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初创阶段

第一节 初创阶段




  1947年至建国前黑龙江垦区刚有雏形,对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缺乏经验,经济核算、统计、
会计、业务核算等统计制度还没有建立,在经济建设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1950—1952年,国营农场处在初创阶段,共建有12个国营农场,耕地面积142 万亩。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召开的国营农场场长会议,要求实行经营核算,充实会计统计人员,
健全各种报表制度。同年,东北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遵照这些指示和
决定,各农场和生产队开始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举办的统计业务培训班
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垦区培训了一批统计人员。当时的生产队统计员相当于生产队副
队长,除完成统计任务外,还负责派工派活、调度机车、检查质量、核对进度、评比等。但从
此也奠定了生产队统计工作的基础。1951年,各农场首次完成了东北统计局布置国营农场填报
的14种统计报表,如《农作技术报告表》、《播种面积报告表》、《收获工作总结报告表》、
《工作人员与工资总额月报表》、《役畜与生产家畜报告表》、《畜疫季报》、《灾害报告与
秋收前产量调查表》。同年还完成了上级所要求的国营农场年度总结基本报表:《土地使用情
况》、《生产情况》、《职工人数》、《农工工作情况》、《动物饲养》、《主要机具增减情
况》、《附属企业情况》。

  1952年,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局发出《关于加强国营农场计划统计工作的指示》,要求建
立场内计划统计制度,充实计划统计人员,注意计划统计工作的全面性与相关性,掌握计划统
计工作的时间性与准确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这一年国营农场年度总结报表增加
到17种:《土地利用情况》、《农场工作人员及工资总数》、《生产情况》、《果树生产情况
》、《良种收获情况》、《家畜家禽增减情况》、《主要农具机具增减》、《拖拉机作业及耗
油量》、《拖拉机使用情况》、《康拜因使用情况及耗油量》、《卡车使用情况》、《油料耗
用情况》、《农田水利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