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垦荒初期的文化
第一章 专业文化
第一节 垦荒初期的文化
垦区开发初期,没有专业文艺团体和专业文化活动。1958 年11 月,一个由铁道兵农垦局
(后改名为牡丹江农垦局)转业军人创办的文艺刊物《北大荒文艺》在虎林县诞生,为北大荒
文艺事业吹响了号角。1960年7月,因遭受自然灾害,加上全国纸张缺乏,只好忍痛停刊。
1960年,合江农垦局在佳木斯创办《北大仓文艺》,成为《北大荒文艺》的姊妹刊物。1962
年也由于遇到了和《北大荒文艺》同样的困难而宣布停刊,虽然只生存了2年,出版了9期,在
垦区文艺史上却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两份文学期刊的创办,团结了大批作者,在国内外文坛
公开打出了“北大荒文学” 的旗号。 她们的作用正如 《黑龙江文学通史》 中评价的那样:
“《北大荒》和《北大仓》两本文学期刊的创办,对黑龙江诗歌乃至整个文学事业的繁荣都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9年3月,铁道兵农垦局创办了垦区第一本画报《北大荒画报》,8开,44页,全部用道
林纸在北京精印,其中彩页12个。由铁道兵农垦局政治部编,中国农垦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由于翌年自然灾害影响,该画报仅出一期就停刊了。但她的诞生,对于弘扬北大荒精神,反映
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英雄业绩,以及培养和团结一大批垦区摄影工作者,提高北大荒摄
影艺术等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959年初,铁道兵农垦局从各农场文工队抽调一批骨干组成慰问团,代表农垦部随王震赴
海南岛慰问演出,同时还去了江西垦殖场、上海、北京、大连、大庆等地。主要演出了范国栋
执笔创作的大型话剧《北大荒人》和一些歌舞节目。后来,《北大荒人》被拍成电影风靡全国。
农场业余文工队创作的《献花舞》、《春归燕》 等歌舞, 经选拔,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职工文
艺会演。《春归燕》等歌舞的大幅剧照还被刊登在《人民画报》封面上。据东北农垦总局工会
1963年统计,全局有业余文工团66个,有1 602名文艺骨干常年活跃在大荒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