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抢险救灾
第三节 抢险救灾
1979年,垦区两级军事部门组建以来,充分发挥民兵突击队作用,注重在抢险救灾中成建
制用兵,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2 月,宝泉岭管理局二九○农场
电厂发生火灾,该厂组织民兵120人参加扑火战斗,为国家避免经济损失200余万元。1980年10
月,宝泉岭地区突降大雪,238 万平方米良田被大雪覆盖,管理局党委发出“抗灾夺粮”紧急
通知,管理局两级武装部门迅速组织民兵抗灾夺粮,经过5 天连续奋战,把被大雪覆盖的粮食
全部抢收归仓。1981年夏季,宝泉岭管理局军川农场遭遇洪涝灾害,全场绝产面积109 万平方
米,雹灾114万平方米,37户民房倒塌,6个生产队人员被迫搬迁。面对严重灾害,农场组织12
个民兵抗洪抢险突击队,在沿江、沿泡地段修堤筑坝,经过60天的奋战,加高加固堤坝40公里,
修复道路30公里,疏通泄洪道5 公里,为夺取抗洪抢险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同年,牡丹江管
理局境内连降大雨,遭遇洪涝灾害, 云山农场为保证云山水库安全,组成了2 个民兵突击队,
经过艰苦奋战,保证了水库安全。八五七农场十二连民兵连续奋战11天,在齐腰深的水中抢收
小麦46万多平方米。八五四农场连降暴雨169.9 毫米,造成场内4条河流泛滥,全场 12 830平
方米的房屋进水,7 410平方米房屋倒塌,2个生产队搬迁,1个分场和1个连队被洪水围困。为
防止阿布河洪峰南下,1 000多名民兵冒雨连续苦战两昼夜,动用土方1万立方米,加固防洪堤
坝22.5公里,保住了两个分场46平方公里耕地。
1984年8月,垦区部分边防一线农场遭洪水袭击,黑龙江宝泉岭管理局二九○农场段达历
史最高水位58.31米,超过1928年58.13米的纪录。管理局组织民兵 1 800 人 投入抗洪抢险,
经过连续8天的奋战,使94平方公里农田免受洪水侵害。据统计,当年,全垦区共出动民兵3 834
人参加抗洪抢险。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组织民兵坚守防洪堤坝7 昼夜, 圆满完成防洪任务。
哈尔滨管理局在防洪救灾中出动民兵648人,抢救物质850 吨。1985年7月,牡丹江管理局境内
穆兴河东堤洪水越堤,66.7平方公里大豆即将被淹没,八五六农场立即组织400 余民兵上堤堵
决口,连续奋战两天两夜,终于将决口堵住,保住了大田。
1986 年夏季,垦区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洪涝灾害,9 个管理局受灾面积达 2 341 平方公里,
有66.7平方公里粮田绝产,损失粮食 6 864万公斤,经济损失达 5 810万元。尤其是北安管理
局又遭受了龙卷风和地震的袭击,使150多个生产单位 12 644户 48 617 名职工群众受灾。为
了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帮助和支援灾区人民搞好生产,安排好生活,动员和组织民
兵搞好抗灾自救。据统计,全垦区抗洪救灾共组成民兵抢险突击队37 个,出动民兵 20 040人
次,动用土方 839 345立方米,加修江堤 36 245延长米,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87年5月,省内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根据总局指示,牡丹江管理局和红兴
隆管理局各组建一支民兵扑火分队(红兴隆为八五三农场森林公司民兵专业扑火队),奔赴大
兴安岭参加扑火战斗。他们在扑火战斗的20多天里,发扬了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
精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牡丹江管理局33名民兵中,有10 人被管理局党委荣记一等功,9人
荣记二等功,13人荣记三等功,队长张启仁被省政府荣记二等功。红兴隆管理局有2 人荣记二
等功,3人荣记三等功。同年7月,穆棱河上游连降暴雨,位于下游的牡丹江管理局兴凯湖、八
五六、八五七、八五一一等农场近百万亩良田受到洪水严重威胁。紧急关头,牡丹江管理局动
员1.2万名民兵,堵住堤坝决口11处,抢救和转移群众300多人,挖运土石 5 600立方米,加固
防洪堤坝 3 000延长米,保住了价值500余万元的物资。据统计,当年垦区共出动民兵 18 040
