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地形地貌

第二编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理地质

第一节 地形地貌




  富锦县地处三江平原腹部,具有典型的沼泽化低湿平原的地貌景观。全县南部低平原区和
北部平原区以及沿江泛滥地,总面积为659万亩,占县属面积89.3%,低山残丘79万亩,仅占10.7%。
全县地势总的趋向是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坡降为1/10000—1/15000。

  低平原位于本县二龙山——乌尔古力山——别拉音山一线以南。包括砚山、头林、长安、
宏胜、兴隆乡大部和锦山、二道岗、上街基、择林、永福等乡南半部。总面积为 341万亩,占
县属面积46.3%,为富锦的主体地貌。全区地势低洼,遍布碟形洼地和线形洼地,海拔在54~58
米,地表为 3~17米的粘土层覆盖,大部为草甸土。地下水接近地表。境内自西向东有漂筏河
及其下游外七星河,南部为七星河、挠力河,均为平原沼泽性河流。由于河槽弯曲、狭窄,每
逢降雨,水分自然汇集,沿河两岸成为沼泽性湿地;特别是连续降雨后,雨水由完达山流下沿
双鸭山、集贤、友谊等大面积迳流、汇集于本区,使本区成为承泄区,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
为了解决外水对本区的威胁,1982年首先在内七星河富锦县一侧修筑了隔堤,挡住了内七星河
水的漫延;同时又在外七星河两侧修筑两条相距 700~1000米的束水堤,从而使上游来水得到
了控制。

  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江一带的二级阶地和波状起伏的漫岗上。面积为 241万亩,占县属面积
32.6%,海拔为 60~65米,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位于松花江沿岸的西安、上街基、大榆树、富
民等乡以及富廷、日新、头林、二林、向阳川、永福等平原漫岗,均开发较早。七星岗和兴隆
岗分别在50年代和60年代开垦,土壤类型大部为黑土、草甸土,是富锦主要产粮区。

  沿江泛滥 地主要分布在松花江的沿江一带河漫滩与江中岛屿。面积为77万亩,占县属面
积 10.4%。地势低平,沟塘相间分布,海拔55~59米,地下水位高,水资源丰富,生长沼柳和
小叶章为主的草甸植被,土壤为泛滥地草甸土,土质轻,砂性大,保水、保肥性能差,不适宜
农作物生长。遇到洪水威胁,既保证不了收成,又易造成水土流失。

  低山残丘漫岗 面积为79万亩,其中山丘面积为26万亩,占县属面积3.5%,为完达山余脉,
自西向东,有别拉音山、乌尔古力山、二龙山等。山地海拔高度为 80~150米,最高山峰为乌
尔古力山,海拔为538.7米;其次是别拉音山,海拔为472.8米,山前漫岗分布在山丘的坡积裙
和山麓台地上,面积约53万亩,占县属面积的7.2%,平均海拔为65~80米。植被为柞、桦、山
杨等阔叶次生林,土壤为暗棕壤,适于发展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