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群众组织第一节 工会 195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国营农场建立工会组织。农场派李佩彤、逯纯修、曹炳文、张
绮秋(女)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首期农业企业工会干部学习班。1957年1月成立了工会办事处。
负责农场工会组织的筹建工作。主持人吴占魁。随后,各分场级单位陆续建立了工会筹备委员
会。不久八五三农场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总场工会主席吴占魁,一分场工会主席张绮秋,二
分场工会主席李佩彤,三分场工会主席张杰。主要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文娱
活动。
1958年7月份,农场工会组织撤销。
1963年5月又恢复了工会组织,主要工作除工会正常业务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五好
运动”。
在春播、夏锄、秋收季节,组织了田间、地头的劳动竞赛。1966年,会员发展到21,000
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组织再度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4月,重新恢复活动。对老会员
进行了重新登记并开始发展新会员。从1980年开始,每年都安排部分年老体弱的工人、干部和
劳动模范进行疗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强调企业的民主管理。1983年开始对工副业单位的厂长(经理)
试行民主选举制。1984年农场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对副场级以上干
部奖励工资由工会主席团讨论表决。对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活动。
至1985年底,总场工会工作人员配备主席1人、副主席2人、工作人员5人,分场级工会发
展到18个,会员19,492人。1984年在各分场、生产队开展创“文明单位”评比活动。1985年
开展“职工之家”的建家活动。
(附:农场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农场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工会经费的拨交使用
部分年份工会经费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工会经费,是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工会法》,按对农场企业的要求从农场企业行
政费中拨交使用,由总场工会财会人员统一管理。自农场工会成立后均按农场年工资总额加奖
金的2%由行政费中拨交工会财务。使用比例为:上解全总工会、总局工会、管局工会占35%,
下余65%,总场工会占用25%,分场、生产队占用40%。会员会费按本人工资0.5%按月交纳,
全部留分场、生产队工会组织使用。
职工生活福利
职工生活主要靠工资收入。居住公房,建场初期,设备简陋,御寒差,不卫生。 1959 年
至1961年期间,生产经营亏损,住房未改善,口粮多为“瓜、菜、代(代食品)”,不少职工
下地打赤脚并出现水肿现象。1962年后,经营好转,工资形式进行改革,收入逐步增加,并允
许职工种园田地、养家禽。房屋逐步更新为砖瓦结构,用上了土暖气,自来水。城市知青来场
后,带来了城市文化,职工家庭设施有了很大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沙发椅、收录机、电视
机逐步普及。(详见附表)
职工收入抽样调查
(1983年) 单位:元
年末实有居住房屋面积抽样调查
(1983年) 单位:平方米
职工家庭耐用物品年末拥有量抽样调查
(1983年)
部分年份干部职工疗养情况
单位: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