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略
第一章 人物传略
朱国斌
朱国斌(1911年4月~1983年9月),女,出生于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红旗营子村。父朱权,
字先谪,清末秀才,原籍湖北,曾于宁古塔任职。朱全前妻生有四子,朱国斌及其弟朱新阳为
续妻崔氏所生。国斌出生时家已道中落,母崔氏与国斌姐弟在家颇受岐视,黑暗的家庭和社会
促成了她们的反抗精神。
1928年考入设在齐齐哈尔的黑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军阀加紧推
行在东北修筑吉敦、吉会等五条铁路侵略步骤。
11月上旬,东北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五路”的爱国运动。朱国斌
和女师部分同学不顾封建礼教束缚,冲破校方阻拦,毅然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参加反帝爱国活
动。
1929年,中共北满特委宣传部长任国祯派共产党员邹大鹏到昂昂溪东省特别区第五中学,
以数学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期间,通过在五中已加入共青团的朱新阳,与朱国斌建
立联系,经考察,介绍朱国斌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齐市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以她为骨干在女
师建立团小组,创办刊物《蕉叶集》,宣传进步思想,掩护革命同志,到街头秘密张贴标语,
散发革命传单,给黑暗中的齐齐哈尔以很大震动。
1930年春,邹大鹏在敌人搜捕前离开昂昂溪特区五中回到哈尔滨。朱国斌经他安排进入哈
尔滨政法大学学习。1931年,东北沦陷后,邹大鹏离开哈尔滨,朱国斌和党组织失掉联系。19
35年,朱国斌和少年时代的好友、原昂昂溪五中学生运动骨干滕仁友在营口结婚。1937年回到
齐齐哈尔市。1940年在泰安开设“国斌产院”。
1945年11月,朱国斌找到被党派往齐齐哈尔任市长的弟弟朱新阳。她在同国民党反动派斗
争中积极工作,特别是掩护黑龙江省委主要领导冯仲云、王鹤寿等人,穿过敌人占据的火车站
时,表现得坚定机智,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
1950年后,朱国斌在卫生部托儿所从事保健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调查核实,
党组织给她做出结论:“朱国斌同志在白色恐怖统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她恢复党籍。
朱国斌于1983年10月9日病逝,享年72岁。
邹大鹏
邹大鹏(1907—1967年),男,又名邹纪英,曾用名邹君绰、邹蕴华、王小雨。清光绪三十
三年(1907)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今辽阳市)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凤皇城(今凤城
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在吉林中学教书,
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翌年8月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到齐齐哈尔、昂昂溪等地工作,在昂昂溪
东省特别区第五中学以数学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从事党、团工作。1930 年秋任中共满洲
省委委员、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1932年后,相继在辽南义勇军邓铁梅部和安东商科中学从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在北平东北救亡总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担
任中共中央军委暨八路军总政治部联络部联络科科长,八路军一二○师暨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情
报处处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局副局长,中共胶东区委情报部部长。解放战争初期,任中
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第二部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1948年10月任长春特别市市
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秘书长,中共中央调查部常务副部长,中共
中央情报总署署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中共中
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艺术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67年4
月29日因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逝世,殒年60岁。
尚钺
尚钺(1902—1982年),男,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字宗武,亦作钟吾、仲吾,号建
