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早期的有线广播
第一章 广播
第一节 早期的有线广播
建国初期,建场比较早的国营农场先后建起了有线广播站(或广播室),以转播中央和省
台节目为主,不定期地播放本场新闻,进行生产动员、发布通知、表扬好人好事等,成为当时
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1951年春天,宝泉岭农场有线广播站建立。这是垦区的第一个广播站,
当时,从哈尔滨购回一台50瓦旧扩音器,15瓦高音喇叭2只,0.5瓦低音喇叭20只,一台旧收音
机和电唱机,一只话筒。用这些简陋的设备和依靠兼职播音员每天广播两次。1953 年2月,查
哈阳农场建立了广播站,只有一台40瓦扩音器和其他极简单的设备,配1名播音员,每天广播3
次。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和职工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1955 年又购进一台上海产500瓦扩音
机,配备了专职维护人员,各分场也开始转播总场的广播节目,扩大了宣传效果。
1955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强调“发展农村有线广播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政治任务。”
1958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又提出了普及农村广播网的任务。这一期间,友谊、克山、海伦、
八五○等农场也办起了有线广播。1956年1月,友谊农场从哈尔滨市购进一台300 瓦的扩大机,
5至10瓦的高音喇叭19只,建起农场广播站,配1 名专职播音员。第二年又从上海购置TY 型广
播机一套(包括扩音机、播音匣、电唱机、控制台及收音机),在5 个分场、19个生产队都安
装了高音喇叭。
在建场初期,农场的有线广播大多是与电话同杆同线,放广播时就不能打电话,所以广播
时间都在早、中、晚三次播放。多是电话员兼播音员,有的是电影放映员兼管广播设备。1958
年,大批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各农场都陆续建起有线广播站,而且配上专职编辑、播音员和
机线员。据1962年统计,友谊农场两级广播站的工作人员已发展到48人。全场自架广播线路295
公里,利用线路580公里,扩音机9台,总功率达2 700瓦,大小喇叭 5 239只。
1965年,友谊、克山等农场积极发展广播专线,小喇叭入户达80% 以上。虽然垦区当时还
没有专门的广播管理机构,有的广播站归工会管,有的归宣传股,还有附属于俱乐部的。但这
一时期的有线广播已经成为北大荒开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宣传、资讯娱乐工具,为垦区广播电
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