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备行动
第一节 战备行动
1968年6月,兵团组建后,即面临紧急战备。20世纪60 年代末,前苏军对中国边境的挑衅
事件日渐频繁,由辱骂、棒打发展到武装侵略。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苏军向虎林县境内
珍宝岛发动武装进攻,被边防部队击退。此后,又加紧进行侵略战争准备。在这种形势下,准
备打仗便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为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兵团根据沈阳军区和省军区的指示,
下发了战备工作指示, 要求各级党委切实抓好战备教育, 充分认清苏联当局的侵略本质,严
格遵守边防政策和有关规定,凡驻扎在边境地区的师、团、营、连必须和边防部队建立联系制
度,在边防部队的统一指挥下行动,抓好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1969年3月, 珍宝岛自卫还击
战打响后,兵团各级都成立了支前办公室,兵团和师的领导深入一线团队进行战备动员,部署
战备和支前工作,在兵团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控诉苏军武装侵略罪行的高潮。各师团相继
召开声讨会、控诉会,组织示威游行,深入揭露苏联当局的侵略本质,大大激发了广大兵团战
士保卫边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信心和决心。兵团干部战士、职工家属纷纷向各级组织递交
请战书,积极要求参战支前。兵团三师在二十一团组织支前担架营时,出现了妻子为丈夫报名,
父母送儿子上前线的动人场面。担架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1969年3
月—1970年6月,历时15 个月,胜利完成支前任务。担架营一连三排完成任务突出,经沈阳军
区批准,荣记集体二等功1次。据统计,到3月20日,仅4师就动员了 12 529人参加抢修公路380
公里,桥梁55座,动员支前车辆549台次,为支前车辆加油 56 251 公斤,抢修过往车辆187台
次,接待过往就餐人员 13 280人,前送粮食10 509公斤,肉蛋 9 120公斤,蔬菜14 932公斤。
为配合边防斗争,兵团在880 公里的边境线上开设了11 处边境观察哨,配合边防部队巡逻值
勤。同年4月,兵团遵照沈阳军区指示,开始组建战备值班分队,到9月底,除独立一团外,其
余6个师共组建了34个营、18个连(一师6个营零5个连,二师7个营零4个连,三师5个营零3个
连,四师9个营零3个连,五师3个营零3个连,六师4个营),并配发了武器。值班分队组建后,
组织了临战训练,主要进行了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单兵和小组等战术科目训
练。同时,按照兵团司令部的指示,各级分期分批组织了连、排、班长和骨干培训,到9月底,
共培训 2 729 人,占值班分队总人数的13%,为部队展开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抓好骨干
训练的同时,各师团还普遍抓了五大技术和“三打三防”(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
防化学、防生物)、爆破等科目的适应性训练,使部队遂行任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同年7月8日
8时,苏联边防军两艘汽艇进入同江县所属八岔岛中方水域,进行所谓的“维修航标”作业。
兵团三师二十七团四连二排战士在指导员黄德带领下前去制止,劝其退出中国领土,苏方人员
竟无理开枪,兵团战士被迫自卫还击,击沉苏艇一艘,击毙苏方人员2人,俘敌1人。年内,兵
团加强了后方基地建设,前沿团、连除留战备值班分队和担任巡逻、警戒人员外,后撤7 个团
部,3个营部,67个连队和 1 680 户至纵深地区。同时,各师、团在后方基地筹措了战时吃穿
打用的物资,在一线构筑了部分野战工事,到10月15日,全兵团共筑堑壕、交通壕 282 280延
长米,防空洞 73 503个,掩蔽部 1 626个,单兵掩体 24 230个,油库3个,暗堡32个。同年
10月19—23日,兵团按照沈阳军区和省军区指示,进入一级战备。各师团均加强了打坦克、打
空降、爆破和夜间科目的训练。组织值班分队进一步熟悉手中武器,开展了战地“三五枪”活
动。四师四十三团组织了步炮分队合练。三十七团进行了防空袭演习。各师机关和独立一团、
三团组织参谋业务学习班,主要进行识图、用图、拟制战斗文书、野战构工、“三打三防”等