奄,化名谢蕃、谢凡、聂树先、老聂等。1902年出生于河南省罗山县。5岁入私塾读书,少时
敬仰鲁迅。1917年进入河南开封省立第二中学读书。1919年与同学曹靖华一道积极投入了“五
四”运动。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嗣转入本科,在英文系和国文系读书,从而成为李大钊、
鲁迅、陈独秀的学生,在他们的启蒙下接受新思想的教育。1926年,在思想和意志徘徊时,李
大钊为他指明了“到南方去”的方向。到南方去就是去干革命。从而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李
大钊是他革命生涯的指路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抵达武汉,经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介绍,在
北伐军政治部编审科任上尉科员。1927年9月6日,经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汪后之介绍加入中
国共产党,并主办省委机关报《猛进》。同年10月,受遣到豫南任中共豫南特委宣传鼓动部部
长。11月,在四望山建立游击根据地,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大队第六支队党代表兼苏维埃主席。
12月,以信阳市狮滨中学英语教员身份在罗山、光山一带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1月,被任应岐土匪军逮捕入狱,经营救获释。此时,豫南特委已遭破坏。4月,经武汉
潜往上海寻找组织途中在杭州再度被捕入狱,五次受“老虎凳”酷刑,其坚贞不屈,始终严守
党的机密。1929年春,经鲁迅和党组织营救以“监外治疗”的名义将他保释出狱,经上海、北
京至哈尔滨,化名谢蕃(谢凡),号仲武(仲吾),由老朋友楚图南介绍到吉林市毓文中学教书并
结识了金日成。是年秋,与邹大鹏同往黑龙江省龙江县昂昂溪东省特别区第五中学任教,共同
组织“反帝大同盟”,发动爱国学生运动。在国文课中讲授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高尔基等
人的文章,传播革命与进步思想,启发学生成为职业革命者。
1930年春,尚钺辞去昂昂溪第五中教职,赴哈尔滨住在道里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因情势
危急在邹大鹏的催促下离开哈尔滨至上海。抵沪后,相继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组织部工
作,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采访部主任。1932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派任中共满洲省
委秘书长。5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员、宣传部长。6月,根据北方会议精神向党组织提出了反对
左倾冒险主义意见,被开除党籍、解职。1934年冬,化名聂树先、老聂,经北京去宁夏任省立
中工初级中学(今中工中学)任国文兼英文教师。
1938年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赴武汉,经郭沫若介绍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
文化工作委员会中校科长兼图书资料室主任,直接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工作。在周恩来“
每人学习一门专业”的指示下,开始对历史进行勤奋的学习和研究。向郭沫若、唐兰学习甲骨
文,向闻一多学习训诂学,许多学术名家都成了他的导师。
“皖南事变”后,受中共委派离渝赴滇在昆明瑞云中学和云南大学任教。1945年,重新加
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起,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山西北方大学、河北正定华北大学教授兼
史地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史教研室和中国历史教研室副主任、
主任兼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一所学术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55年他的著作《中国历史纲要》出版了,在活
跃的史坛上,尚钺的学术见解独树一帜,自成一家。1956年《中国建设》曾介绍中国古史分期
问题的三大家,尚钺就是其中之一。1959年因学术论被列为全国重点批判对象,“文革”中被
上升为“反动学术权威”。1976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撤销了对他的错误处分。1979年,中共
中央组织部决定恢复他1927年至1945年间的党龄。198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在全国报刊发
表文章为他恢复名誉。1982年1月6日逝世,享年80岁。
孙绂生
孙绂生(1898年4月7日~1955年4月),男,原名孙祥麟,又名孙佐民。生于辽宁省复县。
1918年在复县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校长。1924年调任复县教育公所事务员时加人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旋转人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在瓦房店任县乡两等小学校长期间,传播马
