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黄民(1966.1—)江苏仪征人,虎林电厂热网部部长。1999年虎林市政府和完达山电力集团
联合搞城市集中供热建设,他被调到集中供热筹备办,负责接焊质量监督工作。在工程建设期
间,为了防止出现焊接质量漏洞,按照《集中供热焊接规范》起草了一份通俗易懂的《焊接质
量标准》,发给参加施工的现场人员,保证了焊接质量,工程完工后,管道打水压一次成功。
工程建设期间,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他没有休息过一天。焊口的内部质量检验需要
x射线探伤机来完成,由于x射线对人体有害,白天检验需要工地停工,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
他将探伤工作放在晚间进行,在热网工程施工的 5个月当中,有一个半月的夜间是在工地上度
过的。尽管如此,没向单位要过一分钱的探伤补助和加班费。1995年被评为厂劳动模范,1997
年获分局第二届百佳称号,1999年立二等功,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帮平(1963—)四川广汉人,八五四农场粮油贸易公司搬运班班长。他在装卸工作岗位上,
多年来带头清扫库房,清扫出土粮多达 150多袋,经过精选,作为猪饲料,为公司创收入万元
以上。每年冬天外运粮豆出口,他带领班组创下1993年装卸货物3.5万吨。1994年4万吨。1995
年月4.5万吨,班组一天装卸货物280吨的纪录,他本人扛麻袋一天多达50余吨,被誉为“装卸
大王”。1993年、1994年分别被评为农场、管局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沧海(1937—)广东梅县人,党员,牡丹江农垦师范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1951年入伍,
1958年被下放到八五○农场劳动,1961年始任文化教员、中学教师,1980—1988年任教研室主
任,1984年起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一篇获全国师范语文教研会优秀论文、两篇获省优秀
论文二等奖,主编了《师范语文听说训练教程》、全省性师范语文学术期刊《黑龙江师范语文
教学》。1985—1986年参加了“北大荒报告团”,作报告30多场。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成军(1961.4—)山东掖县人。1980年4月在红卫农场一队参加工作。 先后任拖拉机驾驶
员助手、驾驶员、车长,1992年开始搞大棚蔬菜生产,建起了 3 000平方米大棚,起初没有经
验就拜师学艺,靠科技进步,靠勤劳的双手致富,1995年一年就盈利 5万元。自己富了不忘扶
持其他贫困户,帮乡亲们代育菜苗,指导生产,单春播时为本队捐献蔬菜,累计就达万元。1995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春荣(1943.8.28—)女,原籍山东济南,生于吉林长春,大学文化,党员。1967年7月毕
业于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1968年 8月参加工作,历任兵团一师二团技术员、一师科研所技术
员,并入北安农场局科研所后,任农业研究室技术员、科技办主任、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课
题主持人,正高级农业研究员。她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是垦北 1.3号小
麦新品种的主要育成人之一,是垦北 4.6号小麦新品种的育种主持人。北字号小麦新品种累计
推广面积达4 500多万亩,创社会效益2.4亿多元,其中北垦一号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1986年审定推广的北垦 3号小麦新品种,产量高,综合抗
病强,仅推广后的第二年面积就达2 000多万亩,创社会效益121万余元。后推广面积达到2 000
多万亩,创社会效益2 500多万元。1993年后推出6个新品种,亩产在600斤~700斤之间,最高
可达 870斤,1994年被评为垦区优秀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垦区“十杰妇女”称号,同时获省
“十大女杰”提名奖和垦区“三八红旗手”称号。还获得过“茹心奖”,1997年被评为黑龙江
省劳动模范。
黄德合
黄德合(1931.5—)山东安丘人。1956年1月在富锦县参加工作,同年入党。1956年2月调入
勤得利农场,历任作业区指导员、工副业四连连长、指导员、渔业分场副场长、农场水产科科
长、水产公司经理。曾经被授予农场优秀共产党员、管局先进工作者称号。任职水产公司经理
期间,公司获纯利润累计649万元,并且有3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1989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全省劳动模范。
黄殿富(1961.5.12—)富锦人。1979年4月在红卫农场参加工作。历任红卫农场三十四队拖
拉机驾驶员、1075收割机车长。他工作不怕苦累、不计报酬,连续三年在全场创质量第一名,
三年累计节油2 000公斤,节能降耗8万多元,在全场第一,被农场授予“勇于拼搏发奋进取的