科目的训练,使参谋人员的军事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师团还根据作战任务,修改完善
了作战方案。1970年1月,为了加强佳木斯地区的防务力量,根据沈阳军区指示,组建了一个
步兵团、一个炮兵团担任作战值班任务。两个值班团的战士仍然是亦工亦农,劳武结合,不脱
离生产。为了培养和锻炼各级值班分队的作风和提高战斗力,1971年2月初—3月上旬,兵团二、
三、四师结合新军组建方案,每团抽调一个值班连,由师统一编组(各组成一个团共37个战备
值班分队)到预定作战地区野营拉练,使干部战士受到了一次实际的考验。此次野营拉练共参
加 5 311人,其中女战士376人,行程近 2 500公里,历时25天。同年8月3—8日,兵团召开战
备会议,认真传达沈阳军区炮兵战备训练座谈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兵团、师、团三级炮兵训练
情况,部署下半年炮兵训练工作,为落实炮兵分队训练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2年,依据
中央军委2号文件精神和沈阳军区首长指示,在兵团范围内推广3师办教导队组织战备训练的经
验。年内,在师团教导队组织训练211期,培训各类骨干 6 617人,其中干部 2 154人。同年,
师团战备值班分队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战备训练,做到生产和战备两不误。值班分队训练时间
平均达到80小时以上。同时,还完成沈阳军区交给的在佳南地区一个营域的野战工事修筑任务,
并架设战备通信线路6条568对/公里和271杆/公里,开通了兵团与6个师的有线电报。为了提高
战时司令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兵团一师于1972年12月19~27日,利用9天 时间,组织了师、
团两级司令部野营训练。训练以预定作战方案为背景,采取首长指导、集体作业、以老带新、
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演练了游击战司令部的组织指挥,熟悉地形、敌情,
提高了参谋人员的战术思想水平和指挥能力。1973年5月14日—6月28日,兵团组织了31名航模
员集训(每个师1个组,六十三团1个组),通过理论学习、航模机组装、野外放飞三个阶段的
训练,取得了理论学习优秀,能在良好的气象条件下完成基本飞行动作的成绩,为兵团部队开
展打飞机、打空降训练创造了条件。1974年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73]162号、[1974]
104号文件精神,兵团开始抓各师团组建民兵连和民兵小分队试点工作,推广上海“三位一体”
(民兵、治安、消防)的新鲜经验,在三师、五师和四师四十二团成立了民兵指挥部和办公室。
下半年全面展开,共组建46个民兵团,131个民兵营,2 270个民兵连,计 342 990人。其中武
装基干团2个,营5个,连320个,共 41 193人,配发各种武器 38 909件。年内,有226个连以
上单位派出值勤小分队,参加社会阶级斗争。兵团五师供应站民兵连在省军区民兵工作经验交
流会上介绍了经验。同年10月,根据省军区通知,兵团在六十三团、二师临时组建2个高炮连
(一连由六十三团、一师、五师组成。二连由二、三、四、六师组成),共230人,经40 余天
的集训,肩负兵团各级党委、首长的重托,作为兵团代表队,编入省军区高炮打靶大队(该大
队由沈阳军区守备第五师3个高炮连、哈尔滨市4个民兵高炮连、兵团2个高炮连、佳木斯市、
大庆市各1个高炮连,共13个高炮连组成),参加了沈阳军区1974年第3批在辽宁熊岳地区组织
的高炮野营实弹射击考核。经摩托化行军、铁路输送、 居民地宿营、靶场实弹考核,历时1个
月(10月4日出发,11月3日返回),往返行程 3 000余公里,安全无事故。在考核中,2 个连
均获优异成绩,一连被评为大队的全面建设先进连,二连荣获“安全无事故”奖状。二师十五
团女炮班、炊事班,五师独立三团女炮班,六十三团汽车班、七连男炮班,被兵团评为先进班。
通过野营实弹射击考核,全面锻炼了部队,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受到军区首长的表扬,当
地群众称赞兵团战士是“不戴领章、帽徽的人民解放军”。
1977年,总局按照民兵工作“三落实”的要求,深入贯彻沈阳军区和省军区民兵工作会议
精神,于7月26—30日在松花江农场召开了各管理局、总局直属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参加的民兵战备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学习传达了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副司令员肖全夫和
