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sun2

sun2





孙培乐

孙培乐(1948.1—)山东蓬莱人,党员,高级农艺师。1967年12月在八五七农场参加工作,
省自学成才标兵,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自学了全部农业大中专课程,1984年
调入农垦科学院工作,为国家级项目“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开发研究”做出了贡献。1988—1991
年先后到条件十分艰苦的龙门农场、襄河农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使农场农业生产三年跨越三
大步,被当时的媒体誉为“北大荒上的播火人”、“科技扶贫状元”。1990年被总局授予科技
扶贫先进工作者称号(劳模级)。论文多次被全国有关学术机构评金奖和特等奖。1991年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垦区百名优秀专家。2000年被英国皇
家联盟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


孙佩(1950.2—)女,吉林长春人。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6年入党,1968年—1995年期
间,曾任九三分局商业综合商店经理,她带领全店职工全面地开展优质服务,开拓市场,组织
货源,取得了好成绩,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模。


孙平华(1948.6—)山东诸城人。巨浪牧场二队农工。1974年在泰康县烟筒屯当队长,1982
年到巨浪牧场当农工。1987年,他看准了养牛这个项目,买回三头奶牛,经常买一些奶牛饲养、
管理防病之类的书读,他养牛10年,每天早 5点起床,填草、喂料、饮水、榨奶,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晚10点才能上床休息,到2001年已发展到30多头优质奶牛。他支持队领导的工作,
带头上缴地费,有的职工交不上,他帮助交上。乡亲们有大事小情,他总是热情帮忙。2002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琪(1964—)吉林德惠人,八五○农场畜牧队养牛专业户。1994年已有奶牛 162头,有砖
瓦结构牛舍五栋,1 307平方米,小四轮两台,粉碎机两台,吉普车一台,固定资产60万。1995
年上交鲜奶264吨,纯利 13万元。他农忙时主动出车为生产队播种,分文不收,以助人为乐。
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启智(1955.2—)齐齐哈尔人,1971年 5月在赵光农场三分场参加工作,后在北安农垦交
通局工作期间,将一个一般单位变成垦区行业管理的排头兵,连续七年被总局交通局被评为一
类局,带领全局职工完成行业管理工作的同时,组建了汽车检测中心、二保厂、汽车销售公司、
盛达酒店、种植、养殖基地等多家企业,安置下岗职工 180多人,年利润近百万元。在2004年
的通乡公路建设中,他常年带病工作,为北安分局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省
验收单位的高度评价。2001年北安农垦交通局被交通厅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4年被
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他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厅、总局交通局劳动模范,2005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庆旺(1945.1.18—)山东东阿人,原任云山农场十八队队长,他开发水田 11 000亩;水
稻单产超千斤,最高的达1 300斤,平均亩效益达219元,实现利润 241万元,加上旱田和自营
经济等多种经营效益,1998年效益总额达367万元,人均收入近万元。共为职工翻新住房2 000
平方米,维修职工活动室 200平方米。十八队跨入总局文明队和小康队行列。1999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孙仁忠(1962.8—)山东崂山人,党员。曾任八五七农场十五队驾驶员,包车组长,工会副
主席。在十五队E512—67收获机任车长时,1990年收获作物5 685亩,亩耗油 0.65公斤,亩零
件修理费0.54元,机车完好率、出勤率和时间利用率分别为100%、100%和 94%。1991年特大洪
灾,机车装上木头链轨到水里抢粮,收获作物2 638亩,亩耗油1.11公斤,亩零件修理费229元。
1992年他的机车收获4 517亩,亩耗油0.62公斤,亩零件修理费0.56元,机车三率均为 100%。
三年来,通过修旧利废和技术改装,节约修理费2 500元。199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荣(1931.1—)河北滦县人,党员,中专文化。1946年参加工作,原任八五三农场工程公
司党委书记。1947年四平战役立大功一次,1948年、1949年各立大功一次。1982年被评为总局
优秀党员,1983年被评为总场优秀政工干部、总局优秀党员、总局劳动模范。



