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新闻研究与新闻改革

第七节 新闻研究与新闻改革




  《农垦日报》在搞好正常新闻报道的情况下,比较重视新闻研究工作。报社1992年就成立
了新闻研究室,设专人从事新闻研究工作,并且还出版了报社内部读物《农垦日报》内部通讯,
专门刊发论文和介绍记者、通讯员的采写经验和体会。同时报社还坚持多年实行评报、评稿制
度,设立评报栏对稿件和版面按ABC 档打分,这些措施对提高报社编采人员的业务水平都起到
了很大的作用。

  在搞好新闻编采业务的同时,报社还采取积极措施引导编采人员积极研究新闻业务,并注
意把研究成果向上级新闻刊物进行推荐。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农垦日报》的编采人
员共计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三昧》、《新闻传播》、《新闻出版报》等报
刊发表,并在各级的新闻业务论文评比中有200多篇文章获奖。

  报社领导始终比较重视编采人员的业务学习,凡是上级组织的大型业务培训活动,都努力
派人参加。同时还连续多年为编采人员坚持订阅《新闻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
《中国记者》、《新闻三昧》等业务刊物,以供大家学习和探讨。同时,他们还先后请黑龙江
省名记者郝志红、我国著名作家张抗抗、张雅文等来报社作新闻和文学讲座。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农垦日报》不断加强有关垦区改革内容的新闻报道,先
后推出了影响比较大的、反映改革内容的专版《大潮》;为干部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的专
版《聚宝盆》;反映干部群众精神和观念变化的专版《赤橙黄绿青蓝紫》;反映精彩社会生活
内容的专版《大世界》;反映北大荒精神内容的专版《精神高原》、《大荒魂》;反映改革和
群众呼声内容的专版《读者之家》;为北大荒文学创作提供的园地《北大荒》副刊;为美术创
作提供园地的《美术广场》;为摄影创作提供园地的《摄影之窗》等;以及开辟的影响比较大
的专栏《千里目》、《百家言》、《凡人世界》、《百姓话题》、《百家论苑》、《及时语》
等。

  为了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加入心入脑,从1996年开始,报社领导还积极引导编采人员和基层
通讯员,加强了软新闻的写作,力图通过软新闻的表现形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心灵,刻画和
描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龙江垦区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经济生活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这个阶段,《农垦日报》上刊登了大量的“软新闻”优秀作品,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良好
的影响。在推进“软新闻”的写作过程中,本报编采人员首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其中
当时主编《赤橙黄绿青蓝紫》专版的政教部主任齐长伐、政教版编辑吴继善等同志,还就“软
新闻”的写作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他们撰写的论文分别发表在《新闻传播》等省内
外的新闻业务杂志上。

  《农垦日报》的文章风格追求新鲜、生动、活泼、联系实际。为了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无
论是报社的编辑、记者,还是基层通讯员,都努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
“三贴近”采写原则。为了加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农垦日报》社坚持和大力提倡“编采合
一”的原则,编辑、记者都是多面手,在家编稿是编辑,出门采访是记者。写稿、编稿、校对
和出版等业务,《农垦日报》社的编采人员基本上样样精通。报社为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新闻报
道,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报社加强了记者部的力量,最多的时候,报社成立了两
个记者部。报社领导不断鼓励他们展开工作竞赛,有效促进了《农垦日报》的新闻报道工作,
报社工作多次受到总局党委领导的表扬和嘉奖。

   报社立功受奖情况

  1990年《农垦报》社荣获集体三等功。

  1990年,《农垦日报》社获总局机关文明单位称号。

  1994年10月,《农垦日报》获黑龙江省企业报“十佳报纸”称号。

  1994年12月,《农垦日报》获首届“黑龙江省优质报纸”称号。

  1995年12月,《农垦日报》荣获全国首届“百优企业报”称号。

  1998年,《农垦日报》荣获“全国20佳企业报”称号。

  2001年8月10日,《农垦日报》再获黑龙江企业报“十佳报纸”称号。

  2001年12月,在由新闻出版署、中国记者协会、中国企业报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企业报评比中,《农垦日报》荣获“先进报纸”称号。

  2002年5月,《农垦日报》社在总局第九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2002年9月,《农垦日报》社荣获“全国农民(农垦)报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农垦日报》荣获“全国先进企业报”称号。

  2006年《农垦日报》荣获黑龙江省“十佳企业报”称号。

  2007年《农垦日报》社荣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版发行先进集体称号。

   获奖新闻作品情况

  1981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消息《鹿场奇葩——雪花茸》 一等奖 作者 徐国春、蒋耀波

  评论《由“背水壶卖瓜”想到的》 二等奖 作者 张志仁

  1982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通讯《启迪心灵的探索者》 二等奖 作者 李兆基 徐广耀 刘金良