省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政委刘光涛在沈阳军区和省军区民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研究确定了下
半年的战备工作任务:(1)组织广大干部、民兵、职工、家属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
作,以毛泽东主席关于民兵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武器,针对“四人帮”(江青、张春桥、
王洪文、姚文元)破坏民兵战备建设的罪行, 展开深入的批判, 把搞乱了的思想澄清过来,
颠倒了的是非纠正过来,削弱了的组织建立起来,丢掉了的传统恢复起来,破坏了的制度重新
建立起来,不断加强战备工作。(2)抓紧各农牧场武装部组织建设,着眼未来作战任务,立
足当前工作需要,合理确定编制人数,缺额的要迅速补上,不适应的尽快调整,要保持武装部
人员相对稳定。(3)抓好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军事落实、政治落实),到1980
年,把五分之一的武装部(30个),建设成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先进武装部,把三分之一的
民兵连队(1 500个)建成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先进单位。培养更多的优等射手、投弹能手、
全能炮手。(4) 加强战备工作。北安管理局组建晨清守备师、炮兵团、高炮团、军直属队;
九三管理局组建七星泡步兵师; 宝泉岭管理局组建浩良河步兵师; 红兴隆管理局组建勃利步
兵师;牡丹江管理局组建柳毛河守备师。建三江管理局地处边境,战争打起来,同边境县和边
防团就地坚持打游击战和卡口子。新组建部队、分队作战地区变化很大,各单位要抓紧勘察地
形,修改作战方案, 落实兵员,做到招之即来。根据沈阳军区首长指示,红兴隆管理局的3个
民兵营、牡丹江管理局的3个民兵营,计6个营,继续担任支援珍宝岛、七里沁岛的作战任务。
(5)搞好战场建设,各军分区交给各管理局卡口子工程共13个营域任务,1980年前完成任务。
(6)搞好武器装备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1975]186号,省委、省政府[1974]
46号文件精神,做到“五有”、“四无”,即有专库、有专架(柜)、有军械员、有规章制度、
有简易维修工具;无丢失、无损坏、无霉烂变质、无锈蚀。会议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战备工
作的领导,要把战备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分工一名领导负责战备工作。
1979年,总局及各管理局根据省委和省军区紧急战备会议精神,成立了战备领导小组和支
前办公室,按照省委和省军区及各地军分区战备领导小组部署的任务,做好“南打北防”的一
切战备准备。在总局、管理局的领导下,以战备为中心,以临战的姿态,做了大量的工作。紧
急战备期间,垦区有9 个管理局(红兴隆、宝泉岭、建三江、牡丹江、北安、绥化、九三、大
兴安岭、呼伦贝尔盟)分别担负了省军区和所在地战备领导小组赋予的应急作战任务。根据要
求,先后组建了应急作战民兵部队、分队,担负支援各边防连队作战任务和机动作战、反空降
任务。根据省军区指示,重点落实了战时组建的3个(勃利、浩良河、朝阳)步兵师,1个(柳
毛河)守备师,守备军(黑河守备军)直属部队和补充沈阳军区某守备师的兵员动员任务,并
按战时编制进行了编组,明确了排以上各级指挥员和确定了集结地域,随时准备成建制补入部
队。同时还组织机关勘察了作战地域的地形。担负应急作战任务的民兵部队、分队普遍进行了
“三打三防”、单兵动作、班战术、埋排雷等科目的临战训练,时间少者7天,多者35天。为
保证拉得动、打得响、联得上,组织了民兵进入阵地拉练或演练,熟悉了阵地和战斗位置,并
进行了战场建设,清理、修复堑交壕 78 160延长米,轻机枪掩体74个,单兵掩体395个,隐蔽
部65个。新构筑堑交壕 18 290延长米,轻重机枪掩体513个,火炮掩体317个,单兵掩体 3 45
2个,猫耳洞 1 003个,隐蔽部17个,使战场建设初具规模。为保障应急作战民兵部队、分队
兵员物资运输、火炮牵引和各地、市、县动员、征用车辆,共落实战备用车 1 588台(其中地、
市、县动员,征用车辆602 台),组建担架队68 个,准备担架 2 000 副,组建医疗队60 个,
