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部分年代自然灾害简述
第五节 部分年代自然灾害简述
1927年8月,乌苏里江大水, 抓吉、海青、蒿通、水亭子、国富镇、瓦盆窑等村屯均遭水
灾,共淹没耕地96垧,损毁房屋163间,倒塌无存房屋50余间,商户损失货物价值30 500元。
1928年8月5 日开始,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暴涨,一直持续到8月20日,平均立水涨一丈
三尺左右,县辖区西起勤得利东至乌苏镇,南溯乌苏里江至梭其,其间绵延 300余里宽40余里
范围内均遭水害。洪水淹没耕地500余垧,田禾毁尽,倒塌房屋236间,损毁房屋 195间,受灾
民255户873口人,9月 6日,洪水二次潮涨,9月27日后稍见退落,上次损毁房屋此次几乎全部
倒塌,居民流离失所,陷入困境之中。
1929年,洪水泛滥淹没县城耕地1 355亩。
1932年夏,黑、乌两江洪水成灾,受灾群众以豆饼、江鱼、树皮为食,吉林省政府拨款9 000
元施行赈济。
1938年发生洪水灾害,灾情不详,伪吉林省政府下拨救灾款30 030余元,购救济粮527 680
斤(小米)。
1942年,大风成灾。
1944年6月下旬,大风成灾。
1945年6月28日,暴风雨成灾。
1951年8月中旬,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泛滥,持续潮涨了 1个月,水淹耕地510公顷,占
总播种面积的56.4%,受灾人口1 885人,占总人口的56%,8个村屯共毁房屋159栋480间。
1953年6月11日下午5时,海青屯遭冰雹袭击,大者如栗小者如豆,参差降落约一小时,15
公顷农作物被毁。
7月中旬,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持续一个半月以上,水位87.09米。小河子、生德库、
下八岔、团结、额图等村屯平均水深 5尺,抓吉、浓江、北岗、东河等村屯部分被淹。受灾农
田446.7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5.2%,受灾人口847人,损毁房屋324间,其中倒塌79间。
1954年旱灾,5月初至8月10日,近三个半月时间未下雨,造成大豆落花脱叶,玉米叶枯低
垂。7月中旬又遭受一次风灾,致使长时间未得雨水的庄稼大部倒伏。
1956年5—6月,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水位由5月上旬的84.58米,持续上升到 6月27日
的87.40米,有4个乡、7个村遭受洪水灾害,淹没耕地549公顷,损毁房屋73间,受灾人口1 481
人。
1957年 8月下旬,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泛滥,加上持续降雨和出现数次暴风雨,致使全
县沿江5个乡、6个村屯遭受洪水灾害。洪水淹没农田483公顷,冲毁鱼梁子21处 (损失鱼约118
万斤),损毁房屋285间,损失畜草63万公斤。
1958年7月30日—8月2日连续降雨70毫米,黑龙江洪水泛滥,有 4个乡、7个农业社受灾,
受灾农田313.47公顷,其中218公顷绝产,占总播种面积的21%;有180户受灾,倒塌房屋6间。
被水冲走的物资合计359万元。
1959年,内涝灾害,受灾农田887公顷,其中重灾564公顷,受灾人口1 041人。
1962年,洪水泛滥。受灾农田188.5公顷,占总播种面积369.2公顷的51%。
1963年,洪水淹没农田169公顷,占总播种面积226.9公顷的 74%,其中绝产面积为77.6公
顷。
1969年夏涝灾,7、8两个月连续降雨,仅8月12日至8月21日降雨达175.5毫米,加之本年9
月21日初霜,9月26日初雪,粮食平均亩产仅25公斤。最低亩产11公斤(高梁)。
1971年8月10—25日,乌苏里江洪水泛滥,最高水位1O1.6米,洪水持续半个月左右,抓吉、
海青、别拉洪、四合等村屯被淹,房屋倒塌848间,沿江村屯的农田全部绝产。总损失约140万
元。
1972年洪涝灾害相继发生,7、8、9月平均降水70—90毫米,1O月份降水 137.8毫米。8月
份黑、乌两江洪水泛滥,沿江4个公社、10个大队被淹,生德库、小河子、团结、抓吉4个村损
坏房屋334间,其中倒塌86间(2 600平方米),淹没农田9 315亩,冲毁鱼梁子 17处,冲走畜草
676万斤。另外还冲毁集体生产队房屋4间,淹没耕地328亩,毁坏砖坯 28万块,冲走畜草40万
斤。全县总损失约63万元。又由于夏秋季低温,10月11日下霜,12日下大雪,粮食平均亩产只
有17公斤,最低亩产(水稻)7公斤。
1973年由于上年洪水造成秋涝,地表积水未能排除,冬雪大,所以春季重涝,5月 20日以
后开始播小麦,全县有22 338亩地因涝未能种上。
1974年7月1日晚7时30—气分,向阳公社160垧地受雹灾,其中有80余垧地绝产。
1975年,春播后60多天未下雨,使农业遭受损失。
1979年8月19日,东方红公社荣疆大队遭受风灾,风力 7—8级,持续14个小时,损坏房屋
73间,70个砖坯棚子被毁,63万块砖坯全部报废,死牛1头,21公顷玉米绝产,总损失约8万元。
1980年春季遭受洪灾,受灾农田22 921亩,夏季遭受旱灾,受灾农田14 905亩;另有4 310
亩农田夏季遭受虫灾;受灾耕地占总播种面积13.2万亩的32%。在洪水灾害中,受灾人口4 848
人,民房倒塌47间,损坏275间,大牲畜死3头。
9月12日夜,狂风大作,风力 8级以上,持续3天3夜。抚远镇内损坏公房25 1300平方米,
烟囱刮倒24个,电话线断12根,电话终断3天;抓吉、海青、通江3个公社总损失约4万元。
1981年6—9月洪涝灾害,从6月1日到8月31日92天中,下雨 66天,降雨量达794毫米,仅7
月24日晚,两小时中就降雨58.4毫米。从8月6日到9月5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水猛涨,抓吉公
社所在地被洪水淹没,有2 000余人(其中包括四合生产队的社员和筑路民工1 300人)在船上渡
灾36天。农田受灾面积28.4万亩,其中绝产面积2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71.4%,农业直接损失
968万元;倒塌房屋2 140间,约53 640平方米;洪水冲走原煤 1 300吨,粮库霉粮25吨,死亡
大牲畜57头(其中牛50头、马7匹),羊150只,水毁公路15公里,木桥9座,涵洞77个。
1982年遭受春涝、夏旱、虫害等3大灾害,有 13 577亩农田受灾,部分生产队还遭受雹灾,
全县有11个生产队的农田绝产。
1984年8—9月,洪、涝、风三大灾害接踵而来,9月 9日暴风雨大作持续30个小时,风力7
—8级,共降水78.8毫米。全县有7个乡、1个镇、78个村屯受灾,受灾户2 927户15 411人。受
灾农田 2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1%,其中绝产面积为18.85万亩,农业损失740万元,损坏房
屋2 946间,其中倒塌1 000余间。3大灾害造成总损失约2 129.6万元。
1985年8月,发生洪水、暴风雨、内涝3大灾害。8月份前20天降雨量达244毫米,为年平均
降雨量的45%,最高洪水水位87.96米,受灾范围遍及全县 6个乡、两个镇、74个村屯。被淹房
屋3 900多间,其中倒塌1 900多间,受灾农田194 183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7%,其中绝产面积
为94 682亩。各项经济损失合计约2 3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