人,参加抢险救灾8次。1988年7月,连降暴雨,嫩江管理局查哈阳农场太平湖水库、白马河水
库的水位连续上涨, 库堤开始渗水,水库决堤会直接危害农场数千户职工的生命财产和533.6
平方公里良田的安全。全场 6 000多民兵,在大堤上奋战7天7夜,运土方1.8 万多立方米,确
保了水库的安全。3个民兵连荣立了集体三等功,5名民兵荣立了三等功,236 名民兵受到通报
表扬。同月,富裕牧场乌裕尔河水猛涨,河堤内10平方公里尚未收割的小麦有被洪水淹没的危
险,富裕牧场组织 1 000多民兵,加高堤坝,但水势还是不断上涨,经查,发现有一道废弃多
年的土堤阻水顺流,管理局防汛指挥部决定炸堤泄洪。武装部率领民兵经5 个多小时的紧张爆
破,炸通了一条宽200米,深1.5米的泄洪道,使水位迅速下降,丰收的粮食免遭损失。
1989年,垦区充分利用民兵组织纪律好、战斗力强的优势,组织民兵抗灾抢险,生产自救,
发挥了民兵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 3月,牡丹江管理局八五一○农场红旗煤矿
一矿井发生大面积塌方,1 名工作人员被困在井下,矿民兵连100 名民兵连续奋战28小时,救
出了被困在井下的矿工。8 月,该管理局八五八农场连降暴雨,乌苏里江水倒灌,上万亩良田
被洪水吞没。灾情就是命令,1 500 名民兵战斗在最危险地段,当洪水将大堤冲开一条20米宽
的口子时,民兵们用身体挡住洪水,连续在水中战斗6 个小时,用沙袋堵住了决口,保护了场
直地区的安全。据统计,年内,全垦共有民兵抢险突击队400 多个,完成抢险救灾任务90多次,
投入总兵力 5 000多人次,减少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抢救遇险群众 1 000多人。
1991年,进入汛期后,垦区宝泉岭、建三江、红兴隆、牡丹江管理局境内遭受了洪涝灾害。
在抗洪抢险战斗中, 民兵组织和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宝泉岭管理局有近50 平方公里良田即
将被洪水淹没,在紧急关头,管理局出动14个民兵营,11个通信分队,共 3 969人参加抗洪抢
险。参战的民兵不分昼夜战斗在大堤上,经过12天的努力奋战,圆满完成任务。红兴隆管理局
曙光农场八虎力河发生特大洪水, 农场迅速组织600 名民兵赶到八队和十四队加高加固河堤,
连续奋战3昼夜,共堵决口3处。14队民兵王显文、茹树海在紧急关头,宁可牺牲个人利益,将
自家的拖拉机开进水中堵决口,受到了农场的表彰。进入六七月,牡丹江管理局境内气候异常,
阴雨连绵,大雨、暴雨不断,降雨量高达386.19~466.19毫米,比历年同期多202~282.2毫米,
比历史上最涝的1981年还多110~212毫米,使全局境内37条大小河流泛滥,穆棱河形成了有纪
录以来的特大洪峰,洪峰到达三梭通水位达97.95米,超过历史纪录,流量 4 460 立方米,到
达湖北闸水位达到91.6米,超过警戒水位2.28米,流量达到 4 780立方米,洪峰推进速度比平
时提高了近5倍。灾情就是命令,全局出动2.1 万名民兵,参加抗洪抢险战斗。7月21日,八五
七农场为了保卫穆棱河南堤和西堤,出动 1 735名民兵,奋战7天7夜,加固围堤。为了保持穆
棱河下游穆兴东堤和导流堤,八五七农场民兵按照管理局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实施炸堤清淤泄
洪,总泄洪1亿立方米,虽然农场遭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保卫了穆棱河下游17 万人民群众的生
命和财产的安全。7月31日,八五四、庆丰、云山、八五五、八五○、八五六农场为了保护100
多户居民和 1 800平方公里农田,出动 5 000余名民兵连夜参加保卫穆兴东堤战役,将15公里
长的堤坝加高50厘米。8月1日,兴凯湖农场出动 1 570名民兵,激战5小时,动用4万多个沙袋,
把12.5公里的导流堤加高50厘米,保护了兴凯湖农场的安全。在当年抗洪中,全垦区有273 个
民兵组织被评为先进集体,有 4 530民兵个人受到各级的表彰奖励。
1992年,垦区注重发挥民兵敢打硬仗的优势, 组织和发动民兵完成抢险救灾任务。5 月,
九三管理局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霜冻灾害,为抗灾自救,管理局组织 4 000多民兵与农场职工
一道奋力毁种补种,为保青苗、夺丰收做出了贡献。6月,宝泉岭地区遭受暴雨袭击,梧桐河、
鸭绿河发生特大洪水。洪水冲坏堤防16处3.86公里,冲毁水渠20.4公里,桥21座,涵洞109座,
道路10公里,426户居民房屋进水。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局组织民兵 2 000余人,997台车辆投
