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人民武装

第三节 人民武装


我场人民武装部始建于1959年。配干部1人,与劳动工资科合署办公。
1962年,设部长1人,工作人员2人。各分场相应建立了武装部。
1969年,农场改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了武装部,由团军务股、作训股、装备股负责人民
武装工作。
1976年,恢复了武装部。设部长1人,参谋3人。
1983年,部长1人,副部长1人、参谋4人、各分场也成立了武装部,配备了1名专职民
兵工作干部。
1985年,总场副部长1人,参谋4人,分场各配副部长1人,参谋1人。

一、支援前线

1969年3月2日,苏军向我边境珍宝岛发动了进攻,我边境广大军民英勇还击,打退了苏
军的侵犯,保卫了祖国边境的安全。
同年3月9 日,我场奉命组织了担架营,下属两个连,一连由一、二、三分场组建,二连
由四、五、六分场组建,每个分场1个排。全营共计506人,其主要任务是:战时输送弹药,
护送转移伤员,平时是输血队又是装卸队及勤杂服务队。
3月X 日,担架营从总场出发到前线五林洞。由于天寒,有6名同志冻伤,其中杨一千最
重。到达宿营地后,支帐棚,搭锅灶。坚持工作,有时一天卸100多车弹药,没有一个人叫苦
叫累,受到了前线指挥部的表扬。
在3月15日的战斗中,担架营的全体队员,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为抢救伤员忘记了饥饿、劳累和寒冷,抢时间,争速度及时护送、转移了伤员。特别是三排的
杨一平同志,为了救护战友,用自己的棉衣、棉帽给伤员盖,自己只穿1件秋衣,在寒冷中救
护伤员奔跑直至晚上11点钟。前线指挥部党委为表彰他们的革命精神,经沈阳军区批准授予担
架营一连三排集体二等功一次。杨一平立二等功一次,朱波、陈放、黄元培立三等功一次。担
架营从1969年3月到1970年6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胜利完成了支前任务。
为了防止苏军再次侵犯,加强边防武装力量。1969年,我场成立了武装营。
1970年2月,我武装营开赴前线七里沁岛我侧136高地,防守至5月底,撤回农场。

二、兵役

1974年开始,每年由宝清县给农场下达新兵征集任务。1974年至1985年,我场为部队征集
新兵322名(其中女兵1名)。

三、民兵

每年对民兵进行一次整组,使年大体弱的同志退出,将合格的新生力量补充到民兵中来。
(一)民兵的任务:1、战时参军参战,配合正规军支前,平时在生产I 作岗位上,积极
参加生产建设,利用空隙时间加强军事训练。2、配合公安部门,搞好当地的社会治安,维护
公共秩序,防奸防特。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和农场的生产建设。
(二)军事训练:按上级下达的年度训练计划,根据我场的具体情况,安排具体训练计划,
一般情况下总场、分场分批分期轮训,每期15~30天将全场民兵轮训一遍,训练期大都在冬季
10月份到下年春播前完成,其它利用农闲季节进行训练,训练成绩全场平均历年都在及格以上。
(三)参加上级组织的会操和训练考核:1、1979年,沈阳军区检验我垦区37高炮民兵连
训练情况,我场参加1个班,取得了吉林、黑龙江两省总分第1名。
2、1979年,我场民兵代表管局参加了总局会操,获得总分第1名,比赛7个项目,夺得
埋排雷、射击、单兵战术、投弹、对抗赛5项第1名,打坦克第3名。
3、1980年,我场民兵参加管局会操,获得第1名,比赛7个项目,夺取了75炮、40火箭
筒、工兵播排雷3项第1名,对抗赛、高射机枪两项第2名。
4、1982年,我场民兵代表管局参加总局会操,又夺得了总分第1名。比赛9 个项目,我
场夺得动作、埋排雷两项第1名,60迫击炮、40火箭筒两项第2名。

(四)野营拉练:
1971年,兵团组织了1个武装民兵团进行千里拉练。我场参加了150人的1个民兵连(三
师为1个营)。从1971年3月,随民兵团开始行程,历时35天,经由宝清县、集贤县、桦川县、
桦南县、七台河市、勃利县、双鸭山市、佳木斯市。在拉练途中,进行了夜间行军、急行军、
实弹射击、攻山头等军训活动。
几个年份的民兵组织
(一)1961年基干民兵大队建制:
基干民兵大队——总场
民兵中队——农业分场、基建大队
民兵小队——林业、畜牧分场、试验站
民兵小分队——各生产队。
(二)1969年民兵建制:
担架营:一连——一、二、三分场组建
二连——四、五、六分场组建
排——每分场1个
武装营:一连——一分场组建:二连——二分场组建
三连——三分场组建
(三)1978年民兵建制:
武装团:团机关及团直分队——总场直单位组建
步兵营——一至六分场各组建1个
步兵连——一至六分场各组建3个
火器连——一至六分场各组建1个下设:
步兵连
机炮连
炮兵连
高炮连
独立排
(四)1984年游击大队编制:


(五)1985年民兵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