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主要成果

第三节 主要成果



几年来农场先后承担国家、总局、管局131项科研项目,开展了引种试验、杂交育种、改
良土壤、防病治虫、化学灭草、开发能源、谷物干燥、技术革新、新产品试制以及三大作物高
产载培规律等科研活动。有些项目获得了较好有成果,并逐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从1977年~1983年这7年中,本场科委共接受科研项目226项,其中获得科技成果及经济
效益比较明显的技术革新项目165项,许多重点项目受到国家科委、农垦部、农垦总局的奖励。
1977年8月21日,红兴隆管理局召开科学大会,大会授予八五三农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奖旗一面,有不少先进科研单位的代表或先进科技工作者多次出席国家、省级科技会议。
科研项目开展情况
(1977-1985年)


获得管理局以上单位奖励的部分重点科研项目
(1963年-1985)



1977年以来,农场重点科研项目有:1.P27—3000型喷雾机:是1979年八五三农场接受农
场管理局的研制课题,农场组织联合设计组,参照了12国农机展览图片,自行研制,1980年通
过鉴定。
该机技术特点:
①设计先进,结构合理,喷架采用液压、折叠,地头转弯时,喷头可通过液压系统升起一
定高度。②喷架结构是采用浮动仿形结构。仿形轮中心距可以调整以适应作业行距。⑧采用隔
膜泵供液,刚玉瓷蕊喷头及回吸阀进行漏滴、回液搅拌。每小时可喷300亩,班作业量一般可
控制在1500亩一2000亩。主燃料亩耗量27克。
2.JSB 一2A型精量播种机电子监视器
JSB 一2A型精量播种机电子监视器是配备在精量播种机上监视播种状况的电子装置。播种
时,如出现漏播或超量下种时,本监视器可以声光报警。同时,对于作业时播种、传动部分工
作状况及在田间转弯时播种机是否安全升起均起监视作用。
特点:①该监视器采用了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片制成的压电传感器。②采用串联型开关稳压
电源。⑧监视器延时时间可调范围0.05—0.8秒,相当于每米下种1.25——20粒。
3.瘦肉型三江白猪
由红兴隆科研所和友谊、五九七、八五三、八五二农场与东北农学院、总局肉联厂等单位
协作,在许振英教授的技术指导下,以数量遗传理论为指导,选用长白猪与本地民猪为亲本,
进行正反杂交,再用长白猪回交,其后裔经过五一六世的定向选择而精心培育成功的。肉用型
三江白猪具有瘦肉率高,增重快,肉质好,耗料省,繁殖率高等特点,纯种瘦肉率达58%,三
江白猪与引进品种猪杂交有良好的配合力。农牧渔业部委托黑龙江农场总局于1983年9 月1日,
在红兴隆管理局召开了三江白猪鉴定会,认定为我国瘦肉型猪。
4.大面积化学除草的研究
1979年,本场植保站和美国的罗马哈斯。威尔西考公司、孟山都公司、壳牌公司、日本的
曹达、石源公司等用氟乐灵、拉索、拿捕净、麦草灵、灭草猛、杂草焚、SL236药剂进行灭各
种杂草试验。除麦草灵外,其它药剂都大面积推广了。仅1983年,全场用氟乐灵面积达97975
亩,占35.4%;灭草猛67199 亩,占24.3%,混用的109511亩,占39.5%,杀单子叶杂草达90%
以上。根据技术要求施用拿捕净杀草达95%,SL236达90%,杂草焚达90%。
5.粮食处理工厂化
是1981年,农垦部下达给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的研制课题,总局科技处1981年组成了有中
国科学院、中国农机院、红兴隆科研所,八五三农场等单位参加的联合设计组,在八五三农场
进行了联合设计研制。至1982年7月,共研制样机3台,并完成了“三万亩粮食处理工厂化流
程”。总局科委受农牧渔业部、农垦总局的委托,于1982年8月6日—10日,在本场六分场四
队召开了有科研、教学、制造、使用等29个单位参加的鉴定会,84年投产使用。
6.10万亩流程高低温组合粮食处理中心
1983年,总局在853农场七分场组建10万亩流程谷物干燥工厂化项目,总投产145万元,
由农垦科学院承担设计,由本场组织施工。1983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共完成总工程量的65%。
1983年麦收投入生产,当年烘小麦3560吨,平均日处理300吨,直接费用9.50元/吨。1984年
春季烘干玉米1000吨。1984年进行第二期工程,烘干小麦2000吨,平均200吨/日,平均直接
费用9.00元/吨,烘干玉米50吨,大豆216吨。1985年在完善了部分工程后,共烘干小麦2800
吨,平均日处理115吨,平均直接费用8.70元/吨。3年累计烘干粮豆9626吨。
根据3年考核,这套设施工作性能稳,自动化程度高,进厂粮食水份无论多少,都能保证
粮食不发生霉烂变质,很受使用单位欢迎。但此项目还不完善,要到1986年秋季竣工,形成生
产线交付使用。
7.山葡萄高产栽培的研究
野生山葡萄家植生产试验是受农垦部科教局的委托,和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分院特产研究所
协作试验项目。本项目是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之一。本场从1981年开始种植,到83年末种植
面积已达140亩,生长良好,已开始结果。
8.三江平原农业区域增产综合技术攻关(简称“三江平原开发”)
三江平原地区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三江平原开发”项目是国家八大科技研究项
目之一。国家科委和农场总局确定八五三农场为开发三江平原的科技攻关基地之一。
本科研项目有省内外8个科研单位的200名科技人员参加。1984年,各项课题的试验已全
面展开。“六五”期间完成12大项成果,“七五”期间通过综合技术开发,将使八五三农场的
农业生产实现持续的增产、增值、增收,将使三江平原得到全面开发。
附:科技大会
△1979年4月,本场召开全场科技大会。大会对1977年一1978年创造了48项科研成果的先
进科技工作者、革新能手予以奖励。其中有10个个人受一等奖,36个个人受二等奖,73个个人
受三等奖,38个个人受表扬;5个集体单位受一等奖,9 个集体单位受二等奖,11个集体单位
受三等奖,15个集体单位受表扬。
△1982年8月20日,农场科委召开科技大会,大会对1980年一1981年的先进科技工作者进
行了表彰奖励。在这次大会上有61个科研项目受奖。27个单位,88个个人,5个集体单位受奖。
△1984年4月16日一17日。本场召开科技大会。大会对于1982年—1983年度的先进科技工
作者及革新能手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这次大会有24个单位、125个个人,因创造出56项科研成
果而受到表彰和奖励。其中有3项课题获三等奖,9 项获4等奖,22项获5等奖,22项获6等
奖。
△1977年8月21日,红兴隆管局召开科学大会。大会奖给八五三农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
进军”奖旗一面;授予八五三农场一分场四队科研班和一分场二队“科学试验尖兵”的奖旗;
授予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修配所方瑜为“科学尖兵”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