孙如贵

孙如贵(1929.8—)江苏盐城人,党员,初中文化。1947年 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
消毒员、警卫员、班长、保管员、副排长、学员,1955年入朝作战立二等功。1958年 4月转业
到八五三农场任五分场四队油料员、农校学员。1960年后分别任五分场四队副队长、打鱼队队
长、修路队队长、兵团二十团五营五十三连连连长、五十八团五连连长、团生产股股长、红旗
岭农场和生产科科长、农场办公室主任、基建科科长、水利科科长、农场纪委副书记。1981年
抗洪抢险立三等功。多次被农场、管理局、总局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1972年被评
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81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善财(1941—)山东梁山人。1958年在新华农场参加工作,历任十八队饲养员、二十、二
十八队机务工人。1985年农场兴办家庭农场时,他承包土地1 005亩,当年纯收入 1.6790万元,
1986年收入 1.5260万元,1987年在特大水灾、风灾减产的情况下仍获利润 4 560多元。三年
共为国家生产粮豆366.8吨,总收入达5万多元。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善德(1942.8—)哈尔滨市人,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院长,党员,主任医师。1965年毕业
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到锦河农场医院工作。后被调到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工作。曾任内科主任、
代院长、院长等职务。在他的领导下,医院获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总局双文明标兵单位等称
号。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北安管理局优秀知识分子、端正党风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1987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文明
建设先进工作者等。并当选为黑龙江省第六届党代会代表。


孙善林(1945.9—)桦南人,1959年2月参加工作, 1970年入党,先后多年获农场、分局级
先进个人,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他在二九○农场四十二队担任保管化验员工作,经常
是中午别人回家吃饭了,他回家拿个馒头,顶着烈日帮助种植户翻晒粮食,别人翻完场坐下休
息,他推着推车清理场院的边边角角,不让收回来的粮食浪费掉,从春到秋他义务清理场院里
的杂草、整理库房,每年为生产队节约资金 3 000余元。生产队的晒场管理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受到领导和职工的好评。


孙绍玉(1937.3—2002年)山东茌平人,党员。1955年参军,在部队曾 2次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3年复员至集贤农场汽车队当驾驶员,自觉遵章守法,保证行驶了80万公里无重大伤亡事故,
共节约修理费1万多元,节油918.4公斤,吨公里节本0.19元。1977年至1980年 8次被评为双鸭
山市安全生产标兵;1974—1976年连续被评为全省安全标兵;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世明(1941.11—)山东文登人,吉林工业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 1968年参加工作,曾
任兵团二十九团技术员、保卫干事、指导员、副团长,双鸭山农场革委会副主任、副场长、佳
木斯肉联厂副厂长、厂长,总局经委主任、总局总工程师。1965年入党,1985年任肉联厂厂长
后,创造出了“日效益管理法”,建立了目标责任制,明确了产值、产量、质量、利润等主要
技术指标,1985年总产值达1 500万元,利润60万元;1990年总产值达8 346万元,利税 590万
元,出口创汇 1 200万美元;企业跨入了省“六好企业”和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及国家二级企业
行列,获部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部质量管理奖、省企业管理优秀单位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了
省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个人、省首批优秀企业家、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孙淑玲(1949.12.30—)女,勃利人。1968年9月从哈尔滨市下乡到兵团一师七团, 1971年
11月调六师六十一团,1997年 7月入党。历任一师七团工人、六师六十一团一连农工、创业农
场一队女工班长、晒场主任。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树明(1946.10—)哈尔滨人, 在任红旗农场制酒厂党支部书记期间,一心一意抓管理谋
发展,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含量、销售渠道不断提高和拓宽。他总是在车间和工人在一起,与
职工建立了密切融洽的干群关系。制酒厂酿制的松花江白酒其质量和效率均达到同行业领先水
平,所在企业也在1981年盈利28万元,产品在哈尔滨市质量评比名列第一,为此被评为1982年
总局劳动模范。


