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zheng

zheng



郑百义(1953.6.20—)辽宁宽甸人。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72年10月 1日入党,历任九三
科研所技术员、农艺师、小麦研究室主任、副部长、副场长、副所长、副经理、经理、所长、
董事长、北大荒种业集团副总经理。从事育种研究,主要培育出“垦九4号”小麦、“北联3号”
小黑麦两个品种并命名推广。1994年担任九三分局种子公司经理以来,加快推进了种子产业化
建设进程,组建北大荒集团九三种业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被国家被评为种业五十强企业,2004
年公司被省被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在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宝华(1961.11—)女,青冈人, 1978年在查哈阳农场参加工作,查哈阳农场教育科副科
长、教研室主任。毕业于齐齐哈尔市师范学院英语系,高级教师。曾任高中英语教师多年,并
连续任高三把关教师。后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教研室主任、教育科副科长,多次被评为分局
先进教师、劳动模范、总局教科研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郑长友(1962.6—)辽宁人。1994年在兴丹米业公司制米一厂参加建厂以来,一直当修理工,
1995—1996年里提合理化建议6项,其中仅胚芽米去垩白、修改制米流程两项就使原班产5吨提
高到7吨,质量也有相应的提高。1994年被评为农场先进生产者、 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朝辉,浙江建德人,高中文化,党员。1981任军川一中校长,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学校
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的高考成绩持续上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基
本建设都得到了发展。198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成华(1958.7.31—)女,山东日照人,二九○农场第五管理区奶牛养殖科技示范户。1998
年开始规模养殖奶牛,实行了舍饲、青贮和采用吸奶器械,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年上交鲜奶50
余吨,奶牛平均单产6吨以上。每年获纯效益5万元以上。她每年要为贫困户垫付生产资金 2万
元,经她帮扶的贫困职工近十人。曾多次被分局、农场授予三八红旗手、岗位女明星、奶牛状
元、奶牛科技示范户等荣誉。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春林(1940.10—)辽宁朝阳人,1960年8月参军,1961年7月入党,1966年3月退役来垦区
工作。历任部队战士、文书,八五九农场四平派出所干事、民警、兵团六师二十三团保卫股副
股长、农场公安分局副局长、局长。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殿峰(1969.10—)辽宁昌图人, 八一农垦大学科技处处长,博士,教授,化控研究室主
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他近年来共主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厅局
级科研项目14项,有7项获得各级奖励;先后于 2000年被评为鸡西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1
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二奎

郑二奎(1933.12.22—1992.8.18)朝鲜族,生于朝鲜庆尚北道, 1940年随父到延寿县谋生。
1951年考入佳木斯农校,1953年毕业并分配到集贤县第一机械示范农场任农业技术员。1959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技术员、生产股副股长、生产科长、总农艺师、副场长等职。30多
年来他很少有节假日休息,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搞调查研究,全场 260多个地号土壤类型、耕
作方式、种植作物、品种及长势情况,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1983年组织全场水稻育苗移栽,
引进水稻种植示范户,至1991年水稻种植面积 4 000余亩,1991年前双鸭山农场农业生产连续
九年获得丰收,玉米增长 33.6%。曾被总局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
模范。



郑 发

郑发(1926.5.20—)五常人,赵光农场二十九队饲养员。 197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同
年获全国农林水利先进工作者称号。


郑广江(1949.7.2—)通河人,党员。1979年在岔林河农场一队任副队长期间,早出晚归抓
生产,大豆亩产由原来的70公斤增加到95公斤;1980年在农场新开发区五队工作,仅一年时间
开垦荒地数千亩;在农场奶牛公司工作期间,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工作在奶牛公司抓管理搞
防疫,每年都与职工一起过除夕夜。奶牛场自1990年建场奶牛非正常死亡为零,平均单产达4.9
吨,出售鲜奶价值20余万元。他多次被分局、农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2002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桂兰(1922.1.18—2004.12.14)女,山东青岛人。1951年4月参加通北农场修理厂家属大
队的组建,同姐妹们一凭着一把锄、一把镐,开出50多亩耕地,除了种植各种蔬菜以外,还种
有玉米、黄豆、芸豆等杂粮作物,先后又建起了养猪场、养鸡场等。清理猪场和鸡舍等的粪,
她二话不说干着这些杂活,连打扫厕所的活都包了下来。1952年 2月,她挺着怀有六个月身孕
的大肚子,照样跟妇女姐妹们劳动在第一线,铲地、拔草样样不落后,这一年她除了生小孩休
息一个月外,没有休息一天。195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郑国强(1957.7—)河北大城人,党员。1977年8月在八五三农场二分场六队参加工作,1995
年八一农大毕业,主任农艺师。历任八五三农场农业技术员、队长、农业参谋、科研所长、分
场副场长、场长、水稻办主任等职。1995年担任水稻办主任,根据八五三农场40万亩水田生产
实际,搞出一套适合于八五三农场水稻栽培经验,以办班培训的方式传授给基层技术员,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职工的收入。1999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加真(1929.11—)浙江温州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1951年1月参军,1958年 3月
转业来垦区,历任宣传干事、宣传部副部长、《北大荒文艺》主编、总局史志办主任。1972年
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后又被评为省地方志、党史先进工作者、 省先进文艺群体带头人。主编
《黑龙江农垦史资料汇编》、《北大荒画史》等书。主持编辑了《北大荒文学作品选》、《北
大荒作家》丛书。著有儿童文学《小北大荒人》,长篇报告文学《战斗在北大荒》,长篇小说
《江畔朝阳》,以及报告文学《北大荒移民录》、《中国东北角》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
任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史志协会理事、北大荒文联常务副主席兼作协主席。出席过全国第五
届文代会。


