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引进国外智力

第三节 引进国外智力




  1997年,是垦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划归人事部门后开始启动的第一年。省外国专家局张宜
昌局长一行3人,6月27日至29日到垦区检查工作,并于农垦科学院、勘测设计院分别召开了专
家座谈会。 为使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更好地为垦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在 9 月间转发了
《黑龙江省“九五”期间引进国外智力计划》, 并发出了通知, 要求各分局和有关单位按照
《黑龙江省“九五”期间引进国外智力计划》和总局党委确定的垦区《“九五”计划和二○一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垦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
变和“科教兴垦”的战略方针,本着突出重点、讲究效益、优化服务和稳步发展的原则,积极
着手制定本单位“九五”后三年的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到年末,垦区已有60% 的单位完成了规
划制定工作。与此同时,在总局人事局发出《关于征集九八年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的通知》后,
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共征集和向省申报了15个引智项目。其中,由农垦科学院与比利时鲁文
大学维拉萨卡教授合作的“三江平原大豆根瘤菌改良技术”已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并
开始组织实施。根据中比双方协议,从1998年起,三年内比方每年派一名专家来垦区工作八个
月,无偿提供56万美元的项目经费,还免费培训一名博士生、二名研究生。农垦科学院派出一
名首次培训对象到鲁文大学就读。

  1998年7月10日,比利时专家维拉萨卡到科学院执行项目。

  1998年是垦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取得了初步成效。10月14日,八五三农
场成功地承办了“黑龙江省引进白浆土改良技术示范推广现场会”,来自省直有关厅局、科研
单位、白浆土区的市、县代表和农场代表11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人事厅厅长李贵德主持会议。
这次会议是推进国家外国专家局“心土混层整理改良白浆土”重点引智成果展示推广项目的重
要组成部分。垦区的八五三、浓江、创业农场等5个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通过这次会议,
不但充分肯定了垦区推广白浆土改良技术项目的成果,而且提高了垦区在全省的知名度,并确
定八五三农场为全省白浆土改良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引智项目的征集呈报和实施工作进展顺
利。1998年度申报的15 个引智项目,国家立项6 个,省立项6个。同时,新征集的1999年度引
智项目一跃上升到34个,并组织7 个项目单位参加了国家外专局举办的“九九年度聘请外国专
家项目洽谈会”,与23个外国专家组织兑接项目28个,成功率达80%,占全省项目近三分之一。
到年末已有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的改造”、 “甜菜加工中的三脱工艺”等四个项目实施完
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组织实施了两批引进国外人才计划。7月8日,根据省外国专
家局黑外专字[1998]21号文件通知,总局下达了经省批准的第一批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
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垦区组织实施的有六个项目:农垦科学院的秸秆促腐机理及应用研究,
八一农大的甜叶菊优质抗瘤新品种,大豆根瘤菌种技术改造,寒区奶牛冻胚生产应用,牛性鉴
定与胚胎移植,八五三、创业、浓江农场的心土混层改良白浆土。为了实施这六个项目,从日
本、比利时、美国、韩国等四个国家聘请专家6人。8月17日,根据省黑外专字[1998]74号文
件通知,总局下达了经省批准的第二批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宝泉岭
米业有限公司的甜菜加工中三脱工艺技术,从法国聘请专家1人。

  1999年,总局在下发《关于征集一九九九年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的通知》后,共征集了“水
稻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研究”等34 个项目(其中正式项目5个,需求项目29个),并完成了申报
工作。11月,又组织垦区7 个需求项目较多的单位参加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大连举办的“一九
九九年度聘请外国专家项目洽谈会”,继续与23个外国专家组洽谈,有27个项目兑接成功,成
功率达80%。1999年,垦区共执行国家正式项目6个,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为垦区拨付资金22.08
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的执行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 909 万元。在执行过程中,总局加
强了对项目执行工作的指导力度,对重点项目还采取现场指导的办法,取得良好效果,如完达
山集团执行的“企业市场营销策划”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两个项目就带来了638 万元的直
接经济效益;特别是聘请的外国专家为企业注入了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使垦区
企业缩小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国家重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的“三段式心土混层犁改良白
浆土”项目取得初步进展。到年末已扩大到5个农场,完成改土面积21 990 亩,探索出一条降
低成本、分摊费用、加快推广的新途径。7月7日,比利时专家维拉萨卡教授到科学院指导工作,
并于7月11日为垦区科研人员举办了一场专题讲座。8月15日至19日,由总局引智办首次承接的
“现代人才管理及人才资源开发”项目,邀请加拿大著名的人才管理专家对垦区人事战线的122
名干部进行了一周的专业培训,使人事干部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国外先进人事管理思想和人才
资源开发理论,得到了省外国专家局好评。