孙伟(1963.2.13—)望奎人,2002年12月入党。1979年7月在青龙山农场参加工作,曾任农
场中学数学教师,1985年9月调前进农场中学任数学教师。1994—1997年连续4年获农场优秀教
师称号。1997年、2001年获总局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卫国(1960.10.12—)吉林榆树人,1982年7月入党。1977年9月在建三江管局砖瓦连参加
工作,曾任工人、管局建筑公司统计、工商科科员、科长,1998年 3月任建三江工商行政管理
局副局长。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文斌(1958.11—)河北赤城人,在宝泉岭农场岭南管理区工作,2005年3月被评为总局劳
动模范。在岭南管理区他种的地最多,每年470公顷土地;机械力量最强,拥有165万元的两套
农机具;贷款最多,每年都有600多万,其中400万元是为职工担保贷款;帮扶人最多,全队有
120户人家都得到他的资助或扶持。在2003年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 2004年被总
局授予“北大荒百面红旗”。他在职工身上花多少钱,费了多少心血不好统计,但有一个数字,
职工们却都清楚地记得,那就是到2005年3月全队职工还欠他42万元。


孙锡英(1940.3—)女,山东乳山人,连珠山水泥厂工人。是1959年从山东来北大荒的支边
青年,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她落下了腿脚痛的毛病,领导为了照顾她的身体,把她调到了机关担
任清洁工作,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每年出勤率都在360天以上,每天要清扫1 100
平方米楼内卫生,还有四个男、女厕所,两个大小会议室,就是无人分管的玻璃窗,门等都经
常擦得干干净净。办公楼里的男女厕所的下水道经常堵塞,她就用棍子去捅,要用一条腿跪在
水泥地上捅,脏水溅满身,冬天的水泥地面冰一样凉,每次修下水道时都得20分钟左右,两条
腿换着跪,腿都发麻了,但她从不顾这些,坚持把下水道修好。她每天比别人多劳动1至2个小
时,每年又多上了40多天班,比别人多工作 360多个小时。1980年、1983年、1987年三次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锡智(1935.4—)山东平度人,1953年1月在萨尔图种畜场 (红色草原牧场前身)二分场参
加工作,历任牧工、队长、畜牧兽医站站长。1956年在星火牧场工作时,为战胜干旱,解决牛
群饮水问题,率领工人突击队,克服困难打井抗旱,取得成效。平时对牛群格个关心,有一头
牛病了(当时奶牛一头值一千多元),他昼夜看护,精心喂养,使牛康复。1956年被评为全国农
林水系统先进工作者。


孙宪东(1964.1—)山东城武人,党员,普阳农场十四队职工,他每年承包水田15公顷,平
均公顷产量达9吨以上,拥有固定资产 30余万元。连续三年,被农场被评为“水稻高产高效大
王”、劳动模范。2001年,被评为农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宝泉岭分局“科技示范户”,总局
“北大荒职工标兵”等称号。他在普阳农场第一个承包水田种植水稻,购买了大量种植水稻的
书籍学习。针对地下水水温低,他独创了“水稻单排单灌技术和单株钵育摆栽技术”,公顷产
量突破11吨。被农场命名为“孙宪东水稻栽培种植法”。该技术在全场推广,使普阳农场水稻
单产平均每亩增产80公斤,增效益近千万元。2002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2003年获得省
五一劳动奖章。


