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抗洪救灾之一
九八抗洪救灾之一
1998年6~8月,嫩江上游连降大到暴雨,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也大雨、暴雨频繁,一江
两河形成的洪水奔流而下,接二连三直扑县境。本县处于嫩江、乌双下游,嫩江平原最低平地
带,受洪水威胁最为严重。修筑在嫩江边的 35公里国堤和131公里民堤保护着本县及大庆油田
的安全。数万军民在国家、省、市、县的领导、关怀和支援下,与洪水展开殊死博斗。战线从
南到北绵延 300公里,时间从初夏持续到隆冬。抗洪占线之长,持续时间之久,在本县历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灾后重建得到国家、省、市各级各界大力支援。重建灾民新村之多,工程之浩
繁也是本县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抗洪救灾期间,县及乡、镇、场、村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全县
人民奋力拼博、相互帮助,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这在本县历史上同样是罕见的。
6月 13日,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书记徐广国为总指挥、县委副书记王要武等为副总指
挥的防汛指挥部,具体组织领导全县防汛工作。6月 23日,县委、县政府在水利局召开全县第
一次防汛工作会议,传达国家、省、市安全渡汛方案,提出要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从
组织、资金、物资、工程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6月 26日,嫩江一号洪峰到达本县境内,实测
流量7 440立方米/秒,流经拉海大堤最高水位137.60米,超警戒水位1.1米。县公安局出动300
余名干警组成 7支抢险突击队奔赴抗洪第一线。各沿江乡、镇、场也都设立防汛指挥部,组织
民工上堤防汛。6月 28日,市防汛指挥部来县检查防汛工作,视察绰尔大堤。徐广国、王要武
分别深入江湾、巴彦查干、他拉哈、腰新等 4个沿江乡镇召开防汛现场办公会,要求沿江乡镇
充分做好防大汛准备,培厚加高堤坝的险段弱段。6月30日,为保证顺利行洪,白显军等3人自
发地将位于他拉哈镇红土山开发区的围堤推开。3人在开发区共投资550万元,种植庄稼 3万亩,
辟建鱼池1万亩。7月4日,县防汛指挥部在巴彦查干乡听取沿江4乡镇和石人沟渔场、第二良种
场迎战一号洪峰情况汇报和水利局汛情通报、气象局天气测报。王要武分析洪水形势特点是上
涨早、快、猛;下泄晚、缓、慢。徐广国提出:一要做好迎战嫩江 2号洪峰准备;二要树立长
期作战思想;三要突出重点;四要以备土为主;五要各部门加强协作;六要建立责任制。 7月
6日,嫩江1号洪峰沿拉海、绰尔大堤下泄,水势回落。县防汛指挥部在石人沟渔场设前线指挥
部,在县城体育场设防汛物资捐助站,并决定从腰新乡开始,自下而上清障,对阻水民堤全部
炸毁。腰新乡通浦(于洪涛)民堤保护着5 000亩农田和2 000亩鱼池,大豆长势正旺,鱼池已投
