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干部培训

第二节 干部培训




  干部培训是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垦区干部
培训更是提到了特别重要的日程,开展了空前规模、不同层次、多种渠道的干部培训,以适应
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垦区的干部培训基地以八一农大、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总局党校
为主。

   一、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和总局党校的干部培训。

  1983年6月,在柳河农垦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垦区组建了柳河农垦管理干部学院。1993
年,管理干部学院搬迁至哈尔滨市,与总局党校合并。

  1985—2005年,管理干部学院和党校开展了以场处级干部为主的岗位职务培训,主要的班
次如下:

  1985年,受农业部的委托,举办东北四省区场长(经理)国家统考培训班,共5期318人;

  1986年,在总局党校举办“农场党委书记培训班”,共3期300多人;

  1987年总局举办“垦区小型工业厂长岗位培训班”,共10期471人;

  1989年,举办“垦区场长(厂长)岗位培训班”,共9期444人.

  1991年,举办“总局机关公务员培训班”,共10期886人;举办“垦区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共12期594人;

  1995年,举办“垦区妇女干部培训班”,3期96人;

  1997年,举办“垦区文明办主任培训班,”1期84人;

  1998年,举办“垦区工商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班”,共11期794人;

  2000年,举办“垦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共3期320人;

  2001—2005年,举办“农场基层干部培训班”,共培训11期13 675人;

  2005年,举办“农场管理区主任培训班”,1期68人。

   二、八一农大的成人教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
长的王震将军创办并担任第一任校长的正规大学。“文革”期间学校经历了发展、徘徊、停办、
复学、改名等命运,到了1976 年10 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按照党中央的部署,
在王震副总理的主持下,恢复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校名,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开始走
向了正常。

  复办后,学校成立了训练大队,到1975年8月,共开办9期短训班,培训人员850 人,涉及
农学、农机、畜牧兽医、农电、农机修理、农田水利、植物、财会、果林、师范、政治教育等
有关专业。

  (一)函授教育

  “文革”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大发展。为了适应垦区农业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提高垦区经营管理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1983年经黑龙江省文教办并呈报教育
部批准,正式恢复高等函授教育招生工作,成立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函授部,黑龙江省农场
总局就此专门下发了文件。学校牢牢把握此次契机,开始了二十余年矢志不移的成人教育。

  1.计划内招生

  1983年,黑龙江省农场总局下发了《关于举办财务与会计专科函授教育的通知》,主要内
容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从1983年开始举办函授教育,计划在全垦区范围内先行招收300 名
财务与会计专科函授学员,学制三年,由学校组织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同年8月1日,首届函
授生正式报到入学,报到人数为314人。8月4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8月5 日正式上课。由
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成人教育工作正式恢复和开展起来。

  1984年,学校又录取财务与会计函授专科生74名。从1984年到1986年,函授招生录取工作
由省教委统一组织考试和录取。

  1985年,经黑龙江省教委批准,学校增设农学、畜牧、兽医三个函授专科专业,加上原有
的财会专业,共计四个专业,当年共录取学生384人,在籍学员发展到772人。

  1986年,函授招生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划定录取分数线。当年学校函授又增设农
机、政治理论专科,共录取386人。

  1987年7 月,经黑龙江省教委批准,函授专科又增设了党政文秘专业,加上原有的农机、
财会、政治理论等专业共招生620人。新生开学后,在籍成人学生数首次突破1 000人。

  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函授招生保持平稳。其中,1988年招生275人;1989年招生294人;
1990年招生293人;1991年招生270人;1992年招生500人;1993年招生280 人;1994年招生195
人,期间又增加了食品工程和烟草专业,使招生专业达到10个。同年,经总局教育局批准,学
校举办垦区范围内的函授“专科升本科”,学制三年,专业有农学、农机、畜牧兽医、会计学、
经济管理、食品工程、建筑工程、通信等,共招生近千人,使在籍成人学生数达2 732 人,再
创历史新高。

  1995年学校与垦区各管理局、农场及一些地市人事部门联合,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办脱
产学习班,专科学制两年,本科学制四年,实现了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办学。当
年校企联合办学招生136人。函授统招专科招生142人,在籍成人学生数近3 000 人。并且,统
招函授又增设了建筑工程和计算机应用2 个专业。至此,黑龙江省教委批办的专科函授统招专
业已有12个:农学、农机、建筑工程、畜牧、兽医、文秘、政治理论、食品工程、粮食贮藏与
检验、计算机应用、会计学、经济管理。