动员医护人员 2 059人。各农牧场(厂)还成立了武器抢修小组,修复轻重武器、电台 2 388
件(其中各种火炮347门,电台119部),使待修武器装备的完好率达到90% 以上(待修武器装
备 2 600件)。战备期间,总局军事部门编写了宣传教育提纲,加强战备思想教育。同时,结
合实际,下发了《关于加强战备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并在宝泉岭管理局名山农场抓了战
备教育试点。为了交流战备工作情况和经验,总局军事部门先后编发了12期《战备情况简报》,
推广了试点经验,宣扬了战备中的好人好事, 利用《农垦报》编发了战备工作消息、 言论和
军事常识,调动了积极因素,推动了战备工作的落实。这期间,总局先后组织了8个工作组,3
次深入基层单位,检查指导战备工作。各管理局在战备最紧张阶段,除留少数人值班和掌握面
上的情况外,共抽调140 人,深入到一线卡口子部队、分队,同广大民兵并肩战斗,鼓舞民兵
的士气。通过各级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省军区赋予的各项战备任务。紧急战备中也暴露出战
备教育不够深入,战场建设有差距,武器装备不足,发生伤亡事故8起(亡13 人,伤12人)等
问题。紧急战备结束后,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展战备工作大好形势,总局和总局人武部
联合下发通报,表彰了53个先进单位,101名先进个人。
1981—1983年,垦区注重运用1979年紧急战备期间的经验抓各项战备任务的落实。1981年,
在垦区范围内先后3次组织民兵进行“三视”(仇视、鄙视、 蔑视)教育,建立健全了首长、
干部值班检查汇报,紧急情况报告等项战备制度。9个管理局人武部的领导58 次深入边防一线
农场检查指导战备工作落实。 总局担负的为应急作战部队扩建兵员动员任务, 到年底全部完
成,达到了省军区“三知道”(本人、组织、家庭)“三有”(兵员有名册、干部有预任、组
扩建和输送有方案)的要求。1983年,垦区两级军事部门领导深入边防农场检查战备工作240
人次,召开各种类型战备会议24次,下发转发各种战备文件72份,发电话通知和传真电报54份,
召开电话会议8次,担任战备执勤民兵在7个边防观察哨坚持了常年观察巡逻。同年9 月,总局
人武部机关和九三管理局人武部在参加作战演习中,认真学习中央军委“积极防御”的战略方
针和人民战争思想,了解研究敌军的作战原则和特点,探讨和摸索未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锻
炼了首长机关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快速反应能力。经10昼夜的作战演习,共拟制了68份战斗文
书,绘制了6份演习要图,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
1984年初, 垦区两级军事部门认真总结组建5年来战备工作,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办
法加以解决。针对组建以来没有完整的作战预案的情况,决定把拟制垦区游击作战预案当作一
项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带领机关业务部门干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现地勘察,战术定位,
取得了第一手材料,共拟制出游击作战预案102份,标图300份。5月,总局人武部专门召开战备
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拟制作战预案,保障计划需要注意的问题,经过修改和补充,
到10月底,垦区各级军事部门的作战预案,保障计划和方案全部完成。在完成作战预案、方案、
各种保障计划的同时,两级军事部门针对作战室建设普遍缺项的情况,加强了作战室建设。总
局人武部在资金困难、 办公室紧张的条件下,投资1 万元,建成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作战室。
北安、红兴隆、宝泉岭、绥化等管理局人武部作战室达到了正规化标准。同年4—6月,总局人
武部张志成副部长先后带领机关干部勘察了带岭指挥和通信坑道,对看护和建设好坑道问题进
行了具体安排。1985年,垦区两级军事部门在面临精简整顿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战备值班制度,
及时准确掌握情况,保证了上传下达通畅,没有发生漏传误传、漏报误报现象。为保证战备值
班落实,采取了一级查一级,层层负责的方法抓落实。同时,还认真坚持了通信电台值班,紧