放鱼苗。但其位于行洪区内,严重阻水。7月8日,包乡的县领导面对充满希望的庄稼和鱼池,
含泪下达炸堤的命令:“宁舍农田也要保油田,炸!”滚滚江水奔涌而入。“今年的庄稼长势
最好哇!”辛苦一个春夏的农民哽咽着背过脸去。在嫩江 2号洪峰到达之前,全县共炸毁阻水
民坝7条,直接经济损失达6 000万元。
7月26日,县防汛指挥部在巴彦查干乡召开沿江乡镇迎战嫩江2号洪峰紧急会议。王要武指
出国堤是重中之重,民堤重点要保老民堤,各乡、镇、场要加强堤坝结合部位的防守。 7月27
日,县委、县政府在巴彦查干乡召开全县第三次防汛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三个确保一个最低的
原则;确保国堤万无一失,确保老民堤安然无恙,确保不死1人1大牲畜,把损失控制到最低限
度。7月29日,县委、县政府召集非沿江乡镇与连环湖渔场,决定组成8支抢险突出队,每队60
人,由各乡、镇、场1名主要领导带队,自带工具、帐蓬,务必于翌日早7时到达拉海大堤。每
队承担600米堤段的防汛任务。7月30日,嫩江2号洪峰到达县境内,实测流量 9 480立方米/秒,
流经拉海大堤最高水位137.88米,超警戒水位1.38米。经过全体警民奋力筑堤抢险,嫩江 2号
洪峰于8月6日顺利移出县境。
经过两次嫩江洪峰的浸泡冲刷及风雨侵蚀,部分堤坝出现严重滑坡、陷壳、渗漏等现象,
对洪水承受能力减弱,个别新民堤溃堤。又由于洪水下泄缓慢,水位超出滩地2~3米,嫩江在
两岸堤坝夹持下已成悬河,老民堤也危在旦夕。此时,黑汛字(1998)13号电报又传来更高更猛
嫩江3号洪峰即将到来的消息。8月9日,县防汛指挥部在江湾乡召开迎战嫩江3号洪峰动员大会,
要求各级领导认清形势的严峻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举全县之力,倾全县之财,
不惜一切代价战胜3号洪峰。8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县天湖宾馆召开现场办公会。会议由市
委副书记吴云波主持,市委书记刘海生、市长杨信、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王亚伟、大庆军分
区司令员姚中富、坦克旅旅长吴殿军出席会议。会议鉴于严峻汛情,决定成立突击队上堤。分
配到本县的突击队员共 1.5万人,其中肇州县5 000人,大同区3 000人,龙凤、让胡路、萨尔
图、红岗区共2 000人,石油管理局3 000人,武警部队500人,坦克旅1 500人。各突击队务必
于翌日 12时前抵达抗洪抢险前线。另外,紧急从大庆石油管理局和大庆市抽调大型机械及105
万条编织袋等防汛物资同时抵达。8月11日上午,4 000余辆汽车排着“长龙”运载着突击队员
和防汛物资浩浩荡荡地驶入本县。由于分赴地点不同,道路不熟,“长龙”困在长10公里、宽
6米的公路上。县防汛指挥部抽调 20余名交警疏导交通。交警们喊哑喉咙、磨破脚掌,将车辆
一一引导到指定地点。此后,抗洪斗争进入最艰苦、最激烈、也是感人的阶段。抗洪斗争的主
战场可分为拉马绰会战、鲤三会战、南大会战。嫩江外线抗洪与乌双抗洪泄洪等也在此前后展
开。
1 拉马绰会战
拉海大堤初战 8月11日, 县防汛前线指挥部由江湾移到拉海大堤北端,市防汛前线指挥
部同时设此。在市抢险突击队万余人开赴大堤同时,县防汛指挥部命令非沿江乡、镇、场各组
