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山脉名

第三章 山脉河流名

第一节 山脉名



  

  老爷岭

  原为满语“喇母乌稽(窝集)”。“喇母”汉译 “生菜”之意 (这里指的是一种山野菜),
“乌稽(窝集)”汉译“密林子”或“大森林区”之意。即生长山野菜的森林区。近代有人认为:
老爷岭是满语“拉延黏力”的音译缩略,“拉延”汉语音译为“老爷”,意译为“蔫巴”。原
意指山峰高耸,山顶岩石裸露处树木长得不茂盛的意思。

  还有人认为:老爷岭一称始于清代中期,实为因岭顶上立有一座关帝庙,民间称关帝庙为
关老爷庙,遂称此岭为关老爷庙岭,后来演变成老爷岭,泛指整个老爷岭山脉。县域中部、西
部、南部山脉均属老爷岭山脉。

  张广才岭

  原为满语塞齐“窝集穆鲁”。“塞齐”汉译“开阔”之意,“窝集”汉译“密林子、大森
林区”之意,“穆鲁”汉译“山梁”之意,即生长茂密森林的开阔的山梁。

  清朝中期有一移民张广才在此岭的宁古塔至吉林的驿道上开旅店,来往行人遂以张广才名
称呼岭名,沿袭至今。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吉林将军富俊巡视宁古塔(今宁安),农历十月
初五日住宿在张广才旅店,初六早晨在山顶席地叩祝清朝皇帝万寿,礼仪后改张广才岭为嵩岭。
但此称没有被民间接受,人们仍称此岭为张广才岭。

  近代对张广才岭的语源又有新说法,认为张广才岭是满语“张恨才岭”,汉译“吉祥如意
的山”或“幸运的山”之意。

  县域西北部山脉属张广才岭。但解放前县域的张广才岭山脉并不叫此名,而称为西老爷岭。
解放后改称为张广才岭。

  完达山

  “完达山”系满语,原称“完达(万达、完都鲁、温都J1)阿林”。其中“完达(万达、完
都鲁、温都儿)”汉译“梯子”之意,“阿林”汉译“山”之意,即状如梯子的山脉,一磴一
磴层层倾降于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平原。县域北部、东北部山脉属完达山脉。

  肯特阿岭

  系满语,“肯特阿朱敦”。一说汉译为“滚水山”之意。另一说汉译“肯特阿”为“上头”
之意,“朱敦”为“岭”之意,即上头(高处)的山岭。县域东部山脉属老爷岭山脉的余脉——
肯特阿岭。

  老猪山

  坐落在亚河乡境内,原名大老珠山。

  虎 山

  坐落在亚河乡虎山村境内。一说“虎山”为满语,汉译为花拉鸟山,因此山多花拉鸟故名。
另一说“虎山”为满语“库勒克(库拉克)阿林”。“库勒克(库拉克)”汉译“虎”之意,“阿
林”汉译“山”之意,即猛虎生息之处。第三说“虎山”为汉语,因山上有块石头像虎故名。

  马鞍山

  原为满语名称“恩额穆阿林”。“恩额穆”汉译“马鞍子”之意, “阿林”汉译“山”
之意。即形状如马鞍子形的山。该山坐落在奎山乡北部。

  寨 山

  系满语,汉译为“躲避、回避”之意。坐落在奎山乡南端与穆棱县交界处。

  寨新山

  “寨新”系满语,汉译“长木头垛”之意。坐落在奎山、古城、亚河三乡镇交界处。

  安瑶山

  “安瑶”是满语,汉译“马鹿”之意。坐落在奎山乡东端与鸡西市交界处。

  康家山岭

  “康家”是满语,汉译“夹子”之意。坐落在奎山乡东南端与穆棱县交界处。

  大楚山

  “楚山”是满语,汉译“疲劳山”,意指因山高,人们翻山往来十分疲劳。坐落在宝林乡、
龙爪乡交界处。

  鹿圈子山

  “鹿圈”是满语,汉译为“吊锅”之意。坐落在宝林乡南端。

  小国库山

  “国库”是满语,汉译为“奶头”之意。坐落在宝林乡西北端与海林县交界处。

  牛心山

  原名牛旗山。“牛旗”是满语,汉译“拳头”之意。坐落在柳树乡东南端与穆棱县交界处。

  大锅盔山

  原为满语“昂邦鸠梅芬阿林”。“昂邦”汉译“大”的意思,“鸠梅芬”汉译“锅”的意
思,“阿林”汉译“山”的意思,即形似锅倒扣的山。县域刁翎镇与建堂乡、三道通乡交界处
有大锅盔山和小锅盔山。大锅盔山在东侧又称东锅盔山,小锅盔山在西侧又称西锅盔山。

  挂牌岭

  “挂牌”是满语,汉译为“射箭”之意。坐落在刁翎镇北端与依兰县交界处。

  鸭子别山

  “鸭子别”是满语,汉译为“青顶子山”之意。坐落在三道通乡北端与方正县交界处。

  胡铁岭大山

  “胡铁岭”是满语,汉译为“葫芦山”之意。坐落在三道通乡西北端与方正县交界处。

  串形岗大岭

  也称串形岗。“串形”是满语,汉译“长木头垛”之意。坐落在三道通乡南端。

  大通沟山

  “大通”是满语,汉译“箭翎”,原为河名,派生为山名,坐落在建堂乡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