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第一节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一、组织机构
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
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安置帮教的对象是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
教养3年之内没有生活出路和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1998年3月,按照国家、省和总局要
求,总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将总局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交
由总局司法局管理(农总社综字[1998]2号文件),设在基层工作科。各分局、农牧场(厂)
均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 农
牧场(厂)均以司法分局(科)为主体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各企事业单位和生产队成立了
帮教小组,建立了四级释解人员帮教组织机构,使帮教工作网络化。同时,垦区各级党委和领
导都把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当成一件政治任务来完
成,纳入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之中,切实把释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使释解工作做到与综治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有人抓,有人管,实现了党委对释解工
作的坚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排查建档
为掌握释解人员具体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工作实,我们按照省办要求,每年开展
对释解人员的排查工作,制定了释解人员排查表,对释解人员分年度、分出生年月、文化程度、
住址、案由、判刑(劳教)时间、刑(教)期、释放日期等进行分类造册,对释放后的婚姻状
况、经济收入、现实表现、帮教情况一一登记在册。全面地掌握了回归人员的现实情况、生活
状况、思想动态,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基数实。
三、帮教安置
为了落实帮教措施,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安置帮教工作体系,通过总结近几年成功做法,
建成以农场为主导, 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帮教工作格局。 一是农场各级党政领导亲自
帮。垦区各级党委十分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党政领导亲自与职工结成扶贫帮困对子,对释
解人员更是做主管领导亲自帮教,一帮一,帮助释解人员解决生活、生产困难,有的领导从自
己口袋拿钱,帮助释解人员解决生产资金问题,为帮教工作带好头,使释解人员感到党委和社
会的温暖,树起重新做人的信息。二是释解帮教机构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动员农场、基
层生产队和社区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开展“一助一”和“多助一”
活动,农场、生产队及社区等与释解人员结成帮教队子,扶贫对子,时刻关心刑释解教人员的
生产和生活。并教育和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就业,还采取积
极措施为释解人员自食其力创造条件。与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协调对符合劳动保障和最低
生活保障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办理劳动保障和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生产队认真落实刑释
解教回籍人员的土地承包政策,使回籍人员有地种,有活干。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释解人
员勤劳致富事迹,鼓励释解人员自食其力,走创业之路,做生活中的强人。近年来共收集释解
人员致富事迹15篇,在《人民调解》期刊、省释解工作简报、农垦司法信息及省报、垦报发表、
宣传,为释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好的基础。
四、创新帮教措施
近年来,结合垦情,探索适合垦区特色的帮教措施,开展了释解安置帮教工作试点,并及
时总结推广。试点总结绥化分局帮教工作做法:一是多途径安置、稳其身。采取自营性安置帮
政策,原单位安置纳入考核,外出务工等多种形式安置;二是多形式教育、暖其心,采取以情
施教平等相待,因人施教以心交心,集中施教宣传法律等多种形式教育感化;三是多渠道帮助、
脱其贫,采取在生活上关心、 生产上扶持、发展上支持等多种方法帮助致富; 四是多手段管
理、动其真,采取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跟踪管理等形式确保释解人员不脱管失控。该司法局
开展为“两放”人员营造回归“绿洲”的系列安置帮教活动,将“输血”变“造血”,对困难
释解人员从帮思想、帮项目、帮技术、帮资金入手,因人而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教措施,使
行政部门和社团组织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让释解人员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
社会给予他们的温暖。并对释解人员表现突出人员进行了表彰,推动了释解帮教工作取得好效
果、再上新台阶。试点总结建三江农垦分局安置帮教工作特点:一是政策扶持。采取提供就业
信息、培训劳动技能、减收免收劳动就业信息费、管理费、培训费等办法,使一批释解人员重
新找到了工作。释解办主动与劳动、工商、民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协调工作,扶持鼓励刑释解
教人员参加各种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了就业能力。对特困“三无”回归人员,积极协助落实低
保,保证生活来源。按照特长帮助他们组建了家政服务、修理、出租等服务业,免收工商管理
费、有关税收。回归人员刘某,在司法局的帮助下,从擦玻璃到搬运、蹬人力车,通过一年辛
勤劳动收入购买了三轮出租车,并协调交通部门免收了其管理费用,真情的帮助,特别的照顾,
坚定了他改过自新的信念。二是技术扶持。安置帮教协调小组协调农业、畜牧、农机等有关部
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设高效经济作物种植、 蔬菜栽培、 绒山羊养殖以及药材种植等门
课程,首期报名参加培训的释解人员达34人,通过培训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同时,与有
关部门配合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基层进行实地指导,帮助释解人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三是资金扶持。针对部分释解人员回归后因家庭生活困难,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的问题,七星农
场六十一作业站将特困回归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为其解决资金5 000元,承包了200
亩旱田,帮助他勤劳致富。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经验在司法部《人民调解》
杂志刊登推广。1998年以来,垦区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 141 人,全部得到安置,并落实了帮
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