孙小革(1958.1—)湖南隆回人,党员,大专学历。1974年10月在八五二农场七分场参加工
作,历任农工、副队长、基建队副队长、农场畜牧公司南林畜牧站站长、农场企业管理科干事、
副科长、科长,2005年4月任八五二农场社区经济办主任。在农场改革工作中,完成改制企业12
个,涉及资产13 647万元,涉及人员达3 039人。盘活闲置资产总额达1 633万元,清查资产总
值达 1 919万元。1990年、1997年被评为分局系统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农场被评为优秀共产
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总局体改系统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心坚(1938.6—)山东龙口人。绥滨农场十四队东方红—54驾驶员。1985年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后,贷款买回了两头奶牛,没有饲养经验,就到书店购买有关的科技书籍,边干边
学。由于科学饲养,精心管理,奶牛平均产奶量都在7.5吨以上,奶牛也由几头变成了十几头。
198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鑫山(1916.11.3—)山东掖县人,1952年5月在哈尔滨市亚麻厂参加工作,曾任总局物资
局计划员。一直从事物资供应工作,数次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1958年在建设工程部东北
第三工程公司材料处工作期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57年他负责驻沈阳地区订货采购,
订货量大、供货多,未发生任何失误,做到货发出来,就能寄回明细表和化验单,多种材料合
装一车,也从未发生混乱,一年中零担凑整车达600多吨,节约运杂费6 000余元。1957年一年
完成钢材管材2 888吨,玻璃34 500平方米,卫生器材4 800件,大波瓦 1 800多片及多种材料
的提货运输任务。为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货渠道。



孙兴学

孙兴学(1962.3—)山东东阿人,党员,中专文化,共青农场天香种猪场副场长。 1978年9
月参加工作,历任农业技术员、农业副队长、书记、队长等职;1995年任水利队队长期间,当
年扭亏为盈,向农场上缴利润 120万元。水利队被农场授予“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他本人被农场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
称号,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秀娟(1955.1—)女,山东日照人,党员。1978年9月1日在前进农场参加工作,曾任农场
砖厂工人、出纳员、会计,2000年5月任砖厂厂长。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2005年评功
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


孙秀兰(1951.2.17—)女,虎林人,八五八农场二渔队奶牛养殖户。1990年9月开始养奶牛,
手中仅有的3 500元钱,买回3头产奶牛。1993年5头产奶牛总产鲜奶37.5吨,产值3万元,利润
1.3万元。1995年6头产奶牛,产奶39.5吨,产值4.3万元,利润2万元。已发展到10头奶牛、砖
瓦结构牛棚50平方米、小四轮一台。她被农场、分局授予“十大”行业标兵,农场、分局“双
学双比”先进个人,农场先进生产者、分局劳动模范、总局脱贫致富先进个人等称号。1995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秀萍(1955—)女,山东梁山人,是名山农场十四队的一名女共产党员,1985年购买了拖
拉机,承包了土地。1993年生产实行两费自理,她又率先交钱承包了土地。孙方普的妻子有病,
生活非常困难,她不仅让丈夫为他代耕,而且每年还送给他两麻袋小麦做口粮,在她的带领下,
她们协作组在生产队粮食产量第一、上缴粮第一。她多次获管局女能手、三八红旗手称号,连
续十年获农场优秀共产党称号。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旭东(1965.6—)山东栖霞人,本科学历,党员,热力工程师。北大荒糖业有限公司动力
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他织参加技术革新20余项。设备检修期,他注重抓精修细修,保证设
备检修质量。抓规范化生产,24小时满点运行。1992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1997年被评为
分局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分局级“学帮带”先进个人。


孙学志(1937—)肇源人,1951年在肇源农场参加工作,1957年入党。他参加工作时开荒非
常艰苦,工作中总是起带头作用,农场盖房子脱坯时,他一天脱 2 000多块,夏季铲地时,他
不仅自己铲一垄地,而且担水给职工喝,还能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1952年被评为省级劳模。