急情况汇报、战备工作检查分析、民兵战备执勤等战备制度。年内,垦区两级军事部门深入边
防检查战备工作188人次,召开各种类型战备会议12次,下发转发各种战备文件38 份,促进了
战备工作的落实。1986年9月13日,总局人武部接到省军区关于前苏联导弹偏离预定航向,可
能落于黑龙江沿岸中方一侧的通报,要求宝泉岭、红兴隆管理局迅速组织民兵进行查找的命令
后,两个管理局立即行动,共出动大小车辆297台次,民兵 2 600余人,行程 3 450公里,圆
满完成了任务。
1988年6月,总局根据中央[1985]22号文件和《全国边海防民兵工作纪要》精神和省委
黑发[1988]5号文件《关于加强边防民兵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垦区边界线921.6公里,边
防一线19个农场的实际,针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垦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兴办
家庭农场,边防民兵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提出了加强垦区边防民兵战备
工作需要抓好的七个方面的工作。(1) 要提高和平建设时期加强边防地区民兵工作重要意义
的认识。各级党委、领导要充分认识和平时期特别是现役部队裁减员额100 万的情况下,加强
边防民兵工作的重要性。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负责地抓好民兵工作。继续发
扬“屯垦戍边”和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把民兵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及时解决边防民兵建
设上的有关问题,并在资金、物资、场所、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2) 要进一
步加强边防管理局、农场武装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组部等五部委1985年5月9日联合通知精神
和省政府1979年核实的编制,设置专职武装部和配齐配强专武干部,不得撤销合并武装部,不
得挤占、挪用专武干部编制,需要调整的要征得军事机关同意后调整。 各级领导要关心人武、
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既抓思想教育,又帮助解决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3) 要认真抓好边防
农场民兵快速反应分队的组建工作。本着平战结合,着眼应急,反应快速的原则进行编组。分
队的编成要做到精干合成,具有很强的突击力和较好的军政素质。总局人武部已于5 月下旬在
建三江管理局八五九农场抓了组建试点工作,要求1989年5月底以前边防一线19 个农场全部完
成组建任务。(4) 要加强边防民兵的军事训练。采取自训和到边防部队驻训相结合的方式组
训。按照《民兵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压缩一般训练科目,增强侦察、巡逻、潜伏、防偷袭
等训练科目。边防一线民兵快速反应分队主要进行游击战法、快速集结、快速输送和支援作战
等科目训练。(5)要搞好边防军警民联防。各边防管理局、农场要按照省委[1984]25 号文
件要求,主动与当地政府和驻军联系,参与当地联防机构,并做到组织、方案、制度、活动四
落实。(6) 要进一步抓好边防农场民兵武器装备的配备管理工作。本着有利于战备,有利于
执勤,有利于训练和确保安全的原则进行配备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保管条件安全设施,建立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配齐配强警管人员,确保安全。(7) 要组织民兵积极参加边疆地区的两
个文明建设。发挥民兵带头办家庭农场,开展好“科技之冬”、扶贫帮困活动,主动承担急难
险重任务,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使边防民兵真正成为保卫边疆的卫士,繁荣边疆的生
力军。
1989年北京发生“六四”风波期间,为了消除不稳定因素,垦区根据省军区指示,在广大
民兵中抓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情和民兵职能教育,开展向从九三管理局入伍的战士“共和