织百人突击队连夜上堤。省武警总队566名官兵于清晨6时许率先抵达,尚未休息,就接到封堵
管涌的命令,武警总队政委吴云峰急率部队奔向出险地点——泰和闸口,途中恰遇其兄吴云波,
两人仅点一下头便勿勿擦肩而过。经过 3个小时苦战解除险情。当日晚,拉海大堤上堤人数达
2万人。8月12日凌晨 3时,大雨如注,江湾村负责的堤段发生漫水,乡党委书记王树清紧急抽
调240人增援,市委书记刘海生也扛起沙袋加入抢险行列,经过4个小时苦战终于阻住洪水。面
对连续出现的险情,县防汛指挥部果断命令江湾乡岗下 6村的村民务必于晚5时前全部撤离。8
月13日下午2时,嫩江3号洪峰到达拉海大堤,适逢嫩江下游右岸支流受暴雨影响形成 4号洪峰,
叠加到3号洪峰之上,使洪水以每小时4厘米的速度上涨。风激浪涌,细雨斜飞,堤上的白色沙
袋墙在风浪作用下摇摆不定,即使前后加桩,缚以铁丝也难以使其稳固下来。人们身上淌着汗,
心里也捏把汗,水里滚,泥里爬,拼命加高加固堤防,与洪峰争速度、抢时间。然而,挡住漫
水,管涌又起,几乎防不胜防。下午 3时,大庆市委副书记吴云波召开拉海大堤突击队队长会
议,为保障抗洪军民生命安全,决定下午5时前全部撤离大堤。下午4时30分,接到省防汛指挥
部命令。要求死看死守,全力抢险,市、县重新组织突击队连夜上堤。晚 9时,拉海大堤最高
洪水位达到138.92米,超警戒水位 2.42米,实测流量1.7万立方米/秒,为300年一遇特大洪水。
大堤全面漫水,市防汛指挥部命令堤上人员迅速撤离。8月14日4时,大堤决口,巨浪腾起,吼
声如雷。眼望着房舍、林木、庄田、鱼池等接二连三淹没于波涛之下,县、乡领导潸然泪下,
灾民们失声痛哭。共淹没土地面积25万亩,村屯6个,受灾农户 1 240户,转移灾民4 951人。
此前,沈阳军区驻兴城部队3 700人奉命赴拉海抢险,尚末到达,大堤已溃。
退防马场大堤 拉海大堤决口后,县防汛前线指挥部转移到抗洪第二道防线——马场大堤,
并紧急调集拉海、绰尔大堤抗洪抢险人员来此布防。陆续上堤的人数达万余人。8月15日下午6
时40分,闸门侧翼与堤坝连接处渗漏决口,县防汛指挥部紧急调遣予备役官兵 500人抢险。当
时,马场堤段洪水位138.50米,超警戒水位1.95米,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决口水流湍急,投
入的沙袋竟如草袋一样,随波逐流,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县防汛指挥部立即通知交通局抽
调17台大卡车装载大石块、大铁笼速来抢险。石块等尚末运到,决口失控,堤上人员撤离,晚
10时30分,全面溃堤,共淹没巴彦查干乡、胡吉吐莫镇、第二良种场土地52.2万亩,村屯15个,
受灾农户3 600户,转移灾民1.43万人。
大堤决口前,县防汛指挥部已动员受洪水威胁的村民转移, 但有些村民眷恋故居不走。8
月16日凌晨,县政府派人逐户搜寻,共清出末转移人员70余人。
全面溃堤时,仍有两人坚守岗位末来得及撤离。一位是共产党员、县水利局治安派出所所
长白双波(蒙古族),另一位是马场堤防站站长裴士学(汉族)。白双波负责通汛联络工作。俩人
早就接到撤离的命令,由于当时堤上人员还没撤尽,坦克旅的坦克车仍在巡逻,白双波考虑自
己过早撤离会导致上级防汛指挥部与堤上联系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便与裴士学商定待堤上人
