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窝岛》
二、文征
《雁窝岛》
《雁窝岛》序 言
杨培君
雁窝岛是牡丹江农垦局853农场一个分场的所在地。建场三年来,雁窝岛象全国各地一样,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经历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雁窝分场是全国千百个国营农场中的一个。它是在中央农垦部、黑龙江省委与牡丹江农垦
局的直接领导与关怀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它的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是党的发展农垦事业的
“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五边方针的胜利,也是广大人民解放军转业
复员官兵继承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发扬南泥湾精神的胜利!
雁窝岛也象北大荒其它地区一样,虽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是,由于地处边陲,气候
寒冷,三年前,还是遍地荒草,少有人烟。在党中央“下乡上山”、“开发边疆”的号召下,
广大转业复员官兵来到这个荒凉的孤岛,发扬了革命军人艰苦补素、英勇顽强的光荣传统,只
有两年的时间,就开始向国家缴纳利润,提供粮食;仅是1959年上缴的大豆一项,就达两千余
吨,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开发雁窝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三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起
初,有人说开发雁窝岛是“劳民伤财”并且断定我们“站不住脚。”转业复员官兵,是经过党
多年培养的英雄儿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在战争的年代
里,他们是手持武器解放祖国、保卫祖国的战斗员和指挥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今天,
他们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而,响应了党的号召,走向艰苦而光
荣的农垦战线。雁窝岛上的同志们,有的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时期“丰衣足食、生产自给”的大
生产运动;有的在和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的斗争中,吃过草根、树皮。因此,他们能按
照党的指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战胜了思想上、物质上、技术上的各种困难,终于开垦了
大片荒地,修起了道路,盖起了住房,架起了电线,装上了电灯……现在的雁窝岛,已经是拥
有五万余亩耕地的机械化国营农场了。事实证明:我们在孤岛上脚跟站得很稳。
三年以前,我们的确还不懂得如何办农场,可是,随着荒原面貌的改变,我们也在实践中
提高了自己,有的学会了种庄稼,有的学会了开拖拉机,有的学会了养猪、养鸡;有的掌握了
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熟悉了农业生产的经营与管理,成为农业战线上新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
这本《雁窝岛》,是分场全体职工在党的组织领导下集体写成的。在编写过程中,广大职
工——拖拉机手、农业工人、饲养员、生产队长、技术员、以至党委书记,都参加了这项工作。
这样,正好把几年来开发孤岛的全面情景、群众的生活和斗争,真实而亲切地反映出来。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雁窝分场全体职工向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向部队首长和战友所作的垦
荒工作汇报,并用以教育自己,鼓舞自己,继续前进。
三年的变化虽然是巨大的,但这仅仅是建设的开始,感谢我们敬爱的董必武副主席在百忙
中为本书的封面题字。我们深知党对我们垦荒事业的无限关怀。我们垦荒战士将在党中央和毛
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兢兢业业地工作,以更大的成绩,更快的建设速度,把雁窝岛变成国家现
代化的粮食、畜禽生产基地,变成社会主义的美好的农业城镇。
(《雁窝岛》,散文特写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