  2000年,全垦区征集引智项目45个,向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申报“农场产业化管理决策系
统”等项目29个,其中需求项目22个、正式项目5个、出国培训项目2个。同年,在国家外国专
家局主办的2000年度需求项目洽谈会上,垦区与加拿大等10个国家专家组织洽谈成功19个需求
项目,项目兑接率达86%。其中“肉牛生产基地建设”、“有机农产品开发”等5个正式项目的
实施,对垦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把1999年参加全国农业引智成果展
示推广洽谈会上收集的、适合垦区推广的403 项引智成果,汇编成《引智之光》发行到全垦区,
对垦区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 年, 执行了“农场产业化管理决策系统及
产业发展规划”等14个引智项目,聘请了加拿大、德国等6个国家的14 名专家来垦区工作。其
中需求项目7个,正式项目5个,农业推广项目2个,国家及省共拨付资金28 万元。6月5日,法
国、以色列专家去八五四、二九一农场执行有机农产品开发项目,历时一个月。6 月14日,德
国专家组织负责人米勒女士到垦区参观考察,并召开座谈会,了解德国专家的工作情况。2000
年6月28日,前往八五四农场执行管理项目的以色列专家萨德先生和实施卫星遥感技术的澳大
利亚专家完成项目任务。

  2001—2002年,共呈报引智项目113 项,执行40项,引进11个国家49名专家,争取国家、
省经费80余万元,创经济社会效益3 000多万元。

  2001年3月21日,总局召开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会议确定,未来五年引进外国专家100
名,派出培训150名的目标,授予完达山乳业集团、 牡丹江分局人事局、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
中心、八五四农场、龙垦通用航空公司等五个单位为垦区引智工作先进集体;授予郭以谨、孟
佐、卢林纲、卢森元、朱玉双、王维志、胡万秋、郑新民、魏少勇、安增龙等10人为垦区引智
先进工作者,牡丹江分局人事局等4个单位介绍了经验。3—11月,农垦科学院等单位执行了国
家和省引智项目11个,引进了加拿大等5个国家的15名专家,获得引智资金30 余万元。10月,
总局上报的农垦科学院“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改良项目”的比利时专家、比利时鲁文大学教授
维拉萨卡先生被国家授予“友谊奖”,这是来垦区工作的外国专家获得的最高奖。11月,总局
呈报了55个需求项目,50项被国家外专局批准。在南京国际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上,与17个专
家组织洽谈成功47项。另外,向国家呈报了“远红外烘干机技术”等16个正式项目和“农业航
空技术”等2个出国培训项目。

  2002年,全垦区共执行完成“稻壳碳综合利用技术”等29个项目,引进美、日、澳等10国
专家共34名,争取专项经费45.6万元。执行出国培训项目4个,培训20 人。受总局引智办邀请,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副校长等5 名专家在八一农大和农垦科学院做了“关于农业及生物技术”的
学术报告;美国联邦农业部首席情报官陈洁先生做了“管理上的挑战”的学术报告,总局机关、
直属企事业单位2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2003年9月8日至18日,在省外专局“海外专家龙江行活动”中,垦区策划组织了“海外专
家垦区行活动”。活动期间,邀请了美国牧草、日本养牛、香港有机农业等3位专家,走访了4
个分局、6个农场、12个生产队,考察了2片草场、5个奶牛小区、30 多家养牛户,对天然草场
退化改良、优质牧草品种引进、奶牛饲养防疫技术等17项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解决和指导。同
时,还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举办了“垦区牧草、奶牛饲养专题技术讲座”。10月24日,总
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黑龙江垦区国际人才交流协会”。2003年,共引进美、日、加、澳、俄
等国专家23名,执行完成了“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大豆食品开发”等17个引智项目。

  2004年6月,总局邀请美国等6国专家14名参加第15届哈洽会,签订了3项合作协议和6份引
进专家协议;以总局的名义举办了“硼肥的使用和推广”、“21世纪农业与环保——从日本看
中国”两场讲座,组织两组5名专家参与“海外专家龙江行活动”, 由医药专家和畜牧专家分
别进行现场咨询指导,受到基层的热烈欢迎和好评。“草原植被恢复与保护”、“生物饲料开
发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示范工程”、“高产奶牛饲养管理”等8 个引智项目圆满执行,取
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05年,垦区20多个单位引进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外国专家12名,执行“农田节水灌溉工
程”等项目10个。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高水平专家,日本专家西野圃先生,解决了北大荒肉业
的肉类保鲜及熟食品加工等技术难题;KWS 公司的德国专家与北大荒种业在玉米育种方面进行
合作,有26份品系参加试验,品种推广面积达2 000 多万亩;农航站“飞机发动机维修”项目
节省维修费用100多万元,创社会效益5 400多万元;九三种业集团聘请外国专家,引进自交、
杂交作物品种102 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协助国家外专局召开“三北地区大豆窄行
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现场会”,与会代表400多人参观了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2 000多亩大
豆“深窄密”示范田。

  2006年,垦区向国家及省申报各类项目20项,其中正式项目12项,日本花甲协会项目2项,
需求项目6项。通过“黑龙江垦区牧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加拿大农业部首席专家薛国兴
博士为垦区引进优质饲用燕麦品种1个,饲用豌豆新品种3个,苜蓿新品种5 个,良种繁育面积
突破5万亩,实现效益700万元;通过“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引进”项目,引进
加拿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系)15份,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20 份,玉米新品种2
份,禾本科牧草5份,豆科牧草10份,优质绿化苗木10余个,繁殖优质专用小麦1万亩,高油大
豆5 000亩,牧草制种面积500亩;通过“甜菜新品种选育及种子产业化生产技术”项目,引进
荷兰新品种鉴定试验6份,累计制种面积1 000 亩。2006年,共有7名外国专家深入垦区进行技
术指导和培训,有300多人接受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