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述

第四编 文化

第二十章 教育

第一节 概述



建场初期,文化教育事业由总场宣传科兼管,1959年始设文教科。1961年附设教学指导机
构——中心校。
“文化革命”期间,农场改为兵团体制,教育归团政治处宣传股兼管。1976年恢复文教科。
各分场设一名文教干事。1982年总场设教研室,各分场设中心校。
1985年随着农场经济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进行,分场文教干事编制撤销,人员并入学校,由
分场中学校长代行文教干事职权。总场成立教育中心、教育党委。对场直五所中、小学行使党
政领导。教育科仍对全场中、小学实行业务领导。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农场教育体制是:分级办学,分级负担,分级管理。
从1957年开始,首先在一、二分场兴办小学,1958年在总场部创办清河小学。到1965年全
场办小学33所,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同时,生产队、分场、总场部相继办起了幼儿教育。
1968年开始,分场相继办初中;1970年创办高中。到1976年全场有8所中学办起了高中班。
1982年开始,各中学办起了职业高中班。
职工业余教育不断发展。1981年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开展了对青、壮年职工文化、技
术“补课”,电视高中教学;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函授、电大等业余学习以及外送进修、代培。
1983年建立了一所职工中专。
到1985年,全场有中、小学59所,教师692名,学生8,882名,约占全场总人口的22%;
职工中专在校生125名,全场从幼儿教育、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教育体系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