列主义,宣传党的主张,发展了35名党的积极分子。1926年2月任柳河辉南两县视学,用《新
青年》刊物宣传爱国进步思想并发展了两名党员。同年7月,组建中共柳河党小组任组长。9月,
任中共柳河党小组改组后的中共柳河支部书记。1928 年春,抵达昂昂溪东省特别区第五中学
任训育主任,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学生中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宣传马列主义,组织领导
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五路”的爱国运动。是年秋,受组织委派前往吉林省延吉县龙井
村任《民声报》文艺版编辑。1929年1月去哈尔滨,先后在东北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任职。“九·一八”事变后,与中共失去联系。1932年2月,任复县高级中学训育主任,县公
署教育科办事员。1945年10月初,任复县人民政府总务科科长。翌年,担任复县中学副校长,
当选为县、省两级参议会议员。1947年5月16日,重新加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任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厅长兼大连市民政局局长。1955年4月逝世,享年56岁。
徐树贵
徐树贵(1915年~1976年),男,曾用名徐捷,祖籍河北省新城县,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
龙江县昂昂溪(今为齐齐哈尔市辖区)。1928年夏秋季,进入昂昂溪东省特别区第五中读书,系
邹大鹏、孙绂生、尚钺、胡斗南的学生,为韩光、朱新阳同窗校友。1929年11月10日,在昂昂
溪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35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同年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9 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平东北大学中共党支
部委员,东北大学南校党支部书记,中共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
中央晋察冀分局秘书,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秘书,中共中央东北局秘书。1950年后,历任旅大市
农业试验场场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任,中共旅大市委商业部、财
贸部副部长、部长,市委秘书长等职。1956年6月16日任中共旅大(大连)市委常委,1959年7月
5日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至1964年10月。后担任大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党组
书记。1976年逝世,享年61岁。
胡斗南
胡斗南(1905年~1949年),男,原名胡溶光,字斗南,笔名庸狂、梅厂、百药等。1905年
5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封建满族旗人家庭。青少年时代,曾就读于私塾北路
小学堂,黑龙江甲种工业学校,北平燕京大学中文系。历任齐齐哈尔邮政局、绥化邮政局职员,
东省特别区第五中学、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省立男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师。1931年11月,任
黑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教员。1934年患精神分裂症,翌年病愈。1941年春到内蒙王爷庙(今
乌兰浩特市)任育成学校国文教员。1943年初,考入长春汉医研究会学习中医理论,半年毕业
后回齐齐哈尔在万育堂药店座堂行医。1945年5月,受齐齐哈尔市第一任市长朱新阳的邀请,
任嫩江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担任语文教师。1947年3月2日,任黑嫩省立齐齐哈尔联合中学语文教
师。同年9月,黑嫩省裁撤后,担任嫩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副校长,曾任黑嫩联合省行政委员。
1949年11月,在齐齐哈尔逝世,享年44岁。该人,知识博雅,能诗善文,精书法,通中医,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方之爱国主义学者与进步名士。遗著有《雪晴吟草》诗词集传世。
林其
林其,原名孟庆曾(1905~1946年),男,曾用名李凤山、李林其等。1925年3月8日生于河
北省滦县高城子乡簸箕掌村。
1941年,中共在冀东地区开展抗日斗争,由方飞同志负责的合山部队在簸箕掌村活动。林
其由地下工作者刘建文、孟宪久介绍参加合山部队,后经方飞培养林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
年赴延安学习一年。翌年2月,回冀东由党组织分配到东北敌工部,在赵作华领导下工作。
1944年春,来昂昂溪从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大同盟工作。林其任齐市民主大同盟侦察