孙岩浩(1953.9—)山东梁山人。1966年于友谊农场参加工作,曾在跃进山钢铁厂当工人、
1989年10月到老柞山金矿当工人,是金矿组建时期五个岩工之一,是凿岩技术最好的一个。建
厂初,他带领四台机组昼夜奋战在现场,五天五夜没下山,超额完成了任务。验收会上,疲惫
的他坐在炉子旁边睡着了,裤子烧着了都不知道。盲竖井掘进是井巷工程较难的硬活,他主动
请战,带领突击班几天几夜不下山,提前一个月完成了80米的掘进任务。在担任凿岩班长时提
出无底柱采矿法,每采矿一万吨矿节约成本8万元;长颈漏斗采矿法,多采矿4万吨,节约资金
7.4万元。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毅志

孙毅志(1952.10—)齐齐哈尔人,1969年下乡到兵团四师, 1985年入党,现任牡丹江农垦
公安分局副局长。1990年和1991年先后破获二起近万枚雷管被盗特大案件;1987年破获了震惊
全省的“龙江大盗”王俊杰案,一举破案 153起,公安厅、农垦总局均发来了贺电。近三年来,
先后主持侦破了特大纵火案、特大抢劫杀人案等百余起大要案。从1999年到 2001年破案1 081
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40人;公安局二次被省厅授予先进单位,他先后
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十大侦察员”、全省“破案能手”等称
号,三次荣立三等功,2002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孙荫森

孙荫森(1933.5.3—2004.2.18)河北丰润人,1950年2月在鹤山八一五农场参加工作,任拖
拉机驾驶员。曾于1951年 3月参加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公营农场管理局机械农场干部训练班学
习三个月,在工作中吃苦耐劳,1956年被评为省和全国农林水系统先进生产者。1958年 7月同
荣军农场调红色草原牧场当技术员,1964年调到九三修配厂,先后任发电厂技术员、一车间主
任,1980年调到九三汽车大队任工会主席、助理工程师。