国卫士”藏立杰学习活动的同时,对重要警卫目标加强了戒备,各级武器装备仓库增加了警卫
力量,坚持干部带班住库值班制度,派出民兵小分队站岗放哨,巡逻执勤,保证了垦区内部的
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1994年,垦区根据省军区明确的作战任务,于3 月份召开了“应突作战”会议,就如何做
好垦区年度战备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制定并完善了《垦区应付边境地区武装冲突作
战预案》,及时上报省军区。各级武装部门按照作战任务,主动与所在军分区,边防团取得联
系,分别制定了本级的“应突预案”。红色边疆、嘉荫等9 个农场还结合预案进行了演练。同
时,按照总局军事部的要求,各管理局人武部还组织编写了本地区的《兵要地志》,作为“应
突作战预案”的补充材料。在抓战备工作落实中,总局军事部领导4次下基层,对6个管理局边
防一线的19个农场的战备工作进行了检查,点验了民兵应急分队,做到了一声令下,立即出动,
保证了战备执勤任务的顺利完成。
2001年,垦区各级武装部门结合垦区民兵担负的作战任务,按照“强边”和“打赢”的目
标,认真抓好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年初,总局军事部结合各分局所
处的地理位置、辖区社会状况和编兵情况,及时批复了各分局武装部门上报的作战预案,并且
研究制定了各种作战保障预案和计划,各分局人武部也都制定完善了相关的作战保障计划,使
总局两级军事部门的作战预案和保障计划更加完善。同年11月,军事部机关移防哈尔滨市,投
资60余万元完善了作战室、作战值班室、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建设。“三室两库”建设达到了战
备要求,军事部机关指挥自动化建设做到了“三个一步到位”:加入全军长途电话自动网一步
到位;加入全军指挥自动化网络一步到位;军事部机关局域网一步到位。红兴隆分局人武部实
现了与各农场武装部计算机联网。
2002—2004年,垦区两级军事部门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台海局势变化,在抓好战备教育
的同时,认真抓好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2002 年,投资2 万余元进一步完善了战备设施建设,
为机关干部战士统一购置了前送包,为部门以上领导和各科室配备了野战作业箱,落实了工具
和相关资料,并统一焊制了货箱架,使战备库室建设达到了标准化、 系列化、标签化的要求。
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各类值班制度,加大了对各分局人武部作战值班和武器装备仓库干部
带班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年内,累计抽查达384 次,两级机关接受省军区作战值班抽查7 次,
保证了人员在位、信息顺畅、制度落实。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垦区社会稳
定带来的影响,军事部加强了对垦区社会稳定等动态情况的了解掌握,坚持每月由人武部综合
上报辖区重大事件和社会治安稳定情况,军事部综合上报省军区,做到了辖区动态信息掌握及
时、准确。全年收集上报各类动态信息7条,社会稳定情况综合材料14份,专题调研材料5份,
完成了省军区赋予的信息情报搜集整理上报任务。2003年,两级军事部门重点抓了后勤保障战
备预案的落实。牡丹江分局人武部结合作战任务,先后制定了《边境防卫作战后勤保障计划》、
《后勤战备保障综合方案》、《民兵应急分队机动后勤保障预案》,并投资20余万元整修了靶
场、民兵训练基地、增添了民兵训练电化教学设备,为民兵军事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哈尔
滨分局人武部投资 6 000元建立了战备物资库,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后勤战备方案》、《抢险
救灾后勤保障方案》、《应急分队机动后方勤务保障预案》、《防空袭疏散后勤保障方案》、
《机动作战后勤保障方案》等。从人员编组、收拢疏散、战备执勤、抢险救灾等方面提出了明
确的目标和要求。军事部机关加强了军用地图和测绘资料的管理力度,先后投资3 万余元翻新
维修了40个军用地图携行铁皮柜和18个木制存放地图架,并抽调专人对两级机关军用地图进行
清理归档,共清理兵团时期(1968—1976年)军用地图5 万余幅,使军用地图和测绘资料管理
达到了架子化、标签化、系列化,符合战备要求。九三分局人武部投资1万元,配备了战备锹、
镐、燃具、行军战斗背囊等战备物资,并严格落实了“三分四定”的战备要求。同年,军事部