  1983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来信《他为啥不承包养牛了》 二等奖 作者 秦士庆

  1984年全省好新闻

  消息《青工朱万富和未婚妻

  韩凤荣自筹资金四万五

  创办开发性家庭农场》 二等奖 作者 孙成钰 赵连干

  评论《给后辈留点什么》 二等奖 作者 伍程哲

  1985年全国好新闻

  评论《事业才有更强的吸引力》 三等奖 作者 胡玉森

  1985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评论《事业才有更强的吸引力》 一等奖 作者 胡玉森

  通讯《一个医生的追求和情操》 二等奖 作者 李兆基

  1986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杂文《想起农场一怪》 二等奖 作者 王秋德

  1987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通讯《老少爷们儿》 二等奖 作者 徐国春 邵旭琨 王正辉

  杂文《“保险费”新解》 二等奖 作者 王秋德

  1988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连续报道《寄自垦区西北角的报告》 一等奖 作者 徐国春 曹起元

  通讯《父子争雄记》 二等奖 作者 张守仁 王学良 卫 群

  评论《走出神奇的土地》 二等奖 作者 张志仁

  1989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消息《一座办公楼年年难列计划,

  数幢教学楼拔地而起》 一等奖 作者 尹少峰 司玉杰

  来信《强反差中的思索》 一等奖 作者 张志仁

  通讯《杨家“鸣金收兵”记》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刘振海

  《且问谁是“冒富哥”》 二等奖 作者 徐国春 孙茂河 王积革

  深度报道《非特异变态反应》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张守仁

  1990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消息《征求意见表“无”字丰收发

  人深省》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通讯《他走了,却留下了……》 二等奖 作者 胡玉森 秦士庆 李柏松

  深度报道《在典型人物的背后》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李瑞海 戎济民

  1991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系列评论《苦战夺丰收》 一等奖 作者 胡玉森 伍程哲 张宝贤