科长,曾率人两次搜捕隐藏于齐市“兄弟剧团”、“乙西剧团”内的国民党特务。1945年10月,
来昂昂溪解散了由国民党势力把持的维持会,成立了昂昂溪的民主大同盟。1946年春,在齐市
郊区被国民党残余逮捕牺牲,年仅21岁,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3年6月10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孟庆曾为革命烈士。
洪钧
洪钧(1907—1978年),男,原名黄宝善,曾用名黄庆余,湖南省龙山县人,1907年11月24
日出生在一贫苦家庭。1935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二万五
千里长征。历任炊事员、班长、事务长等职。经历了17次战斗。在作战中发扬了我军“不怕艰
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保证了部队给养,立功两次。
1941年,任延安《解放日报》社管理员。1947年,由于身体原因,经组织批准,由东北局
组织部分配到东北财经委员会物资处东安办事处任总务股长。1948年,在哈尔滨制桶厂任会计、
总务股长等职。1950年,任东北财经委员会物资处昂昂溪办事处(现二三三处)总务股长。进入
60年代,洪钧同志因身体虚弱长期离职休养。1978年6月9日,因患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逝世,
终年71岁。骨灰存放在齐市烈士陵园。
洪钧同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了许多有益工作。
赵云尚
赵云尚(1907—1990年),男,1907年12月生,四川省广元县人。幼时家庭贫困,为地主扛
活。1933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
期间,曾任过管理员、军需股长、连长、副官等职。1935年到达延安,以后又转战江西、江苏
等地,参加过平型关大战。1946年来东北。1948年复员到昂昂溪红星村参加农业生产,和村民
一起搞土改、互助组、合作社,先后任过生产队长、贫协主任、保管员等职。多次被评为省、
市、区的先进生产者、烈军属积极分子和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1978年,组织上安排老红军赴
京参观,发给每人900元,赵云尚仅花了20余元,其余全部交还公家。
赵云尚同志始终保持着我军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光荣传统。他从不居功骄傲,总是以普
通一兵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他大公无私、克已奉公、从不利用职权谋私利,一生公私分明,
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爱戴。1990年3月15日逝世。
梁玉富
梁玉富(1908—1997年),男,陕西省子洲县人,幼时给地主做长工。1931年参加陕北红军,
随军转战南北,参加过平型关大战。历任排长、连长、师政治部管理员、师后勤大队长等职。
193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8年随军来东北,不久转业到昂昂溪工作。1956年至1982年,先后
担任悦来栈公方经理、综合旅社经理、卫生队副主任、旅店副主任等职。1982年离休。1958年
和1960年评为区级治保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老红军梁玉富同志,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昂昂溪区的建设事业,保持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
70年代后,他不顾年老体弱,多年坚持捡粪,支援农业建设,1997年10月8日逝世。
周乐天
周乐天(1914~1979年),男,曾用名周宪礼,生于龙江县昂昂溪。1922年,入小学读书。
1924年回原籍山东省禹城张庄继续就读。1931年,在济南学中医。1935年,回昂昂溪在会园东
酒铺做工。后到景星县城兴顺祥药铺坐堂,处方诊玻1936年,与孙宝泉合伙在朱家坎出菜床子,
开设“周记”小铺。1938年,独资开办“洪记”商店,加工成衣。1945年,“洪记”商店改名
为“大东新”,加工成衣、裤、帽、卖些杂货等。在经商中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
的方针政策,遵守法令,响应号召。在各项政治运动中,他站在前列。1953年,龙江县工商联
成立,周乐天先后被选为副主任、主任。1954年3月,龙江县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周乐
天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此,该人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
会主义制度,积极接受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用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主动为国
家经销、代销、加工定货。并带动其它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全国掀起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高潮,实行公私合营。周乐天积极响应号召第一个参加公私合营。公私