投资近4万元购置了一套JJY951电视电话会议加密系统,投资3.6万元元购买了10套JJY905普通
密码机,建成两级军事机关网络加密系统,实现了机密级文件的网上传输。在10月下旬垦区国
防动员研究性演练中,传输各类机密级导调文书456 份,保证了演练任务的完成。2004年,军
事部以“强边固防”为目标,以官兵综合素质提高和战斗力生成为重点,依据战备工作规定,
紧紧围绕作战任务,严格落实战备制度。垦区各级共投入116万元完善战备设施,战备工作得
到较好的落实。根据省军区防火、防汛工作指示,军事部及时调整了防火、防汛领导小组,拟
制下发了防火、防汛指示,明确了应急值班分队,落实了救灾物资器材。宝泉岭、红兴隆、北
安和九三分局民兵应急分队作为军事部的防火、防汛值班分队,依据预案和可能担负的任务,
与分局有关部门一起组织进行实兵拉动演练,提高了军事机关的协调指挥能力和民兵分队遂行
任务的能力。
2005年,垦区两级军事部门在战备工作中,紧紧围绕支前动员、反恐维稳和协勤联防等任
务,狠抓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针对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以及台海局势、国内“法轮功”
分子的活动和社会治安稳定情况,利用重大节假日、敏感期等时机,组织干部战士和民兵进行
形势战备教育。年初以来,对垦区人武部、农场武装部和基层民兵连队,从战备库建设到战备
物品的分类和管理,按照“量化考评细则”内容进行检查和验收,促进了战备秩序的规范化落
实。10月,省军区小型作战会议结束后,两级军事部门结合贯彻会议精神,重新调整了辖区作
战预案。哈尔滨分局人武部结合所处省会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点、辖区社会状况和民
兵编制情况,按照总局军事部下发的各种保障计划摘要,及时修订上报了《哈尔滨分局军事斗
争准备纲要》、《重点城市防空袭作战预案》和《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反恐行动预案》,
对其中关于重点城市防空袭作战部分和维稳反恐的应对训练,加大了高科技部分内容的科技含
量,并对维稳反恐分队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成立了哈尔滨市郊区四场50名基干民兵联合组成的
总局军事部机动应急分队,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奠定了基础。宝泉岭分局人武部着眼全局,
充分认清做好战备执勤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做好战备执勤工作。年初以
来,在专武干部和基层民兵组织中开展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扎
扎实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我国反恐形势与对策》、《现代化高科技局部战争带给他们
的启示》等方面内容的战备教育。通过教育,使人武、专武干部和广大民兵树立起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克服了麻痹思想,增强了维护祖国安全、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按照战备工作
的有关规定,狠抓了战备制度的落实。每逢重大节假日,严格落实首长值班、机关干部值班、
应急分队值班和弹药库首长值班、干部带班等项战备制度,使人武部和基层民兵值班分队始终
处于战备状态。红兴隆分局结合辖区山林和水域较多及边防农场的实际情况,重点修改和完善
了《陆地边境防卫作战预案》、《防火救灾预案》和《防汛救灾预案》,并针对3 个预案组织
饶河农场与边防三团、红旗岭防火分队、江川与二九一农场防汛分队进行了可行性演练,确保
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九三分局人武部根据扑火救灾预案,组织分局南部6 个农场民
兵扑火分队进行了试拉演练;依据防汛救灾预案,组织分局北部靠近嫩江的5 个农场民兵防汛
值班分队进行了试拉演练;按照快速动员集结预案和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反恐行动预案,
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进行了实地演练。通过各种战备演练,增强了广大专武干部和基干民兵的战
备意识,提高了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