  通讯《她在牛舍度过16个除夕》 一等奖 作者 李春发

  1992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评论《向解放思想要活力》 一等奖 作者 胡玉森

  连续报道《绥滨商战》 二等奖 作者 纪 红 常庆科

  1992年全黑龙江省好新闻摄影

  《商潮滚滚》 二等奖 作者 杨松庭

  1993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消息《大豆节招待佳宾酒会别具

  一格》 一等奖 作者 杨剑豪

  评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系列 一等奖 作者 伍程哲 李春发 吴继善

  述评《哈洽会回眸:我们的憾事》 一等奖 作者 张如

  通讯《松绑记》 二等奖 作者 徐广耀 尹少峰

  来信《垦区职高滑坡严重》 二等奖 作者 邵华

  1993年第九次全省新闻学优秀论著

  论文《论用稿对来稿的引导效应用

  与对策》 二等奖 作者 胡玉森

  1994年黑龙江省好新闻

  《弘扬北大荒精神》系列报道 特别奖 编者 胡玉森 李春发 吴继善

赵国维 孙成钰

  通讯《这个队最穷的是队长》 一等奖 作者 鲁宏杰 洪斌艳 玲志伟

  版面5月31日一版 一等奖 编者 常庆科

  消息《宝泉岭糖厂吃完甜菜吃豆稭》 二等奖 作者 许跃兵 周华琴

  评论《兴凯湖农场经济跨越式发展》

  系列短评 二等奖 作者 胡玉森 吴继善 张佑臣

   李春发

  1994年全省好新闻漫画

  《一呼百应》 一等奖 作者 刘春杰

  1995黑龙江新闻奖

  消息《八五三出现奇特的“王国军

  现象”》 一等奖 作者 吴继善 常庆科

  来信《一场一波三折的改革》 一等奖 作者 常庆科 吴继善

  通讯《怪!墙内开花红在外》 二等奖 作者 张佑臣 陈众力

  评论《贯彻总局党委(扩大)会议

  精神系列评论》 二等奖 作者 胡玉森 张佑臣 李春发

   吴继善 伍程哲 夏尊平

  好版面6月8日一版编辑张守仁

  1995年黑龙江省优秀新闻论文

  论文《要用政治家的目光处理热点

  新闻》 一等奖 作者 张守仁 胡玉森 李春发

  论文《试论“心态型新闻”》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1996年黑龙江省报纸奖

  消息《二龙山276号拖拉机被洛拖

  命名为功勋机车》 一等奖 作者 张 如 邵景喜

  消息《家庭农场主张树山与日本

  结成伙伴》 二等奖 作者 高 峰 胡志刚

  通讯《荒恋》二等奖作者高峰海波希云

  评论《治“软”先要“祛”虚》系列 二等奖 作者 胡玉森 吴继善 李春发

   夏尊平

  1997年黑龙江报纸奖

  版面《5月22日一版》 一等奖 作者 陈明芳

  消息《民营企业当龙头,接上一条

  产业链》 二等奖 作者 张佑臣 沈 才

  1998年第十九届黑龙江报纸奖

  消息《肖亚农从国外牵回一头“铁

  牛王”》 二等奖 作者 刘 冬 刘在宵

  深度报道《卖出去的企业何以又回炉》 二等奖 作者 张守仁 万咏之

  评论《兵贵神速莫等闲》 二等奖 作者 胡玉森

  1998年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

  通讯《大堤作证》 三等奖 作者 张佑臣 张纪平

  1999年黑龙江省报纸奖暨论文奖

  消息《“活化石”史氏鲟游向大江

  南北》 一等奖 作者 林 梅 吴继善 朱长富

   贺俊利

  通讯《龙江第一养蟹人》一等奖作者刘冬于本河刘忠国

  消息《葛柏林家庭农场自觉保护

  湿地》 二等奖 作者 高 峰 王亚光 林必茂

  通讯《听民声思教益》 二等奖 作者 万咏之

  通讯《王树贵三抓机遇兴药业》 二等奖 作者 尹少峰 杨存云

  系列报道《劳模跳槽激起的波澜》 二等奖 作者 高 峰 韩志营

  论文《略谈搞好正面宣传报道中

  的选择问题》 二等奖 作者 王亚光 夏尊平 张 伟

  论文《浅谈重大自然灾害报道中

  的舆论导向问题》 二等奖 作者 王亚光 纪 红 杨灵芝

  论文《关于提高报纸宣传质量的

  实践与思考》 二等奖 作者 李春发 纪 红 陈明芳

  1999年黑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

  通讯《东北春小麦的第二次飞跃》 一等奖 作者 纪 红

  1999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大荒涅槃》电视专题片 不分等 作者 冯 力 吴继善 李德仁等人