优秀青年”。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福成(1931.9.18—)山东汶上人,1945年9月30日参加革命,1956年 7月26日入党,历任
通讯员、学徒工、修理工、技术员、农机工程师、修造厂副厂长、九三科研农机研究室副主任、
工程师。他一直从事农业机械工作,努力钻研农机技术,思想进步快,熟悉冷加工业务,1956
年获黑龙江省农林水先进工作者,1958年 7月获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58年
10获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5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工交战线
先进工作者称号。
黄福索(1952.1—)山东单县人,1968年 4月在新华农场二十一队参加工作,1969年调入兵
团二师车队修理工。1980年 4月入党。1985年调入宝泉岭糖厂机械维修工人、代班长、大组长,
他在工作中特别爱动脑子,改革和自做了好多工具、设备。在工作中危险时刻他总是干在前,
他在危险时有句口头语是“让我来”。机械维修组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被厂里被评为先进班组,
他本人也多次被厂里、管局、总局被评为先进党员。198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2000年宝泉
岭糖厂国家产业调整破产后下岗。
黄恒川(1936.11—)四川涪陵人。红兴隆管理局农机处高级工程师。从1983至 1986年主持
国家较大新技术推广项目(滚移式喷灌技术推广项目),该项目于1987年获国家农牧渔业科技进
步三等奖。他和农场有关人员一起,设计了国产大型喷灌机的发动机的自控装置,经多次试验
和生产实际考核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可靠,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利
用率,1984年后在全垦区推广。1982至1985年为解决大型喷灌机的综合利用,带领喷灌技术人
员对喷机进行了喷施化肥、农药的设计、改装,效果良好。获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一次、二等
一次和1986至1987年优秀论文奖及证书。项目1983至1986年在垦区共推广52个农场,累计推广
687台,喷灌总面积达72.08万亩,总增产粮豆7 231.18万公斤,总纯增收益1 359.58万元,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惠英(1963.2.27—)女,1997年她任宝泉岭酱业公司包装班一班班长时, 正值包装班人
员调整,班里进了几位新同事,这样就使得流水线工作中配合不够协调,包装损失较大,她就
业自己连续工作在包装线上的多个环节,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可包装损失并未彻底解
决。她想到了包装一班是个十三人的集体,一人一道工序,缺一不可,她就组织全班人员学习
工艺规程,进行技能培训和竞赛。通过学习,班内人员包装技能有了提高,使产品合格率从96.4%
提升到 99.8%。1997年后她连续被公司、农场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工会积极分子
等荣誉。2002年她又被评为管局三八红旗手、总局劳动模范,2003年被评为管局先进生产者。
黄家安(1970—)山东沂水人,党员,毕业于八一农垦大学。在军川农场历任技术员、副队
长、队长、水稻办主任、现任绥滨农场副场长。他在农业植保、病理、遗传学、昆虫学等方面
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在生产队实施的惠满丰有机肥使用技术研究
中获总局三等奖,在三十二队工作期间,使生产队一年一个台阶,跨进农场先进生产队行列。
调任十五队队长后,这个队成为分局级水田高新技术科技示范园区,2000年获纯利润 187万元,
人均纯收入 6 225元。所在单位连续三年成为农场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家滨(1954.12—)安徽寿县人。1972年12月参军。1976年5月入党。1978年 1月退役来垦
区工作。历任胜利农场党委宣传部干事、部长、组织部长、人民法庭庭长、场党委副书记、书
记、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1999年被总局党委授予反腐倡廉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被评为佳木
斯市模范党务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黄景权(1953—)山东人,党员。1972年12
月参军,1977年 4月退役到建三江局建筑公司当油漆班长。1983年他解决了多年来公司因防水
工程误工期、拖总体工程跨年度的问题,他带领全班 8名同志加班加点,用30天的时间完成需
要168天完成的6 050㎡防水工程任务。首创公司当年施工当年竣工纪录,消除了尾巴工程,为
公司争得了信誉。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理军(1965.10—)山东梁山人,1993年 11月入党。1997年,他从依兰农场五队到种子公
