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建场初期的生产、生活状况

第五节 建场初期的生产、生活状况



农场要在地无一垄、房无一间、赂无一条的荒原上白手起家,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困难,在
物资供应上,宝清县和大和镇乡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不可能满足需要,战士们喝草甸
子水,吃冰碴子饭,住潮湿透风的草棚子。蚊虫叮咬、群狼嚎叫,生活异常艰苦。时逢中秋雨
季,冷风袭人,严冬即将来临,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住房越冬,扎下脚根。据此农场确定以
建房为中心,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以保暖适用为原则,动员全场职工、家属、突击盖房。战
士们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投入房建。
贵州山民出身的苗族共产党员杨老条等五人小组,扛木头把肩磨破了,便用棉花包扎起来坚持
工作,当时人均日定额扛20根,他们每人每天扛80根;脱坯能手陈万花三次突破定额,由日脱
坯500块保持到800块,最高达1181块,创全场最高纪录;家属赵炳香一天扛檩条63根;原铁
道兵六中队十一小队为保持服现役时的红旗荣誉,主动担任艰巨的伐木任务,他们突破人均40
根的日定额,保持到85根左右,提高工效两倍多。在艰苦生活和繁重体力劳动面前,有的人经
受不起考验,有23人自动逃回原籍,但大多数人员,在以苦为荣,以场为家思想的鼓舞下,同
舟共济,团结奋斗,当年完成简易房舍面积。同时积极开荒,在雨季拖拉机难以下地的情况下,
机务人员主动想办法,进行防陷改装,保持不停车,年底完成开荒任务55,000余亩。
入冬后,雪大,道路被堵,职工生活更加艰苦,黑龙江省测绘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野外作
业遇上暴风雪被冻死,三分场党委副书记杨华民同志下队遇上暴风雪严重冻伤被截肢。—但是
人们没有被困难吓住,为保证交通运输,总场组织职工、家属人工从大和镇到八五二农场摆开
了一条长蛇阵,将堵塞在路上的积雪清除出去。
二分场的一个家属郭秀英自动义务参加挖雪清道,从小滨桥到钢铁镇一天往返一百三十华
里也不嫌苦,不叫累,当时流传着一首战士们自己编的顺口溜,反映了他们的决心:
垦荒队员英雄汉
战胜风雪刺骨寒
支起马架扎下根
定叫荒原变乐园
过春节时,各单位都组织了业余演出队,自编自演山东快书、相声、小合唱等曲艺节目,
有的还以乒乓球作冠,床单、被面作袍、演出京戏《打渔杀家》、《苏三起解》、《四郎探母》
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以战胜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迎接这
块处女地上新的春天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