员全部撤尽后再走。晚 8时,他俩所处的堤防站两侧相继漫堤决口,蛇、蛙、鼠等成群结队蹦
窜到堤防站这个孤岛上逃生。市委书记刘海生决定派冲锋舟前来营救,白双波考虑到天黑、风
大、浪急,冲锋舟易遭危险,断然拒绝。孤岛在洪水冲涮下越来越小,白双波将仅有的两个塑
料桶硬绑在裴士学身上,而自己守在已失去电源的电台边高唱《蒙古人》之歌,裴士学在旁击
掌助兴。俩人与蛇、蛙、鼠等在孤岛上共同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市、县领导对失去联系的白双
波、裴士学俩人生命安危十分关切,翌日上午 9时,浓雾尚末散尽,便派直升飞机几经搜寻,
将白、裴俩人营救出孤岛。
绰尔大堤弃守 嫩江1号洪峰来临之际,巴彦查干乡党委、政府即组织民工护堤,到8月10
日,县、乡上堤人员已达3 000余人。8月11日,大同、萨尔图区抢险突击队 3 500人抵达。市
长杨信在视察中发现,由于堤内低洼,且充满泥水,取土相当困难;堤身狭长,机动车很难通
行,立即下令征调马车运土上堤。共征调马车300多辆。下午4时30分,绰尔村负责的堤段发生
渗漏,村党支书佟生率先跳入水中,用身体堵住漏水口,与 400名村民一起排除险情。佟身患
绝症,乡领导曾劝他在家休息,但他毅然决然率村民走上抗洪前线。8月 12日,武警官兵加入
绰尔大堤抗洪抢险队伍。前后上堤人数达8 000余人。8月 15日晚6时许,马场大堤决口失控,
洪水对绰尔堤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市防汛指挥部通知堤上人员撤离,徐广国最后撤离大堤。此
前,有人劝他:“都撤的差不多了,你也撤吧!”徐广国坚定地说:“不,我是县委书记,我
站在这里,群众才有安全感,不致慌乱。”
2 鲤三会战
鲤鱼嘴决战 鲤鱼嘴位于胡吉吐莫镇好田格勒、白音花两村之间,两侧为高岗,中间为洼
地。洼地内曾筑有75米长土堤一条,呈东南——西北走向,联结两岗。该堤不知筑于何年何月,
堤痕仍在,杂草丛生。据当地老人讲,锁住鲤鱼嘴,即可阻止西江 (嫩江)东下与东江(乌裕尔
河)汇合。 拉海、马场大堤溃堤之前,市防汛指挥部即在林肇路侧构筑第三道防线,白音花、
好田格勒等7个村屯已在放弃之列。马场大堤溃堤后,洪水以1 000立方米/秒流量向7村扑来,
胡吉吐莫镇领导和7村的村民心急如焚。8月17日中午,镇党委书记海山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议,
决定修筑鲤鱼嘴堤坝拦住洪水。下午,一方面向县、市防汛指挥部汇报,一方面下发通知调动
各村上堤。然而此时,白音花的村民在村长包永革率领下,未等通知已迫不及待地自发开赴鲤
鱼嘴。共出动83人,小型拖拉机20余台,奋力筑堤。好田格勒、赛罕他拉两村群起响应,也自
发开赴鲤鱼嘴。其后,海山及镇长常秀全等党政干部及胡吉吐莫、胡格勒、马铁匠等村群众也
陆续进入抗洪工地。上堤人数560人,推土机4台,小型拖拉机140台,马车70台。晚 9时,1条
长80米,宽6米,高1.5米的拦洪堤已横亘在鲤鱼嘴上。晚10时许,洪水抵达堤下。午夜,敖林
西伯乡派两台推土机前来助战。8月18日4时许,洪水接近堤顶,并以每小时 1尺速度上涨。村
民多是前两天刚从江湾、马场抗洪一线撤下来的民工,体力尚末恢复,伤口还在渗血,可是谁
也不喊一声苦和累。为抢速度,卸土时不用锹,而是掀车。几个人一声吼,就将两吨多土掀到