司任经理后,公司年年赢利。2001年上交农场利润 7万元,使农场种子公司成为绥化市农科所
授牌的大豆种子繁育基地,种子遍布了省农科院、农垦科学院、阿城种子公司,呼兰、依兰、
达连河等县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7年以来种子公司共投资20多万元,增加了种子包
衣剂、清粮机、并扩建了仓库,增加了晒场面积。并与 7所科研院校农科所合作,销售网点遍
布10个市县。1999年以来,共外销种子3 000吨,累计产值850万元,实现利润21万元。从1998
年连续四年被农场被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也曾多次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扶贫
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林忠(1939.9—)满族,辽宁盖县人,经济师职称。1954年 4月在宝泉岭农场参加工作,
1970年 4月入党,历任宝泉岭农场六分场一队机务学员、驾驶员、十七队副队长、兵团十五团
二十连武装连连长,1978年3月调任江滨农场副场长,1982年2月任江滨农场场长,1984年 8月
调任宝泉岭管理局商业公司经理,1985年 4月任宝泉岭商业局局长,后兼职党委书记,1995年
7月任商业局党委书记。 为黑龙江省农机学会会员,曾多次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管理局先
进工作者、优秀党员,199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
黄留印(1949.10―2000.3)袓籍山东巨野县,1949年生于克山。1968年5月参加工作,1984
年入党。1968年5月在克山农场修造厂历任工人、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1999年9月晋升为
高级工程师。1997年 11月任克山农场副场长。曾参与研制与推广“SQ-多功能喷嘴试验”获嫩
江农场局科技一等奖,5BE—3型种子包衣机获科技二等奖;3WM-650型和3WM-200型喷雾机获第
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多次获农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被评为嫩江管理局
劳动模范,1996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培岗(1951—)桦川人。1976年3月在兵团三十一团参加工作。1981年 11月到创业农场六
队任车长。1982年春涝,地里有明水无法播种,他响应支部号召排水抢播,第一个报名,带头
苦干。当时天气冷,遇到排水沟水深难挖时,就脱下衣服,第一个跳下去,在水中排水皮肤都
冻紫了,还是一个劲地干,直到把水全部排出去。1982年他所带领的车组完好率、出勤率、时
间利用率均在90%以上,个人出勤率平均95%,完成作业亩7 394亩,全年盈利1 532.68元。1983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朋贵(1944.8.5—)四川省巫山人。1965年12月参军,1967年1月入党,1974年 9月1日转
业到嫩江农场公安分局。历任战士、排长、民警、所长。他秉公办案上百件,拒礼二百多人,
价值 6万余元,有人找他办理假护照,以办一人给三千美金为报酬,被他拒绝了。他还做好事
1 300余件,为灾区捐款800余元,帮教后进青年12人。三岗辖区社会治安曾一度混乱,他带领
全所干警努力整治,很快稳定了形势。从军队到公安,先后立功受奖32次。1990年、1991年连
续获九三分局劳动模范标兵称号;1991年被评为总局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1993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萍(1959.10——)女,祖籍广西白邑,生于八五八农场,党员。1976年 12月在八五八农
场十三队参加工作,现任八五八农场监察科科长。她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十二年期间,共查办违
纪案件32起,收缴违纪金额13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40万元,27名违纪人员受到查处,她往往
是白天调查取证,夜间查阅账目,研究案情。2002年,农场又让她兼职清欠办主任,她深入细
致,敢于碰硬,及时将应收款收回来,2002年完成分局下达清欠指标223%。成为全垦区参与清
欠工作的榜样。先后多次被农场授予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1982年被授予省工会积极分子,
被牡丹江地委授予“五讲四美”积极分子。1983年,她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会积极分子,同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汝生(1945.2—)辽宁西丰人。1973年投亲来到梧桐河农场,1975年转为农场职工。土地
承包到户后,他率先采用插秧技术,同时他还发挥自己的特长,大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和养鱼
