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活动
第五节 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活动
2004年初,省军区《参加和支持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活动计
划》下发后, 垦区军事部门按照总局党委的要求, 从民兵组织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下发了
《参加和支持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为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实施意见》,
把活动具体化,在垦区民兵中开展了创建小康之家活动,建立了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了评比条
件和步骤,积极引导民兵开展“112” 工程建设, 即弘扬一种精神(北大荒精神),树立一
种意识(创品牌意识),抓好“两场”建设(家庭农场和家庭牧场)。教育和引导广大民兵继
续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把北大荒精神熔铸到思
想和行动中去,使之成为凝聚和激励垦区后备力量完成总局党委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的强大精
神动力,引导广大民兵转变思想观念,学科技、用科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开拓进取,不断
创新。到年底,全垦区建立民兵家庭农场1420个、民兵家庭养殖场2300多个、民兵巡逻抢险小
分队580 个。先后涌现出查哈阳农场民兵爆破分队和王长山、孙俊福、王晨、孙忠财等一批省
政府和省军区表彰的民兵“参建”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年,针对垦区基层“撤队设区”
的实际情况,对垦区14 个驻城市企(事) 业单位的编兵能力进行调研,有重点地好搞好民兵
整组。特别是做好在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龙垦麦芽、宝泉岭肉业等企业的编兵工作,引导
广大民兵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创垦区知名品牌企业作贡献,使更多的垦区企业进入国家级产业
化龙头企业行列, 牵动垦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民兵科技攻关小组360 多个,
民兵号、民兵班组1100多个。在家庭农场方面,引导广大民兵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
展现代粮食产业。 坚持走绿色牌、走特色路、努力增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
在家庭牧场方面,引导民兵以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为目标,重点推广奶牛科学化饲养、肉牛
品种改良等技术。建三江分局激励民兵典型在经济建设上当好带头人,为局域经济发展作出贡
献,涌现出养殖种植大王青龙山农场民兵宋广印、养殖大王前锋农场民兵杨树军,专武干部姜
亦树、谢守富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了分局民兵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民兵创建
“小康之家”创造了条件。同时,积极引导民兵开展“建设绿色家园”活动,共投入民兵3 281
人次, 植树56 万平方米,退耕还林8 万平方米,为三江分局的绿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牡丹江
分局在组织民兵开展 “参加和支持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为全面建小康社会作贡献活动”中,
紧密结合分局创建新型工业化强局实际,重点抓了八五○农场的民兵扶贫帮困工作,庆丰农场
民兵机械化标准作业,八五一一农场民兵在万头奶牛基地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八五八农场民
兵在建设兴凯湖生态鸭基地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八五五、八五六农场民兵维护社会稳定
中的突击队作用,八五七农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和兴凯湖农场开展“民兵号生产线”活动等一
批典型单位。北安分局以开展创建民兵“小康之家”为载体,把广大民兵推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巩固老典型的基础上, 培养出了以科技致富, 在修理行业上摸爬滚打,勤奋学习,刻苦钻
研,诚实待人,通过修理、改装、制造各种农业机械和农机配件,年产值达到30万元,并解决
5名下岗民兵再就业问题的尾山农场民兵排长李中伟。 在他的带动下,涌现出了第一管理区科
学种田能手王海润自家拥有8570、1075收割机各1台,配套机车3组;龙门农场第三管理区基干
民兵姜明旭承包土地4平方公里,年纯收入达40 万元,成为全场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培养出
了养殖绒山羊260只,年纯收入5万余元的龙门农场第二管理区民兵张金和一次性投入资金28万
元养殖荷斯坦奶牛20头的龙镇农场民兵李明军等一批先进典型个人。在典型的感召下,带动了
全局职工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2005年,垦区各级继续组织民兵深入开展“为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贡献”活动。齐齐哈尔分局各农(牧)场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民兵,深入到居民区、田间地
头、孤寡老人、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修理自行车、 家用电器,锄草,修房,洗衣等好事1 500
余件,清理垃圾200余吨,义务帮工 1 000 多个劳动日。查哈阳农场组织民兵积极开展科技拥
军、文明拥军活动,提高了拥军优属的服务质量。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查哈阳、克山农场
防雹增雨小分队成功防雹2次,使33平方公里耕地免受雹灾,挽回经济损失100 余万元。当年,
查哈阳农场民兵爆破小分队为解决本场春旱稻田缺水的困难,成功进行了3 次爆破,累计爆破
