属直辖街。1942年(伪康德九年)1月1日“东安街”升格为
“东安市” (市公署设在密山县委楼)。
(二)区域 人口
“东安市”位于林虎线中部,市区东西长36.5公里,南北宽18公里,总面积310.5 平方公
里。1937年(伪康德四年)未建市前,街区分三大区,一为军事指挥系统,即北大营日本关东军
司令部;二为东山区,即日本关东军2644部队(俗称东仓库),设有兵器厂、被服厂、面包厂、
红炉厂、稻米昕等军需厂房,生产、储存大量武器、弹药、军需品;三为生活区,即市区。1939
年(伪康德六年)从火车站到“司令部”修了水泥路;从火车站到“省公署”修了油渣路。另外,
建了3个自来水源地,供市区用水。
1941年(伪康德八年)7月统计“东安市”人口,总计47,511人,其中,内地日本人8,880
人;朝鲜族3,392人;汉族35,229人;其他外国人10人。
(三)市政机构
(四)主要机关
“东安市”内设有:“省公署”、“市公署”、“交通部土木工程处”、“邮政局”、
“警察队”、“铁道警获队”、“税捐局”、“都邑建设局”、“专卖局”、“协合会省本部”、
“省立医院”、“县立医院”、“康生院”、“满拓地方事务所”、“铁道监理所”、“电信
电话会社支店”、“电业支店”、“商工公会”、“劳务兴国东安支部”、“生必会社支店”、
“官吏消费组合”、“农产公社”、“日满商事”、“兴业银行”、“满洲中央银行”、“国
际运输”、“满铁医院”、“兴农合作社联合会”、“满洲红十字社”、“土建协会”、“在
满国民学校”、“国民高等学校”、“警察学校”、“国民优级学校”等。
注:伪康德八年即公元1941年
十二、日本开拓团进入密山概况
伪满时期的移民工作,主要是国外移民,即由日本向中国移民。从1932年秋季起,日本殖
民主义者开始在黑龙江地区设置战略移民区,1936年拟定并实施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
计划”。到1940年 1月止,日本殖民主义者在东北共建立了89个集团移民的移民区,东安省就
有14个集团移民区。密山属于对苏作战做准备的开拓第一线地带,1935年日本就向密山派进了
两个移民开拓团,一个团进入城子河,共300人;另一个团进入哈达河,共200人。1936年 7月
第二批日本移民开拓团进入密山。共四个团 800多户,分别移入密山县的永安、朝阳、黑台、
信浓四处。
到1945年日本投降止,在密山境内的日本开拓团共有8个:
1.信浓开拓团,团本部在今连珠山乡红光村,下设 8个分团,该团建有酱菜厂、仓库、神
社,有汽车3台。
2.黑台开拓团,团部在今黑台镇小学,下有 7个分团,本部设有酒厂、酱油厂、粉米厂、
中学、医院、神社。
3.朝阳开拓团,团部设在今太平乡,下设 5个分团,团部有医院、酒厂、酱油厂、加工厂、
神社。
4.北五道岗开拓团,团部在今富源乡,下设11个分团,团部设有邮局、学校、医院、兽医
院、配给所、加工厂等。
5.南五道岗开拓团,团部设在今富源乡民政村,下有10个点。
6.西五道岗开拓团,团部设在今富源乡民富村,下有10个点。
7.杨木岗开拓团,团部设在今杨木乡卫生院。
8.马家岗开拓团,团部设在今兴凯湖乡。
另有两个青年训练所
1.马家岗小兴凯青年训练所,地址在今兴凯湖乡新生村。
2.兴凯湖岛青年训练所,地址在今白泡子乡莲花村。
十三、东安专署新设永安县
东安专署鉴于原密山县属之永安等区,鸡宁属之东海等区离县城太远,于行政领导上有鞭
长莫及之感,故决定以永安为中心,自五月十日成立永安县。下辖:连珠山、黑台、永安、半
截河(前均属密山县)、东海、下亮子(前均属鸡宁县)等六个区,县城设于永安,并委沈先夫同
志为县长。十日永安二千群众为此特举行庆祝会。
(摘民国三十六年五月二十日《东北日报》密山讯)
十四、国务院秘书厅关于颁发鸡东县人民委员会印章的通知
1964年6月26日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
1964年6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 145次会议决定你省设立鸡东县。现在送去国务院制发的
“鸡东县人民委员会”印章一颗,并附印章一张,请转发启用。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