堤上。扛沙袋由一人扛一袋变为每人扛两袋以上,白音花村赵宝权一次扛袋最多时达 8袋。包
永革系本地人,熟悉地理环境,主动承担起抢险突击队长职责,封管涌、堵豁口,那里出现险
情他就冲到那里,脚被扎伤,发炎肿胀,仍不退缩。就这样,堤长的速度始终压过水涨的速度。
然而,抗洪勇士们体力消耗过大,人人身上都有磨伤或擦伤,有坚持不下去的可能,洪水却不
知疲倦地持续上涨。县、镇防汛指挥部向市防汛指挥部申请增援。6时许,齐齐哈尔市300名预
备役官兵在师长单忠良率领下到达鲤鱼嘴。10时许,县直机关抢险突击队 70人进入工地。晚6
时,堤坝在原基础上加高1.2米,洪水上涨速度趋于平缓,人们都松口气。晚7时许,突然西南
狂风挟着瓢泼大雨铺天盖地而来,风涌浪高,雨助水急,新筑的土堤在巨浪拍击下晃动,个别
堤段已漫水。徐广国与县长李金富等紧急赶到现场,一边指挥抢险,一边向市防汛指挥部汇报。
午夜12时,武警120师两个团1 000余人从辽宁赶来,不顾饥饿的疲劳,立即投入战斗。取土、
装袋、运袋、摆袋……堤上堤下,身影穿梭如飞;风声、雨声、涛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堤坝
被迅速加高加厚,稳固下来。翌日凌晨 3时许,雨歇风转,洪水息落,鲤鱼嘴抗洪取得决定性
胜利。最终筑成的鲤鱼嘴堤坝由一条主堤、两条翼堤组成,全长600米。保住 7个村屯,7 000
余人口和10余万亩耕地、林地、鱼池、草原,并解除洪水对第三道防线的压力。
通过抗洪斗争,鲤鱼嘴附近的村民与武警官兵结成深厚的鱼水情谊。当得知武警官兵奔波
千余里,一天一夜仅吃上一顿饭时,白音花有位72岁的老人亲手熬制小米粥、炒肉丝咸菜,推
着自行车送到工地。武警官兵表示过意不去,老人说:“你们跑这么远的路,舍生忘死来修坝,
图个啥?咱们心里明白呀!我家里没有啥好吃的, 只能送点粥、送点咸菜表表心意”。同村6
户村民干脆牵着 3只羊,携带锅灶到坝头现杀现煮,将手扒肉分送子弟兵。好田格勒两名妇女
拎着牛奶和白糖,一次又一次往堤上送,武警官兵越劝阻反而送得越勤。同村其他村民在武警
部队入驻后,家家杀鸡宰鹅,犒劳子弟兵。村委会还为此宰杀牛、猪各 1头。不久,武警部队
返营离去,好田格勒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齐聚村口,依依送别,许多人泪流满面。
构筑第三道防线 8月11日晚, 在拉海、绰尔大堤抗洪抢险同时,市防汛指挥部决定调集
1万军民在胡吉吐莫东北林肇路侧构筑第三道防线。8月12日,大庆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紧急
出动大型推土机、装载机、载重汽车近百台,24小时不间断地运土筑堤。白日车轮滚滚,入夜
灯火通明。23军69师、驻大庆坦克旅、某部地炮旅、齐齐哈尔预备役师、牡丹江预备役师、省
武警总队官兵万余人与市公安局突击队、市直机关突击队数千人陆续进入工地,总人数达 2万
人。8月19日,大堤筑成,长2.25公里,高4米,底宽24米,顶宽 4米,动用土方量13万立方米,
耗资3000万元。由于此堤西偏北8公里处鲤鱼嘴堤坝筑成,阻住洪水,此堤被闲置。
3 南大会战
南引渠首阻击战 8月11日, 市长杨信到南引渠首堤防查看险情后,与大庆军分区司令员
姚中富联系速派军队到南引抗洪。晚5时至7时,大庆钻井三公司抢险突击队和坦克旅 200余人
先后到达。8月12日上午,某部地炮旅500人到达。距闸门60米处堤段发生塌方,坦克旅政委陈