郑建顺(1925.5—1979年)1946年参军,1950年入党,入伍后任战士、班长、侦察员。1955
年集体转业到二九一农场当工人、保管员。在部队曾立三等功四次、四等功四次。1954年来到
北大荒,首先挖地窨子,在地窨子搭铺,铺下面积水20余公分,满屋泥泞终日不干。为减轻蚊
子叮咬,白天干活用泥巴涂在脸上,晚上进屋就钻进蚊帐。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完成任务。1956
年他被评为全国农业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7年调到九三农场管理局鹤山农场任农工、锅炉工、油料保管员。


郑凯林(1965.8—)贵州青隆人。1980年 7月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八五二农场工作,曾任拖
拉机、收获机驾驶员。1991年农场遭遇洪涝灾害,获机装上半链轨作业,吃住在田间,一个月
抢收作物5 000余亩,之后去支援友邻单位,在八五四农场一干又是7天。1993年被评为总局劳
动模范。


郑培珂(1952.3—)山东日照人,1984年筹建宝泉岭新星乳品厂就任厂长,建厂初期,他主
动担任工艺设计、绘图,指导安装,为工厂节约投资12万元。他经常带病工作,1991年做了脾
切除手术后,仅休息了两个月就坚持上班,在病休期间还完成了40吨奶粉车间的扩建工艺设计。
1986年投产以来,累计创产值6 132.9万元,实现利税900万元,1978—1992年连续 6年利润超
百万元,宝牌奶粉先后获省、部优、绿色食品。1987年、1993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


郑庆平(1953.6—)安徽萧县人,大专文化。1969年7月在八五三农场参加工作,1973年6月
入党。历任卫生员、医士、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副院长、院长,他多次去国家级二甲医
院参观学习,吸取长处,建立了一套创二甲医院的成型模式,使医院在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
评定为垦区首家“爱婴医院”,国家卫生组织评审为“二级乙等医院”。1987年和1992年他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日亭(1960.4—)山东乳山人,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在二
队任队长时,根据土地少、职工多的特点,每人分给 5亩经济田,同时鼓励职工家家养猪,二
队人均增收近千元。在十三任队长时,创办了股份制奶牛场,发展旱改水,家庭农场净收益超
过50万元。1996年底到新河分场任场长,两年的时间发展水田3万亩,年上交利税700多万元,
人均收入6 500元。他从1994年开始连续6年获农场劳动模范、连续 4年获牡丹江分局劳动模范
称号。1999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


郑胜利(1963.12—)河北邢台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1979年10月参加工作,1991年6
月入党,历任红兴隆电厂电气车间工人、值长、生产经营办主任、发电分厂生产副厂长、发电
科副科长、供热站副站长、发电科科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副总经理等职。2005年被评为总局
劳动模范。


