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第三章 小城镇建设

第一节 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城镇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的中心,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
有着十分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它的主要特征是把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和社会服务三项主
要职能紧密联结在一起,并以此为凝聚力,集合成为一个人口密集、规模宏大、辐射面宽、超
越某种行政区域范围而独立发展起来的经济社会载体。垦区农场场部以上的城镇,在北大荒开
发建设之初,显然并不具备以上功能,它只是一个农场或管理局(分局)生产指挥部的所在地,
只能满足人们居住、 行政与生产指挥、 简单文教卫生和自给自足工副业生产的需求。垦区经
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镇的功能和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城镇建设受到各级各部门
的普遍重视,加强了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大城镇建设投入,使垦区的城镇面貌迅速发生
改变。1991年,《黑龙江省垦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下发实施,城乡规划建设实行规范化
管理,促进了城镇建设全面快速地发展。特别是1996年总局党委提出“小城镇带动战略”之后,
垦区的城镇建设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日程。同年,总局决定在城乡建设中实施“二三一工程”,
即按照黑龙江省规定的标准,每年在全垦区建成富强镇20个、小康队300个、样板住宅1 000栋,
推动了垦区城镇建设健康快速地发展。1999年9 月份,黑龙江省在建三江分局召开全省小城镇
建设现场会,马淑洁副省长到会讲话,对垦区小城镇建设给予高度赞扬。同时,建三江农垦城
被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2000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垦区, 对垦区小城镇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当年,宝泉岭农
垦城分别被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1年,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垦区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实施广场、环城屏障绿
化、主干道路园林化、绿化、拆墙透绿等建设。宝泉岭农垦城修建了尚志公园文化广场,建三
江农垦城投入1.24亿元实施“十大工程”,九三农垦城投入5 300 万元实施“八大工程”。九
三农垦城、红兴隆农垦城被列入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普阳农垦城被评为国家级文明示范镇。
2003年,总局建设局、牡丹江分局建设局、九三分局建设局被评为“黑龙江省小城镇网络建设、
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先进单位。

  2004年,城镇住宅建设有新的突破,建设面积达8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 是历史
上建设量最高的一年。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宅47个项目,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拆除泥草房面
积1.2 万平方米。在全省小城镇环境及综合整治活动评比中,垦区有3个先进集体、8个示范小
城镇、2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在新的规划发展目标中,各农场都把城镇建设提升品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创建具有
农垦特色的新型城镇。2006年,垦区在城镇建设中重点实施了民心工程:一是进一步改善农场
和社区的交通条件。投资10亿元左右,建设1 777公里公路;新建和改建一批客运站与公路停
靠站,为物资流通、贸易往来、投资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居
住条件。完成120 万平方米的住宅建设,基本消灭了场部城镇的泥草房;大力植树造林,美化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三是加速解决老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供水工程85处,新建和
改善水源工程100处,解决了13.6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丰富基层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
活。落实全民健身器材30套,争得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项目两个,为学校提供冰刀 3 000双;
大力发展通信事业,实施宽带入户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普及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

  宝泉岭分局根据“统筹规划、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分期达标”的工作思路,2006年新建
局场城镇水泥路40 000平方米,完成住宅建设面积18 万平方米。投资1.2多亿元,用于加强农
场场部和管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场部主干道硬化率100%、管理区道路畅通;场部住房砖
瓦化率100%、管理区95%;场部自来水入户率100%、 管理区全部安装自来水;广播电视入户使
用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场部职工医院达到国家一级丙等标准,管理区卫生所100%达标。
全分局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建设中心城镇—宝泉岭农垦城;加强绥滨、军川、新华、二
九○、共青五个农场场部重点城镇建设;建成50个左右的人口规模在1 000 人以上的管理区;
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 以上。进一步提高城镇的经济承载力和文化品位,引导扶持管理区和居
民组加强“小康书屋”、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建设,目前藏书1 000 册以上的“小康书屋”达
到56个,建有文化宣传栏的管理区和居民组达到180 个,建有健身路径或篮球场的管理区和居
民组达到200多个。

  牡丹江分局按照城镇定位和总体规划,短短五年多时间,就打造出一批城镇景观精品建设。
如流水潺潺、绿草如茵的海林创新广场; 碧波荡漾、 绿荷飘香的兴凯湖公园;管理完善、服
务配套的八五一一花园小区;绿树成荫、百鸟齐鸣的八五O星城公园;大气磅礴、绿间盎然的
八五四北山公园;人流如潮、乐声阵阵的八五六文化广场等,均成为当地知名景观。2006年,
这个分局又新建和改建文化体育场所32处,撤并生产队49个,场部周边10公里以内的管理区人
口逐步向场部集中,为打造2至5万人口的农垦新城创造了条件。各农场城镇都本着因地制宜的
原则把城市化定位为人文生态和谐优美。他们根据各自特色为城镇规划出了农业生态园区、居
民居住园区、休闲娱乐区、商业服务区、文化教育园区、工业开发园区和畜牧养殖园区等,每
个农场都有自己独特的新城魅力点。分局多年来一直把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机关、学校
和各种社会服务业有规划地组合起来,为城市化进程固本强基。目前,八五O、八五四、八五
六、八五七、八五八、庆丰等农场的工业园区已粗具规模,其他农场也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
推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快速升级。由于城镇规划建设特色突出,2005年,八五O、八五六农
场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首批环境优美乡镇。2006年,八五七农场又被农业部和黑龙江省列为新农
村建设试点单位,八五O农场也同时晋级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行列。

  九三分局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提高职工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九三城镇一体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个分局每年新增住宅面积都在10 万平方米左右, 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群众
的居住条件。2006年,他们完成住宅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市政道路80公里,铺设给排水管线
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全分局人均住宅面积因而达到22.8 平方米。年度内大规模
启动了建边、哈拉海两场百栋平房民居建设,以及大西江农场15栋“小康楼”开发和山河农场
万米住宅楼开发。全分局将辖区城镇建设纳入“一盘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以九
三城镇为中心城区,哈拉海、建边为两大开发区,南部6个农场为城镇建制区,北部4个农场为
卫星城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在九三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教育园区、农业科
技示范区、住宅新区、广场植物园休闲区等五大功能区。各农场也全面启动了场部城镇的总体
规划修编工作,对管理区和人口集中的居住区进行适当调整,明确重点建设区、弱化区和未来
调整撤并区,为集中人财物进行重点投入和重点建设提供了依据。

  哈尔滨分局有9 个农场,人多地少、场穷、底子薄。他们把集中整治环境作为城镇建设的
突破口,2006年开展了住区环境集中整治活动。要求各农场的环境要达到“三清”、“三化”、
“三净”、“一齐”,即清路边沟、清粪便、清垃圾,绿化、美化、亮化,净路面、净路边、
净公共场,临街围墙栅栏绿篱整齐。在整治活动中这个分局共投入200多万元,出动义务工18 700
多人次,清挖路沟13.34万延长米,铺设涵管130根,整修路面73 460延长米,新建公厕6 座,
改造公厕44座,清理垃圾粪便8 090吨。同时植树7.3万棵,栽花5.2万株,铺种草坪1.43 万平
方米,新修广场5处共2.35万平方米,建休闲凉亭两座,拆除泥草房及违章建筑1万多平方米,
新建住宅两万多平方米,各农场基本实现镇容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