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队伍培训

第二节 队伍培训




  黑龙江垦区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思想、业务、作风都过硬的专
业人才队伍,保证了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多年来,国家正规广播电视院校的毕业生,都
没能分配到垦区来,早期从事广播事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基本上是从通信和电影岗位上调过来
的。后来为了适应垦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以岗位培训为主,多渠道培养人才。

   一、短期培训班

  垦区自力更生举办工程、编采、播音专业的培训班,主要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
学者来垦区讲学,培训专业人员。1987年和1988年,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薛飞、李瑞英先后
在宝泉岭管局为垦区播音员讲学,每期15天,两次参加学习的播音员达160 多人。1989年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龙珍、曹山在八五二农场为垦区举办播音员学习班。1990年8 月,中
央电视台第一任播音员潘捷、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傅程、王玲一起来垦区,在红兴隆分局为垦区
播音员讲课。这几期培训班对于提高垦区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水平发挥了很大作用。1991—1992
年,中国农业影视中心总编辑吴以铮、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周传基等也应邀到垦区为电视编导培
训班讲课。每期学习15天,参加学习的学员60~70人。参加学习的电视编采人员都结合专家讲
授的最新编导理论,联系自身工作实际,领悟电视编导的基础知识和创新经验,有力促进了垦
区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参加学习的人后来多数成为垦区电视精品战略的骨干。1995年,北京
广播电视设备厂高级工程师焦方性等专家来垦区为电视工程技术人员讲课。据初步统计,从1968
年到2005年,垦区累计办广播电视专业培训班50多期,参加学习人数达 3 000多人次。这些培
训班对于提高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函授教育

  为了集中力量培养骨干人才,垦区设立了北京广播学院宝泉岭函授分站,站长由宝泉岭分
局广播电视局长蒋庆涵担任,赵明负责函授站的具体工作。该分站的入学、考试等各项工作都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函授教育的有关规定,保证教学质量。学员主要是来自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
系统。学制3年,毕业合格者发给国家批准的大专毕业文凭。从1985年到1987年招收了三期计80
多名新闻编采和无线电工程函授生。

   三、院校代培

  1986年,农场总局广播电视局与牡丹江商业学校联合,招收了一期无线电专业技术人员52
名。学员脱产在职学习三年,毕业考试合格者发给中专文凭。后来这些学员都成为垦区广播电
视战线的技术骨干人才。平时,有的局场还选派骨干到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哈尔滨
工业大学等院校进修。

  通过长期、不间断地岗位培训,垦区培育了一大批广播电视的专业人才, 分布在垦区100
多个台站,出色地完成了各时期的宣传任务。2003年8月,垦区407名广播电视新闻编采人员经
过系统培训,分别在省厅批准设立的红兴隆、九三、建三江考点参加了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
格率达98% 以上。这样大批量参加全国统一的培训考试是垦区广播电视历史上的第一次。2004
年6月,农垦系统335人领取了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一核发的全国统一网上管理的新一代记者
证,这标志着垦区的电视记者身份得到公认。到2005年底统计,垦区已经评定高级职称人才45
名,中级264名,初级583 名。这些年来,还为中央、省市广播电视台输送专业人才500多人,
活跃在全国各地。

  附表:

   农垦广播电视局领导任职表(198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