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


1957年,总场部、一、二、三分场都先后创办职工夜校,有的配备了兼职的夜校教员。基
层单位多数由政治指导员代课。
1958年创办第一所专门培训工人和干部的红专大学。学员是从各单位抽调来的优秀干部、
工人,课程有文化、农业、农机知识。
1962年总场、分场两级机关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基层单位成立了职工教育领导小组。
教育形式主要是办夜校。根据职工文化程度的差别,夜校分设:扫盲班、高小班、初中班。
由专职或兼职教员授课,每周授课四个晚上。
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后,职工教育被迫中断。
1981年11月17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总场成立了
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并设立职工教育办公室。各分场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并配1名专职
干事。从总场到分场、生产队都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教员。从1982年春季开始,对全场青壮年职
工中的六八届以后初中毕业生、八○届以前的高中毕业生共计8026人全部进行文化补课。至1985
年底,文化补课合格者已达5000人,完成补课的62.3%。
在此同时,根据各生产行业的需要,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还每年分期分批选送一部
分工人、干部到外地大专院校代培。
1985年底选送到外地大专院校代培生情况见下表:

全场选送外出班干部工人代培统计表(1985年)


1982年开始,本场电视台开办了初中语文、数学的电视教学。从1983年起,配合中央农业
广播学校,在全场干部、工人中招收了三期学员共计381人。1985年秋开办电视高中,另外还
有许多工人、干部参加了电大、函大和刊大学习。
职工业余教育机构简介:
1、职工教育办公室:系总场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附设在教育科,负责承办
全场职工业余教育具体事宜。现有办公室主任1人、干事2人。
2、职工中专:始建于1983年,其前身叫红专大学。1960年易名农校。1961年又易名为中
专技校。当时拥有教职员工30余人,“文化革命”期间改制为“五、七”大学,后又易名干校、
干训队。1980年改为技工学校,招收参加工作两年以上的在职机务人员入校培训,学制两年。
1983年技工学校撤销,经黑龙江省工农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八五三农场职工中专”。学制为
三年。开设农机、农学两个专科,现有学员279 人,教师26人,6个教学班。
3、电大工作站成立于1984年9 月2日,现有站长1人,工作人员1人。电大设英语专修
科,学员54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61人。党政干部专修科,学员37人。
4、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分校现有兼职副校长1人,专职工作人员1人。八三届学员37人,
八四届学员86人,八五届学员276人。
5、电视高中附设在清河职业中学。有专职工作人员1人,兼职教师7人,学员114人。
开设语言、数学、物理、化学、政治五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