合营后,他担任了合营商店经理。
1956年3月,周乐天选为龙江县第一届政协常委、副主席。1963年因患商血压、动脉硬化
而病休。“文化大革命”中,被群众组织撤销经理职务。离职后,他仍坚持中医研究,给患病
同志及家属治玻1979年,在病重的情况下,教育子女听党的话,要求子女对过去投资人股的资
金听候政府决定,应得的定息过去没要,今后也不要,一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同年7月24日,
这位与党和人民政府同舟共济、开明进步、受人尊敬的民主人士与世长辞,享年65岁。
周百学
周百学,曾用名马海龙(1923~1946年),男,在昂昂溪第五中学时叫马升芳,文化程度大
学,曾任农民救国会会长。1936年6月成立别动队时,他带着队伍到兴龙沟把警察所给缴了械,
以后又打乌吉密。1934年以后这支武装部队有一千多人了(韩光按:这是赵尚志领导下的抗联
第三军,当时叫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后来周到地方,主要和赵一曼活动到铁道北。第二
次被捕是和赵一曼一起(在一次战斗中,赵受伤被送到哈尔滨,时间是1935年底或1936年初)。
周百学被带到尚志县,在小北门,日本鬼子叫他讲话,他给大家唱歌,又讲的话。日本鬼子一
问翻译,才知道讲的是革命道理,他的话没讲完,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周百学到东北才19岁,
23岁就牺牲了。
赵洪
赵洪(1914~1982年),男,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今属河北省故城县)赵家行。少年时代,
就读于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并人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10月,任中共冀中肃宁县委军事部长,县、
军分区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43年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第二部学习。1945年秋由延安奔赴
东北。1946年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嫩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地委委员,旋因负伤转到地方工
作。同年7月,任中共嫩江省第一地委委员龙东县委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龙东县大队
政治委员。在建立和发展龙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中,调动党政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新老干
部的作用,身先士卒,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开展反奸除霸剿灭土匪的斗争,进行土地改革,
发展生产,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建立人民政权,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1948年5
月,调任中共嫩江省委秘书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哈
尔滨亚麻厂厂长,中共松江省委工业部副部长等职。1961年调任中共山东省委工业部副部长,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82年10月13日在济南逝世,享年68岁。
李树林
李树林(1908~1978年),男,籍贯不详。1934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2年加人中国
共产党。1946年7月,受中共嫩江省委委派,任中共嫩江省龙东县委副书记,龙东县人民政府
县长兼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龙东县大队(独立团)副政治委员。1947年3月后,任中共龙东县
委副书记。同年9月,任嫩江省战勤工作总队第一支队副政治委员。嗣南下参加全国解放战争。
在昂昂溪一年零两个月的工作中,为建党建政、巩固和发展新生的人民政权,为进行土地改
革,剿匪斗争,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和建立发展西满根据地,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1978年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朱权
字仙谪,自号龙江钓叟,男,清咸丰元年(1851)生,湖北省阳新县人。秀才出身,迁居于
东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擢任官吏。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宣统元年(1909),任黑龙江
省大赉厅塔子城(今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镇)分防府经历。离任后,迁居于黑龙江江府昂昂溪
镇红旗营子村。有妻室柯氏、崔氏两房,计有六男二女,出仕者为朱绍阳、朱新阳、朱国斌兄
妹三人。朱绍阳是中国首批赴俄罗斯留学生,民国时任派驻芬兰公使。朱新阳是齐齐哈尔市第
一任人民政府市长。朱国斌是齐齐哈尔历史上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朱权好诗赋,籍有《龙江钓
