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报纸印刷与发行
第六章 报纸印刷与发行
创刊以来,报纸的印刷手段逐步改善,印刷水平不断提升。
1957 年铁道兵《农垦报》创办初期,为丝网油印刷,1958 年初与《虎林县报》合并后的
《农垦报》开始铅印;同年,《合江农垦》报由佳木斯印刷厂代为铅印,1959年8 月,《合江
农垦》报成立印刷厂后,报纸自行印刷。1963年3 月牡丹江《农垦报》与《合江农垦》报合并
为《东北农垦报》后,报纸一直由报社印刷厂(一度曾易名为总局印刷厂,兵团印刷厂)自行
铅印。期间,每逢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一、四版套红印刷。1985年10月1 日,还利用平板印
刷机首次印刷出版了彩色铜版纸的《农垦报》。
1992年1月1日起,报纸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火与电”,进入了激光照排、胶
版印刷的新阶段,报纸印刷质量显著提高。
2004年4月,报社迁址哈尔滨市以后,报纸改由黑龙江日报印刷厂代印。2001 年报纸扩为
对开四版后,一、四版开始彩色印刷,报纸印刷质量又有新的提升,在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
中连年名列前茅。
创刊以来,报纸发行经历了一个不定期到定期、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自办发行到邮局发
行的不同阶段。
铁道兵《农垦报》创刊初期,报纸属于内部不定期赠阅发行。1958年后,报纸开始定期出
版,改由当地邮局公开发行。报纸的发行量也不稳定。《东北农垦报》期间,每期报纸的发行
量在两万份左右。“十年动乱”中,报纸发行处于无序状态。1968年,报纸易名为《兵团战士
报》后,改为内部发行。当时的报纸订阅到班组,邮局投递到连队,期发行量达到6至8万份。
但由于报纸每张仅为3分钱,仍然亏损发行。
兵团撤销后,《屯垦戍边报》在省内公开发行,改为《农垦报》后,在全国公开发行。其
间,报纸邮发量稳定在3至4万份上下。1989年一度滑到2万多份,但1990年后迅速回升,高达6.53
万份。这一时期由于报纸定价低,加之发行费率40%, 发行仍处于亏损状态。每年总局拨给报
社发行补差18万元。
1992年报纸扩版为日报并实行胶版印刷后,报社要求全员抓发行。坚持每年召开发行会,
每年10至11月期间,报社领导与相关人员到基层“跑发行”,并于总局宣传部联合对发行先进
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报纸发行量稳定在4 万份左右。改为日报后,报社还将报纸年定价提至76
元,并于佳木斯邮电局多次协商,将报纸的发行费率由过去多年的40%降至35%,继而降至33%,
从而结束了历史上发行亏损的局面。每年报纸发行盈利20万元以上。
2000年报社迁址哈尔滨后,成立了发行部,进一步加强了发行工作。2001年报纸扩为对开
四版,一、四版彩色印刷的日报以后,报纸年定价每份提至156元。发行量仍稳定在4万份以上,
有的年度近5万份,报纸发行利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