孙英凯(1954.4—)甘南人,党员。1971年3月在兵团五十五团三营二十二连参加工作,1972
年12月应征入伍,1976年复员回到五十五团三营工作,历任教师、农场造纸厂营业员、乳品厂
供销科长、查哈阳农场农场驻齐市办事处主任、农场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乳品厂总支书记、
厂长、农场副场长。1992年在任总公司副总经理期间与俄罗斯建立了业务往来,当年公司盈利
52万元。在乳品厂任厂长期间,深化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从1994年企业连续 4年利润
超百万元,被总局、嫩江管局多次被评为先进企业,个人被授予垦区优秀青年企业家,1996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颖哲(1973—)女,山东宁建人,党员。1995年在九三丰缘麦业有限公司参加工作,历任
化验员、化验室副主任、主任,2003年 1月任分公司副经理。几年来她参与了“小麦与用粉开
发研究”、“龙麦4083开发与研究”、“黑龙江地产优质麦研究”等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先后
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为开发丰缘麦业在专用粉上提供了科学依据。她先后被评为
九三分局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人”,“黑龙江省创新能手”等光荣称号,2005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永锋(1973.10.8—)同江人,党员。现任柳河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医。家里 30多亩
养鱼池没人管,已荒废了两年,他带上家里仅有的 3 000元钱,到省养鱼大王杨光渔场学习,
并引进鱼苗驯化养殖,在农场的支持下扩建了鱼池,拉上了动力电,添加了增氧设备和投铒设
备,鱼苗驯化成功,以每亩 200斤的产量安全越冬,为养鱼户提供了优质鱼苗,增加了收入。
当年被授予“垦区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称号。1999年7月6日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永俭(1953.10.28—)巴彦人,1977年 1月在七星农场参加工作,曾任七分场七十四队农
工、钻井队副队长、队长。为保证全局大力发展水稻生产,率全队工人苦干实干打机井,1993
年完成20眼,1994年完成70余眼,1995年完成 100余眼,被农场被评为先进单位。1995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友(1925—)党员,1983年到青年农场石桥原种鸡场任支部书记兼场长,虽年近花甲,但
有强烈的事业心,狠抓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经过努力,由1982年亏损19.1万元,到1983年不仅
把总场拨的5万元补贴节余了,还盈利2.6万元,摘掉了亏损的帽子,被总场被评为先进单位。
他也在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玉斌(1962.1.15—)泰来人,本科学历,党员。 1992年到富裕牧场任水利科长期间,每
年水利投资在60万元以上,完成土方30万立方米。是亲自搞规划、勘测设计、检查监督工程质
量。1997年打井38眼,节水灌溉面积7 500亩,1998年打井193眼,实现节水灌溉面积26 400亩。
“98特大洪水”时,他及时准确提供水情数据,17个昼夜不回家,坚守在抗洪第一线。洪水过
后,为恢复生产,每天往返在八个工地,常常是半夜睡觉,天不亮起床,两个月时间完成投资
120万元,修建水毁工程48座,完成土方 16万立方米。自1995年以来连续被评为齐齐哈尔分局
和总局水利系统的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玉奎(1943—)密山人,党员。1960年参加工作,曾在八五一一农场任机务技术员、机务
副队长、家庭农场场长、生产队长。1984年,他带领的家庭农场生产粮豆 112万斤,劳动力人
均收入超过500元,纯利润近万元。1987年实现利润25万元,劳动力人均收入1 200元。他完成
农机技术革新16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10万元。1987年,通过技术改造,成功地解决了青贮
收获机收获过程中的浪费问题,每年减少浪费25万元。农场为他记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1987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玉良(1955.4.15—)延寿人,大专文化,主治医师。 1971年在庆阳农场参加工作,1976
年到黑龙江中医学院进修。1979年调入江川农场职工医院,历任中医科主任、门诊部主任等职。
1985年到佳木斯医学院再次进修。他研制的小儿止泻外敷膏经佳木斯医学院、妇婴医院等多家
临床单位实验观察,有效率达 80.5%。此项发明于1994年获得国家专利,同时获世界卫生组织
“医药突出贡献奖”,他被总局授予“自学成才标兵”称号。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多
次受到各级表彰和奖励,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玉敏(1965.6.17—)女,山东威海人,初中文化。 现任二九一农场街道办清洁工。1985
年参加工作,1997年入党,历任工人、居民委主任、清洁工。担任居民委主任时,除了与普通
清洁工一起清扫垃圾外,工作都用在晚上休息时间,她分管的第一居民委,对每户的居住情况
都了如指掌,她配合农场计生办人员搞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多次受到农场表彰。连续
多年被农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三八红旗手,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元德(1949.5—)江苏干榆人。1967年 2月在八五二农场七分场六队参加工作,历任工人、
拖拉机驾驶员、康拜因驾驶员。1969年七分场六队开始建点,他既是车长又是驾驶员,机车出
了故障他不吃饭也要先修车。他开的荒地数量多、质量好。1979年被评为分局劳动模范,1980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并颁发给他立功证书。


孙元省(1941.7—)辽宁盖县人,1958年参加工作,曾任鞍钢工人、部队战士、名山农场基
建科科员。后担任汤原农场基建公司经理期间,1987年完成产值64万元,上缴利润 6.7万元,
1988年第一季度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40%。他经常给群众送粮送菜,哪个职工家有了困难,
都主动帮助解决。曾多次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分局优秀党员,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原峰

孙原峰(1940.7—)江苏南京人,196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工程专业,分配到农垦部
水利工程局。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主持和审查垦区大、中型水利工程设计百余项,1998—2000年为垦区黑、松、嫩、
乌江防洪工程设计、大中型灌区工程设计技术总负责人。设计成果获奖17项,其中农业部、黑
龙江省优秀设计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水利厅优秀设计、优质工程奖 4项。1986年被评为
省三江平原开发治理总指挥部先进个人,1997年被评为总局优秀科技工作者,1996年、1999年
两次被评为垦区优秀专家。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总局水利局先进个人。