叟诗遗》传世,藏万卷阁。
张书山
张书山,字秀峰(1885—1946年),男,籍贯为吉林伊通县人,1885年(光绪十年)生。幼年
在私塾读书。后入吉林商业讲习所毕业。清末,在齐齐哈尔经营杂货业。1904年(光绪三十年),
在昂昂溪设丰盛杂货店,兼设丰盛栈、瑞盛当,代客装运火车、买卖粮食,资本大洋5万元,
店址在昂昂溪二道街310号,张书山自任总经理。日伪时期,张书山曾任昂昂溪伪商会会长、
协和会长、黑龙江省商工会会长等职。1945年“九·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正式向中国人民
投降后,张书山、蔡德山(伪满时日本侵略者翻泽)二人将日军南仓库的物资视为己有,张、蔡
下令维持会的“自卫队”开枪屠杀无辜群众,造成死伤多人。1946年9月8日,龙东县昂昂溪区
召开万人大会,处决了恶霸汉奸张秀峰、特务蔡德山,为死难群众报了仇,广大群众拍手称快。
冯雨亭
冯雨亭,男,家住昂昂溪红星村,家庭出身大地主,日伪时期,依仗势力,横行乡里,欺
男霸女,坏事做尽,民愤极大,穷苦百姓恨之入骨。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冯雨亭任
昂昂溪光复军头子,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坏事做绝。根据群众揭发,龙东县公安局于1947年
初,将其逮捕,召开群众斗争大会后押赴刑场处以死刑,乡民称快。
关景祥
关景祥,男,地主出身,昂昂溪水师营衙门村人,1947年在土改运动中,关景祥家被村农
会斗争后,贫苦百姓分得胜利果实,关景祥恨之入骨,心怀不满,寻机报复,并勾结九扇门土
匪袭击农会,进行打击报复,县公安局得知情况后,即派县公安队迅速出击,击溃土匪,并将
关景祥擒获,当场枪决。
米文
米文,男,在日伪时期曾任敌伪警护团中士,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为日本侵略者卖命。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米文逃到哈尔滨,投靠国民党后加入光复军和国特挺进军。19
46年潜回昂昂溪后,勾结吴再兴、张树华、李文荣等组织了数十人的挺进军暗杀团,米文任暗
杀团团长,破坏昂昂溪的各种建设,刺杀中共干部和民主人士,指使其成员孙金山、任殿禄、
朱玉洪等人破坏铁路运输,向学校投放毒药,窃取中共机密文件和武器,印发反动传单,准备
迎接国民党反动派接收昂昂溪。1946年5月,龙江县公安局依法将国民党挺进军暗杀团团长米
文罪犯公开枪决。
戴振洲
戴振洲,男,昂昂溪榆树屯乡霍托气村人,任一贯道坛主。1954年刑满释放后,不思改悔,
坚持反动立场,在管制期间,继续进行反动会道门复辟活动,先后恢复和发展道徒800多人。
同时,散布反革命言论,策动村干部和农民破坏农业生产。昂昂溪公安分局于1955年3月30日
破获此案,逮捕戴振洲及其骨干成员杨敬芝、郎德山、沙王氏等人。戴振洲被逮捕后,在狱中
坚持传道,散布反动言论,殴打看守人员,进行绝食,抗拒审讯。同年10月29日,齐市人民法
院判处戴振洲死刑、杨敬芝判无期徒刑、沙王氏和郎德山分别判处八年和五年有期徒刑。
井杉延太郎
日本军事间谍,陆军骑兵曹长(上士),昂昂溪昂荣旅馆老板。生年、籍贯不详。1931年初,
在日本陆军骑兵曹长任退役后,受遣在昂昂溪南市街开设昂荣旅馆,并以此为据点进行特务活
动。日本军界著名人物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大将及石原莞尔中将等都曾进住于此。同年6
月初,与中村震太郎等经齐齐哈尔、满洲里等地潜入大兴安岭,索伦山一带以农业考查为名进
行军事巡查。1931年7月10日,在王爷庙(今内蒙乌兰浩特市)北二十公里处之四方台附近,东
北屯垦军第三团关玉衡部士兵将其捕获。经审理,其供出了中村震太郎的真实身份是日本陆军
大尉,他自己是日本退役骑兵曹长,此行是秘密军事行动。随同的俄国人是绘图的,蒙古人是
王爷派来领路的。并在他们盛夏时节所穿的棉裤和行囊中,搜出了军用地图,兴安区兵力部署、
地形、交通、桥梁测绘图,守军人数、将校名单、枪炮口径、军需辎重等详细调查材料,以及
寒署表、指北针、测图仪器和一支南部式手枪等物。并在他们的日记中,记录了在齐齐哈尔、
昂昂溪、免渡河、满铁株式会社等地遇到的人和事,以及当地的风俗人情,雨量、气候、村落
居民、土质、水井等情报。1931年7月11日午夜,中国军队将其押至东北兴安屯垦军第三团驻
地余公府之后山七八里处,以间谍罪施以火刑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中村震太郎等三人。
中村震太郎
日本间谍,陆军大尉,日军大本营参谋本部参谋。1897年(明治三十年)出生于日本国新泻
县。
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十一期及日本陆军大学。曾担任日本陆军第五十八联队
士官,参加对苏联新生政权的武装干涉。后任日军大本营参谋本部参谋。1931年6月初受日军
参谋本部派遣抵达昂昂溪,住进由日本陆军退役骑兵曹长井杉延太郎开设的昂荣旅馆。旋携井
杉等以农业考察为名,潜入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军事地理侦察。同年7月10日归返途中,
在余公府南四方台(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北四十华里处)附近被我东北兴安屯垦军第三团逮
捕。经查证,确系为日本军事间谍。1931年7月11日午夜,由团部副官赵衡率士兵十余人将其
同其他三人(井杉延太郎、一俄国人、蒙古人)押至驻军后山七八里处,施以火刑予以处死。日
本政府借此宣传所谓“满蒙危机”,煽动战争狂热,并调动军队七万之众至东北各地,以此为
籍口,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