  1996年后,受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影响,函授招生数量逐渐趋于稳定。其中,1996年招
生100人;1997年招生122人;1998年招生120人;1999年招生86 人;2000年招生82人;2001年
招收成人脱产班学生共124人。

  2.计划外招生

  1985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垦区通讯系统干部、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以适应垦区经济建设
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解决他们学历文凭较低的问题,学校和总局通讯处积极磋商,决定联
合举办通信专业函授班,后经总局教育局批准备案,于9 月开学共招生96人,开设16门课程、
总学时3 200个,其中课堂讲授720学时。从此,开总局计划外招生办学之先河,学校的成人教
育在垦区全面铺开。

  1986年,学校增设了政治理论专业、文秘专业、财务会计专业,总局计划外招生函授在籍
学生达359人。

  1986年,总局又委托学校举办八个专业脱产进修班,学制二年,计划招生450 人,分三批
开学。其中:1986年9月开学的有植保专业45人;1987年3月开学的有畜牧专业28人、兽医专业
49人、政治教育专业97人;9月开学的有财会专业82人、农机专业60人、种子专业65 人、体育
专业45人,共计招生471人。

  1988年,又增设电影电视专业、土木建筑专业、机械设计专业、

  油料管理专业、农学专业、农业机械化专业、企业管理等专业,共计招生1 780人。

  1989年招生608人,1990年招生547人,1991年招生145人。

  1993—1994年受总局委托,举办扶贫大专班,脱产两年,共培养200 多名农学、农机、食
品工程、畜牧兽医、会计学等专业技术人才。1995年,水稻脱产大专班招生126 人,扶贫班招
生125人。

  1997年招收脱产水稻专科班招生105人,校企联合办学招生105人,农学专科班招生34人,
农机干部管理专科班招生37人。

  1998年水稻脱产班招生90人,校企联合办学招生110人。

  (二)计划外培训班

  学校还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地缘优势,机动灵活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贴近需求的计划外培训班。学校的成人教育从1975年开始,除了由黑龙江省文教办呈报国家教
委批办的函授专科教育外,还受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委托,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和短训班。

  1979—1985年,学校先后为农垦部、农场总局等单位举办了45期短训班,共培训学员2 077
人。其中包括主管会计、 场级干部班; 种子检验、食用菌技术、植保测报、大豆高产栽培、
土壤化验班、生化班;科技人员英语班,日语班、模糊数学、化学、基础数学、报考研究生外
语辅导班;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公差配合新国标、液压技术、机务场长、油料班,以及乳
品加工、养鹿、食品工艺与检验、牛病、病理等各种短训班。

  1983年和1984年,短训班工作做得更加自觉,仅1984年就办了各种短训班13期,培训了584
名科技人员;1985—1987年办5期短训班,学习2—3 个月,培训了农学、农机、畜牧、财会等
各类专业人才2 000多人;1985年、1987 年,为了科技扶贫,在勤得利等贫困农场举办农牧业
经济管理和畜牧兽医等专业培训班。

  1998年,受总局委托经黑龙江省教委批准,举办了各类专业证书班,半脱产,学制一年半,
共结业700 多人。1990年举办“高级农艺师班”,招30 人,学习2个月。同年,受农业部农垦
司委托,举办了两期“液压”班,学员来自全国农垦战线上的业务骨干。1992—1994年招收水
稻专业脱产两年制专业培训班,为垦区培养了300多名水稻技术人才,

  (三)干部专修班

  为进一步提升垦区干部的管理能力,加快垦区经济发展,1981年,农垦部委托学校举办了
一年制的北方四省区国营农场场长培训班,招生76名,后经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省文教办确定
和农垦部同意,报教育部批准,这个场长培训班改为两年制的国营农场经济管理干部专修科。
1981级学员经调整后剩下59人。从1983年起,这个专修科正式纳入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实
行连续招生,干部专修班教育正式开始。