等副业,年家庭纯收入1.5万元,四年收入达5万余元,由一个贫困户一跃成为农场的万元户。
1985年到1987年,送给本队六户贫困户 12对貉,价值4 800多元,并拿出近万元以无息借款方
式支持贫困户买机械发展生产。1987年他还无偿送给生产队12对貉,价值9 600元。1984—1987
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农场劳动模范,1988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绍华(1946.2—)江西金溪人,大专文化。1966年 7月参加工作。曾任原曙光水泥厂工人、
球磨车间班长、化验室化验员,生产科工艺员,化验室主任,1985年代理原曙光水泥厂生产副
厂长,1989年任水泥厂总工程师。1966年他从哈尔滨下乡到曙光农场,一直在水泥厂工作,1986
年毕业于哈尔滨建工学院硅酸盐专业,1989年任水泥厂总工程师。他按照水泥生产规程严格控
制出厂水泥的质量,使水泥厂在我省东部地区质量列居榜首。425#、525#普通硅酸盐早强水泥
在多次被各地县市技术监督部门被评为优质产品,1998年在全省88家水泥企业行业评比中荣获
十佳企业之一,1998年9月全省第二次水泥化学分析大对比中有100家水泥企业参加,曙光水泥
厂各种指标全部合格。80年代被分局授予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为建(1936.1—)女,湖南宁乡人,小学高级教师。1958年 8月入党,同年来到北大荒,
历任湖南省宁乡县七家坪小学教师、友谊农场六分场小学教师、农场小学教师,1971年10月任
兵团三师跃进山钢铁厂子弟校副校长,1978年1月任红兴隆局直幼儿园园长,1984年6月任局直
小学书记。十多次被评为农场优秀教师、东北农垦总局优秀教师、厂级先进工作者、管理局机
关工委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党员、管理局“三八”红旗手,1980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维茂(1940.11.16—)山东昌邑人,大学文化。1958年5月参加工作,1983年5月入党。从
1972—1992年在二九一农场机械厂任调度、厂长,机械厂改革后与富锦拖拉机厂联营,三年中
为富拖生产配件58.2万件,产值达195.4万元,盈利97.4万元,人均收入达1 757元,是1984年
的1.17倍。他连续多年被农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卫红(1967.1—)女,江苏海门人,1983年 9月参加工作,先后任红兴隆宾馆客房服务员、
高档客房领班,1998年3月任客房经理,1999年5月任宾馆副总经理兼餐饮部经理,2001年 2月
任总经理,2000年入党。在担任客房部经理期间,改革旧的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提高了服务
质量,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经济指标,职工平均月收入达 800多元。
她本人被评为分局办公室系统先进工作者。担任总经理后,善于管理,使企业效益稳中有升,
保证了40多名退休职工和全体在岗职工的工资收入。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向阳(1943.3.4—)又名黄中正,四川长寿人,党员,大专文化,工程师。1958年 7月四
川长寿和重庆工人,1962年 3月投亲来北大荒,曾分别在八五三农场任农工、机务工、农机科
科员、副科长。1958年在重庆市市中区机器修配厂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到农场后工作积极,1977
年 8月出席红兴隆管理局第一届科学大会,被评为科学实验先进个人,1982年获农场首届科学
大会一至五等奖八项。十一队蹲点抓喷药改装,搞出农场第一台培植“八带”的样机;十四队
蹲点抓出第一个“农具检修样板化”生产队;十二队蹲点,改装成农场独特的大最低割装置;
研制出造价低性能可靠的秸秆粉碎抛撒器。善于总结经验,在农机专业杂志发表多篇论文。1983
年被总局被评为劳动模范。1989年被红兴隆管理局被评为劳动模范。
黄新贤(1936.12—)广东梅县人,党员,大专文化,会计师。1953年 10月入伍,历任战士、
副分队长、文化教员。1958年 4月转业到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二队农工,后任五分场助理员、打
鱼队及五队会计、兵团二十一团五营五十九连会计、五十八团十一连会计、红旗岭农场计财科
成本会计、审计员、计财科副科长、审计科科长。1990—1993年圆满完成农场、管局、总局交
给的各项审计任务,在组织实施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承包(租赁)经营审计、厂长(队
长)离任审计、行业审计、小水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事业单位定期审计, 共审出各
种违纪金额192.2万元,查出损失浪费金额 18万元,以及有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收缴违纪资金及审计罚款14.1万元,纠正违纪账款74.7万元,纠正会计账目差错 624.5万元,
经审计后,为农场收回各种款项20.3万元,促进被审计单位位增收节支金额21.4万元,三年完