入抗洪抢险,保住了当地5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7月,红兴隆管理局电厂36公里路段
的桥函被洪水冲垮,发电厂用煤告急。该厂迅速组织86名民兵,经过10多个小时的抢修,保证
了运煤车辆通行,电厂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
1994年7月,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6号干渠两处决口近30米,该场500多民兵投入抢险,
经过6小时奋战堵住了决口,保住了宝清县4个乡和农场的农田。同月,牡丹江管理局八五一一
农场接到部分堤段被水冲毁的险情报告后,迅速组织百余名民兵抢险,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战
斗,终于堵住了决口,保住了近千亩良田。据统计,年内垦区共动用民兵12万人次参加抗洪、
抗旱、扑灭山火,抢救遇险群众3万多人,转移价值1.7亿元的各种物资。
1998年8月,垦区沿嫩江、松花江5个分局57个农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致使867
平方公里耕地被淹,313平方公里良田绝产,3 000多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达40余万人,直接
经济损失25亿元。在洪水肆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之际,垦区各级坚决贯彻军区、
省军区的命令指示, 按照总局防汛指挥部统一部署, 组织动员民兵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战
斗。8月初, 嫩江防汛形势严峻,军事部依据总局防汛指挥部的汛情通报,修改完善了组织和
动员民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预案。嫩江、松花江沿线5个分局3万余民兵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
8月上旬,嫩江洪水暴涨,松花江也同时出现汛情,垦区抗洪形势骤然紧张。嫩江沿线各农场1
万余民兵成建制开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同月,松花江全线告急,垦区决定,松花江沿线3 个分
局的1.8万民兵成建制投入抗洪抢险。同时,又派出4个一线指挥组分赴宝泉岭、红兴隆分局的
4 个重点防御方向,协助总局东线抗洪指挥。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抗洪抢险中,主要分三个阶段
成建制用兵。8月中旬前,组织受灾农场1万余民兵担当垦区抗洪主力军,主要任务是加固、抢
修大堤,排查险情。8 月中旬,随着抗洪形势的日趋紧张,紧急组织受灾分局二线农场 5 000
余民兵组建民兵突击队,支援灾情严重的一线农场。8 月下旬,在松花江第3次洪峰到来之前,
又组织未受灾的牡丹江、建三江分局 3 000 余民兵组成民兵抗洪抢险预备队,并进行了集结,
随时准备担负增援任务。由于注重成建制用兵,民兵的整体作战优势和突击作用得到了充分发
挥,在嫩江、松花江流经垦区长达130余公里的江堤和100余公里的回水堤上,有数十公里的险
工弱段,经洪水长时间浸泡,险情不断,但由于有民兵死看死守,垦区段所有江堤无一处溃堤
垮坝。据统计,在垦区抗洪抢险中,民兵所承担的任务约占垦区抗洪抢险任务的85%, 兵力约
占垦区抗洪人员总数的60%以上。到9月10日,共成建制动用基干民兵营24 个,民兵2.8 万人,
累计35万人次投入抗洪抢险。先后加固江堤47公里,筑子堤80公里,动用土方量达140 万立方
米,排除险情 1 400多处,安全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1.4 万多人,为保护垦区人民群众的生命
安全,保卫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夺取垦区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一
大批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和个人。江川农场民兵营、查哈阳农场武装部以及二九○农场武装部长