郑淑庆(1965—)山东沂南人,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第二管理区第十九作
业站收割机驾驶员。他驾驶的东风90型收割机,每年作业量都在 4 000亩以上。1994年生产队
新进了两台佳联 1 075收割机,他接了一台,机车的三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平均年作业量
都在 6 000亩以上。连续几年被生产队、农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劳动能手。1995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郑树举(1925.5—2000.9)山东日照人,党员,他自转业到二九○农场后,工作任劳任怨,
1982年推行体制改革时,生产队有一些老、弱、病、残和刚结婚的小媳妇没人要,他要求把这
部分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积肥班,担负起生产队及场部地区厕所的清理,为生产队积造有机肥。
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万清(1949—)辽宁昌图人,党员。1968年 9月在九三分局砖厂参加工作。历任工人、商
店营业员、会计、副主任、百货站党支部书记,1985年 9月任九三驻秦皇岛办事处农工商联合
公司副经理。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伟臣(1966.5—)友谊人,本科学历,助理政工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 12月入
党。历任友谊农场一分场五队农工、副队长、队长、三分场农业副场长、九分场副书记。在担
任一分场五队队长期间,扭转了五队的亏损局面,人均收入从原来的1 450元提高到3 650元。
五队党支部被评为农场先进党支部。他先后被评为友谊农场十佳青年、十佳队长、劳动模范,
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宪宝(1925.10—)吉林东风人,1948年入党,初小文化, 1947年参军,历任战士、班长、
保管员等,1956年被评为广州军区后勤积极分子,1957年被评为总后机械部积极分子。1958年
转业至曙光农场四队,1959年起先后任一连副连长、三队副书记、一队小馆经理、农场招待所
所长,1965年任农场水泥厂主任保管员,1979年任农场水泥厂后勤副主任。他“一生交给党安
排”,组织安排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干好,被群众称为革命的“老黄牛”,1972年被评为黑龙江
省劳动模范。


郑新民(1963—)河南汝南人,党员。1982年 8月在八五○农场十七队参加工作,历任农机
技术员、场乳品厂副厂长,1993年10月在乳品厂危难时出任厂长。上任后,整顿企业管理,开
拓“卫星牌”奶粉的销售市场、开发奶粉的多系列品种、强化内部管理等措施,产品在省外的
销售量80%以上,新产品产量达80%,传统产品在 20%,企业经济效益连年递增,“卫星牌”系
列产品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一枚银牌、二枚铜牌的好成绩。1996年被评为总局劳动
模范,1999年在完达山集团工作时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


郑秀兰(1962.1—)女,山东日照人,新华农场林场工人。 她所承包的造林成活率均达95%
以上,并且按造林技术要求进行当年二、三林抚育管理。除每年保质保量完成承包造林任务外,
她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及护林防火工作,在荒山清理割带、林培穴中均起带头作用。在一次劳
动中,她的丈夫不幸把左臂绞入粉碎机,失去劳动能力。她一面照顾年幼的儿子,一面伺候病
中的丈夫。2001年她成了林场第一批购牛户,在养牛小区建起了 100多平方米的牛舍,精心饲
养,日产鲜奶上百斤。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以锁(1947.3—)江苏阜宁人,1963年8月参军,1965年5月入党。退役后回乡工作,先后
任县四合中学教师、水产中学教师。1984年 3月来垦区,先后任勤得利农场中学教师、建三江
分局第二高中教师。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永财(1945.12.6—)望奎人,初中文化,党员。15岁来到海伦农场, 16岁成为七分场机
务队一名学员,到20岁时已经成长为一名康拜因车长。他的车从来不出故障,效率达到了同类
车型的两倍。他驾驶“东风90”收获机年年都是全场同类车型作业量最高的,耗油和修理费最
低的。春天他是播种机长,冬天拉山是胶轮车驾驶员,收获季节他是康拜车长,平时是一名修
理工。1978年农场购进当时最先进的E—512进口收获机,他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它,
一直到退休,还对它恋恋不舍。1979年被评为全国农林水利先进工作者。


郑永发(1952.8—)山东牟平人,1977年 1月参加工作,西岗齿轮厂工人。他所从事的是锻
打工作,每天搬动工件几千斤,锻工车间条件差,夏天室温高,热浪灼人,烧红的工件烤得人
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1995年,工厂开展“争当岗位能手”劳动竞赛活动,在人手少,急需
出活的情况下,又承担了烧“大炉”的任务。为了每个班次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每天提前
一小时到岗,烧好炉,工件投到炉中,做好一切班前的准备工作。他一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三
个月干出八个月的活,完成工时1 171小时,全年完成工时5 820小时,一年完成两年半的工作
任务,1995年被评为牡丹江分局劳动模范、总局特等劳动模范。


郑雨祥(1938.11—)1958年3月参军。1965年 5月到绿色草原牧场工作,历任生产队会计、
副书记、副队长等职务。在担任十队党支部副书记,带领全队职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
动,以身作则带头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74年被评为总局级劳动模范。


郑玉霞(1949.10—)女,吉林榆树人。 新华农场小学教师。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进
行了“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创设口语交际环境”、“小学俄文三模式五环节”、“数学尝
试教学”等专题实验,被评为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先进工作者。她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
班级、文明中队、优秀中队,连续9年参加全国中小学俄文竞赛,多名学生获二、三等奖。2002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郑作栋(1949.11—)山东五莲人, 1968年在长水河农场参加工作,曾任长水河农场场长、
北安分局副局长。在任场长期间,强化生产队管理职能,对机械实行了六统一管理,对产品统
一收获、统一管理,农场销售、个人算账,使统和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连续十年盈利。1993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