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章 广告经营

第五章 广告经营



  报纸的广告业务起步于1959年2月25日。当时的《合江农垦报》刊登启事:招收印刷工人。
在当时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报纸的广告主要是“公告”、“ 启事”之类的零星业务。 而且
基本都是免费的。“文革”中,“东北农垦报”、“兵团战士报”同全国大小报纸一样中断了
广告业务。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报纸广告经营水平不
断提高。

  1979年12月11日,《农垦报》迎来了恢复广告业务后的第一个客户——销售“雪花牌”淀
粉与味精的克山农场淀粉厂。当时报社尚无专职广告业务机构和人员。报社领导责成美术出版
科科长颜鸿蜀、编辑张佑臣暂时代管此项工作。颜鸿蜀调出后,广告业务改由美术出版科科长
王立人、工业编辑郭金城负责。1981年,他们在“坐堂待客”的同时,设计并印刷了报纸广告
刊例,然后向垦区一些工商企业,并以兄弟报社报纸发表的广告为线索,向相关客户寄去《农
垦报》的报样和“广告刊例”,承揽广告业务,收到初步成效。1981年,相继刊登了依兰收获
机厂和迎春机械厂农业机械和河北献县磁疗器厂产品广告。但一个通栏广告收费只有几十元,
整版广告费不到千元。全年广告费收入不到万元。

  1985年底,报社在佳木斯市工商局申办了广告营业执照,并于198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广告
发行科,赵国维出任科长,报社广告业务逐步走向正轨。1987年刘智出任广告科副科长,牵头
负责广告业务。报社领导和广告业务人员相继参加了全国和东北、华北、西北广告工作会议后,
与省内外报业广告界加强了来往、 交流广告, 并开始走出去承揽广告业务,年广告收入连年
达到10万元以上。1992年,为了加强广告工作,报社进一步充实广告科的力量,并制定了多劳
多得、按比例分成的奖励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告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广告经营水平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当年广告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1994年,陈众力接任广告部主任,报社再一次为广
告部增配人员,并配备了北京吉普车一辆,以方便接待广告客户和承揽广告业务。到1995年底,
广告营业额达到47万元。

  期间,报社还拓展了广告业务。1993年5 月,报社还在哈尔滨市兴办了黑龙江省福客来广
告装饰公司,开展户外广告业务。公司副总经理张洪驯、赵庆忠先后承揽并制作了阎家岗制药
厂、总局汽车配件公司等“高空广告”,架设在总局机关办公楼的屋顶上。

  1996年1月,徐广耀出任广告部主任, 报纸广告经营水平逐步登上了新台阶。在“巩固老
客户,发展新客户”、“抓大不放小”的理念指导下,广告触角逐步扩展、延伸。先后承揽、
策划了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一拖集团、大连瑞泽农药有限公司、石家庄天人集团、约翰·迪尔
公司、延吉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等报纸广告或“高空广告”。与此同时,广告部还围绕“哈洽
会”、总局重大会议、垦区重大活动以及重大节日,策划“专刊”形象广告,先后两次设计了
“垦区电话册”并在“电话册”封面、封底和插页上发布企业广告。广告业务领域的扩展,使
全社广告收入大幅度增长。1996年报纸广告收入额达到170万元,比上年度骤增123万元。在全
省企业报和地市级报纸中引起很大震动。1997年,广告经营额逐年攀升,到2001 年突破300万
元。2002年后,广告经营额稍有回落,但始终保持在210万元以上。

  报社开展广告业务以来,坚持依法经营、文明经营,在广告客户和广告行业中树立了良好
形象。1998年以来,在全省四届行业评比中,报社广告部均获全省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徐广耀先后三次荣获全省报业先进经营管理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