刘长征,肇源农场民兵连长苏全法分别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抗洪抢险结束后,
垦区及时组织3万民兵转入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到9月15日,已完成70余万亩耕地排水保粮
任务,修建房屋 1 000 余间,使 8 000 户灾民重返家园。齐齐哈尔分局查哈阳农场民兵爆破
分队在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中,经过3个月的艰苦奋战,共进行爆破作业 4 000 多次,消耗炸药
12吨,雷管2万多枚,完成水毁工程爆破 7 000多立方米,冻土爆破2万多平方米,为农场节省
开支60余万元。
2000年4—5月,齐齐哈尔分局克山农场连续干旱50 多天,农场组织民兵高炮降雨分队4门
高炮全部进入备战状态,随时拉动。通过14 次成功降雨,降雨量达100 多毫米,缓解了旱情,
为农场减少损失近50万元。同年8月,宝泉岭分局新华农场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0 多名矿工
被困在井下,分局紧急调动民兵卫生救护队、工程抢险队、交通运输队和民兵应急小分队,连
续奋战15 个昼夜,圆满完成任务。同月,建三江分局境内乌苏里江江水倒灌,分局组织2 000
人的民兵突击队,携带100余台抽水机,连续奋战7天7夜,保住了20 平方公里农田,减少经济
损失近百万元。同年,北安分局组织锦河、襄河农场民兵应急分队协助地方扑灭山火,共出动
1 050人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2001年4月,牡丹江分局八五七农场穆兴大桥受到冰凌阻塞,
桥墩受到严重威胁,农场武装部及时组织爆破小分队,奋战两天两夜,实施爆破100 多次,保
证了穆兴大桥。红兴隆分局民兵高炮降雨防雹分队,在当年夏季共进行高炮降雨防雹作业61次,
为全局 4 000平方公里耕地增产创造了条件,共挽回经济损失1 亿多元。同年入春以来,齐齐
哈尔分局查哈阳农场未降一场透雨,造成267 平方公里水稻严重干旱,灌渠水位下降,只能维
持146.7平方公里水稻的灌溉。对如此严重的旱情,农场武装部主动请战,率领20 名基干民兵
出动3台挖掘机,担负起灌渠上游清淤任务,经过7天时间的艰苦奋战,挖掘了一条 1 900延长
米宽1.5~2米,深1.5~1.8 米的河道,共清理淤泥9 万多立方米,使水稻的旱情得到了缓解。
当年,建三江分局组织民兵分队参加抗洪、灭火救灾12次,动用民兵 1 800 余人次。7月,当
大兴农场23平方公里良田被淹时,分局组织民兵分队 1 242人,携带抽水机百余套,排灌工具
300多件,经过3昼夜的会战,挖掘排水渠1500延长米,修复干渠 3 600延长米,减少良田受灾
面积17平方公里,挽回经济损失 1 000余万元。
2002年10月26日晚至28日早,红兴隆分局境内普降大雪,平均深度达40多厘米,交通阻塞,
车辆停运。各农场还有近267 平方公里的粮食被雪覆盖。 灾情就是命令,分局 8 000 民兵参
加抗灾自救,历时30多天,挽回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11月13日晚, 建三江分局辖区内发生
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二道河农场基干民兵22 人参加了救援,在5 米深的壕沟里抢救伤员30人,
送往医院急救,使21人挽回了宝贵的生命。2003年4月27日12 时,北安分局龙镇农场公安消防
中队接到友邻襄河农场增援扑火的求助电话,农场公安局长兼民兵应急分队队长王明凤带着1、
2 号消防车,3 个班的应急分队队员赶往襄河农场八队,投入扑火战斗。经过4 个多小时的奋
战,大火终于被扑灭, 为友邻农场挽回了百万元的经济损失,被总局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
3名队员荣记三等功,4名队员受到通令嘉奖。同年5月28日下午3点32分,九三分局山河农场遭
受沙尘暴袭击,造成3.27平方公里农作物减产或绝产。农场组织了17个民兵连400 余民兵参加
抗灾自救。利用10天时间将20万平方米绝产甜菜改种白芸豆,将3 平方公里的绝产小麦改种早
熟大豆,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5月15日—9月30日, 绥化分局组织所属各农牧场由基干民
兵组成的7个高炮小分队(14门37毫米高炮、3部火箭发射器、1部气象雷达)进行66 次人工降
雨趋雹作业,发射炮弹7万余发,其中降雨44次,降雨面积 4 014.46平方公里,累计降雨量384