孙远东(1960.10.16—)山东平度人,1977年 9月在创业农场六队参加工作。历任六队、七
队、一队机务工人,1984年1月任1075-1号车车长。在大忙季节,早3点起床,检查、保养机车,
使机车随时开动。他每天第一个进田间作业,最后一个离开地号,有时连续作业36小时不下车。
五年中,年均作业亩9 066亩,三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198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云智

孙云智(1940.8—)山东荣成人。1963年参加工作,任和平农场拖拉机驾驶员,1965年担任
车长,197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并出席了省劳模大会。1971年在特大涝灾条件下,完
成直接收割5 600亩,脱谷大豆3 000亩,占全队总面积76%。1972年直接收割3 353亩,脱谷大
豆3 298亩,亩成本由原计划1.43元降低到1.02元,机器完好率100%,出勤率84.9%。六年作业
面积34 789亩,年平均5 800亩;耗油8 856公斤,平均亩耗油0.25公斤。其中收割小麦22 087
亩,大豆12 421亩,谷子 290亩。连续六年机车无事故、未大修,连续三年未换大帆布,只换
过一次活塞环,节约开支1万元。


孙运良(1958—)山东莱州人,1976—1980年任八五一一农场四队工人、教师,1980年后分
别任农场中学教师、教务主任、北大荒艺术学校副校长、校长,为北大荒艺术学校的建设和发
展做出了贡献,学校被晋升为分局文明标兵单位、被总局教育局授予办学先进单位。1999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占起

孙占起(1957.5—2003.4.11)山东平度人,党员,大学文化。1993年3月调入完达山制药厂
任厂长,制药厂1996年盈利356万元,1997年达455万元,1998年高达 705万元。1998年的资产
负债率达到了72.53%,1996—1998年连续三年创垦区最佳经济效益单位,1997年获垦区文明标
兵单位,连续三年获鸡西地区医药系统先进企业。他本人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管局
劳动模范,1996年、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2003年 4月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2003
年4月11日,因公出差,途中遇车祸殉职。


孙振军(1961.1—)山东荣成人,党员。1978年10月于八五四农场参加工作,历任农工、会
计、计财科长、总局财务处科长、农业风险互助办总会计师、主任、阳光农业保险公司总经理。
组建了中国第一家阳光农业保险公司。为了公司的组建,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放弃了所有的休
息日,大年初三赶回上班,多次跑北京向国家保监会等五个部委汇报,赢得国家保监会的肯定
和支持,率先进入全国农业保险试点。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治业

孙治业(1939—)山东沂水人,初中文化,党员,绥滨农场八队职工。1959年支边到绥滨农
场,创办了家庭养猪场,他与爱人天天泡在猪场,第一年就盈利近 8万元。用这笔钱整修和扩
建了猪舍,扩大了生产规模,使建筑面积达到 2 000平方米。经过几年的实验,他成功繁育了
“三元杂交”新型肥猪品种,养猪场也越办越红火。从1984年到1989年向农场平价出售肥猪2 150
头,仔猪 7 300头,创利25万元,并拥有固定资产15万元,成为农垦系统的养猪大户。1986—
1987年连续两年出资7 000余元举办了全场职工篮球邀请赛,农场中心小学筹建时,捐款1万元;
几年来累计达 5千多元;此外,他还向省少年宫、大兴安岭灾区等累计捐款达万元。他在1986
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同年7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被评为总局优秀党员。


孙忠财(1968.11.10—)赵光农场第八管理区机务工人,1986年参加工作,1996年购买了二
台东方红-802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成为赵光农场第一农机大户,经营土地 600亩。他先后购置
了气吸式精播机、东方红1002、新型喷药机、新式重耙等农机具,努力为代耕户搞好代耕服务,
成为青年致富带头人,曾被评为赵光农场先进生产者、农场十大青年致富标兵、1999年被评为
总局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