  黑龙江优秀新闻学论文

  《谈谈舆论监督的切入点》 二等奖 作者 万咏之

  2000年黑龙江报纸奖

  系列评论《解决“四难”》 一等奖 作者 吴继善 赵国维 张佑臣

   李春发

  消息《绥滨把家庭农场办到俄罗斯》 二等奖 作者 许跃兵 魏荣江 李建筑

  通讯《安得神力聚民心》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朱文熹 范可谦

   郑艳凤

  通讯《一起影响恶劣的事件》 二等奖 作者 赵国维 张守仁

  摄影《再见了,北大荒人》 二等奖 作者 张佑臣

  标题《深闺龙女半遮面,千呼万唤

  始出来》 二等奖 作者 张佑臣 陈子婴

  散文《临冬随感》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2000年黑龙江新闻奖

  通讯《芝麻摇身变西瓜》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常庆科 高福东

   李卫忠 于本河

  2001年黑龙江报纸奖

  消息《畜牧专家庄庆士热望报效

  垦区》 一等奖 作者 张守仁 王爱军

  通讯《北大荒的好女儿》 一等奖 作者 吴继善 张守仁 王亚光

  唐建勇

  通讯《蛙声十里出深山》 一等奖 作者 邵 华

  消息《王颜臣向仨徒弟“叫板”》 二等奖 作者 鲁宏杰 孟 红

  版面2001年6月21日一版 二等奖 编者 陈子婴

  评论《打工新族的风范》 二等奖 作者 张佑臣 张守仁

  标题《商业街区缺厕所,群众“方

  便”不方便》 二等奖 作者 许跃兵

  散文《家乡的游戏》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2001年黑龙江省新闻学优秀论文

  《沙龙式专栏的实践与思考》 二等奖 作者 高 峰 许跃兵

  2001年黑龙江新闻奖

  消息《畜牧专家庄庆士热望

  报效垦区》 二等奖 作者 张守仁 王爱军

  2002年黑龙江新闻奖

  消息《红卫一队成为全省“移动

  电话第一村”》 一等奖 作者 王亚光 鲁宏杰 李光忠

  内参《垦区精神疾患群体存在问

  题应引起重视》 一等奖 作者 王 军

  通讯《先进性的新注解》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王 军 谢振华

  张应能郭春波

  版面《2002年4月17日一版》 二等奖 编者 张德华

  2002年黑龙江省报纸奖

  消息《三江食品公司以创新思维经

  营无形资产》 一等奖 作者 韩志营 李传卿 张佑发

  消息《红卫一队成为全省“移动电

  话第一村”》 一等奖 作者 王亚光 鲁宏杰 李光忠

  通讯《在重新洗牌的起点上》 一等奖 作者 吴继善 万咏之 常庆科

   赵修彬 王凯胜

  评论《好马也要快加鞭》 一等奖 作者 张佑臣

  版面《2002年3月10日一版》 一等奖 作者 张佑臣 张德华

  散文《观日出日落》 一等奖 作者 黄 娟

  漫画《老马的忠告》 一等奖 作者 刘春杰

  消息《红旗岭退耕还湿再现生机》 二等奖 作者 孙成钰 张 伟 刘立明

   焦新秋

  消息《黄牛生出黑白花》 二等奖 作者 许跃兵 宋静涛 关宏宇

  消息《完达山为大上海创造在就业

  岗位》 二等奖 作者 王 军 赵修彬 王凯胜

  通讯《创新多多》 二等奖 作者 纪 红 李淑芝 程纪青

  通讯《这里流淌软黄金》 二等奖 作者 孙成钰 李光忠 陈荣生

  评论《为何不到三天就“放羊”?》 二等奖 作者 孙成钰

  评论《请君维护北大荒》 二等奖 作者 韩志营

  专版《2002年5月10日三版》 二等奖 作者 黄 娟

  来信《发展绒山羊要有长远眼光》 二等奖 作者 许跃兵

  图片《亮丽北大荒,好个八骏图》 二等奖 作者 王亚光

  2002年黑龙江省新闻学论文

  论文《开拓企业报发展的三向力》 二等奖 作者 常庆科

  2003年黑龙江新闻奖

  通讯《阳光地带奶奶牛》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高 峰 倪金珠

   姜殿君

  消息《青山麦芽厂厂长状告四农户》 二等奖 作者 许跃兵 王亚光 焦咏梅

  2003年黑龙江报纸奖

  消息《兴凯湖农场退耕还湿惜土如金》 一等奖 作者 许跃兵 王亚光 王端利

  通讯《笑在万寿菊花中》 一等奖 作者 李淑芝 赵月辉

  版面《2003年9月17日一版》 一等奖 编者 林 梅

  漫画《前因……后果》 一等奖 作者 赵庆忠

  专栏《小康之旅》 一等奖 作者 高 峰 许跃兵 敖艳华

   杨国平

  消息《北大荒绿色食品在日本冲绳

  放异彩》 二等奖 作者 胡玉森

  通讯《好似农田变车间》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夏尊平 张淑英

   白冬云

  通讯《曙光三怪》 二等奖 作者 孙成钰 付兴龙

  通讯《寻找龙头与基地利益的平衡点》 二等奖 作者 韩志营

  通讯《公仆本色》 二等奖 作者 韩志营 赵月辉 冯 欣

   肖征宇 王 胜

  2003年黑龙江省优秀新闻学论著论文

  论著《心态新闻学》 一等奖 作者 吴继善

  论文《通讯员来稿十大病症诊断及

  处方》 二等奖 作者 高 峰

  2004年黑龙江省新闻奖获奖作品

  通讯《远东传来的惊叹声》 二等奖 作者 王 军 胡志刚 李冬生

  2004年黑龙江报纸奖

  评论《爱入迷迷生颠颠出意》 一等奖 作者 赵庆忠

  摄影《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史诗

  ——破天荒》组照 一等奖 作者 王亚光

  消息《北大荒粮食跨国联运下江南》 二等奖 作者 韩志营 张清龙 任俊青

  通讯《与猪共舞》 二等奖 作者 韩志营 付兴龙

  论文《新闻摄影:素质标准决定质

  量标准》 二等奖 作者 王亚光

  版面《2004年3月29日一版》 二等奖 编辑 许跃兵

  漫画《哥们,你不喝我只好灌了》 二等奖 作者 赵庆忠

  2005年黑龙江省新闻奖

  通讯《生态非只在自然》 二等奖 作者 吴继善 杜江华 刘彦彬

  倪金珠吕建安

  2005年黑龙江报纸奖

  消息《八五九农业分公司谢绝客商

  建污染的造纸厂 一等奖 作者 许跃兵 进 有 俊 青

  通讯《五小民族的嬗变》 二等奖 作者 常庆科 刘 权 田 峰

  版面《2005年7月18日一版》 二等奖 编辑 许跃兵

  评论《领导下基层不要只“官官相

  会”》 二等奖 作者 孙成钰

  2005年黑龙江新闻奖

  消息《完达山良种奶牛饲养水平与

  世界比肩》 一等奖 作者 林 梅 于本河 关显昌

  通讯《永不歇息的手机》 一等奖 作者 杜江华 董馨娟

  通讯《在爱中成长》 二等奖 作者 董 璐 邱宏伟 高云峰

  通讯《专结穷亲戚的检察官》 二等奖 作者 王 军 余卫东 谢 燕

  系列报道《山坳中的“朝阳”》 二等奖 作者 许跃兵 刘彦彬

  2005年黑龙江新闻奖

  通讯《精心编织三张网》 二等奖 作者 张守仁 朱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