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抚远县志》的编写开始于1983年 9月,到1992年全部完稿,其间扣除编写《中共抚远县
党的活动大事记》和《中共抚远县组织史资料》的时间,实际编写约 7年时间。1991年开始,
由总纂李茂喜对各编辑撰写的初稿进行合编,以期达到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融合古今的编写
体例,并对文字叙述的风格、语言、标点、数字的使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规范化的修改,
至1992年底完成110万字的送审稿。 1993年,经县主管领导王书东副县长批准,《抚远县志》
送审稿分别寄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和佳木斯市志办进行审查,1993年12月省市审阅完毕。根
据省市修改意见,从1994年开始至1997年底抚远县志初稿又先后进行了4次修改,到1998年3月
11口,经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始获准印行。
在《抚远县志》编写过程中,首先设计了全书的纲目,各位编辑广泛收集资料。在撰写初
稿阶段,省内外许多市县已出版了县志,许多志书成为本县修志可资参考和学习的典范。因此,
根据全国修志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我们确定在撰写各分部初稿前,各编辑需以《萧山县志》、
《建德县志》、《如东县志》、《大新县志》等5—6部志书为范本,重新修订所要撰写部分的
纲目,以取别家之长,补自家所短,达到不缺顶,不断空,章节清晰,标目合理、完整、科学。
重编纲目经主编审查通过后,以之为据进行撰写,基本上未走弯路。
《抚远县志》的编写,前后共有 6人参与,其中解放前内容由张基太和于成敏完成,总字
数约15万字左右;解放后内容分别由李茂喜、刘青山、刘颖、王景 4人完成,其中李茂喜编写
了《概述》、《地理》、《建置沿革》、《农业》、《渔业》、《工业》、《外事》、《人物》、
《社会》,同时辑录了部分艺文和《附录》内容,总字数约41万字;刘青山编写了《交通邮电》、
《城乡建设》、《教育》、《卫生》、《财政金融》等编,总字数约28万字;刘颖编写了《劳
动人事》、《政权政事》、以及《党派群团编》的部分内容,总字数约 5.4万字;王景编写了
《商业》、《公安司法》、以及《党派群团》、《综合经济管理》、《科技》等编的部分内容,
总字数约7.5万字;《大事记》由各编辑集体完成。
在县志编写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业务经费上历
年都得到了保障,这就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打下了物质基础。县委书记周作君、叶国安、张
平、薛宝义、国广义、于明非,主管县长郑世安、吕忠诚、王书东、陈延凯、马龙河等都经常
对县志工作给予过问,帮助我们排忧解难。另外,《抚远县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省市业务部
门的热情关心帮助,特别是省志办刘向前、梁文玺、关华、柳成栋、杨趾范以及市志办的马戎、
吴洪浩、李禄、郑祖清等同志,他们的热心指导使抚远县志提高了编纂质量。1997年 9月柳成
栋和郑祖清同志不顾路途遥远,从哈尔滨、佳木斯专程来抚远指导、协助改稿,更使我们倍受
感动和鼓舞。另外,县内各单位各方人士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档案和口碑资料也是我们首次编
修《抚远县志》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这里我们向给予支持的各级领导和各
级业务部门的同志,以及所有支持我们工作的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纂《抚远县志》所使用的资料十分浩繁,这些资料大多来自大连、沈阳、哈尔滨以及本
县档案馆和图书馆。县档案馆档案材料是编修县志的主要资料来源。抚远县统计局编辑的《抚
远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是县志编修中数字使用的基本依据。这里我们再次向一直支持我们工
作的县档案局刘雅琴、刘桂荣、张春森、李凤兰,以及县统计局的韩德清、傅启祥等同志表示
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向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离退休干部郭忠田、徐树春、周振常、王
忠福、姜占斌、褚玉斌、洪世煌等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抚远县第一部志书的出版,在抚远的文化建设上是一件大事,但愿它能把抚远80年来的发
展变化记述清楚,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财富。尽管我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我们所有的编辑
人员也竭尽了全力,但难免挂一漏万,因此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有识之士予以斧正,以便将来
有机会再版时给予修改补充和完善。
《抚远县志》编辑组
199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