冻土200余方、钢筋混凝土200余立方米、沙石300 余方,保证了稻田的用水量。在分局招商引
资中,分局给人武部下达了50万元的招商任务,人武部广开门路,在大庆招到客商,分别为巨
浪牧场、克山农场建起胶合板加工厂。建三江分局组织民兵参加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活动,年内
共植树50万棵,养护绿化带33 条。分局人武部为了配合分局畜牧业发展,支持分局“大发展、
快发展、全面发展”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在全局范围内组织民兵成立了绒山羊养殖技术“110”
服务站。 在活动中, 推广了前进农场民兵绒山羊养殖技术服务的基本做法, 建立了各项服
务流程,规范了信息服务通道,保证了快捷服务牧农。还成立了15个绒山羊养殖“110”技术
服务队,284名民兵畜牧专业人员投入到活动中。据统计,全年民兵绒山羊养殖技术服务“110”
开展各项活动329 次,接受咨询 1 200 余人次,对60 多万只绒山羊进行了防疫防治,推动了
分局绒山羊养殖业的发展。绥化分局柳河农场武装部,为了促进特色养殖业上快速发展,组织
民兵响应农场号召,积极投身特色养殖业,为打造“半壁江山”作贡献。民兵安辉依靠农场林
业资源,投入10余万元在山林中办起了野猪、家猪杂交繁育场,引进优良野猪品种,与家猪杂
交繁育仔猪,目前养猪场已初具规模,繁育杂交猪200 多头,年获利15 万元。在他的带动下,
先后又有10多名民兵投身于特色养殖业当中,年内,全场从事特色养殖业的职工已达60户,养
殖种类包括生态鸡、珍珠鸡、火鸡、马鹿、梅花鹿、鹅雁等特禽20多种,创总产值670多万元,
特色养殖业已成为柳河农场民兵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宝泉岭分局坚持把发挥民兵的生力军作
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实际步骤,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为载体, 组织开
展了“民兵小康之家”评比竞赛活动,使广大民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
时,还在分局武装战线和广大民兵中广泛开展“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活动,号召广大民
兵在谋划建设与发展中,自觉做到“五个珍惜”,即珍惜耕地、珍惜水源、珍惜森林、珍惜草
原、珍惜矿产资源;“三个节约”,即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财力;“一个保护”,即保
护生态环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切实做到“十个一”,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滴
油、一分钱、一滴墨、一粒米、一颗钉、一寸木、一次通讯。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
示范作用。重点宣传了专武干部崔铁民16年救助被拐儿童的先进事迹。崔铁民的先进事迹被省
电视台、农垦日报、生活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此外,还宣传了普阳农场民兵孙宪东探索“单株
单灌”科学种植水稻的先进事迹。通过抓典型带一般、抓群体带个体、 抓活动带载体等方法,
调动了广大民兵参建的积极性,涌现出被群众称为“民兵110” 的新华农场二十三队民兵治安
巡逻小分队和被称为“群众保护神”的共青农场防雹增雨小分队等先进民兵群体。红兴隆分局
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发挥民兵在建设养牛支柱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研究制定了《组织发动
民兵开展“养牛致富奔小康”活动意见》。各农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制定了实施方
案。到12月底,全分局共有民兵养牛户247户,肉牛存栏17 万头,其中八五三农场四分场民兵
营长刘建龙投资近700万元养殖良种母牛 1 000余头,饶河农场民兵李方明养牛200多头,红旗
岭农场民兵连指导员王杰养牛304 头。年内,组织发动民兵以构建北大荒肉牛强局为目标,开
展服务活动。(1) 成建制投入兵力搞好草原改良和封区育草工程,解决饲草不足问题。(2)
搞好养殖技术培训,为民兵“养牛”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3) 联合发展,减小民兵养牛
风险、增加经济效益。哈尔滨分局针对红旗农场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下岗职工中民兵数
量明显增多实际,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依托农场绿色科技园区,组建一支特殊的民
兵连——“下岗职工再就业民兵连”,组织下岗民兵实施科技富兵强场工程,带其他下岗职工
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民兵连”共编下岗民兵67人,下设三个排。一排为花卉排,编
兵19人,共有大棚57栋,种植水培花、白菊花、翠菊、波斯菊等上百个品种的花卉,与哈尔滨、
青岛等城市签订了合作意向。二排为绿色蔬菜水果排,编兵14人。蔬菜班种植以色列黄瓜、西
红柿等各种有机绿色蔬菜;水果班种植美国提子等时鲜水果, 为哈尔滨市家乐福、好又多等8
家大型超市提供货源。三排为食用菌排, 编兵34 人,种植鸡腿菇、香菇、金针菇等多个品种。
民兵连的大棚由最初的十几栋发展到165栋,种植项目百余种。截至7月份,已实现经济效益达
100多万元。到年底,他们运用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带动15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牡丹江
分局十分重视在建设经济强局的主战场上建兵、管兵、用兵、练兵,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军事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局场两级党委对武装部门围绕经济建设组织民兵开展的为振兴老工
业基地开展的创建“民兵小康之家”活动大力支持。广大民兵积极响应号召,在调整产业结构,
带头发展特色、有机、绿色农业,开展扶贫帮困,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年内,全局民兵和退伍军人创办、领办的个体企业30多家,年创效益达800 多万元,“民兵小
康之家”100余户;结成帮扶对子800多个,已脱贫7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