毫米,增加经济效益 5 879万元;趋雹22 次,防护面积 6 800 平方公里,防雹有效率97.6%,
挽回经济损失 4 657.1万元。同年5月和9月,红兴隆分局地区遭受了旱灾和涝灾,在抗旱行动
中,共动用民兵 6 123人次,机械车辆586台次,打水井28口,人工降雨48次,使807平方公里
农田旱情得到了缓解。在抗涝抢收行动中,各农场共动用民兵 8 211人次,各种机械车辆1 254
台次,组成民兵突击队抢收农作物567平方公里。据有关业务部门统计,在两次民兵抗旱抢收行
动中,共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为红兴隆分局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春季,由于少
雨低温,宝泉岭分局出现了普遍干旱和局部雹灾。为做好防雹、抗旱工作,共青、江滨、军川
等农场组织民兵防雹、降雨小分队,春夏两季驻守在田间地头, 先后发射防雹、降雨弹8 400
多发,避免了雹灾,并缓解旱情,使农场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同年4月30 日,牡丹江分局八
五一一农场发生森林火灾,农场组织民兵扑火分队120人、车辆12台次、风力灭火机40 台,及
时扑灭了大火,为农场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5月1日上午,八五一○农场“东沟发生了火情”,
农场组织130多名民兵和1车指挥车、3车运输车、11 台风力灭火机,火速赶到火灾现场,经过
10多个小时的战斗,扑灭火线5万平方米,火头在距天然林不到200米处被消灭,保护森林资源
和耕地50平方公里,为农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1 000 万元。同年5月中旬,绥化分局部分农牧
场遭受特大冰雹袭击,为减少国家和人民财产损失,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分局组织各农牧场基
干民兵17个分队,共 1 026人次参加减灾自救,历时14天共帮助农场职工抢种大豆、玉米等农
作物51平方公里,挽回经济损失27万余元。同年6 月,齐齐哈尔分局查哈阳农场民兵抗旱小分
队20人,配备2台挖掘机,在抗旱救灾中,经过12 昼夜的奋战,在查哈阳灌渠上游挖掘了一条
长 2 000米的引流渠,引来了嫩江水,缓解了上万亩水稻的旱情。据统计,6—7月,齐齐哈尔
分局共计 5 000名民兵在近两个月的抗旱救灾中,打井116口,渠道清淤 4 000 延长米,实施
人工增雨11次,累计降雨量达63毫米,50平方公里田地喜得降雨,为分局挽回经济损失 1 000
余万元。8月21日,九三分局跃进农场第二管理区第三居民组5号地块近万亩大豆地被洪水淹没,
农场武组织民兵150余人,进行排涝自救,经过2 昼夜,共挖排水沟60 余条,3 000 多延长米,
为农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0 多万元。10月14日,黑河市地方林业部门燃烧防火道,由于管理
不慎,造成山火蔓延,火势迅速窜入锦河农场境内,当时过火面积达20平方公里,危急关头,
锦河农场迅速出动民兵应急突击小分队42人,连续奋战3天3夜,打通宽70 米,长2.5万延长米
的防火隔离带,控制了火势的蔓延,保住农场,为农场挽回经济损失20万元。
2005年,绥化分局组织民兵积极参加抢险救灾,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7月10—18
日, 嘉荫农场武装部干部张立组织民兵高炮分队实施人工降雨, 使整个农场普遍降雨,缓解
了旱情。7月中旬,绥棱农场诺敏河水位持续上涨,周边东方红水库水位比2004年同期高出0.8
米。农场及时组建300人的抗洪抢险民兵应急分队,落实防汛专用车18 台。落实值班干部带班
制度,把防汛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受到农场领导和职工的好评。宝泉岭分局共青、新华、宝泉
岭、梧桐河等农场在抗洪抢险中,成建制动用民兵应急分队4个68人,预备队3个500 人,加固
筑堤坝 3 700延长米,用沙石袋 7 000多袋,抢险排洪200多延长米,堵决口130多个,受到了
分局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其经验和做法在垦区武装系统推广。齐齐哈尔分局查哈阳、克山
农场防雹增雨小分队成功防雹两次,使5万亩农田免受雹灾,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