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 国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文化大革命”以前,黑龙江垦区与国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仅限于建场初期,苏联专家在帮
助农垦建场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黑龙江农垦承担国家援外项目中单纯的技术服务性的技术援助。
其中,苏联专家在农垦进行技术指导的技术活动,主要有: 1951 年苏联专家到九三局原鹤山
八一五农场指导建场,1953年苏联专家到九三局专题讲授联合收获机应用技术,1954年,苏联
专家援建大型机械化谷物农场——友谊农场。农垦的对外技术援助,主要有:1964年,二龙山
农场生产科长焦德祥被国家派往越南两年,以中国农机专家身份援助建设越南第一所农机中专
学校,负责学校规划与建校、教师培训、授课。1970年,焦德祥又从时任红五月农场副场长职
被国家派往坦桑尼亚,以专家组组长身份领导援建坦第一个拖拉机及农具修理厂。1977年,曙
光农场副场长王炳坤以中国粮食小组组长身份,被国家派往利比里亚援建农场。1978年,友谊
农场五分场副场长罗景成被国家派往利比里亚援建农场。1980年,荣军农场副场长刘万勤被国
家派往扎伊尔,以专家组副组长身份,负责援建农场的机务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垦区与国外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一)围绕引进现代化
农业机械的重大技术交流活动主要有:1978年,美国人韩丁到友谊农场讲授现代化农业机械技
术。1980年,美国美中贸易委员会农机代表团到友谊农场考察大马力拖拉机。同年,韩丁以联
合国开发署专家身份到友谊农场进行技术考察。1984年,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拖拉机专家到红
兴隆局调试机械并进行技术培训。1985年,美国专家与红兴隆科研所对实施农垦项目(4450拖
拉机)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1996,日本井关农机株式会社到垦区推介井关水稻机械,与
农垦科技人员交流水稻机械技术。1999年,日本久保田水稻栽培专家及丸红公司技术人员到友
谊农场,进行水稻栽培技术及水稻机械技术传授与交流。(二)围绕引进新农药的技术交流活
动主要有:1981年,美国孟山都农业产品公司在尖山农场联合试验除草剂,日本曹达公司在荣
军农场联合试验除草剂。1982年,日本日棉株式会社技术人员到五九七农场,现场考察农药试
验情况,并与农垦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1985年,日本学者到红兴隆分局讲授“杂草焚”农
药技术,并与农垦科技人员座谈。1994年,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和垦区交流“拿捕净”农药技术,
美国杜邦公司到垦区交流农药技术。1997 年, 美国氰胺公司到垦区交流除草剂技术。(三)
畜牧水产技术交流活动主要有:1982年,国际开发署专家到八五二农场调查草原改良,并确定
农场的牧草试验项目。1985年,丹麦专家到红兴隆局科研所讲授瘦肉猪育种技术,并与农垦科
技人员交流北方寒区瘦肉猪育种技术。1987年,日本专家到北安局传授并合作开发池塘网箱养
鱼技术。1993年,农垦科学院与日本新潟县开展了水产技术协作研究。(四)其他方面与国外
技术交流合作的活动主要有:1980年,九三局科研所与联邦德国KWS 种子公司合作玉米早熟品
种异地试验及甜菜遗传单粒种育种。1982年,九三局科研所与联邦德国斯特鲁勃种子公司进行
合作甜菜育种。1996年,农垦科学院与比利时王国鲁文大学合作研究大豆根瘤菌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平均接待二十几个国家、300~400人的外国技术人员
到垦区参观考察,进行技术交流和洽谈技术合作项目。仅红兴隆局科研所从1981—2005年,共
接待了16个国家的260位专家参观考察。
另外,这个时期,垦区有14人次在国际土壤土肥会、国际固氮研讨会、国际田间育种机械
学术会、国际干燥技术研讨会、国际农产品加工学术研讨会、国际鹿业研讨会及Thechinese·
j·of·cent、Syinbiosi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