成审计金额 4.8亿元。多次被评为农场、管理局、总局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
范。
黄性厚(1955.6—)山东梁山人,在宝泉岭农场14队工作,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在
1995年以来任十四队队长,他带领全队职工坚持科学种田,1998年战胜了严重的低温、旱涝灾
害。实现粮豆总产 3 025.8吨,连续四年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农场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实现
了粮食增产、农场增效、职工增收,到1998年底,生产队全部收回各种挂账款,实现了全队83
户职工无一人挂账。1998年8月,垦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这期间他的父亲已住院4
个多月。8月21日,根据上级指示,全场紧急出动700多突击队,他亲自带队抗灾,当车队行驶
途中,传来父亲病逝的噩耗,他忍住泪水,化悲痛为力量,他身先士卒,充当先锋,在他的激
励下,全队圆满地完成了抢险任务。
黄学成
黄学成(1964—)富裕人,1979年在引龙河农场参加工作,1987年参加工作,引龙河农场第
六管理区机务工人、拖拉机驾驶员,车长。在机车学徒期间他虚心向师傅学习,努力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农机新技术,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没几年就担任了机车组长,
他团结同志、听从指挥,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永昌(1942.12—)山东人, 1967年在哈尔滨医大毕业后分配到八五四农场职工医院,历
任医师、内科主任,1982年任八五四农场职工医院副院长。他无论在内科医师、主任岗位上,
还是担任领导,始终保持早来晚走,遇到危重病人,经常是昼夜守候在病人身边,直至病人脱
离危险。十多年来,呕心沥血为农场培养医务人员,经他带教、培养的医生不下数十人。在流
行性出血热的防治中,他和院长一道刻苦钻研,不断探索,掌握了一套以液体疗法为主的治疗
方案,创造出了连续 16年共收150余列出血热病人,无一例死亡的记录。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
动模范。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授予先进工作者。
黄振海(1934.4.19—1995年)河南杞县人。1950年参军,1958年入党。1958年4月来北大荒,
曾在合江农垦局、东北农垦局机关任职,1978年 1月任建三江管局物资处党委书记、副处长,
1981年11月任处长。1983年11月24日任建三江管局副局长。198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振秀(1945—)女,河南杞县人。1961年参加工作,1980年入党。曾在佳南畜牧试验场当
工人、合江农垦局招待所当服务员、总局第二招待所食堂保管员。在做食堂保管员期间,负责
保管物品300多种,价值6万元,不丢不损、管理井井有条。在做好保管工作的同时,主动干好
食堂的其他工作,总是热情服务,不怕苦、累,以“老黄牛”的精神干好食堂工作。1984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黄政瑞(1932.4—)上海人,1951年 1月参军,195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1978年
入党。初在北京解放军 124疗养院工作,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先后在牡丹江农垦局裴德医院
药剂科任药师,1983年 7月调入总医院任药剂科副主任,后晋为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为中
国药学会黑龙江分会三届理事,省及哈尔滨市药学会分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
研究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农垦药学分会理事长。曾参加完达山药厂的建厂和产品
开发,担任过牡丹江农垦卫校兼职教师,近年来致力于临床药学的研究,成果获总局以上奖励
的科研成果 4项,其中1971年在我国首先应用醋酸钠配制平衡盐注射液治流行性出血热获省科
技成果三等奖、1974年在国内首先利用刺五加全株制成静脉注射液获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
以上两种药品已收入1986年《黑龙江省药品标准》内。曾出席省科学大会,获1978年总局、牡
丹江地区、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农垦系统先进生产者。
黄志华(1945.2.17—)阿城人,初中文化,党员。 1964年参加工作,曾在二龙山农场任生
产队长、分场长、副场长。在任二龙山农场四分场二十三队队长时,农机管理标准化和田间作
业标准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二十三队成为北安分局先进单位。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