晓林率先跳入齐腰深水中,抡起大锤打桩,其他官兵也接二连三跳入水中,打桩补堤。但是,
由于人力单薄,塌方仍在继续。正在危机关头,他拉哈镇领导率1 100多民工和210台拖拉机赶
到。军民同心协力,至晚9时,排除险情。8月13日晚11时24分,洪水将堤上新筑的沙袋墙撕开
2米宽的口子,激流奔泻而入,又是陈晓林第一个跳入激流抢险。经过4个小时博斗,方将缺口
堵住。还没等人们缓口气,一个大浪袭来,又将沙袋墙撕开个更宽的口子,坦克旅的30余名共
产党员迅即跳入水中组成人墙,减缓水势,其他人快速运递沙袋封堵,再次将洪水阻击堤外。
前后共打木桩400根,投入沙袋1万条。8月14日凌晨2时,距闸门25米处坝基发生管涌,水柱激
射两米高,坦克旅九连连长姚立斌跳入管涌口,用身体压住水柱,铺垫无纺布,其他战士紧忙
投入沙石。经过4个小时战斗,封死管涌。至8月20日,参加南引渠首抗洪的军民已在原堤基础
上修筑一条长813米、宽3米、高两米的子堤,嫩江4号洪峰沿堤顺利下泻。
在南引渠首,呈现出与鲤鱼嘴同样的民拥军、军爱民的动人场景。九家子村距渠首20余里,
村民自发地筹集20只羊送到工地。兴平村有位白发苍苍老大娘,将家中仅有的 5斤豆油硬塞到
子弟兵手中。
大排排大堤阻击战 8月11日,300名地炮旅官兵进驻大排排国堤,承担此处抗洪抢险任务。
8月13日,发生长 40米的大面积滑坡,许多官兵跳入水中,手挽手组成人墙,其他人争分夺秒
地打木桩、扔沙袋,采取“内堵外压法”加固堤坝。经过 4小时紧张战斗,在险段上筑起一道
高1.4米的子堤,控制住险情。8月14日中午,堤东侧出现几处严重的管涌,最长一段达60米,
接到抢险命令的官兵匆忙放下刚刚端起的饭碗,冲向险区。当地 700名村民闻讯后也纷纷上堤
参战。军民联手,化险为夷。8月20日,嫩江4号洪峰沿堤顺利南下。
4 嫩江外线抗洪
6月26日,嫩江1号洪峰到达之际,沿江各乡、镇、场即已组织民工上堤防讯。当时,重点
是维护民堤。7月4日,大金泡堤闸门附近发生渗水险情,县公安局出动抢险突击队堵住裂口。
7月5日,安平堤放水闸上方发生塌方,他拉哈镇组织 200余人通过筑人墙、打木桩、填沙袋的
办法排除险情。8月 10日,腰新江湾民堤三棵桩段漫堤决口,包乡领导县人大主任许生、副主
任郭喜久组织群众转移。洪水直扑后心、中心两村。两村在其他村支援下,加紧构筑护村堤坝。
同日,他拉哈镇党委、政府决定放弃昌平、安平两条民堤,撤下的民工上国堤。8月 11日,昌
平民堤决口,山湾子受灾。同日,兴隆民堤决口,洪水直达兴隆村西岗下,腰新乡党委、政府
紧急动员人力、物力加高培厚村南沟口堤坝。共出动人力数百人,推土机10余台。最后筑成的
护村堤坝长600米,底宽40米,顶宽8米,高8米。8月12日,安平民堤决口。当时,石人沟渔场
职工正坚守在西侧临江堤坝上,洪水从安平民堤决口处袭入,北侧隔堤不堪一击,整个放养场
与嫩江连成汪洋一片。8月 13日,大金泡民堤决口,洪水涌入喇嘛寺放养场,王府受灾。至此,
沿江民堤已无一幸存。洪水向南漫流,冲毁四家子林场苗圃堤坝。他拉哈镇昌平村 200多村民
与镇机关抢险突击队230人共同在四家子东北筑堤500米,阻住洪水。8月 14日,洪水突破后心
护村堤,浸毁民房近百所。8月 22日,肇源县胖头泡决口,洪水穿越该县发展村第二道防线,
直逼腰新乡东部7个村屯。乡党委、政府紧急调集880多人,推土机15台,小型拖拉机上百台奔
赴两棵树筑堤。好尔、巴彦两村自发出动860人,200余台车参战。经过 5个多小时奋战,筑起