  1983年,计划招生45人,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评卷,最后,择优录取41人。1984年,
计划招生60人,实际报到52人,其中垦区49人。1985年,招生35人,全部是垦区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干部专修班培训范围进一步明确。1995年底,总局组织部与八一农大决
定,联合举办垦区基层干部专修班。1996年3月25、26 日第一期垦区基层(队级)干部专修班
学员开始入学报到,共计134人。1997年3月第二期垦区基层(队级)干部专修班报到的学员共
有144人;1998年3月第三期垦区基层(队级)干部专修班报到的学员共有131人;1999年3月第
四期垦区基层(队级)干部专修班报到的学员共有149人;2000年3月第五期垦区基层(队级)
干部专修班报到的学员共有39人。至此,垦区共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基层干部597人。

  (四)专业证书班

  根据国家教委[1988]6号文件和黑龙江省教委[1988]21 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满足市
场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于1989年开办《专业证书》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
级专业技术人才。《专业证书》教育由学校命题考试录取,黑龙江省教委备案,学校颁发证书,
学制二年,有农学、政治教育、环境监测、商业管理与产品销售四个专业,当年共招生478人。

  1997年,经学校申请,省教委、人事厅批准,学校开办专业证书班,有脱产二年的专科班
2个:计算机应用、乳品加工专业;有函授三年的专科班2个:汽车运输与维修和会计学专业,
共招生444人。

   三、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干部在职培训

  组织人事部门是干部培训的主管部门,多年来组织了大量的各种渠道、各种层次、各种形
式的干部培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这项工作进一步深入和强
化。除了委托垦区培训基地以外,还组织了大量的干部在职培训,并不断向省外、境外延伸。

  1991—1997年,在省委党校连续举办了7期女干部培训班。从1997 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举
办“垦区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研修班”,现在已经办了11期,培训近300人。1997 年,全垦区场
处级以上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170多期,培训各级干部8 600多人。

  1998年,按照“九五”干部培训规划的要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20多期,培训干部4.4万
人次。

  1999年,垦区直接用于干部培训的资金3 749万元,比上年增加63%;参加培训干部59 381
人次,是上年的1.7倍。

  2000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18期,培训干部50 872人次。其中,选派了30 名场处级干部
到上海浦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培训,举办了3期240多人的工商管理培训班,一期60人的青年
干部培训班。

  2001年,开始组织部分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到美国、加拿大开展境外培训,当年开办
2期;举办了第1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班”。

  2003年,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分17批选调113 名领导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专题培训,举办了农牧场及总局直属单位党政主要领导270 人参加的“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短训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354期,培训干部近2万人次,其中场处级干部3千多人次。

  2004年,举办了第二期企业家培训班,向上海派出了第5批干部挂职锻炼,开办了第3期境
外(加拿大)培训班,选派了35名干部到北大学习,在东北财经大学开办了“企业高级管理人
才培训班”。另外,举办组织工作干部培训班18次,培训近千人次。全年举办以政治理论为重
点的培训班362期,培训干部20 134人,其中场处级以上干部3 356人次。

  2005年,根据垦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制了《垦区人才战略“十一五”规划》,重点完
成了北大、东北财经大学等名牌院校以培养现代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为主体的培训班次,全年共
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800多期,培训干部4万多人次。

  垦区人事部门根据垦区发展的需要,重点组织专家、科技人员开展整体性人才开发,进行
出国考察培训。

  1997年,根据省人事厅《关于1997年组织专家出国考察学习及学习交流活动有关事项的通
知》要求,总局决定在年内组织专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出国考察学习。1997年先后组织了三
批32人分别到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学习。参加这次考察学习的有国家、省有突出贡
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省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长特别奖(重大科技效益奖)获得者,分局层
次以上优秀专家称号获得者,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农场层次以上经济管理及其他
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考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高新技术信息、农机化、农学、畜牧业现状、
发展过程及科技动态,工业现状、发展过程及科技动态,经济管理(经贸、信贷、财政、金融
等)现状,社会事业及人事管理, 社会制度、 企业制度,政府与企业关系。具体考察学习活
动采取集中参观及根据项目实地考察的办法进行。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参加人员开阔了视野,
更新了观念,更新了知识,为促进垦区经济发展发挥了更大作用。

  1998年,又组织分局、局直单位的专家分三批43人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参加整体人才
开发、社会保险及养牛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