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辽、金、元、明时期

第二节 辽、金、元、明时期



  

  一、辽 朝

  辽朝灭渤海国,曾建东丹国,仍依渤海旧制。海林地区归属与渤海国时期相同。撤销东丹
国以后,曾几次强迫渤海靺鞨人南迁至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沈阳以南至辽东半岛;还有一
部分渤海靺鞨人迁至高丽。留居的渤海人同由北南来的黑水靺鞨人融合为女真人。女真人因避
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又称“女直”。女真人分“熟女真”和“生女真”两部分。《金史》载:
“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海林地区居住的是
生女真。生女真先后有两部在海林地区居住。先居者为女真人最强大的完颜部,后迁安出虎水
(今阿什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即此部人。完颜部迁走后,继之以乌林答部居住。金世宗完颜
雍的昭德皇后,即此部人。今海南乡沙虎村古城系金代古城,为同期海浪河流域最大古城,该
部隶属于辽朝的东京道。

  二、金 朝

  海林地区仍居住女真人。《金史·地理志》载:“上京路,……国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
号上京。海陵贞元元年迁都于燕,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大定十三年七月,复为上京。”
上京、会宁府同驻白城(今阿城县境),其管辖范围很大。同书又云:会宁府“东至胡里改六百
三十里,西至肇州五百五十里,北至蒲与路七百里,东南至恤品路一千六百里,至曷懒路一千
里,县三。”从这个范围看,海浪河流域是上京会宁府辖区。会宁府辖的三个县为会宁、曲江、
宜春。《吉林通志》认定曲江县“在宁古塔境”。

  今柴河镇、二道河子镇、三道河子乡,属于胡里改路。

  三、元 朝

  在山海关以北到西伯利亚及库页岛的广大范围内,设有辽阳行省,下设七路,路下设所。
据考证,海浪河流域隶属于开元路古州千户所。而牡丹江流域的柴河镇、二道河子镇及三道河
子乡隶属于水达达路斡朵怜军民万户府。

  四、明 朝

  政府在东北北部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设卫、所、地面、站等。《吉林通志》和旧
《宁安县志》中记载宁古塔境内有四十八个卫,三个所,两个地面,一个站。

  萨尔浒卫,亦作“撒儿忽”,永乐四年置(1406年)。《宁安县志·古城》记曰:“萨尔浒
城……相距宁安六十里,近萨尔浒屯,明永乐四年置卫在海林站东南五里”。

  札穆图卫。亦作“只卜得”。正统后置(正统,明英宗年号,1434年——1449年)。《柳边
纪略》未记方位。《吉林通志》:“宁古塔城北五十里有札穆图。又,札木图窝集在城北一百
二十里。”旧《宁安县志》所记与《吉林通志》同。《明代黑龙江》未加考证。按文献所记方
位未找到札木图河。

  明初,建州女真(后来该部统一了女真各部)曾在海林地区居住,后来因迫于野人女真的侵
扰,辗转迁至辽宁省浑河、苏子河一带,海林地区则居住着野人女真,称为东海窝集部宁古塔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