一条长1300多米,宽8米,高4米的堤坝,堵住洪水。未待休息,肇源县小王家村来人告急,乡
党委、政府立即率所有人员、机械前去支援,筑起护村堤700延长米,保住该村。下午2时30分,
南引6号堤出现险情,乡党委、政府再次调集民工2 800人,推土机2台,各种车辆150台,编织
袋4万条,筑堤560延长米,排除险情。
5 乌双抗洪泄洪
7月上旬,受暴雨影响, 林甸县东升水库溢满,开闸泄洪,洪水进入烟筒屯镇辖区。其他
涝区积水也顺老乌裕尔河沟、翁海排干向烟筒屯推进。3路洪水总流量为300立方米/秒。7月下
旬至 8月上旬,本县境内也连降大到暴雨,上泄下顶,水位迅速攀升,危及村屯。烟筒屯镇成
立防汛救灾指挥部,组织群众筑堤护屯。8月下旬,洪水的水位最高时达 141.98米,而烟筒镇
有45个自然屯位于 141米以下。两间房、大黑山、柯家窑、天合祥、大榆树等村、屯开始转移
灾民。由于上游来水过快,泰烟路桥涵泄洪不畅,不得不将路基推开 4处豁口,以加大流量。
滨洲铁路桥梁跨度设计同样狭小,泄洪不畅,路基遭洪水浸泡松动,迫使铁路于25~26日停运
12小时之久。洪水穿越铁路桥,滚滚涌入克尔台乡辖区。与此同时,泰来涝区积水沿老母猪沟
源源而来。 克尔台乡党委、政府紧急组织群众筑堤防洪。以护屯为主,其次是护田、护路。8
月30日,烟筒屯镇有45个自然屯被洪水围困,其中 26个屯进水,6个屯被淹没。9月3日,克尔
台乡有30个自然屯被洪水围困,其中3个屯进水,1个屯被淹没。两个乡镇受淹耕地12.4万亩,
鱼池11万亩,受灾农户7 195户,转移灾民4 180人。
乌双洪水最终下泄到连环湖、齐家泡、龙虎泡、天湖等湖泊,然后再由马场回水堤 (即马
场大堤)间泄洪渠道导入嫩江。 部份洪水顺他拉巴沟漫散到敖林西伯、绿色草原一带湖泊、低
地中。县境内乌双下游湖泊最高蓄洪能力为16.9亿立方米,而实际进水量为23亿立方米,连环
湖受洪水压力最大。连环湖渔场连续拆毁长山、龙坑、温德沟等湖区隔堤,以保证顺利泄洪。
9月末,县组织近万人修复马场回水堤。10月 20日,修复工程竣工,东吐莫闸门开闸放水。洪
水通过马场回水堤,从泰和闸口奔泻而出,经滩地入嫩江。11月中旬,气温骤降,渠道内冰凌
凝集,水流不畅,而泰和闸口滩地则形成冰坝,阻水入江,抬高水位,有的渠段洪水溢出,危
及马场回水堤邻近的村屯。胡吉吐莫、江湾、巴彦查干等乡镇组织人力顶凌破水,筑堤拦洪。
由于此处曾遭遇水灾,积水未尽,取土困难。11月23日,胡吉吐莫镇在堵决口时须趟泥水到百
米外背土上堤。扔入决口的沙袋溅起的水花往往在人们身上冻结成冰的“铠甲”。12月21日,
江湾乡在堵决口时只能通过爆破取土。翌年4月,洪水泄尽。
在抗洪斗争中,未遭遇洪灾威胁的地区和人们踊跃支援抗洪前线,感人事例数不胜数。仅
个体运输户就出动汽车 1 645台次,向前线抢运防汛人员及物资。有的运输户车不在家就租车
请战,有的运输户兄弟三人各驾1台车联袂上阵。共产党员张树斌靠借贷买来1台新货车,刚投
入营运不久,就毫不犹豫地开上前线,共出车40台次。
10月1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 69个先进集体和225
名先进个人。徐广国在讲话中指出抗洪胜利的三个标志:一是保住了大庆,没有淹一口油井;
二是保住了人民生命安全,没有死伤1人;三是保住了重要堤坝,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