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全盘否定原农场的深刻教训第一节 从理论到实践上对农场全盘否定 二十一团成立初期,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大部分现役军人以“解放者、改造者、掌权者”
的思想自居,把原农场定为“旧农场”大批“修正主义建场路线”,排斥原农场干部,废除一
系列规章制度,认为“旧农场长期以来,被一小撮走资派篡夺了领导权,长期推行修正主义路
线,干着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恶劣勾当。”一九七○年前后,全团批判“旧农场”达到了顶峰。
首遭批判的是一九六四年中央对国营农场经济管理工作的批示(即五条)和一九六五年农
垦部关于改革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制度的规定(即十六条)。攻击“五条”、“十六条”为修正
主义办场路线“,是“物质刺激,奖金第一,利润挂帅”,是“爬行主义”,“洋奴哲学”等。
在批判中,许多老同志恨不起来批不下去,他们认为这两个文件是国营农场创建十余年的经验
结晶,正是在这个文件指导下,我场在一九六五年前后,各项工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被人们誉为农场的黄金时代。
然而在当时的潮流下,许多人心里有话不敢说,只能表示沉默或敷衍塞责,一九七○年,
团党委为了扭转基层干部的思想弯子,小会讲,大会批,举办学习班,大肆宣扬,“只有把农
场反革命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彻底砸烂,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
的发展。”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把原农场的干部视为“旧班子”而不信任,名曰“全部解放”其实,
有的等候审查,有的帮助工作,有的只能担任副职。
由于大批“旧农场”、“五条”、“十六条”,各项制度遭到废弃,新制度又未建立,熟
悉农场管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干部又被排斥在外,因此,二十一团前期生产无计划,管
理无制度,劳动无定额,消耗无标准,成本无核算,生产、经济效益日趋下降,到一九七三年
出现了亏损一百四十九万九干五百多元的局面,不得不戴上“王小二”的帽子。(附一九六八
年至七三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生产经营情况
(1968-1973)
单位:吨、市斤、万元