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歇后语
第四节 歇后语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口头创造,为大众所熟悉的具有诙谐形象的语言。它由
两部分组成,前多类似谜语的谜面,后是谜底,即本意,运用时,可以隐去后部分,往往只说前部
分以前文示意。如:“刘备摔孩子”,以示“收买人心”。也可以前后并用,如:“芝麻开花——节节
高”。
本地区通常流行的歇后语有:
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个面子。
狗戴帽子——装人。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做鞋不使锥子——真(针)行。
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作梦娶媳妇——净想美事。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高。
光腚骑老虎——胆大不知害臊。
老虎屁股——摸不得。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吊死鬼擦胭粉——死不要脸。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窗户眼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狗吃屎——本性难移。
屎克郎戴花——臭美。
纸老虎——外强中干。
黑瞎子生孩子——报(抱)熊了。
连毛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掘。
旗杆上吹喇叭——起高调。
扯胡子过河——谦(牵)虚(须)过度(渡)。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分述。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个人。
姐俩出门子——个顾个。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秋后蚂蚱——没几天蹦达了。
兔子尾巴——长不了。
瞎子点灯——白费蜡。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二踢脚上天——空想(响)。
秃头上虱子——明摆着。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白菜地里耢镰刀——把嗑(棵)唠(耢)散了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芝麻开花——节节高。
黑瞎子敲门——熊到家了。
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无
房檐上的冰溜子——根在上面。
竹蓝子打水——一场空。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沙锅捣蒜——一锤子买卖。
两手捧刺猬猬——扔不了放不下。
铁扇公主的扇子——远点扇着。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老虎拉车——谁敢(赶)哪!
隔年黄历——看不得。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狗咬狗——一嘴毛。
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底了。
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狗撵鸭子——呱呱叫。
耗子拉木掀——大头在后。
老鸹落在猪身上——只看见人家黑,看不见自己黑。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凉锅贴饼——溜了。
鸡蛋掉油锅——滑蛋。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